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14)
2023(11451)
2022(9656)
2021(9083)
2020(7629)
2019(17597)
2018(17316)
2017(33786)
2016(17710)
2015(20270)
2014(20147)
2013(19567)
2012(17255)
2011(15353)
2010(15323)
2009(14147)
2008(13231)
2007(11347)
2006(9784)
2005(7634)
作者
(48649)
(40769)
(40493)
(38557)
(25605)
(19562)
(18444)
(15987)
(15362)
(14330)
(13923)
(13532)
(12825)
(12540)
(12400)
(12089)
(12058)
(11845)
(11720)
(11519)
(9891)
(9859)
(9776)
(9414)
(9271)
(9024)
(8868)
(8725)
(8145)
(8104)
学科
(77552)
经济(77482)
(51892)
管理(50247)
方法(40555)
(40387)
企业(40387)
数学(35936)
数学方法(35307)
(30426)
农业(20039)
中国(19474)
业经(19398)
(17903)
地方(15324)
理论(12931)
(12218)
(12081)
贸易(12075)
(12051)
(11727)
(10860)
技术(10853)
财务(10787)
财务管理(10761)
环境(10146)
企业财务(9900)
(9779)
(9750)
(9694)
机构
学院(251697)
大学(244717)
管理(103516)
(99016)
经济(96981)
理学(91373)
理学院(90432)
管理学(88404)
管理学院(87932)
研究(72910)
中国(54291)
(48817)
科学(45234)
(42970)
(40913)
业大(37456)
中心(35601)
财经(35586)
(35530)
(33823)
(33058)
师范(32739)
(32498)
研究所(31095)
农业(30829)
经济学(30062)
北京(29561)
(28712)
经济管理(27483)
经济学院(27275)
基金
项目(179558)
科学(143593)
基金(132147)
研究(130501)
(113943)
国家(112965)
科学基金(99696)
社会(85145)
社会科(80662)
社会科学(80645)
(72081)
基金项目(70654)
自然(65138)
自然科(63723)
自然科学(63712)
自然科学基金(62538)
教育(61580)
(59114)
资助(54658)
编号(52662)
成果(39714)
重点(39549)
(39269)
(38636)
(37859)
课题(35706)
创新(35121)
国家社会(35061)
科研(34623)
教育部(34351)
期刊
(104243)
经济(104243)
研究(61571)
中国(42346)
(41619)
管理(35557)
科学(35425)
学报(35274)
(31777)
大学(28511)
农业(27860)
学学(27175)
技术(26209)
教育(23266)
业经(22373)
(18278)
金融(18278)
财经(16340)
经济研究(15951)
统计(14202)
(14023)
问题(13779)
(13319)
商业(12768)
(12551)
(12237)
技术经济(12124)
决策(11920)
资源(11137)
科技(11050)
共检索到3402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秦立公  胡娇  朱可可  
旅游物流作为适应市场需求的水平化融合新业态,其城乡双向集成是解决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本文以旅游物流城乡双向集成为研究视角,引入产业共生和劳动力就地转移两个概念,构建一个双重中介模型,探讨旅游物流城乡双向集成与乡村振兴的关联效应。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佳   赵青华  
从党的十九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部署到党的二十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深入,乡村旅游发展在增强我国农村内生发展动力、支撑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中的作用持续深化。本文以新内源性发展理论为核心、以多元理论互构为原则构建乡村旅游发展影响乡村振兴的多层次理论解释框架,基于201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模型及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显著促进了乡村振兴,这一结论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促进劳动力结构非农化、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乡村旅游发展释放乡村振兴红利的重要机制;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呈现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和现阶段乡村旅游发展的适度区间;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效应且存在异质性,区域上空间效应表现为直接效应由“西部向东部和中部递减”、溢出效应由“中部向西部和东部递减”的包容性、协调性发展,维度上表现为直接效应以“生活富裕”为核心、溢出效应以“产业兴旺”为焦点的内源性、综合性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芳   胡立君  
文章基于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13—2022年的面板数据,应用线性回归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乡村振兴对城乡均衡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乡村振兴对城乡均衡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对城乡均衡发展的正向影响效应更为明显;乡村振兴对城乡均衡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门槛特征,乡村振兴水平跨过门槛值后能够更有效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芳   胡立君  
文章基于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13—2022年的面板数据,应用线性回归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乡村振兴对城乡均衡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乡村振兴对城乡均衡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对城乡均衡发展的正向影响效应更为明显;乡村振兴对城乡均衡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门槛特征,乡村振兴水平跨过门槛值后能够更有效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艳萍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我国城乡关系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重塑工农城乡关系,首先必须打破旧的城乡关系——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马克思主义的城乡协调思想为工农城乡关系发展的未来趋向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重塑城乡关系要以协调发展的新理念来解决"三农"问题,深化供给侧结构、土地确权机制以及长效增收机制的改革,最终推动新型城乡关系重构和城乡繁荣目标的实现。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细嘉  赵晓迪  
在社会发展中,因生产模式、土地利用形式、人口密度、生活方式等的差异,人类聚落常常被分为城市和乡村两种类型。乡村是人类文明的起源,文化的滥觞,尽管其发展具有明显时代烙印,但人们对美好乡村的追求始终不渝。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旨在推动新时代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旅游型乡村致力于乡村价值再造,弥补因生产要素组合差异而产生的城乡差距,促进"三农"整体和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巧红  
1949年,法国学者西蒙·波伏娃的《第二性》出版,该书被誉为有史以来讨论妇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波伏娃认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和被塑造的,提出了女性获得经济独立的必要性,强调了只有女性经济地位变化才能带来精神的、社会的、文化的等方面的改变,只有当女性对自身的意识发生根本的改变,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此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女性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和女性的自我成长,从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定珍  侯杰  张秦  
文章将乡村振兴水平分解为农村产业发展水平、农村生态环境水平、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四个维度,构建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算乡村振兴指数,并从国内大循环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大环节出发,选取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国内大循环水平。在此基础上,采用2005—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GMM方法实证检验了乡村振兴对国内大循环的影响。研究发现:乡村振兴水平和国内大循环水平均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基本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域分布呈现一致性,北上广及江浙地区的乡村振兴水平和国内大循环水平均遥遥领先;乡村振兴水平对国内大循环畅通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且在考虑了内生性等问题后,估计结果依然稳健;加速城镇化和提高工业发展水平均有助于国内大循环畅通。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灵辉  张迎新  毕洋铭  
数字乡村作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是提振乡村全面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二者内在关系的理论与实证解构对于深化数字乡村理解、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数字赋能理论为研究视角,首先从理论层面明晰数字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的内在机制,而后基于全国26个省域287个市域1 601个县域2018年的截面数据,利用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联合阿里研究院发布的数字乡村指数,以及科学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出的乡村振兴指数,进行实证检验。经过分析发现,中国县域乡村振兴发展水平低于数字乡村建设水平,且二者差距由东向西逐渐增大。应用计量模型,验证了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经过内生性处理与稳健性检验增强了估计结果的可信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了二者的影响机制:数字乡村分别通过乡村经济数字化与乡村生活数字化助力乡村振兴,而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与乡村治理数字化对乡村振兴促进效应不显著。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针对中国县域数字乡村与乡村振兴的发展现状,本文提出了充分发挥数字乡村的优势以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环宙  童逸璇  吴茂英  
采用多案例研究法,深度剖析国内外8个乡村旅游发展成功的社区,聚焦其创意经济开发的整体脉络与流程,探讨其基础条件、促进因素、创意模式和创意产出。研究发现,在乡村旅游创意开发的过程中,乡村性的挖掘、保护和传承是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资源、市场、政策和生态等基础条件能够影响创意开发的方向和高度;有力的领导与合作、绿色发展理念和有效的营销策略是创意经济形成的驱动因素。基础条件和促进因素的互动催生了两大乡村旅游的创意模式:构建特色创意集群和塑造地方品牌形象。乡村性的创意开发能带来积极产出,惠及农民、农业和农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成熟的创意模式与持续的创意产出能够反哺创意开发的基础条件与促进因素,使乡村旅游的创意开发达到内在平衡。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俊蓉  林荣日  
[目的]通过分析政府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否影响乡村振兴,探究返乡创业试点政策在乡村振兴的五个层面产生何种效应。[方法]本研究使用熵值法测度了乡村振兴指数,以之来衡量乡村振兴的发展水平,并将返乡创业试点这一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选取我国2011-2019年11省447个县域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展开了探讨。[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返乡创业试点政策推动乡村振兴效应明显;相比于贫困县,返乡创业试点政策对非贫困县的影响系数更大;返乡创业试点政策促进产业兴旺发展效应最大,其次是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生态宜居和治理有效。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升级和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等控制变量也对乡村振兴产生了作用。从影响机制上看,返乡创业试点政策通过集聚效应、投资效应、人力资本效应对乡村振兴产生作用,其中投资效应的作用最大。[结论]返乡创业试点政策的实施对乡村振兴产生了促进作用,而且政策效果在时间上具有时滞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郭豪杰  龙蔚  张德亮  
本文在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内涵的背景下,通过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实数编码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测算了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产业兴旺是目前实现乡村振兴的最大制约因素;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沿海与内陆非均衡性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3大特征;五大总体要求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将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乡村振兴水平分为4个层次。并据此得出研究结论与相关建议,从而更好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博  朱玉春  
村庄小型农田水利供给一直是农村公共事务治理领域探讨的焦点话题,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视阈下如何克服村庄小型农田水利供给所面临的集体行动困难将成为实现农村公共事务善治的重要方面。采用"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在对村庄小型农田水利供给集体行动困难展开理论剖析的基础上,应用两点分布对博弈模型进行了转换,并使用调研的1600户农户数据对村庄小型农田水利供给集体行动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村民的思想意识、经济结构和社会资本三方面对村民的社会理性程度有重要影响,是决定村民是否选择参与村庄小型农田水利供给集体行动的关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九霞  徐新建  王宁  谢彦君  马波  章锦河  杨勇  李菲  廖婧琳  翁时秀  
如何借助旅游发展将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是新时代背景下乡村地区发展的重要议题。针对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来自旅游学、人类学、社会学和地理学的10位专家依据"理论辨析—作用途径—作用模式"逻辑进行了跨学科研讨与对话。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充分认识以往旅游扶贫中遗留的不均衡、不充分等发展问题,坚持乡村正位,确立城乡平等"互哺"的关系;厘清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的辩证关系,厘清乡村性、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多重逻辑关系;区分明确区域差异和发展阶段差异,并因时因地制宜;需要协同多元主体,尊重村民理性,提升乡村居民公民性;探索慢旅游、数字经济与乡村旅游融合等创新发展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林菁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产业形式之一,不仅关系到旅游产业整体的发展,也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推进。通过乡村旅游的形式带动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内的乡村旅游产业整体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基于此,本文针对乡村旅游对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产生的正面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是从内在机理和发展路径两个方面分别展开具体研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