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13)
- 2023(11707)
- 2022(10537)
- 2021(10183)
- 2020(8627)
- 2019(19933)
- 2018(19954)
- 2017(38502)
- 2016(21263)
- 2015(24041)
- 2014(24014)
- 2013(23816)
- 2012(22155)
- 2011(20033)
- 2010(20063)
- 2009(18312)
- 2008(18265)
- 2007(15999)
- 2006(14262)
- 2005(12254)
- 学科
- 济(82946)
- 经济(82838)
- 管理(62373)
- 业(58141)
- 企(49809)
- 企业(49809)
- 方法(40654)
- 数学(33857)
- 数学方法(33381)
- 农(21541)
- 学(20919)
- 财(20557)
- 中国(19914)
- 业经(18491)
- 地方(16388)
- 理论(16382)
- 贸(14700)
- 贸易(14691)
- 农业(14500)
- 制(14359)
- 易(14184)
- 和(13980)
- 务(13669)
- 财务(13604)
- 财务管理(13578)
- 企业财务(12923)
- 技术(12636)
- 环境(12634)
- 划(12000)
- 教育(11768)
- 机构
- 大学(310371)
- 学院(306630)
- 管理(122584)
- 济(112419)
- 经济(109734)
- 理学(106722)
- 理学院(105413)
- 管理学(103278)
- 管理学院(102741)
- 研究(101074)
- 中国(73600)
- 京(66841)
- 科学(66706)
- 所(51835)
- 财(51798)
- 农(50471)
- 研究所(47603)
- 业大(47448)
- 中心(45009)
- 江(44377)
- 范(43921)
- 师范(43511)
- 北京(42359)
- 财经(42338)
- 农业(39757)
- 经(38415)
- 州(36622)
- 院(36337)
- 师范大学(35474)
- 经济学(31996)
- 基金
- 项目(210952)
- 科学(165333)
- 基金(153172)
- 研究(151247)
- 家(134348)
- 国家(133209)
- 科学基金(113872)
- 社会(93282)
- 社会科(88095)
- 社会科学(88069)
- 基金项目(82597)
- 省(81717)
- 自然(76742)
- 自然科(74985)
- 自然科学(74964)
- 自然科学基金(73636)
- 教育(69891)
- 划(69634)
- 资助(63676)
- 编号(61764)
- 成果(50527)
- 重点(46583)
- 部(46176)
- 发(43725)
- 创(43064)
- 课题(42310)
- 科研(40629)
- 创新(40019)
- 教育部(39243)
- 大学(39128)
- 期刊
- 济(124703)
- 经济(124703)
- 研究(86454)
- 中国(55122)
- 学报(52820)
- 科学(48611)
- 农(45554)
- 管理(43977)
- 大学(39351)
- 财(38031)
- 学学(36864)
- 教育(35636)
- 农业(31937)
- 技术(24944)
- 融(22266)
- 金融(22266)
- 业经(20603)
- 财经(20285)
- 经济研究(18439)
- 图书(18076)
- 经(17192)
- 业(16215)
- 问题(15957)
- 版(15409)
- 理论(15186)
- 科技(15096)
- 资源(14357)
- 技术经济(14337)
- 实践(14072)
- 践(14072)
共检索到4391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陈莹盈 林德荣
旅游促使游客与东道主两个群体相遇,在相遇中产生"客-我"分野与对视。在这样的分野与对视中,"自我与他者谁才是主体"的争议自然产生。对此争议所持的观念,促成了主客之间不同的行为方式,进而给主客文化带来不同的影响。本文在文献分析与现实观察的基础上,从"自我"与"他者"关系的视角出发,探讨旅游活动中的主客互动,归纳出旅游活动的3种主客互动类型,即"自我主体性"类型、"他者主体性"类型与"伦理他者"类型;并进一步结合旅游情境,分析持有不同类型观念的游客与东道主的行为方式与影响。本文认为,旅游发展应倡导"伦理他者"
关键词:
主客互动 “自我” “他者” 行为方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曹奇刚
旅游原本是在和谐的审美过程中亲近自然、获得美感并得到人性抚慰和心灵小憩的活动,是通过人与自然的互动和人际之间的交往去追求和实现和谐的一种途径和方式。而现实的旅游活动却并不尽如人意,反映出客我之间的误解、互相轻视、缺乏合作甚至矛盾冲突等不和谐之音。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旅游活动中人际关系不和谐的现象及影响客我关系的因素和过程。通过对人们的社会知觉、自我认知偏差、交流和沟通等心理过程以及对客我关系实质的分析,提出建立和谐客我关系的条件是服务、沟通、理解与合作,最后探讨了建立和谐客我关系的对策。
关键词:
旅游活动 和谐 客我关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顾至欣 陆明华 张宁
引入行为注记法对南京门东箍桶巷示范片区夜间旅游活动进行调研。通过分析旅游者行为与季节、节假日、夜晚时间点和休闲街区空间布局的相关性来研究夜游活动的时空规律。结果表明:人们习惯于在节假日、夏季夜晚出游,其中女性和中年旅游者比例最高,活动方式以动态活动为主,在19:30和20:30达到出游高峰;休闲街区人群密度与静态活动分布具有一致性,有多样吸引物的复合空间吸引力较大,女性对滨水空间、观影空间和手工艺展示区情有独钟,青少年偏爱滨水空间,而老年旅游者多集聚在亭廊空间中,中年人是户外咖啡座的主要使用人群。掌握不同旅游人群需求、拓展夜游时间广度、复合利用街区空间是休闲街区夜游开发应重视的问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靖 郑伯红 李云飞 白海瑞 段献 蔡建刚 邓泓祥
旅游者空间路径本质上是带有时间序列特征的个体行为空间选择。以序列为依据建立旅游者向量空间路径模型,通过动态时间规整(DTW)计算空间路径之间的序列相似性,采用基于密度的空间聚类(DBSCAN)可实现旅游者空间路径聚类。以张家界游客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旅游者12个空间路径类型,5类旅游活动模式:双心往复、单心聚焦、单点融合、多点串链和双城协同。结果显示,空间路径的类间差异具有显著的层次特征,其时间长短和空间位置可得到较好甄别。文章在刻画空间路径的基础上揭示了张家界旅游者全时间管理特征以及由旅游者时空行为所定义的3类景—城关系,即“景”与“城”的相对性、“景”与“城”逐渐融合以及更大范围内的“景”“城”关系,在提升旅游者旅游质量、优化旅游城市空间布局以及区域旅游特色协同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张彬彬
城市事件旅游策划形式、类型、内容、强度等多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城市规模大小、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背景以及旅游竞争力因子等,会对事件旅游的发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事件旅游 热点旅游城市 地域差异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昆欣
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是旅游活动最低层次的需要、最基本的保证。我国旅游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旅游活动的要素有了变化。本文提出了现阶段的旅游活动“新六要素”:资源、环境、文化、科技、余暇、金钱,试图解释旅游活动的要素应当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变化。
关键词:
旅游活动 要素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石强 廖科 钟林生
综述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旅游活动对植被影响的研究文献,指出旅游活动对植被的影响主要包括:影响种子发芽及苗木的成活,影响植物的生理及形态,降低植物高度及阻碍成长,影响植物的健康与活力,影响开花及结实,影响植物的更新和侵移,影响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和植物群落的结构。分析了旅游活动对植物影响效应的因子,主要有:植物的生活型、生境条件、演替阶段及适应性,以及游客数量和游憩使用方式等。参76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鹏 濮励杰 章锦河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也日益突出,作为对旅游干扰反应最为敏感的环境因子之一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环境健康状况有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对国内相关学者的研究进行了简单的综述,将中国旅游活动对土壤环境影响的研究历程大体上分为初步探索和快速发展2个阶段,并且分别就文章数量、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细阐述了这2个阶段的不同特征。在此基础上,分别就旅游活动对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活动下的各个方面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行了分类综合。总结了现阶段中国区域旅游活动对土壤环境影响研究中的研究内容、研究区域和研究尺度等方面的4大特征,揭示了现阶段中国旅游活动对土壤环境影响研究中参考标准、研究内容、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方面的不足以及该领域未来发展的趋势与热点,以期为今后旅游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研究指明方向。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马继刚 王丽萍
运用现代旅游的官方界定标准,结合对明清时期云南旅游发展状况的史料进行了分类和梳理,发现明清时期云南的旅游是以实用性、功利性为主,但已出现休闲性旅游;当时的旅游者主体分布于社会阶层的两端,并对云南的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明清时期 云南 旅游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沈世伟 Violier Philippe
有关西方旅游者在华旅游活动的现有研究缺乏系统性,且几乎都借助于中国官方机构的统计信息。由于统计方法存在明显的缺陷,这些统计信息往往无法有效地反映旅游者的实际活动轨迹和活动内容。本文以西方旅游批发商的产品样册为基础,运用自创的分析方法研究西方旅游者的在华旅游活动。研究表明,西方旅游者主要是受中华文明吸引而来华旅游,西方各国旅游批发商推出的中国游产品没有明显的差异性。
关键词:
旅游批发商 旅游产品 旅游线路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向红
本文从经济学角度探讨了中国世界遗产地的旅游活动问题,指出遗产地旅游活动中的外部不经济性的实质是私人成本社会化,这必将导致遗产地旅游环境的破坏及遗产地资源的耗竭,从而阻碍了世界遗产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强调,世界遗产地是一种特殊的稀有公共资源,市场不能有效地配置世界遗产这种特殊资源,市场干预不能解决遗产地旅游活动中的外部不经济性,因此,政府干预及其他非市场行为才是解决遗产地旅游活动中外部不经济性的最优选择。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程绍文 李艳 陈闻天 刘粉
本文以旅游对游客健康影响为题,对国内外中英文文献数据库进行了文献搜索,并利用元分析方法对所获的20篇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定量的文献研究。元分析结果发现:(1)旅游可以显著地降低游客倦怠和压力感,提高游客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整体健康水平;(2)旅游对游客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最大(d=0.66),其次对降低游客的压力感(d=0.40)和增进游客的生理健康(d=0.39)作用也较大;(3)旅游对改善游客睡眠(z=1.44,P=0.15)、增进游客社会健康(z=1.33,P=0.18)的效益不显著。未来应加强旅游对游客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机制及规律探讨。
关键词:
旅游影响 元分析 效应量 游客健康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钱俊希 张瀚
在旅游的过程中,东道主常常被刻写上"他者"的文化意涵。游客带着追求"文化差异"的诉求前往"他者的世界",在异域邂逅他者。文章以拉萨大昭寺广场及其周边的八廓街作为案例地,以藏族人在八廓街的转经、磕长头行为作为实证研究的切入点,以汉族游客和藏族人两类群体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在西藏旅游发展以及中国后改革时期转型背景下,藏族的"他者性"如何在汉-藏互动过程中被建构。文章认为,藏族的"他者性"并非具有先验的、一成不变的意涵,而是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与社会互动中不断生产的。文章关注"他者性"建构过程中的两个维度——我者对于
关键词:
他者性 话语建构 展演 文化差异 西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必虎
旅游系统:对旅游活动与旅游科学的一种解释□吴必虎对是否存在旅游科学、什么是旅游科学的研究对象、旅游学科在整个高等教育学科门类中应该处于何种地位,90年代以来引起较多注意。1997年国家教委颁布新的学科目录(征求意见稿)时,试图取消“旅游管理”本科专业...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彭丹
文章提出旅游体验当中存在两大类关系:"人—物"关系和"人—人"关系。在以往的研究中,"人—物"关系的研究已经有大量文献,而关于"人—人"关系的研究则不那么受到重视。文章指出,旅游中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研究是旅游体验研究的另一个重要视角和问题域。在"人—人"关系研究方面,以往的研究更多是围绕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居民之间的关系和旅游者与旅游业服务者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的,而对于旅游者与旅游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却少有见到,事实上,旅游者之间的互动和社会关系的质量对旅游者体验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文章重点讨论了旅游者与
关键词:
旅游者 社会关系 旅游者互动 旅游体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