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09)
- 2023(13284)
- 2022(11368)
- 2021(10287)
- 2020(8337)
- 2019(18509)
- 2018(18326)
- 2017(34008)
- 2016(18738)
- 2015(20876)
- 2014(20945)
- 2013(20252)
- 2012(18750)
- 2011(17100)
- 2010(17491)
- 2009(16471)
- 2008(16236)
- 2007(14859)
- 2006(13396)
- 2005(12575)
- 学科
- 济(75216)
- 经济(75108)
- 管理(54684)
- 业(50528)
- 企(41035)
- 企业(41035)
- 中国(24837)
- 农(23639)
- 方法(23319)
- 地方(21757)
- 业经(21373)
- 财(19565)
- 制(19356)
- 数学(17255)
- 数学方法(17014)
- 农业(15965)
- 银(14728)
- 理论(14706)
- 银行(14702)
- 学(14314)
- 行(14222)
- 融(14043)
- 金融(14038)
- 贸(13427)
- 贸易(13413)
- 环境(13262)
- 体(13155)
- 易(12920)
- 发(12841)
- 和(12306)
- 机构
- 学院(264634)
- 大学(257129)
- 济(102793)
- 经济(100286)
- 管理(93642)
- 研究(92351)
- 理学(77806)
- 理学院(76838)
- 管理学(75444)
- 管理学院(74936)
- 中国(71978)
- 京(56308)
- 科学(55660)
- 财(52534)
- 所(47124)
- 江(44641)
- 农(42473)
- 中心(42075)
- 研究所(41705)
- 财经(39289)
- 范(38926)
- 师范(38542)
- 北京(36089)
- 州(35953)
- 业大(35613)
- 经(35141)
- 院(33969)
- 农业(32410)
- 省(31493)
- 经济学(30858)
- 基金
- 项目(163930)
- 科学(128205)
- 研究(126543)
- 基金(114020)
- 家(98413)
- 国家(97462)
- 科学基金(82913)
- 社会(79259)
- 社会科(74929)
- 社会科学(74918)
- 省(67706)
- 基金项目(59458)
- 教育(58411)
- 划(55045)
- 编号(53743)
- 自然(50089)
- 自然科(48825)
- 自然科学(48814)
- 自然科学基金(47909)
- 资助(46349)
- 成果(44823)
- 发(41139)
- 课题(39106)
- 重点(37554)
- 制(34777)
- 部(34747)
- 创(34681)
- 发展(33300)
- 展(32730)
- 年(32683)
共检索到4288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胡明文 黄平芳 郭晓敏
古树是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是绿色文物、活的化石。在旅游开发语境下,古树文化的生产不仅关系到地方旅游形象的塑造和旅游产品的开发,也影响到古树文化遗产本身的保护。研究表明,作为旅游景观的古树文化,其背后隐藏着传承、创造及移植等生产机制,既促使古树文化得以恢复和保护,也诱发古树文化一定程度上偏离其内涵、最终遭受严重破坏。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通过完善古树文化的传承机制、重构古树文化的创造话语、规制古树文化的移植行为,科学有序保护古树文化。
关键词:
旅游开发 古树文化生产 生产机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白凯 吴成基 苏慧敏 马彦飞 姚宏
窑洞不仅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形式,更是一种孕育了黄土高原浓重的民俗民情、体现了人地和谐发展观的文化形式;窑洞文化是黄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需要深度开发的重要人文旅游资源。文章结合陕北旅游发展实际,全面分析了旅游开发面临的机遇和问题,进一步提出了陕西作为旅游资源大省应当抓住陕北红色旅游热这个发展契机,采取依托延安、深挖窑洞文化内涵、将窑洞旅游与其它旅游项目捆绑推出等策略和建议,使窑洞文化旅游成为发展陕北旅游的新亮点。
关键词:
窑洞文化 黄土文化 旅游开发 陕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建忠 刘家明 柴达
古村落是中国古老文化的最生态化的记忆,以"古色古香"、"原汁原味"为主要特色的古村落,成为旅游开发的重点。但古村落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文化生态失衡的问题。运用文化生态旅游理论分析了后沟古村的文化生态及其旅游开发价值,提出了古村旅游发展要以文化生态为切入点,科学规划,保护性开发;保护文化生态原真性以及重视文化生态理念,深入进行物态化、制度化和意态化"三态"文化的活化利用。
关键词:
文化生态 古村落旅游 后沟古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俞万源 邱国锋 曾志军 肖明曦
客家文化旅游在"客家热"和文化旅游背景下蓬勃发展。应用文化生态理论,从文化生态角度探讨客家文化旅游开发。客家文化具有显著的文化生态特性,并在客家文化旅游中凸显。在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的文化生态问题分析基础上,提出文化生态视野下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理念:强化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整体概念和环境意识;树立"大景区"意识构建客家文化旅游"大景区";树立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理念发展客家文化生态旅游。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进华
以安徽黄山旅游开发利用野生短尾猴资源实践为基础,探讨了旅游开发与保护的辩证关系,提出了灵长类动物旅游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灵长类,旅游开发,经济发展,保护,关系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自磐
南极旅游的合法性及其资源的世界共享性 ,显示中国参与的紧迫性。明确南极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 ,对保护南极环境与生态系统的义务和法律责任。建议南极旅游管理框架 ,应是在国家监管机制下 ,接受国际IAATO业务指导和企业自主经营管理原则。应用旅游学原理和南极环境科学理论 ,强化环境保护意识教育 ,推动中国南极旅游业的顺利、健康发展 ,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 ,维护南极生态环境安全做出贡献。
关键词:
南极 旅游 管理 理论 环境保护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殿廷 葛全胜 徐继填 陈田 牛亚菲 席建超 李小丽
西部旅游开发已进入加速阶段 ,面临着加入WTO后的挑战和东部地区的激烈竞争 ,文章从战略高度对西部旅游开发战略进行概括 ,提出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和空间布局等三大模式 ,即政府主导与企业化、主要是集团运作相结合的管理运营模式 ,三优 (优势资源→优势产品→优势产业 )转化的产品开发模式 ,以点带面的据点式与以线穿点的点轴式结合的空间布局模式 ,文章阐述了这些模式的内涵、意义和实施步骤。
关键词:
西部地区 旅游开发 战略模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郭一新
全文论述了休闲农业旅游的基本内涵和特征,指出了在我国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意义,分析了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及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旅游业 农业 开发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唐少霞 赵志忠 谢跟踪 毕华 邓广强 谌永生
温泉旅游开发是目前国内旅游开发的热点现象之一,通过对海南省温泉旅游开发的实地调查研究,对影响海南温泉品质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目前海南温泉旅游开发中,普遍存在着功能单一,缺乏温泉文化品味,开发利用水平低等问题。并据此提出海南温泉旅游应该根据区位条件选择适当的开发模式,在开发中要挖掘温泉医疗的保健价值;要注重温泉旅游设施的配套和建立完善的温泉检验检疫体制。
关键词:
温泉旅游 开发模式 海南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迪云
本文在论述了凤凰旅游开发的重要地位 ,旅游开发现状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赋存的基础上 ,就有关凤凰旅游开发的战略定位、基本思路、空间组织、重点项目和政策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建设阿拉营旅游接待区与木江坪旅游依托城、县城与古城分离和撤县建市 ,提升凤凰知名度三条重大建议
关键词:
凤凰 旅游开发 战略构想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葛平新 孙丽靖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斅源 赖启福
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武冈旅游开发环境条件、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现状,讨论了武冈市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市场促销策略,提出了“一山一城一湖和特色旅游商品”的旅游开发思路,同时简要论述了旅游产业要素的协调发展,对武冈旅游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武冈 旅游开发 策略 产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冯学钢
1引言皖西地区是指安徽省六安地区的1市5县(六安市、霍山县、霍邱县、金寨县、舒城县、寿县),总面积17976km2,占全省总面积的12.9%,其中耕地44.4万hm2、山场73.3万hm2、水面10.9万hm2。总人口629.6万,其中农业人口占全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建忠 郜学敏 刘家明
以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例,探讨其文化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互动体系和互动机制,研究表明:旅游是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互动的基础动力;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带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打造晋中旅游新业态,开辟晋中旅游新特色。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海霞 张旭亮
对于文化生态脆弱区而言,旅游开发是一把双刃剑,既能给地方带来丰厚的收入和外界的文明,同时也会带来一些环境伦理和文化侵犯问题,甚至会影响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本文以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图瓦人村寨为例,分析其在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文化生态脆弱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为我国文化生态脆弱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文化生态脆弱区 生态旅游 喀纳斯 图瓦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