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65)
2023(4280)
2022(3668)
2021(3496)
2020(2718)
2019(6273)
2018(6300)
2017(11139)
2016(6333)
2015(7047)
2014(7548)
2013(7083)
2012(6461)
2011(6021)
2010(6398)
2009(5884)
2008(6126)
2007(5641)
2006(5199)
2005(4744)
作者
(18665)
(15436)
(15226)
(14592)
(9755)
(7597)
(6922)
(5869)
(5800)
(5711)
(5440)
(5250)
(5200)
(4773)
(4677)
(4675)
(4669)
(4667)
(4401)
(4383)
(3995)
(3756)
(3666)
(3641)
(3631)
(3448)
(3447)
(3377)
(3176)
(3070)
学科
(23754)
经济(23727)
管理(18350)
(13547)
(11816)
企业(11816)
理论(9020)
方法(8637)
环境(8342)
(8063)
(7445)
业经(7097)
中国(5931)
地方(5703)
生态(5646)
(5598)
(5474)
农业(5353)
(4915)
教育(4810)
数学(4801)
数学方法(4691)
教学(4383)
(4279)
资源(4276)
(4207)
经济理论(3836)
(3676)
银行(3668)
(3499)
机构
学院(95618)
大学(91490)
管理(32567)
(30559)
研究(29918)
经济(29560)
理学(26964)
理学院(26556)
管理学(25930)
管理学院(25747)
中国(23175)
科学(20366)
(20179)
(17030)
师范(16895)
(16736)
(16443)
(15028)
(13897)
中心(13677)
师范大学(13418)
研究所(13393)
北京(13221)
财经(12845)
(12372)
业大(11548)
(11321)
技术(11263)
(11164)
(10585)
基金
项目(55949)
研究(43833)
科学(43127)
基金(37648)
(32290)
国家(31940)
科学基金(27105)
社会(26107)
社会科(24480)
社会科学(24475)
(24017)
教育(20578)
基金项目(20482)
编号(19187)
(19110)
自然(16699)
自然科(16101)
自然科学(16098)
自然科学基金(15796)
资助(15670)
成果(15651)
课题(14160)
(13078)
重点(13025)
(12062)
(11200)
规划(11072)
(10994)
(10759)
项目编号(10754)
期刊
(44320)
经济(44320)
研究(26937)
中国(19537)
教育(15921)
(13575)
学报(12990)
科学(12829)
(11454)
管理(11316)
大学(9642)
学学(8796)
业经(8470)
技术(8029)
农业(7823)
(7273)
(6586)
金融(6586)
(6553)
旅游(6553)
(6553)
资源(6326)
财经(5857)
图书(5658)
问题(5345)
学刊(5279)
旅游学(5274)
游学(5274)
经济研究(5173)
(5138)
共检索到1466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桂华  李鹏  
生态足迹分析是一种新兴的定量测度人类对自然的生态消耗和可持续发展程度的生态经济学新方法,旅游生态足迹是生态足迹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旅游生态足迹既是一种分析方法,也是一种认知理念。在深入研究旅游生态足迹特征、类型的基础上,以“四体旅游系统模式”为基本思路,探讨旅游生态足迹的四大功能意义,即:对旅游主体——旅游者的环境教育功能,对旅游客体——旅游目的地生态消耗的衡量功能,对旅游媒体——旅游业的生态效益的评价功能以及对旅游载体——旅游环境影响的测度功能;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旅游生态足迹对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刘辛田  高玉泉  盛正发  
旅游生态足迹可定量反映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状态。根据"生态足迹"的理论基础,以湖南娄底市为例,选取旅游生态足迹、旅游生态承载力、旅游生态安全、万元旅游GDP足迹等指标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以对湖南娄底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实证结果表明:娄底市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给旅游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娄底市旅游生态的供给与需求矛盾开始日益突出。保护旅游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合理控制旅游生态足迹的需求,是娄底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国忠  
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最早由Conlin Hunter于2002年提出,它是基于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旅游者的生态消费及结构特征提出的一种用以测度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工具。文章通过分析大量国内外有关旅游生态足迹的研究文献资料发现,当前旅游生态足迹应用过程中仍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由此对旅游生态足迹的应用理论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应进一步加强对旅游统计项目设置、旅游生态足迹计算中所选用参数的种类和参数值的研究,并给出了旅游生态足迹的统计和旅游生态足迹计算模型的改进方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萌  杨煜  
澳门小城以狭小的地域面积承载着规模巨大的旅游活动,蓬勃兴旺的旅游产业已成为澳门社会经济的命脉,并为世人所瞩目。然而,旅游业以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为基础,并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二者产生压力与负面影响。运用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测算出2009年澳门不可转移之旅游生态足迹为18 300.891gha,是旅游生态承载力的3.29倍,旅游生态赤字为12 737.584gha,结果发现澳门的旅游生态足迹经济效率较高,但旅游活动正在过度消耗资源环境,使当地的旅游发展不具备生态可持续性,因此相应的改进措施应早日出台,以实现资源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平衡,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方恺  董德明  沈万斌  
生态足迹从生物生产力的角度定量测度人类消费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综合性影响,是目前应用范围最广、关注程度最高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具有简明易懂、便于操作、易与其他指标结合等优点。论文在总结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与进展的基础上,针对现有评价结果较为悲观、难以真实反映人类消费对生态环境影响等问题,系统归纳和分析了生态足迹理论在能源消费评价中的5项缺陷:①参数选取面临两难;②度量标准存在矛盾;③互斥假设有违事实;④研究内容涵盖不全;⑤评价结果部分失真。据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并认为前三项缺陷必须尽快修正,后两项缺陷需要逐步克服。还应通过学科交叉引入更多经济社会指标进行综合判断,以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这...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甄翌  
构建基于碳足迹测算和生态足迹测算两种方法的生态效率评估模型,以张家界为实例,分别测算2012年张家界旅游活动各环节的生态效率。结果表明:张家界旅游具有高效性,旅游收入与生态环境负荷没有线性关系。基于碳足迹的评估方法揭示:提高旅游生态效益主要是要提高资源及能源的利用率,降低旅游活动尤其是交通、住宿环节的碳排放。基于生态足迹的评估方法揭示:提高旅游生态效率的措施,除了节能减排外,提高生物性生产土地的生产力尤其是耕地也是关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彦锋  徐红罡  
生态旅游作为可持续旅游的重要形式发展迅速,生态旅游标准是生态旅游发展的规范,能够对生态旅游的规范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本文分析了生态旅游概念的演化与特质,对国际上的生态旅游标准与认证项目的模型构建、发展现状和演化趋势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建立我国生态旅游标准的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章锦河  张捷  梁玥琳  李娜  刘泽华  
建立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的生态补偿制度,是自然保护区取得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保护的关键。文章提出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与计算方法,以九寨沟为例,构建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效率的自然保护区居民生态补偿标准的测度模型。结果表明:①2002 年九寨沟游客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0.061hm2,其年度转化值为8.881 7hm2,是当地居民人均生态足迹0.961 6hm2 的9.27倍;②叠加游客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九寨沟总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1.005 3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202 6hm2,生态盈余为0.197 3hm2;③旅游生态足迹效率为8 643 元/hm2,是当地居民生态足迹效率2 613 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郑兵云  杨宏丰  
文章以2008-2017年中国30个省级单位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足迹模型计算旅游生态足迹,作为生态要素投入,与旅游资源、劳动力、资本共同纳入旅游生态效率框架,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DEA博弈交叉效率模型测算省际旅游生态效率;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揭示旅游生态效率空间聚集特征,最后通过标准差椭圆法研究其空间演化过程。结果表明:中国省际旅游生态效率整体水平较高,但各省区之间存在马太效应,地区间呈现中部>东部>西部的分布特征;根据效率值大小将30个省区划分四种类型,其中处于生态效率最优区、弱优区和非优区的省区数量均呈下降趋势,而位于旅游生态效率次优区的省区数量有所增加;旅游生态效率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且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加强,旅游生态效率相似的省区表现为集聚分布;观测期内我国省际旅游生态效率重心由西向东移动,分布范围表现为扩大—缩小—扩大态势,标准差椭圆呈东北-西南格局分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鹏飞  
在对集群概念的讨论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报道和政策中的"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发现现实层面的"旅游产业集群"基本上违背了集群的本意。在理论上,旅游产业集群是可能存在的。首先,游客需求精致化,中小企业作用日益显著,但中小企业彼此孤立,所以集群可能将旅游目的地的中小企业联系起来。其次,自然资源型旅游地需要环境保护,而环境保护是公共产品,所以需要地方企业、政府、协会等行为主体的合作。集群提供了这样的可能。再次,技术在旅游业中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不重要。基于旅游业中技术扩散和创新而对合作的要求可能使旅游业形成集群。最后,旅游业的强关联性也可能成为相关企业集聚,甚至成为集群的基础。旅游产业集群的理论基础来自于对旅游业特征的理解。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跃西  
本文基于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旅游根本宗旨的认识,认为生态旅游理念需要密切联系国情不断创新,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与时俱进,拓展生态旅游内涵。同时,明确提出生态旅游是旅游系统生态化的观点,进而完善了旅游生态工程概念,并就我国生态旅游认证和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标准进行了探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迪云  
通过对全域旅游的内涵分析,认为全域旅游是一种精细化的旅游开发理念,进而引伸出"旅游立地"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对旅游立地及其开发展开理论探讨。内容包括旅游立地的概念内涵、特点、分类原则与方案、开发利用的内容与途径等。最后提出了四个关于旅游立地及其开发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俊  杜靖川  夏爽  
近年来,那拉提镇旅游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当地社会经济的主要来源,并且规模巨大的旅游活动也吸引着各地旅游者的关注,但同时也会对旅游目的地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压力和负面影响。文章运用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测算出2012年那拉提镇旅游生态足迹为64 118.11 hm2,是旅游生态承载力的13.56倍,旅游生态赤字为59 390.79 hm2,说明旅游活动正在过度消耗那拉提镇资源环境,当地旅游业发展处于不平衡状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费凌  
鉴于传统迭代算法主要基于单个样本进行正反计算,从而出现收敛速度较慢且精度不高的局限,文章把单个样本的计算拓展到全局样本,对不同样本赋予不同权重,根据计算过程中的偏差进行纠正,交替迭代计算并反复纠偏处理,构建了一种拓展的交替迭代算法,该算法既能提高收敛速度又能增强计算精度。基于拓展的交替迭代算法对我国旅游生态足迹动态进行实证研究,认为我国旅游生态足迹指数整体处于中等收入水平国家,同时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旅游生态足迹指数高的省级行政单位有6个,旅游生态足迹指数中的省级行政单位有15个,旅游生态足迹指数低的省级行政单位有9个。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范秋梅  孙铁珩  
文章运用"生态足迹""旅游生态足迹"及"旅游生态压力指数"的概念和计算模型对辽宁省2000~2005年间旅游生态足迹、旅游生态赤字及旅游生态压力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旅游人次的增加,给旅游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旅游生态赤字、旅游生态压力指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未来辽宁生态建设的完善是减轻旅游生态压力,减少旅游生态赤字,保障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