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36)
- 2023(9505)
- 2022(8045)
- 2021(7217)
- 2020(5892)
- 2019(13507)
- 2018(13148)
- 2017(25435)
- 2016(13711)
- 2015(15446)
- 2014(15571)
- 2013(15725)
- 2012(14999)
- 2011(13953)
- 2010(14119)
- 2009(13042)
- 2008(12698)
- 2007(11367)
- 2006(10370)
- 2005(9247)
- 学科
- 济(73815)
- 经济(73760)
- 管理(37638)
- 业(37049)
- 方法(31702)
- 数学(27794)
- 企(27738)
- 企业(27738)
- 数学方法(27594)
- 地方(21882)
- 中国(20289)
- 农(19230)
- 业经(15413)
- 环境(15035)
- 农业(13824)
- 财(13646)
- 学(13113)
- 地方经济(11974)
- 发(11953)
- 贸(11412)
- 贸易(11402)
- 融(11370)
- 金融(11370)
- 易(10914)
- 银(10507)
- 银行(10484)
- 行(10192)
- 和(10032)
- 制(9994)
- 技术(9944)
- 机构
- 学院(206328)
- 大学(202996)
- 济(87081)
- 经济(85359)
- 管理(78492)
- 研究(75049)
- 理学(66910)
- 理学院(66053)
- 管理学(65092)
- 管理学院(64700)
- 中国(57130)
- 科学(46739)
- 京(44653)
- 财(39453)
- 所(38386)
- 农(35020)
- 研究所(34811)
- 中心(33869)
- 江(31912)
- 财经(31128)
- 范(30026)
- 师范(29734)
- 业大(29610)
- 北京(29032)
- 经(28248)
- 院(27711)
- 农业(26986)
- 经济学(26635)
- 州(26027)
- 师范大学(24097)
- 基金
- 项目(137332)
- 科学(108980)
- 研究(99623)
- 基金(99037)
- 家(86517)
- 国家(85797)
- 科学基金(73547)
- 社会(64488)
- 社会科(61346)
- 社会科学(61328)
- 省(55229)
- 基金项目(52882)
- 自然(46804)
- 划(45984)
- 自然科(45570)
- 自然科学(45562)
- 教育(44800)
- 自然科学基金(44711)
- 资助(41768)
- 编号(38697)
- 发(35914)
- 重点(31709)
- 成果(30122)
- 部(30043)
- 发展(29013)
- 展(28503)
- 课题(28340)
- 创(27997)
- 国家社会(26728)
- 创新(26242)
共检索到3148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辛田 高玉泉
生态足迹可以定量判断特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状态。运用"生态足迹"的理论和相关计算模型,根据时间序列,对湖南省2007~2011年间旅游生态足迹、旅游生态承载力、旅游生态安全及万元旅游GDP足迹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和定量计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玲玲 严伟 陆鑫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结合旅游者的生态消费及结构特征,将旅游生态足迹引入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估,根据旅游交通、餐饮、住宿、购物、游览等旅游生态足迹子模型,详细计算与分析了南京市2010年的旅游生态足迹。结果表明:(1)南京市旅游生态足迹结构中,交通生态足迹最大,人均达到0.018 6hm2,旅游交通的生态消耗最大。(2)南京市旅游业目前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人均生态赤字为0.231 8hm2。(3)南京市单位旅游生态足迹产值很高,为每公顷8 621美元,其中旅游游览生态足迹的效益最高,娱乐次之,旅游交通生态足迹效益最低。(4)南京必须立即着手调整旅游产业内部结构,大力推动低碳旅游发展,开发有特色的旅游...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建强
旅游行业发展在为当地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而生态系统旅游则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据此,文章首先对传统旅游生态足迹模型进行论述简化,构建出改进型旅游生态足迹模型;接着对旅游生态系统进行发展能值分析,获得区域生态系统与外界环境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相关综合指标;最后基于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以及区域内可持续发展指数的变化,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毛锋 宾国澍 肖劲松
评判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考查其资源环境可持续支持潜力的大小,进而探寻具体的应对方略。较之其它评价体系,生态足迹易于映示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压力和资源环境对人类可持续支持的潜力。文章在简介生态足迹内涵和分析评估方法的基础上,以温州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评判和应对策略研究。嗣后,就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生态足迹 消费账户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贺成龙 吴建华
采用相同的“等量因子”,计算了沪苏浙2003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万元GDP的生态足迹,表明沪苏浙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其可持续发展性不如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建议该地区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重点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改变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过度消耗资源和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 沪苏浙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熊德国,鲜学福,姜永东
综述了生态足迹理论及其在全球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的应用成果,发现生态足迹理论在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时遇到了困难,主要表现为其对区域发展可持续性的评价结果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所阐述的基本原则不一致,认为这主要是将基于全球生态系统的生态足迹理论不适当地用在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所导致的,而根本的原因是生态足迹概念本身的定义不够确切。本文将生态足迹区分为消费性生态足迹和生产性生态足迹,对传统的生态足迹理论进行改进,并以生产性生态足迹作为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以期更真实地反映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通过比较全球生态赤字和区域人均消费性生态赤字可以对区域发展公平性做出评价。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约翰 张平宇 张忠孝
旅游生态足迹是生态经济学测度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新方法。从高原旅游消费结构特征出发,将高原城市旅游生态足迹构建为6个活动组别计算模型。运用模型对拉萨市旅游业生态足迹进行测评,并对高原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估。结果表明:①2007年拉萨市旅游者人均生态足迹为0.051 34 hm2,其中交通、餐饮组分别占85%和12.5%,随着与客源地空间距离增加,生态足迹趋向于交通组别;②高原旅游生态足迹空间分割中拉萨市内为0.051 343 hm2,区域外为0.012 28 hm2,旅游活动对高原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大;③拉萨市旅游收入足迹为0.716 548 hm2/万元,...
关键词:
旅游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 拉萨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袁平 徐斌 章力建
【目的】县域(县级区域)是中国同时具备地域、空间和行政独立性的最基本区域单元,对其进行可持续发展评价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运用基于生物物理量计算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生态足迹模型,对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1982~2003年的发展进行时间序列动态分析。【结果】计算结果显示,阿鲁科尔沁旗人均生态足迹以6.01%的年均增速从1982年的1.19gha增长到2003年的4.05gha,从1982年人均0.58gha的生态盈余,转变为2003年的人均生态赤字1.47gha;全旗生物生产性面积供需不对称,存在结构性错位;万元GDP占用生态足迹衡量的资源利用效益一直处于低水平。【结论】研究表明,...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运伟 李琳莉
文章以四川省统计年鉴数据(2000~2012)为依据,在生态足迹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对四川省2000~2011年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四川省2000~2011年生态赤字逐年扩大,从0.64280hm2增加到1.54883hm2,区域生态环境呈相对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四川省万元GDP生态足迹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总体呈先稳定增长到趋于稳定的态势,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值总体呈上升态势,仅在2002~2003年出现了略微下降。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是增强四川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经之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童亿勤
生态足迹法是一种评估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和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情况的工具。通过对一般生态足迹法的调整,运用本地生态足迹模型,对浙江省本地生态足迹的时空特性和环境生态的潜在危险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2006年浙江省人均本地生态足迹2.763 8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0.437 9 hm2,人均本地生态赤字2.325 9 hm2;(2)1991~2006年浙江省的本地生态足迹都超过了生态承载力,社会经济发展表现出环境生态的不可持续性;(3)2005年浙江省11个城市的本地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表现出一定的差异;(4)浙江全省生态足迹强度指数从1991年的2.078上升到2006年的5.9...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亦民 徐静
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计算2000年~2012年张家界统计年鉴数据及旅游产业调查数据,对张家界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张家界旅游生态总足迹呈上升趋势,在未考虑贸易因素的可转移的生态足迹前提下,张家界旅游发展尚处于不可持续状态,生态赤字整体呈上升趋势。最后从生态足迹模型,旅游发展原则,旅游发展模式提出完善张家界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建议。
关键词:
旅游生态足迹 张家界 旅游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廖光萍
[目的]基于乡村旅游发展背景,对阿坝州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其发展水平及变化趋势,以期对阿坝州生态环境保护及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建议。[方法]基于阿坝州生态环境现状,以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资源利用以及乡村旅游发展4个系统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计算各指标权重,通过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计算2010—2016年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结果]阿坝州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综合得分在2010—2016年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从2010年的0. 133增长到2016年的0. 820,变化幅度明显,阿坝州生态环境可持续性与经济社会发展处于相互协调的良性发展水平。[结论](1)社会发展可持续水平在4个系统中的权重值最大,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对平衡生态环境承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2)协调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开发与乡村旅游开发的关系,是实现阿坝州生态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3)阿坝州乡村旅游发展在整体生态环境可持续系统中的贡献值逐渐增大,如何通过乡村旅游发展提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是阿坝州实现乡村振兴和全面小康目标的重要途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魏敏 朱芳琳 冯永军
在农业生态旅游地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的选择上抛弃了传统的综合评价方法,采用了公式法,建立了以承载力指数和人文发展指数为主的农业生态旅游地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为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农业生态旅游地 可持续发展 评价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江平 张杨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人类的核心共识。为了定量测度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并提供决策依据与参考,研究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2年,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由3.8714 hm2/cap上升为4.4279 hm2/cap,年均增长1.22%;(2)人均生态赤字整体趋势为逐年增加,从-3.6146 hm2/cap增加为-4.2206 hm2/cap,年均增长1.42%;(3)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幅度较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高标 房骄 何欢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计算吉林省1998-2010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分析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动态变化。结合生态赤字、生态协调系数、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万元GDP生态赤字、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分析吉林省近13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人均生态足迹在1998-2010年一直保持增长的趋势,从1.7841hm2/人增长到3.2013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3535hm2/人减少到1.3028hm2/人,生态赤字从0.4306hm2/人增大到1.8985hm2/人,吉林省的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在1998-2010年期间,生态协调系数都比较接近1.414,属于基本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