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02)
2023(4493)
2022(3851)
2021(3532)
2020(2752)
2019(5964)
2018(5665)
2017(10348)
2016(5633)
2015(5785)
2014(5753)
2013(5414)
2012(4935)
2011(4334)
2010(4363)
2009(3913)
2008(3941)
2007(3417)
2006(3020)
2005(2540)
作者
(16193)
(13705)
(13596)
(12821)
(8543)
(6806)
(6022)
(5113)
(5104)
(4829)
(4748)
(4572)
(4549)
(4207)
(4169)
(4128)
(4125)
(4124)
(3900)
(3813)
(3377)
(3178)
(3159)
(3150)
(3037)
(3034)
(2948)
(2912)
(2803)
(2764)
学科
(21435)
经济(21429)
管理(15320)
(13106)
(10762)
企业(10762)
地方(7674)
方法(6957)
(6781)
(6589)
业经(5461)
(5336)
财务(5314)
财务管理(5304)
企业财务(5011)
数学(4948)
数学方法(4781)
农业(4737)
(4560)
中国(4440)
环境(4023)
(3971)
贸易(3966)
理论(3874)
(3820)
(3746)
地方经济(3365)
(3118)
(3018)
农业经济(2696)
机构
学院(76813)
大学(71898)
研究(27261)
管理(26409)
(24150)
经济(23456)
理学(22244)
理学院(21847)
管理学(21292)
管理学院(21155)
中国(20524)
科学(19526)
(15713)
(13717)
(12933)
(12805)
(12671)
师范(12669)
研究所(12596)
中心(12550)
(11570)
业大(11543)
(10941)
(10798)
旅游(10656)
(10530)
师范大学(10320)
北京(10121)
农业(10093)
(9978)
基金
项目(53478)
科学(41764)
基金(38047)
研究(36491)
(34683)
国家(34421)
科学基金(29208)
社会(22545)
(22211)
社会科(21443)
社会科学(21433)
基金项目(21290)
自然(20627)
自然科(20036)
自然科学(20031)
自然科学基金(19641)
(18555)
教育(15875)
资助(15415)
编号(14283)
(12787)
重点(12549)
计划(10725)
课题(10487)
科研(10369)
(10348)
成果(10161)
(10053)
创新(9738)
发展(9655)
期刊
(31482)
经济(31482)
研究(18727)
中国(12602)
科学(12503)
学报(12284)
(11973)
(10000)
大学(8968)
管理(8801)
学学(8762)
农业(8703)
(7255)
资源(6661)
(6592)
旅游(6592)
(6592)
业经(6473)
(5327)
金融(5327)
学刊(5312)
旅游学(5308)
游学(5308)
技术(5193)
教育(5151)
(4768)
经济研究(4635)
(4080)
地理(3904)
(3792)
共检索到1110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纪小美  李雅楠  曹根  
客流拥挤是制约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难点。运用多种空间计量方法,从空间关联视角探讨景区拥挤的时空格局及其优化调控,结果表明:(1)景区拥挤的区域差异以东西向为主,经历减—增—减的过程。(2)景区拥挤以偏向周前期的时序模式为主,南方更为明显,不同类型景区差异显著。(3)节前拥挤热点零散但迅速壮大,节后单体景区自成冷热极;周前期热点集聚于东南半壁,周后期冷点东进、热点西退;景区拥挤的空间关联先增后减。(4)拥挤景区的分布前期从华北向西、南扩散,后期稳定在黄河以南。(5)客源结构、目的地竞争、地位与性质等因素驱动景区拥挤的时空变迁。提出培育景区集群体、错峰组合、信息共享与发展全域旅游等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纪小美  韩顺法  王超  
运用重心模型、G指数与地理监视,分析国庆假期前后两周内全国景区拥挤的时空格局,研究发现:1景区拥挤的南北向差异大于东西向。2区域差异先升后降。3景区拥挤的时序模式以偏向周前期为主,南方更明显于北方。世界遗产最倾向于周前期,名城街镇、大学校园、风景名胜其次;文化场馆、城市公园更趋于对称分布;宗教景观较偏向周后期。4节前热点集群稀疏,周前期空间关联增强,热点集群位于长江中上游、珠三角与环渤海地区,周后期冷点东进、热点西退,空间关联弱化,节后单体景区趋于自成冷热点集群。5拥挤累积和超过门限值的景区集中于长江与黄河中下游之间,前期从华北向西、南扩散,后期稳定在黄河以南。拥挤时空格局受到客源结构、目的地竞争格局、景区地位与性质等因素的影响。提出培育景区集群体,重视累积效应,错峰组合等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莉  张捷  仇梦嫄  刘培学  
旅游情境中的拥挤既有旅游交通与城市日常交通重叠而产生的拥挤,还受到旅游流自身特征影响,与城市交通拥挤的产生机制、调控策略和目标都存在显著差异。结合游客出游过程节律特征,将旅游流分为全局、目的地、景区3个尺度,对不同尺度旅游流的交通方式和特征、交通服务提供者及旅游交通供给产品、交通效率与目标特征等进行阐述,并基于旅游流建立拥挤一般模型,从空间和时间角度对其进行拓展。以三清山国内旅游流为例,研究不同尺度旅游流特征背景下产生的拥挤。结果表明:三清山旅游流在不同尺度和不同情境下差异显著,从空间拥挤模型出发,全局尺度主要为中转型拥挤,目的地尺度主要为汇流型拥挤,景区尺度主要为瓶颈型、停留型拥挤;从时间拥挤模型出发,拥挤主要发生在黄金周等节假日,全局尺度需要省级或更高层面的调控,目的地尺度可通过增加时间阈值方式避免拥挤,景区尺度可通过对各景点旅游流的引流实现调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健华  余建辉  
一些热门旅游景区在旅游旺季往往人满为患,如何科学合理的调控游客数量是旅游景区非常棘手的一个难题。本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外景区目前已经采用的各种游客数量调控技术,并从多个角度对它们进行分析和比较,最后对旅游景区如何合理使用这些调控技术提出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雯萱  谢双玉  
为了充分利用、整合湖北旅游资源,运用图表法、空间计量分析法研究了湖北省125家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与资源、行政区、交通、水系等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湖北省旅游景区趋于集聚型分布,以武汉市为中心呈现出一定的集聚规律;绝大多数旅游景区属于自然资源导向型;各地市(州、林区)景区的数量和等级组成、空间结构特征不同;旅游交通网不够完善;旅游景区有较明显的沿长江及其支流分布的趋势。进一步探讨了湖北省旅游景区空间布局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程平平  杨效忠  彭敏  
伴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以及出游意愿的增强,旅游大众化、常态化趋势日益明显。特别是"黄金周"假期期间,游客出行数量激增,造成部分景区游客数量暴涨,旅游拥挤现象十分严重,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旅游拥挤造成的景区生态环境恶化、游客满意度下降等问题亟待解决。文章在国内外旅游拥挤相关文献的检索和分析基础上,总结了国外关于旅游拥挤研究的最新进展,指出国外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于旅游拥挤与密度、影响旅游拥挤感知的因素、旅游拥挤准则等方面;而国内旅游拥挤相关研究关注点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异,更加侧重于旅游容量、社会承载力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熊鹰  董成森  
以我国著名的武陵源风景区为例,分析了旅游客流在景区的时空分布,探讨客流活动分布与景区生态旅游承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武陵源景区客流时空分布不均衡;有很强的季节性,淡旺季明显;客流在游览的路线上趋同程度高,导致客流在景区各景点上冷热不均。同时,客流分布与景区生态旅游承载力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最后从生态旅游承载力的角度,提出了协调景区客流活动的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少湃  
城市旅游景区是一个社会、经济活动高度密集的复杂系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人地之间的矛盾。只有人与自然共同创造,协同进化,才能使城市旅游景区系统走向有序发展。在阐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城市旅游景区空间现状,认为城市化、旅游需求变化和旅游发展模式是其空间演变的驱动因子,同时提出了城市旅游景区空间优化对策。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单福彬  周静  祁向文  
关键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毛彦斌  贾文毓  胡炜霞  
合理完善的门票价格,是旅游景区良性发展的前提。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制定与调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其内在的机理。本文首先对景区门票价格的形成及变化过程进行历史性的梳理,然后对景区门票价格制定与调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类型景区的门票价格制定及调控模式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对完善我国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控机制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单福彬  周静  祁向文  
乡村旅游景区是乡村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区服务收费不仅关系着经营者的经济利益,而且影响着区域内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从乡村旅游景区的功能、产业发展需求和经营行为规范等三个方面分析政府对景区服务收费进行调控的必要性。提出政府调控机制,包括做好政府调控的顶层设计、明确产业发展不同阶段内政府的定位与职责、建立行政部门合作组织、推行体系化调控措施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承照  
本文从风景区的旅游承受能力——环境容量的角度出发,通过理论计算与现状对比,发现矛盾之所在,并提出解决这一矛盾的对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群  章锦河  杨兴柱  
山岳型风景区由于其独特的地形地貌条件,工程性供水难度大,随着区内床位数和游客量的不断增加,水供需矛盾更为突出,成为山岳型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之一,黄山风景区尤具代表性。论文通过典型年分析法,对黄山风景区各月各供水片区的水供需系统进行深入分析,认为:①黄山风景区总体上供水量不足,缺水态势明显,且存在时间、空间、丰枯水期等方面的矛盾;②建立水供需动态调控模型,通过水库和引提水工程调节供水是改善黄山风景区供水短缺的重要途径;③通过现有各分片水库的调节和五里桥水库提水上山,可分别解决目前和中期供水问题,远期若建立钓桥水库,形成全山供水连片,可达到远期水供需平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炜霞  
在景区周边涌现出大量与景区不协调问题的同时,人们对景区所处背景环境的标准却在提高,因此忽视周边环境与景区完整性的做法已不适应新时代旅游者的需求。未来景区竞争已延伸到景区周边环境范围。为此建议在景区规划管理工作中,应建立可行的周边环境与景区协调机制。结合晋陕几个重点旅游景区实例,建立起景区周边环境与景区协调机理的递进轮动循环模式,分别从理念革新、管理协调、规划指导三个层面分析。认为,要确保景区科学发展,就必须重新认识周边环境价值,使得景区能对周边环境采取主动的针对性保护措施,参与周边环境管理,进行规划。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万纤  刘嗣明  吴清  
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处于不断演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空间作用形式。运用洛伦兹曲线、集中化指数以及空间自相关方法,以2001年、2006年、2010年为研究时间截面,结合GeoDA和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对武汉城市圈旅游景区时空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武汉城市圈旅游景区空间差异显著,旅游景区主要分布在武汉、咸宁、黄冈等地,空间集中化水平呈减弱趋势;(2)旅游景区空间自相关总体上呈增强的趋势,二元化空间分布格局不断强化;(3)旅游景区发展热点区表现出一定的时空继承性,地理近邻效应明显。旅游景区热点区主要为孝感、鄂州、武汉等地区,具有向东推移的趋势,天门、仙桃、潜江一直是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