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213)
- 2022(1110)
- 2021(1063)
- 2020(939)
- 2019(1970)
- 2018(1916)
- 2017(3706)
- 2016(2177)
- 2015(2284)
- 2014(2404)
- 2013(2407)
- 2012(2232)
- 2011(2253)
- 2010(2430)
- 2009(2559)
- 2008(2597)
- 2007(2603)
- 2006(2529)
- 2005(2278)
- 2004(2110)
- 学科
- 济(10364)
- 经济(10357)
- 管理(5185)
- 业(4410)
- 理论(4238)
- 方法(3951)
- 企(3743)
- 企业(3743)
- 学(3189)
- 业经(3102)
- 农(2749)
- 经济理论(2453)
- 地方(2267)
- 农业(2253)
- 教育(2217)
- 中国(2181)
- 旅(1830)
- 和(1760)
- 游(1758)
- 制(1745)
- 旅游(1735)
- 财(1637)
- 数学(1546)
- 数学方法(1518)
- 法(1500)
- 发(1461)
- 农业经济(1442)
- 策(1407)
- 环境(1378)
- 融(1331)
- 机构
- 学院(40689)
- 大学(40096)
- 管理(12670)
- 研究(12661)
- 济(11732)
- 经济(11385)
- 理学(9946)
- 范(9810)
- 师范(9765)
- 理学院(9751)
- 旅(9607)
- 游(9594)
- 管理学(9533)
- 旅游(9480)
- 管理学院(9427)
- 中国(9141)
- 科学(8804)
- 京(8708)
- 师范大学(7933)
- 财(7520)
- 江(7013)
- 所(6541)
- 系(6231)
- 州(6219)
- 财经(5931)
- 北京(5818)
- 研究所(5814)
- 经(5139)
- 中心(5031)
- 湖(4578)
共检索到630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德刚
《马尼拉宣言》强调旅游是"人人享有的权利",而不是政府"发给公民的福利"。但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人们却越来越忽略了旅游的权利理念,而功利性地把发展经济作为发展旅游的单一目的,形成了旅游的不公平现象。在进入21世纪人类强调"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今天,我们对旅游的认识,也应该由单一的功利化目的——发展经济逐步回归到旅游的本质——把旅游作为人的基本权利。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国家和地方政府及一切社会机构,都有责任和义务为人类旅游权利的实现提供政策保障、创造物质条件,特别是对低收入群体、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更应该通过政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傅林放
对《旅游权利法案及旅游者法典》的误读造成了对旅游权利理解的诸多混乱。文章从应然的角度分析,旅游权利根据义务主体的不同,可分为个人针对经营者享有的旅游民事权利,个人针对国家享有的公民旅游权利。前者系私法权利,包括法定权利、约定权利,这一类权利甚少争议。后者属公法权利,包括前往旅游目的地的自由、旅游资源享用权,这一类权利从基本概念到具体内涵都十分混乱,比如错误地将休息、休假权、旅行自由等权利视为旅游权利。上述两类权利中,公民旅游权利在当前制度环境下存在救济的困难,但这并不影响旅游权利整体的现实价值,它可以成为
关键词:
旅游权利 内涵 理论基础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戴斌 李仲广 战冬梅
旅游立法的核心问题是明确立法精神和价值取向。由此出发,旅游立法的根本宗旨只可能是指向公民旅游权利的实现和旅游权益的保障,而不应当是为了调整部门权力关系和商业机构的利益分配。
关键词:
旅游权利 旅游法 理念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曾坚
经过30多年的酝酿,《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以下简称《旅游法》)于2013年4月25日公布。该法第一条明确了立法宗旨:"为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法。"立法宗旨的排序不是随意的,将旅游者权益保障放在第一位彰显了这部法律最重要的立法思想,也即从人的角度去做出制度安排,这是符合当代法律精神的。不过,《旅游法》并未明确界定什么是旅游者。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于学谦
一、现代旅游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现代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为标志的新的技术革命成果运用于生产领域,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实现了社会生产高度现代化。生产力的提高,意味着国民收入的相对增长,意味着劳动时间的逐步缩短,而带薪假期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也不断延长,这就为广大劳动者外出旅游活动提供了可能性。现代化交通设施及交通工具的出现,大大缩短了空间距离,为旅游者进行远程旅游创造了条件。现代化的各种住宿游乐设施以及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郁龙余
什么是旅游文化?要给旅游文化界定概念,首先应该搞清楚旅游与文化的含义。 由于对旅游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不同,各家关于旅游的定义互有差异。虽然它们都有成立的理由,但又都是不全面的:不是缺乏历史的观点,将旅游仅仅看成近代的产物,就是囿于商业的观点。因而,没有能从根本上揭示出旅游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振之
旅游学界对旅游本质的认识尚未进入本质的层面。体验不是旅游的本质,它只是旅游的基本特征,且不能将旅游的旅游性与其他物的物性区分开来。这源于我们对本质是什么的认识还不够清晰。文章通过对海德格尔现象学的理解,提出了旅游的本质是"人诗意地栖居"的观点,运用现象学理论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提出了认识旅游本质的方法、路径,对当今流行的一些思潮进行了批判。
关键词:
本质 体验 旅游的本质 诗意地栖居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德刚 张若阳
旅游活动是旅游者为获得精神愉悦、享受生活、追求经历等特定的利益诉求而引发的穿越他人生活空间的过程;发展旅游业则是为获得经济收益、促进地区进步等特定的利益诉求而开展的经济活动。利益的驱使而引发了旅游者、社区居民、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和非政府组织等具有能动作用的旅游相关者相互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的本质实际是利益与道德(或责任)的博弈问题。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应建立基于利益均衡原则的旅游立德机制,以保障各个旅游相关者的利益诉求都得到公平的对待。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周达人
社会实践在向理性认识呼唤!为了发挥理论对于实际工作的先导作用,我们认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旅游事业的经济细胞——旅游商品开展理论的研究,是一个迫切的现实课题。目前,学术界对旅游商品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本文拟从广义的角度来探讨问题。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健雄 韩荣和
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市场呈蓬勃发展之势,旅游者权利保障问题成为该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以具有行政推广效力的《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合同(示范文本)》作为考察对象,台湾地区的《"国内"旅游定型化契约书范本》作为比较对象,旅游者权利保障的实践效果将尽览无遗。
关键词:
旅游者 旅游者权利 合同范本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柯永校 邹荣标
1980年《马尼拉宣言》指出,旅游"是对人类休息和娱乐基本权利的承认"。现代旅游的本质是旅游者为了获得快乐和精神享受自主进行的活动,无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曹国新
旅游软实力是一种文化软实力,指旅游目的地在主客双方的文化对比、形象营销和旅游产品竞争中形成的,使旅游者认同和服膺旅游目的地文化,修正其文化偏好的能力。中国古代有过很好的旅游软实力。西方现有反客为主的单向度旅游文化空间建构模式违反了旅游软实力以主为主,以目的地真实的日常生活为理想景观的文化结构模式,是主客冲突的根源之一。彰显文化主体性是构建我国现代旅游软实力的核心工作。当前应从重建旅游实践美学、重组旅游产业结构、再造旅游管理理论等方面入手强化我国旅游软实力。
关键词:
旅游人类学 旅游文化 旅游软实力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谢彦君
论旅游的本质与特征□谢彦君一、旅游本质的认识框架旅游作为一种活动或现象,在历史上可能已经存在了成千上万年。然而把旅游现象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却还仅仅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并且这种研究一直主要地还是限于对旅游世界进行的某种直观的描述。旅游现象在今天已是深入...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振之
文章通过现象学还原的方法,深入地探讨旅游的本质问题。从发生学、源动力上探讨旅游的源起、发生、生成机制和目标。让旅游重新回到生活世界,在生活世界中认识旅游的本质;让旅游回到人的存在性,从生活世界“烦”的生存机制中探讨旅游的源起和动力;旅游是去远,去远本质上不是空间的移动,是因去远而获得诗意地栖居,去远是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本质,从而揭示了去远与诗意地栖居的关系;旅游的终极目标是寻找到本真的自我,在旅游中,人显现自身,澄明自身,获得自我的觉悟,认识到自我存在于世的价值。该文提出旅游的世界人诗意地栖居模型,将旅游的目标分成3个层级,即诗意的生活、诗意的人生和诗意的存在,最终追问到了旅游的价值,旅游的价值已超越了旅游本身,关系到人存在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价值,从而成就了旅游的社会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