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01)
- 2023(12676)
- 2022(11108)
- 2021(10619)
- 2020(8937)
- 2019(21069)
- 2018(20996)
- 2017(41080)
- 2016(22279)
- 2015(25249)
- 2014(25331)
- 2013(24659)
- 2012(22452)
- 2011(19858)
- 2010(19927)
- 2009(18021)
- 2008(17310)
- 2007(14814)
- 2006(12769)
- 2005(10847)
- 学科
- 济(87483)
- 经济(87397)
- 管理(59716)
- 业(55898)
- 企(47462)
- 企业(47462)
- 方法(44057)
- 数学(37361)
- 数学方法(36657)
- 农(22783)
- 中国(21269)
- 地方(19935)
- 业经(19843)
- 学(18882)
- 财(18309)
- 理论(17498)
- 农业(15389)
- 和(14861)
- 贸(13982)
- 贸易(13973)
- 易(13448)
- 环境(13377)
- 技术(13091)
- 制(13016)
- 教育(12282)
- 划(11806)
- 务(11739)
- 财务(11663)
- 财务管理(11642)
- 企业财务(10894)
- 机构
- 大学(306055)
- 学院(306050)
- 管理(124333)
- 济(111901)
- 经济(109161)
- 理学(108657)
- 理学院(107359)
- 管理学(105070)
- 管理学院(104523)
- 研究(96652)
- 中国(70558)
- 京(67661)
- 科学(63495)
- 财(49432)
- 所(47319)
- 业大(46318)
- 农(45503)
- 中心(44359)
- 范(43805)
- 研究所(43556)
- 师范(43449)
- 江(43338)
- 北京(43124)
- 财经(40494)
- 经(36698)
- 州(36145)
- 院(35794)
- 农业(35596)
- 师范大学(35272)
- 技术(32936)
- 基金
- 项目(216190)
- 科学(169848)
- 研究(157747)
- 基金(155362)
- 家(134772)
- 国家(133641)
- 科学基金(115773)
- 社会(97215)
- 社会科(92052)
- 社会科学(92026)
- 省(85230)
- 基金项目(83884)
- 自然(77176)
- 自然科(75380)
- 自然科学(75366)
- 自然科学基金(73966)
- 教育(73082)
- 划(71905)
- 编号(65790)
- 资助(64571)
- 成果(52293)
- 重点(47754)
- 部(46272)
- 发(45567)
- 课题(44994)
- 创(44469)
- 创新(41305)
- 科研(41185)
- 大学(40245)
- 项目编号(40146)
- 期刊
- 济(120043)
- 经济(120043)
- 研究(84844)
- 中国(54393)
- 学报(47266)
- 科学(44785)
- 管理(43868)
- 农(40593)
- 教育(37959)
- 大学(36002)
- 财(35695)
- 学学(33416)
- 农业(28896)
- 技术(27881)
- 业经(21095)
- 融(19811)
- 金融(19811)
- 图书(18966)
- 经济研究(18307)
- 财经(17893)
- 问题(15898)
- 资源(15282)
- 科技(15273)
- 经(15158)
- 业(15121)
- 技术经济(14374)
- 理论(14335)
- 版(14075)
- 现代(13580)
- 统计(13411)
共检索到4293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岗
旅游文化作为旅游活动中各种文化整合的过程和结果,其形式和整合模式在空间上均有所体现,而以往的旅游文化研究忽略了对旅游文化空间维度的研究。文章以南京文化旅游为例,对旅游文化的空间形式与空间整合模式进行分析。南京旅游文化整合过程既包括旅游资源文化、现代文化和旅游者外来文化各子文化内部,也包括各子文化之间的竞争与融合关系。在文化竞争与融合中,南京旅游文化呈现了不同的空间形式和空间整合模式。
关键词:
旅游文化 空间形式 文化整合 空间模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侯兵 黄震方 陈肖静 范楚晗
随着区域旅游竞合关系的演化,行政驱动对优化区域旅游空间关系的作用渐趋弱化,而地区间的文化影响机制相对稳定,文化资源和文化空间的跨行政区分布是一种普遍的空间现象,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推动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重要动力。区域文化旅游的协同发展,要在整合行政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响应旅游地的公众认知和市场需求,实现区域旅游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文章以南京都市圈为例,围绕区域文化旅游的发展状态、区域协同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基本条件等设计调研项目,采用社会调查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公众对区域文化旅游协同发展的认知和评价情况。研
关键词:
文化旅游 协同发展 认知分异 南京都市圈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玮
基于城市记忆视角,选取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作为传统文化旅游地的典型个案,以古代六朝至近代中华民国时段为界,分类梳理古地图、古诗词、古画卷、老照片等图文史料,结合符号学和质性研究方法,从地理和文化空间2个层面,溯源其历史发展过程,探究其空间演化特征。研究结果凸显了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在南京城市发展变迁中担负的城市记忆表征、民族文化传承、市井生活繁衍及地方特色沿袭等重要功能,为传统文化旅游地及城市文化空间的科学规划和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韩凯 邹欣庆
根据空间感知规律,南京与同位于长江三角洲内、且均受吴越文化影响的上海、无锡、苏州和杭州均有可能产生城市旅游形象替代效应。为了分析南京城市旅游形象的独特性,将五座城市的城市旅游理念形象、视觉形象和行为形象分别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南京城市级别比上海低,但文化、自然遗产丰富;整体竞争力比无锡高;旅游基础不如苏州,但产品结构与体系较丰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比杭州好等。(2)旅游视觉形象优势是文物古迹和民俗风情。(3)旅游服务形象评价较高,城市居民形象各具特点等。提出了南京城市旅游形象特色的构建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兴柱 顾朝林 王群 卢松
从空间动态发展的视角研究城市旅游流空间动态变化,建立了集空间吸引力、空间竞争力、空间成长力于一体的更为综合的城市旅游客流空间体系。选择南京市为代表性案例区,运用了引力模型、偏离份额分析、Surfer等分析方法,从多维视角研究了南京市旅游客流空间动态变化,研究发现:①不同发展阶段客源市场稳定性和集中性具有明显的差异,城市客源市场空间分布总体符合距离衰减规律;②城市间旅游流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规律,旅游客流竞争格局变化明显;③城市内部旅游客流以集聚为主,集聚与扩散并存。
关键词:
城市旅游客流 空间体系 南京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靖 郑伯红 李云飞 白海瑞 段献 蔡建刚 邓泓祥
旅游者空间路径本质上是带有时间序列特征的个体行为空间选择。以序列为依据建立旅游者向量空间路径模型,通过动态时间规整(DTW)计算空间路径之间的序列相似性,采用基于密度的空间聚类(DBSCAN)可实现旅游者空间路径聚类。以张家界游客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旅游者12个空间路径类型,5类旅游活动模式:双心往复、单心聚焦、单点融合、多点串链和双城协同。结果显示,空间路径的类间差异具有显著的层次特征,其时间长短和空间位置可得到较好甄别。文章在刻画空间路径的基础上揭示了张家界旅游者全时间管理特征以及由旅游者时空行为所定义的3类景—城关系,即“景”与“城”的相对性、“景”与“城”逐渐融合以及更大范围内的“景”“城”关系,在提升旅游者旅游质量、优化旅游城市空间布局以及区域旅游特色协同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沈惊宏 余兆旺 沈宏婷
根据点轴理论,在前人区域旅游发展模式基础上构建了疏点模式、散块模式、条带模式、团块模式、板块模式五阶段区域旅游演化模式,继而基于区域经济影响力的扩散动力机制构建了旅游经济影响力的场扩散效应模型,运用现代GIS技术模拟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五阶段模式的动态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以安徽省1990、2000、2010和2020年四个年度为例分析了旅游经济影响力扩散强度的演化过程,结果得出安徽省皖北、皖中、皖南三大地带区域旅游发展不平衡,皖北旅游模式要落后于皖南和皖中,通过旅游发展轴线的建设和合理规划,2020年皖南和皖中旅游将进入板块模式时代,而皖北也将发展为团块模式阶段。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戢晓峰 张玲 陈方
在分析运输通道类型与特征的基础上,从通道的运输能力、技术装备水平和交通服务水平三个方面,定义了旅游运输通道演化的三个阶段,即完备型旅游运输通道、发展型旅游运输通道和滞后型旅游运输通道;并在分析旅游运输通道演化机制的基础上,对云南省旅游线路进行统计分析,从旅游运输通道演化对旅游景点出现率、旅游线路选择集中度、旅游线路重复系数、旅游线路空间模式四个方面,实证分析旅游运输通道演化对区域旅游空间模式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旅游运输通道技术装备水平和交通服务水平的改善能提高旅游景点选择率;2旅游线路的选择集中度随着通道发展程度的改善而逐渐增大,而区域内其他通道的演化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增长幅度;3旅游运输通道的发展程度与旅游线路重复系数具有一致性;4旅游运输通道内交通方式的完善使得交通服务水平提升,进而对旅游空间模式产生影响。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罗洁惠 许树辉 周小铧 黄婷婷
南雄珠玑古巷是岭南客家文化的重要节点。本文以南雄珠玑古巷为例,分析其内部旅游空间组织和外部空间联系,归纳其空间组织的基本特征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珠玑古巷旅游空间组织的"一核心、三中心、三带分布区"空间发展模式和优化方案。
关键词:
旅游空间组织 客家文化 珠玑古巷 南雄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侯兵 黄震方 徐海军
文化空间是一个多尺度的概念,现有研究分析了文化空间的哲学意义,并将其界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有属性,而地理学视角的文化区探讨为文化空间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补充。基于文化空间的研究体系,文章综述了文化旅游的研究概况,从物质维度、时间维度和区域维度的三重视角,分资源利用、整合路径和评价指标三个方面,构建了文化旅游空间形态的分析框架,并据此提出了文化旅游研究存在的不足和研究趋向。
关键词:
文化空间 文化旅游 空间形态 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超 杨开忠
本文在对空间竞争和产品特征理论综述的基础上,尝试运用Lancaster产品特征空间方法,对旅游产品的特征进行定义,并分析了北京和上海两市旅游产品在特征空间上的定位和变迁,并由此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和旅游产品创新模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位中
在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古城镇旅游成为城镇发展的一种独特现象,古城镇旅游在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受到现代化的冲击,通过对当前古城镇旅游开发模式的梳理和总结,得出一个平衡模式,即文化空间保护和场所精神营造两者的平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古城镇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四态合一"模型和路径。
关键词:
中国城市 古城镇 旅游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金火,吴必虎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基础上,以西安地区为例,探讨了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的模式和优化问题。首先,在分析哈格特空间结构模型和冈恩的目的地地带模型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由旅游目的地区域、旅游区、节点、区内路径、入口通道和客源地市场等六个要素构成的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型;并按照旅游开发的时序关系,阐述了该模型在不同阶段的演变形态和特征。其次,实证分析表明:西安旅游区目前的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处于放射模式阶段,通过旅游线路体系的完善和空间结构的重组与优化,西安旅游区可演变为较为理想的扩展模式。
关键词:
区域旅游系统 空间结构 模式 优化 西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宋平 徐菲菲
文章分析了南京六朝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阐述了六朝文化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规划的基本构思。六朝文化旅游的开发,既可进一步树立南京"六朝古都"的城市形象,又可成为南京旅游业新的生长点。
关键词:
旅游开发 六朝文化 南京市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庄大昌
文化旅游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灵魂,文化旅游资源是南京市的主要旅游精品,也是南京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南京市文化旅游资源类型齐全,文化特色鲜明,而目前其文化旅游资源品的开发大都处于较低层次。因此,开发南京市文化旅游资源,加快南京市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实现南京市文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南京市 文化旅游资源 开发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