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64)
2023(5417)
2022(4884)
2021(4467)
2020(3876)
2019(8860)
2018(8710)
2017(17747)
2016(9567)
2015(10687)
2014(10690)
2013(10728)
2012(10188)
2011(9458)
2010(9533)
2009(9105)
2008(9130)
2007(8089)
2006(7342)
2005(6379)
作者
(28340)
(24141)
(23885)
(22493)
(15614)
(11516)
(10728)
(9075)
(9051)
(8780)
(8509)
(8184)
(7846)
(7660)
(7488)
(7278)
(7257)
(7140)
(6970)
(6970)
(6044)
(5932)
(5903)
(5543)
(5447)
(5414)
(5269)
(5135)
(4820)
(4771)
学科
(48872)
经济(48817)
管理(31354)
方法(28437)
(28333)
数学(24500)
数学方法(24333)
(23770)
企业(23770)
(11914)
环境(11239)
(10500)
(9649)
中国(9612)
业经(8824)
地方(8695)
(8111)
(7960)
贸易(7960)
(7919)
财务(7916)
财务管理(7898)
理论(7892)
企业财务(7677)
(7629)
农业(7486)
(6527)
(6385)
金融(6384)
(6342)
机构
大学(152856)
学院(150754)
(61380)
经济(60280)
管理(59269)
理学(52160)
理学院(51507)
管理学(50616)
管理学院(50338)
研究(47666)
中国(34791)
(31217)
(29737)
科学(29468)
财经(24883)
(23543)
(22673)
(22351)
(22243)
师范(22152)
(21866)
研究所(21550)
中心(21197)
业大(20173)
经济学(19937)
北京(19416)
财经大学(18655)
师范大学(18295)
经济学院(18227)
(17853)
基金
项目(101315)
科学(81774)
基金(77249)
研究(71710)
(67027)
国家(66501)
科学基金(58015)
社会(49026)
社会科(46654)
社会科学(46640)
基金项目(41626)
(38258)
自然(37811)
自然科(36923)
自然科学(36910)
自然科学基金(36315)
教育(33812)
资助(32878)
(32419)
编号(26585)
(23641)
重点(22655)
成果(21494)
(21473)
国家社会(20890)
教育部(20815)
(20560)
人文(20399)
科研(19848)
大学(19501)
期刊
(64344)
经济(64344)
研究(41063)
学报(23492)
科学(22964)
中国(22812)
(21915)
管理(19515)
(18446)
大学(18078)
学学(17056)
财经(13028)
教育(12567)
农业(12508)
(12094)
金融(12094)
(11054)
业经(10140)
经济研究(10082)
技术(10014)
问题(9121)
(8596)
资源(7672)
商业(7602)
(7547)
统计(7519)
(7297)
技术经济(7091)
(6830)
(6663)
共检索到2095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振礼  
一、旅游环境的概念及特点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环境。所谓环境,是指在特定的区域或范围内各种因素的存在状况和综合作用的结果。为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而产生了环境科学。从实际需要出发,人们也常侧重研究整个环境的某些方面,因而又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经济环境、投资环境等。它们是在不同范畴内或不同层次上对环境的分类研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曹芙蓉  
从1995年“十一”开始的黄金周旅游“井喷”,到“七年之痒”的今年,人们终于能够比较全面地认识旅游业对中国经济社会的意义;而对于正在中国大地初起的休闲,当前人们的讨论却仍然是众说纷纭。本文的研究,试图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背景下,从休闲活动与产业的兴起、从研究的回顾、从当前“旅游”与“休闲”的交叉研究等几个方面辨析二者的同异,并继而在阐述其社会功能的基础上,试探借助国家统计局有关我国旅游统计的资料等,估算中国国内休闲产业日益增强的经济推力。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宋子千  黄远水  
本文在考察不同旅游资源概念及相关论述后,提出旅游资源概念应坚持的几点共识,并以此为基础,针对旅游资源概念及其认识中存在的若干分歧,着重讨论了4个问题:(1)旅游资源是否必须已为旅游业所利用;(2)如何理解旅游资源的潜在性;(3)劳务算不算旅游资源;(4)人力、市场等要素应否视为旅游资源。文章逐一分析并给出自己的看法。同时,为探讨更进一步深入,建议将旅游资源和旅游业资源两个概念进行区分。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德利  
本文主张通过建立旅游环境资源计价制度,来扼制旅游环境的不断恶化,以引导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旅游环境资源计价的必要性㈠旅游环境资源不计价的恶果第一,旅游环境资源不计价,歪曲了旅游产品成本的构成,虚增了旅游业新创造的价值,夸大了旅游经济效益。长此以...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海波  
非惯常环境、体验均是旅游定义的核心概念,关系到旅游的本质规定性和概念的周延性。在借鉴和思考的基础上,文章运用现象学方法,将惯常环境和非惯常环境分别细分成足迹环境和非足迹环境两类,并阐述了其概念内涵、特征、影响因素、发展向度以及相互转换消长、切换、投射等关系。同时,将非惯常环境下的体验分为一般性体验和特殊性体验,认为体验是人对于人自身(生理和心理)、人类社会以及自然界的各种事物特定向度的探求和被给予过程,并分析了旅游体验的内涵、特性以及质量评估等问题。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海波  
非惯常环境、体验均是旅游定义的核心概念,关系到旅游的本质规定性和概念的周延性。在借鉴和思考的基础上,文章运用现象学方法,将惯常环境和非惯常环境分别细分成足迹环境和非足迹环境两类,并阐述了其概念内涵、特征、影响因素、发展向度以及相互转换消长、切换、投射等关系。同时,将非惯常环境下的体验分为一般性体验和特殊性体验,认为体验是人对于人自身(生理和心理)、人类社会以及自然界的各种事物特定向度的探求和被给予过程,并分析了旅游体验的内涵、特性以及质量评估等问题。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海波  
非惯常环境、体验均是旅游定义的核心概念,关系到旅游的本质规定性和概念的周延性。在借鉴和思考的基础上,文章运用现象学方法,将惯常环境和非惯常环境分别细分成足迹环境和非足迹环境两类,并阐述了其概念内涵、特征、影响因素、发展向度以及相互转换消长、切换、投射等关系。同时,将非惯常环境下的体验分为一般性体验和特殊性体验,认为体验是人对于人自身(生理和心理)、人类社会以及自然界的各种事物特定向度的探求和被给予过程,并分析了旅游体验的内涵、特性以及质量评估等问题。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毛卫东  黄震方  杨春宇  
社会旅游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类型,但对其定义和范畴一直争议颇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相关理论发展。本文提出以"产生时间的当代性"和"旅游功能的非主体性"作为辨析社会旅游资源的重要依据。通过与当代的人文旅游资源的比较分析,归纳了社会旅游资源具有状态的变动性、表现的隐蔽性、范畴的广泛性和载体的人类性四大基本特征,并以设施、事件、人物、活动、环境等指标构建其内容体系。本文认为,社会旅游资源与人的社会性资源范畴的拓展性、旅游需求的多样性高度契合,是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旅游资源类型。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夏赞才  
旅游伦理是近年来旅游研究关注的一个焦点。由于旅游伦理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旅游伦理概念尚未形成共识。本文在有关的旅游伦理研究文献基础上 ,对旅游伦理的概念、旅游伦理的主体、基本问题和理论框架进行了初步讨论 ,目的在于提供一个初步旅游伦理概念和理论框架。旅游伦理是伦理学的应用学科 ,是关于旅游者和旅游利益相关者的道德学说 ;旅游伦理主体是旅游者和旅游利益相关者 ;旅游伦理的基本问题是关于旅游利益和旅游道德的关系问题 ;旅游伦理基本理论框架应包括旅游伦理意识、旅游伦理关系和旅游伦理实践。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立生  
旅游资源概念的混乱,给我们的研究和运用带来了诸多的不便。鉴于这种情况,本文在对已有的旅游资源概念及属性分析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旅游资源概念的评述及属性的研究,得出了以下有益的结论:弄清了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从狭义和广义的角度给出了旅游资源的概念;提出了旅游资源谱系的概念,并以旅游资源谱系图的形式给予了展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波  桑慧  
近年来,Alternativetourism频繁出现在有关学术刊物上,人们一般特Alternativetourism译为“选择性旅游”或“可替代旅游”。笔者认为这种译法并不能准确地表达Alternativetourism的涵义,而且人们也没有进一步说明Alternativetourism的内涵和特征。本文通过分析Alternativetourism的起源、概念及特征,探讨到底什么是Alternativetourism,并认为将Alternativetourismm译为‘唯大众型旅游”将能准确地表达其涵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罗芬  吴伟进  钟永德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邱宏亮  周国忠  
现有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TERB)的测量工具主要基于西方文化背景,开发中国文化背景下的TERB量表,明确其维度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旨在通过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技术,构建并验证中国本土化背景下的TERB量表。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开发中国本土化情境下TERB的多维构思,研究发现:TERB是一个由遵守型环保行为、消费型环保行为、节约型环保行为及促进型环保行为构成的多维构思。在此基础上,编制出TERB初始量表,并通过临界比值法检验、相关性检验、同质性检验进行了初始量表提纯;在正式调研阶段,分别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史甜甜  保继刚  
该研究回顾准术语"tourism"词源、在学术研究中的概念变迁及其中文翻译现状,发现"tourism"各种概念都大多被翻译为中文词汇"旅游",但二者概念体系并不是完全对应关系。"旅游"一词对应的三个概念"游客行为维度的概念""经济维度概念"和"多元系统整合现象"在"tourism"对应的概念体系中都有对应项,"tourism"表达的概念之一(tourism as a study of…)与中文的"旅游研究/旅游学"这一名词对应,但在"旅游"一词诸多学术定义及其表达的概念中还找不到对应项。二者所表达概念的非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广海  王新越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旅游产业迅速崛起,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现代旅游产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逐步深化,旅游产业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组织等功能已经逐步显现。21世纪的中国旅游产业已经到了彰显其强大综合功能的历史阶段,亟需对旅游产业地位与功能进行重新定位。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国内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本文在现代旅游产业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旅游化"的概念。旅游产业是一个综合性和产业关联性较强的部门,旅游化对发达国家工业、农业、城镇、信息技术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我国,旅游化的发展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建设也关系密切,推动旅游化发展是实现"新四化"的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