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05)
- 2023(5343)
- 2022(4757)
- 2021(4790)
- 2020(3879)
- 2019(8854)
- 2018(8760)
- 2017(16508)
- 2016(8781)
- 2015(9656)
- 2014(9388)
- 2013(9195)
- 2012(8687)
- 2011(7730)
- 2010(7640)
- 2009(6929)
- 2008(6704)
- 2007(6202)
- 2006(5568)
- 2005(4501)
- 学科
- 济(34103)
- 经济(33951)
- 业(20712)
- 管理(20210)
- 农(14942)
- 企(14429)
- 企业(14429)
- 方法(12873)
- 地方(12442)
- 农业(11241)
- 业经(9938)
- 中国(9376)
- 理论(8746)
- 数学(8090)
- 数学方法(7987)
- 和(7328)
- 财(6964)
- 学(6864)
- 收入(6020)
- 地方经济(5784)
- 环境(5455)
- 制(5346)
- 经济理论(5069)
- 教育(4747)
- 分配(4741)
- 社会(4355)
- 发(4255)
- 技术(4142)
- 划(4035)
- 贸(3965)
- 机构
- 学院(117880)
- 大学(114473)
- 管理(43521)
- 济(40299)
- 研究(39333)
- 经济(39220)
- 理学(37408)
- 理学院(36777)
- 管理学(36021)
- 管理学院(35778)
- 中国(29274)
- 科学(25972)
- 京(24826)
- 范(20782)
- 师范(20645)
- 财(19616)
- 中心(19093)
- 农(18973)
- 所(18945)
- 江(18312)
- 研究所(17188)
- 师范大学(16621)
- 业大(16458)
- 州(15588)
- 北京(15539)
- 财经(15177)
- 农业(14428)
- 院(14276)
- 经(13445)
- 省(12589)
- 基金
- 项目(81168)
- 科学(63922)
- 研究(62212)
- 基金(57191)
- 家(49223)
- 国家(48693)
- 科学基金(41933)
- 社会(40695)
- 社会科(37090)
- 社会科学(37076)
- 省(33335)
- 基金项目(32034)
- 教育(28470)
- 划(27311)
- 编号(26947)
- 自然(25931)
- 自然科(25243)
- 自然科学(25239)
- 自然科学基金(24786)
- 成果(22098)
- 资助(21787)
- 发(18718)
- 课题(18497)
- 重点(17945)
- 部(16828)
- 创(16477)
- 国家社会(15820)
- 项目编号(15740)
- 年(15711)
- 规划(15274)
共检索到1763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戎戎
本文分析了民族贫困地区实施旅游开发扶贫的优势,阐述了旅游开发在民族贫困地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并针对民族贫困地区旅游扶贫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民族贫困地区 旅游 扶贫 和谐社会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陈冬梅
发展农业保险的实质是使农民获取保险利益,主要包括补偿利益和预期利益。其利益不足额,但具有正的外部性。由于农业保险发展不足,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要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发挥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政府要"补足"农民利益,激励农民的保险需求。保险人要增加有效供给,切实保障农民获取保险利益。从农民的视角考虑,农民应加强保险意识,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建立保险合作社,降低保险成本,获得更多保险利益。
关键词:
农业保险 和谐社会 保险利益 发展策略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柯敬
只有保险业自身和谐,才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保险业要研究自身的站位和着力点,发挥自身的风险分摊、损失补偿和社会管理功能。市场是保险同业人赖以生存的基础,只有大家齐心协力爱护市场、建设市场、发展市场,集合各种形式所有制的保险主体共同发展,才能挖掘保险业潜力,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保险功能 责任保险 市场建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新向
旅游业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元素,分析了和谐社会中旅游的和谐价值体现,从旅游发展观、区域旅游合作、“三农”旅游的开发、旅游经营理念等方面探讨了旅游和谐价值的实现。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旅游业 价值观 和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宝莉 刘晓鹰
超越外源式扶贫,构建以民族地区贫困人口为主体的内源式旅游扶贫发展模式,是消灭贫困、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不二之选。通过对黔东南岜沙苗寨旅游扶贫实践的实地调查发现,社区"贫困文化"的存在、旅游产品单一、贫困人口资本匮乏及贫困人口在旅游开发中话语权的缺失是制约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生成的主要原因。在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内生机制构建上,需要多措并举,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优势,加强民族村寨自组织建设,明晰村寨居民在民族文化中的主体地位,从制度上保障贫困人口的利益所得等。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旅游扶贫 内生机制 岜沙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法尧 陈红玲 李如跃 吴建国
民族村寨旅游扶贫路径与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在民族村寨旅游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后,村寨整体贫困的状况得到显著改善,旅游扶贫的目标转向村寨内部贫困个体。旅游扶贫的路径由过去依靠发展经济带动村民脱贫转向依靠更加公平的旅游收益分配政策,并以"益贫"思想为导向,促进民族村寨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旅游扶贫 民族村寨旅游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东萱
对边境民族地区扶贫开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个案,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分析边境民族地区贫困的表现形式,阐述与构建边境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相协调的扶贫体制机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永莉
旅游扶贫的核心是使贫困人口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净利益。四川民族地区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发挥了一定的缓解贫困作用。然而,由于贫困人口人力资本的严重缺乏、居住地点偏僻和可进入性差以及金融资本、物质资本的极端匮乏等,极大地削弱了旅游开发对该区域贫困人口受益的重要作用。所以,应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旅游扶贫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基础教育投入和与旅游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并重视非政府部门、私人部门的参与,构建良好的受益机制,让贫困人口能够分享旅游开发利益。
关键词:
旅游扶贫 贫困 受益机制 四川民族地区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军
民族地区扶贫具有特殊性。丰富的民族文化、天然的秀美风光、纯朴的民风民俗令各方游客神往。这为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精准扶贫打下了重要、良好基础。由于自然环境、历史等因素影响,民族地区发展相对落后,这与全面实现小康目标还有差距。全面实现小康是各民族群众都同时实现小康,通过旅游开发助脱贫对于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工作乃至全国其它地区相关工作开展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民族地区 旅游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群 刘荆州
对接新时代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民族贫困地区的可持续旅游扶贫尤显重要。民族地区旅游扶贫中的居民参与、旅游产品、环境支持、景区运营、基础设施、规划开发六大非持续化影响因子共同导致了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困境:居民参与意愿不高,获利较少;现有产品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旅游开发层次低,游乐项目欠丰富;专项对口项目少,工程资金缺口多;发展结构不合理,开发管理水平不足;景区位置独立性差,基础设施待完善;市场定位不精,营销意识淡薄。在用鱼刺图表征其非持续化发生机制的基础上,从资源、经济、社会和技术系统的角度,提炼了以资源要素系统为吸引力、经济要素系统为动力、社会要素系统为提升力、技术要素系统为催化力的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REST驱动机制。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普荣
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旅游精准扶贫开发是滇西北地区实现减贫发展的重要选择。对滇西北地区的贫困根源分析表明:多维致贫和地缘性贫困表现突出,区域资源环境难以承载贫困地区的发展,滇西北旅游精准扶贫开发的困境与矛盾复杂多样。笔者提出了通过旅游发展引领公共服务均等化,惠及贫困区域;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下,旅游产业链的延伸应惠及贫困区域和帮扶对象;旅游城镇化推进和搬迁扶贫双向治理,募集旅游扶贫基金;开展爱心扶贫旅游的旅游精准扶贫等策略。
关键词:
旅游精准扶贫 开发实施 滇西北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星
乡村振兴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民族村寨作为民族地区乡村社会的基本生产和生活单元,对民族村寨的振兴需要城乡、产业、文化、生态环境、基层治理等多方面的有机融合。以阿坝州为考察对象,以乡村振兴为背景,以社区参与为研究理论,在充分调查当地旅游与扶贫及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的基础上,运用时间序列模型,分析旅游、扶贫、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促进居民增收与经济增长的微观影响机理。旅游发展与环境有紧密的共生性,当地的旅游生态化建设要将保护生态环境贯穿始终以及民族社区居民要积极的参与。提出要转变旅游发展理念,建立农村旅游合作社,建立当地居民旅游资源入股企业的新模式,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旅游+"培养新兴业态,融合传统农牧业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寻求民族地区旅游与环境一体化共生的实现途径,才是实现农牧民增收脱贫,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经营模式创新。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江小惠
认为研究生社会实践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既是研究生自身成才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生社会实践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原则应是着眼于党和国家的重大举措、着眼于发挥专业特长、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着眼于研究生自身特点和调动有关各方的积极性。研究生社会实践的实施可从服务于构建和谐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着手。
关键词:
研究生 社会实践 和谐社会 指导原则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玉生 刘健
体育以其特有的功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纽带作用。体育运动,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巩固社会的和谐程度;可倡导公平、公正、公开的运动理念,营造公平竞争的社会氛围;可培养人的规则意识,促进社会法制观念的形成。体育带来的社会自由流动,可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减少社会对抗的发生;体育创造社会财富,可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拓宽人的健身需求,促进人的身心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关键词:
体育运动 和谐社会 协调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文庄 苏杨 包凤云 杨蕊
授利、造福、方便于民的普惠性惠民政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手段。但惠民政策的政策过程不尽完善,以致若干惠民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不利于基本国策执行的导向。这其中尤以计划生育政策受到的影响最突出。文章列举若干惠民政策,总结其对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根据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从政策过程理论角度分析了这种现象的制度成因:未建立有效的政策协调机制,以致"国家义务部门化",基本国策的主要执行部门在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参与力度不够。在借鉴国内外惠民政策协调经验的基础上,建议建立以"国策上位、区别优惠"为特征的基本国策协调机制,从惠民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各个方面强化基本国策主要执行部门的参与。
关键词:
普惠性惠民政策 基本国策 协调 计划生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