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34)
2023(2395)
2022(2134)
2021(2136)
2020(1634)
2019(3920)
2018(3436)
2017(6439)
2016(3508)
2015(3471)
2014(3485)
2013(3503)
2012(3322)
2011(3044)
2010(3061)
2009(2933)
2008(2811)
2007(2622)
2006(2469)
2005(2116)
作者
(10059)
(8791)
(8579)
(8017)
(5422)
(4335)
(3775)
(3204)
(3141)
(3123)
(3112)
(2909)
(2880)
(2788)
(2704)
(2616)
(2530)
(2491)
(2429)
(2360)
(2127)
(2121)
(2082)
(1975)
(1975)
(1969)
(1929)
(1792)
(1791)
(1775)
学科
(16913)
经济(16893)
(9784)
(9193)
农业(7983)
地方(7688)
管理(7056)
方法(5843)
收入(5072)
分配(4344)
数学(4046)
数学方法(3996)
(3971)
企业(3971)
地方经济(3966)
业经(3919)
环境(3576)
中国(3555)
(3288)
(2701)
理论(2592)
农业经济(2533)
(2449)
(2069)
(1926)
贸易(1925)
经济理论(1900)
发展(1878)
(1875)
(1838)
机构
学院(52778)
大学(49654)
(18943)
研究(18645)
经济(18550)
管理(18519)
理学(15790)
理学院(15511)
管理学(15172)
管理学院(15064)
中国(13458)
科学(12464)
(10491)
(10447)
师范(10367)
(9992)
(9924)
旅游(9795)
(9191)
(9055)
(8798)
中心(8655)
师范大学(8456)
研究所(8421)
(7655)
财经(7180)
(7152)
北京(6776)
业大(6708)
(6674)
基金
项目(35839)
科学(28266)
研究(26533)
基金(25956)
(22969)
国家(22748)
科学基金(19069)
社会(17777)
社会科(16750)
社会科学(16747)
基金项目(14541)
(14224)
(11714)
自然(11576)
教育(11507)
自然科(11229)
自然科学(11227)
自然科学基金(11034)
资助(10626)
编号(10607)
(9652)
成果(8227)
重点(8059)
发展(7688)
国家社会(7588)
(7573)
课题(7430)
(7328)
(6703)
(6542)
期刊
(24722)
经济(24722)
研究(13041)
(9699)
科学(8907)
中国(8579)
学报(7590)
农业(6590)
(6446)
旅游(6446)
(6446)
(6052)
大学(5739)
(5703)
学学(5581)
学刊(5195)
旅游学(5189)
游学(5189)
业经(4999)
管理(4844)
教育(4494)
资源(4188)
问题(3618)
(3468)
金融(3468)
财经(3035)
(2969)
技术(2913)
(2912)
(2896)
共检索到753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霞  刘晓鹰  
文章利用2000!2010年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从旅游流量及旅游构成两个方面对旅游发展与西部地区贫困减缓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旅游流量与贫困减缓之间呈"U"形曲线关系,存在门槛效应,只有越过门槛值,旅游流量对贫困减缓才会产生积极作用;游客平均停留天数及旅游收入对西部地区贫困减缓有显著正向影响;国内旅游比入境旅游对西部地区贫困减缓效果更显著;吃、住、行、游和娱乐对西部地区贫困减缓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旅游购物与当地贫困减缓之间却存在负向关联。(2)同时,实证数据也证实了持续的经济发展是西部地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赵磊  吴媛  
旅游业与贫困减缓关系的实践认知领先于与此相关的经验研究,主要是因为旅游业对贫困的减缓效应始终未得到相对客观的评估,核心关键在于,鲜有旅游文献对贫困进行准确测度。为此,本文在旅游文献中较早引入更加精确的贫困FGT指数,以对中国农村的绝对和相对贫困予以定量识别,然后基于中国1999-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旅游业与农村贫困减缓关系分别进行全样本和分地区实证检验,进而有效提升了对中国旅游业减缓农村贫困长期效应检验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首先,除东部地区之外,无论是全国样本还是中西部地区,旅游业分别对农村贫困广度、深度和强度具有显著积极的减缓效应,由此更加全面地奠定了旅游业导向型贫困减缓(T LPR)研究在中国案例的可行性;其次,旅游业可以显著降低农村绝对贫困人口规模,但在相对贫困层面,旅游业在缩小贫困缺口的同时还伴随着农村贫困人口内部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现象。然后,东部地区旅游业与农村贫困发生率之间存在非线性U型关系,旅游业对农村相对贫困并无影响。另外,旅游业对西部地区农村绝对贫困规模的减缓效应最大,但也加剧了贫困人口内部的收入差距。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磊  方成  毛聪玲  
旅游业是否具有贫困减缓效应一直是政府和各种发展机构关注的焦点问题。旅游业与贫困减缓关系的实践认知领先于与此相关的经验研究,主要是因为旅游业对贫困的减缓效应始终未得到相对客观的评估。文章基于中国1999—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以旅游业发展水平作为转换变量,利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技术,对旅游业和贫困减缓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旅游业可以显著地减缓贫困,所以旅游业可被视为目的地减缓贫困的有效产业工具。另外,旅游业与贫困减缓之间的关系存在非线性的旅游业门槛效应。具体而言,旅游专业化与旅游减贫效应显著负相关,而旅游人次比则与旅游减贫效应显著正相关,同时,旅游专业化对贫困的减缓效应要远大于旅游人次比对贫困的减缓效应。因此,贫困地区可以通过避免旅游产业收入漏损和增强旅游经济活动频率来保持旅游减贫效应处于高影响状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建交  
以我国1991—2017年的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VAR模型实证分析了旅游业发展、劳动力转移和贫困减缓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对贫困减缓有逐渐增强的正向影响,而旅游业发展对贫困减缓的作用并不明显;此外,旅游业发展对劳动力转移的促进作用需要较长的周期才能实现。最后文章从发展旅游业配套产业、加强贫困地区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实现贫困地区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赵磊  张晨  
自20世纪50年代起,旅游业与贫困减缓之间的关系逐渐引发广泛的学术探索与理论争辩。本文基于国外经济学相关文献,对旅游业与贫困关系的理论演进、旅游减贫机制、旅游减贫效应检验方法和旅游减贫研究内容分别进行了相应综述。首先,以"旅游业和贫困"为主题,回顾了该领域的理论逻辑进路;其次,对旅游业减缓贫困的直接效应、次级效应和动态效应进行了梳理分析;再次,对旅游减贫效应检验方法进行了相应说明;另外,分别基于"绝对性""相对性"和"经济发展"3个分析视角,对旅游业与贫困减缓的相关研究内容进行了系统地文献梳理与归纳。最后,在总结既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中国旅游业与贫困减缓关系的经济学研究的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歌谣  周常春  杨光明  
文章从产业关联程度、融合新业态和融合发展的经济社会效应三个方面构建了农业与旅游业产业融合程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和熵值法计算出我国30个省份不同年度的农业与旅游业产业融合综合指数。然后在对农业和旅游业产业融合与贫困减缓的关系进行理论梳理的基础上,基于2005—2016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应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农业与旅游业产业融合对农村贫困减缓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与贫困水平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对贫困减缓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上一期的贫困水平对本期贫困有显著影响,贫困呈现出较强的惯性特点。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田雅娟  刘强  
借助旅游业发展拉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已成为我国产业扶贫措施的重要组成内容。然而,实践中旅游发展对贫困的减缓效应会受环境因素影响,呈现出异质性特征。文章利用平滑变系数模型的设定框架,提出了一个包含潜变量影响的旅游减贫效应测度方法,以更灵活和具有弹性的模型设定体现旅游减贫效应存在的异质性特征。基于2010—2016年我国20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旅游业发展对农村贫困减缓具有积极的影响效应,且受产业内部发展特征和宏观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减贫效应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具体而言,入境游客占比、政策引导下的产业产值密度增长和景区数量增加将增强旅游业发展的减贫效果;人均GDP水平和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将为旅游消费乘数效应的发挥提供更优的宏观环境基础,有利于旅游发展对农村贫困减缓效应的发挥。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单德朋  
文章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教育效能、教育结构与贫困减缓的关系,并利用2000~2010年西部地区省级动态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西部地区贫困流动性较弱,存在持续贫困的现象;由于教育质量和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权衡替代,教育支出的减贫效果不显著;教育质量对城市减贫的作用比平均受教育年限更为显著;平均受教育年限对西部农村贫困减缓具有"门槛"效应,且现阶段教育效能对农村减贫的整体作用为负。由于离技术前沿距离较远,中等教育对西部城乡减贫的意义更为显著。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笑薇  
西部地区旅游扶贫开发一般要经过规划、研究、实施、评价四个阶段,西部地区旅游扶贫机制的典型模式主要有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及社区主导型,绩效评价的主客体包括旅游扶贫项目的决策者和当地居民,文章分别分析了这三种类型的绩效。西部地区旅游扶贫利益分配机制主要以协调好旅游目的地、地方政府、投资者和旅游者之间的利益为目标,这对提高西部地区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促进文化传播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新颖  
贫困地区产业结构层次低,经济基础薄弱,但其旅游资源往往很丰富。因此,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应以发展旅游业为主线。文章从分析旅游业的发展特点与贫困地区的适应性入手,研究总结了旅游业开发脱贫的基本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旅游业的基本对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磊  张晨  
基于旅游业减缓农村贫困的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引入发展经济学的FGT贫困指数,分别从贫困广度、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三方面对西部地区贫困水平进行了测度分解。然后基于1999—2014年中国西部12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以旅游业和经济增长作为门槛变量,通过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对西部地区旅游业减缓农村贫困的非线性影响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旅游业发展水平在减缓农村贫困中呈现明显的门槛效应特征,当发展水平较低时,旅游业可以显著减缓农村贫困广度和深度;但当旅游业发展水平依次跨越门槛值之后,上述贫困减缓效应则不再显著,并且还存在加剧农村贫困强度的潜在倾向。(2)当人均实际GDP低于第一门槛值时,旅游业并未减缓农村贫困广度和深度;当人均实际GDP跨越门槛值之后,旅游业减缓农村贫困广度和深度的边际效应呈相反变化;而当人均实际GDP处于门槛值8717元前后区制时,旅游业对农村贫困强度的影响效应由负转正。(3)以人均GDP增长率衡量的经济增长速度对旅游业减缓农村贫困广度、深度和强度具有正向非单调性门槛效应。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茗  喻晔  
随着收入增加、闲暇时间增多、生活节奏加快以及竞争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农业生态旅游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分析生态农业旅游对西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生态农业旅游是旅游扶贫的最佳模式,其可以使贫困地区的经济走上可持续的良性发展道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丁焕峰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在参与式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对农村贫困社区旅游开发中参与的内涵、农村贫困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及其规划的基本出发点和实践框架进行分析,认为贫困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一种持续的旅游扶贫模式,是开发式扶贫的制度创新过程。最后,对农村贫困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几个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文军  李星群  覃峭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贫困地区生态文明村建设与旅游扶贫联动开发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旅游业的带动下,我国一些贫困地区已迅速脱贫致富。在贫困地区生态文明村建设过程中,增加其旅游功能,是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和推进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在生态文明村建设与实施旅游扶贫联动开发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贫困地区生态文明村建设与旅游扶贫联动的开发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志敏  肖泽平  雷选标  
旅游业是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的重要路径,而校企合作则是当地高职院校培养优质旅游专业人才的一个难点。文章在调查贫困地区高职旅游类专业校企合作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贫困地区高职旅游类专业校企合作困境的原因。为此,建议应凸显贫困地区高职价值的公益性,加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政策落地,加强旅游类专业规模与内涵建设,提升政行校企四大利益主体的协作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