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00)
2023(4027)
2022(3714)
2021(3453)
2020(3109)
2019(7054)
2018(7108)
2017(13852)
2016(7839)
2015(8928)
2014(9244)
2013(9278)
2012(8877)
2011(7882)
2010(8440)
2009(8168)
2008(8206)
2007(7388)
2006(7003)
2005(6598)
作者
(22973)
(18944)
(18753)
(18240)
(12224)
(9183)
(8552)
(7227)
(7218)
(6996)
(6732)
(6448)
(6341)
(6038)
(5949)
(5817)
(5748)
(5714)
(5650)
(5574)
(5041)
(4647)
(4635)
(4564)
(4411)
(4343)
(4276)
(4219)
(4032)
(3866)
学科
(28742)
经济(28692)
(22718)
管理(22501)
(16617)
企业(16617)
方法(11077)
(9748)
业经(9469)
(9098)
中国(8967)
(8809)
理论(7981)
服务(6981)
地方(6672)
农业(6557)
(6403)
工作(6336)
数学(6251)
(6190)
银行(6187)
(6086)
数学方法(6060)
(5896)
(5805)
贸易(5795)
制度(5757)
(5757)
(5641)
(5621)
机构
学院(109963)
大学(109068)
管理(40206)
(38094)
研究(36986)
经济(36745)
理学(32048)
中国(32035)
理学院(31644)
管理学(31027)
管理学院(30799)
(24237)
科学(22973)
(22828)
(20889)
(19395)
中心(18777)
(17927)
师范(17790)
(17237)
(17063)
研究所(16606)
财经(16381)
北京(16312)
(15647)
(14417)
师范大学(14079)
业大(13392)
(13315)
农业(12821)
基金
项目(62959)
研究(48531)
科学(48190)
基金(43434)
(37141)
国家(36758)
科学基金(30823)
社会(29966)
社会科(27956)
社会科学(27948)
(25699)
基金项目(23035)
教育(21428)
编号(21000)
(20888)
成果(19222)
自然(18969)
资助(18870)
自然科(18381)
自然科学(18378)
自然科学基金(18053)
课题(14875)
(14182)
重点(13816)
(12934)
项目编号(12917)
(12599)
(12335)
(11842)
科研(11811)
期刊
(55234)
经济(55234)
研究(35563)
中国(27155)
(18482)
(16817)
学报(15634)
(14703)
金融(14703)
管理(14529)
科学(14371)
教育(14336)
图书(12082)
大学(11757)
农业(10740)
学学(10363)
业经(10176)
书馆(9390)
图书馆(9390)
(8714)
技术(8100)
财经(7962)
问题(7447)
(6868)
经济研究(6824)
(6648)
旅游(6648)
(6648)
(6438)
理论(6107)
共检索到1922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曹治国  
旅游给人们带来精神生活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 ,其中旅行社违约给旅游者造成损害的问题尤为突出。针对此问题 ,文章首先分析了旅游合同的性质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旅游损害赔偿责任承担的问题 ,同时通过对旅游本质分析和对精神损害赔偿本质及其适用范围的分析 ,指出为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对旅行社违约造成的精神损害应予赔偿。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段卫华  王强  
在因产品缺陷而引起的人身和财产损害案件频发的今天,必须强化产品责任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以充分体现对消费者合法权益予以切实保护的立法目的。我国产品责任法应当明确精神损害赔偿,建立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杨培胜  
关于建筑工程质量损害赔偿的法律思考文/杨培胜建筑工程质量的损害赔偿,是《建筑法》所规定的一种比较严格的民事责任承担方式,是对“建筑工程”这一特殊产品质量的损害赔偿进行具体规定的专项法律。《建筑法》中所确定的这项民事责任承担方式,对于促进从事建筑活动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牛立夫  
旅游合同是以精神享受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的混合合同。针对旅游纠纷中的精神损害问题,适用传统的侵权责任解决已经面临一系列不足。鉴于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各主要国家的立法和判例都已经承认了旅游合同中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因此在我国未来的民法典中也应当对此加以明确规定。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玉松  
本文通过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有关条文的扩张解释,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设想,以解决旅游合同中旅游者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胡玉浪  
旅游以时间为要素,没有时间就没有旅游。对于可归责于旅游经营者之事由而造成的时间浪费,旅游者有权要求损害赔偿。时间浪费损害赔偿属于非财产损害赔偿的一种独立形式。时间浪费损害赔偿责任的成立,需要具备旅游挫败或者遭受严重的损害、旅游者已经浪费了时间、旅游者因旅游时间的徒过而受到损害等构成要件。旅游活动时间浪费请求权是一种债权请求权,这一请求权可以与违约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一并适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世文  
传统上,学术界对违约责任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持否定态度,本文对否定说的主要理由进行反思后提出:人格不会商品化;不能由惩罚性赔偿替代;精神损害发生可预见;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并在对其他国家(地区)立法、学说及相关判例的考察中,论证了违约责任中应有精神损害赔偿。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良才  
气候变化引发气候灾害,给人类已经或必将造成巨大威胁。气候变化的损害具有传统跨界环境损害所不具备的特征,由此引起的国家责任问题也具有其特殊性。国家责任的构成要件——国家行为的不法性、谨慎行事的注意义务标准、损害的可预见性及其对责任的限制功能、因果关系及其证明责任分配在气候变化的损害赔偿问题均需要被重新审视,甚至重构。国家责任的承担方式——金钱补偿和精神安慰在气候变化的损害赔偿语境下仍有其可适用性,但恢复原状的责任形式则无法适用。特别对纯粹的生态损害的赔偿更是如此。由于气候变化的损害赔偿领域国家实践和国际判例至为罕见,因而对传统国家责任法的理论改造与制度创新刻不容缓。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晓婷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同时蕴含公权行使特征与私法自治内涵,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法律性质的私法主流解释路径无法自圆其说。"物权化"的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作为磋商的理论基础,是导致磋商性质认定困境之根由。为此,应从公法角度释明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性质,磋商视为国家借用私法磋商制度行使环境监管职权的协商行政。所以,应从磋商行政法律行为路径的磋商主体、磋商过程、磋商协议三个维度全方位审视磋商的法律性质:磋商主体为行政主体;借助行政过程论研究范式,磋商过程从宏观层面认定为协商行政,从微观层面划分启动阶段、磋商阶段、终结阶段,探析各阶段行为的性质;磋商协议契合行政协议法律属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颖  
近几年来,在人口、资源和环境的三重重压下,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想切实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构建相关的法律法规势在必行。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控制好污染,推动农业可再生资源的长远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颖  
近几年来,在人口、资源和环境的三重重压下,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想切实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构建相关的法律法规势在必行。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控制好污染,推动农业可再生资源的长远发展。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艳玲  何勇生  
责任保险的创设即为分散基于自身原因而可能对他人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的经济风险,然而这一主旨却似乎削弱甚至违背了惩罚性损害赔偿责任的设置功用。本文即围绕责任保险的承保范围是否包含惩罚性损害赔偿责任,且如若立法未加限制,则该如何协调二者的潜在矛盾,使得该两种制度都发挥其良性作用,而无害于社会公益等展开论述。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立争  
为了出行的方便,很多人选择参加由旅行社组织的旅游团,旅游者和旅行社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一般都通过当事人之间所签订的旅游合同进行规范。实践中,围绕旅游合同所发生的各种纠纷越来越多,其中,旅游者在旅行社违反旅游合同时可否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苷用  
违约非财产损害赔偿实际上触及了传统民法上违约救济与侵权救济二元体系分离的一个边际问题。文章以违约情形下的非财产损害赔偿为研究对象,以旅游合同为例证,主张非财产损害赔偿并不是先验的永恒的属于侵权法的范畴,在法律逻辑不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情形下,应通过扩张合同法的适用范围来解决一些侵权法问题,以应社会变迁对法律变革的新诉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谢登科  
旅游合同的非物质性和人身关联性,决定了确立旅游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为实现个别化正义,不乏在旅游纠纷中予以创造性突破而承认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判例。这些案件的裁判结果虽符合旅游合同目的和公平正义原则,但却存在实质合理性与形式非法性的困境。需克服现有理论障碍,通过现有法律扩大解释承认旅游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明确其法律要件,依据可预见性规则和最低限度规则限定其适用范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