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04)
- 2023(13142)
- 2022(11546)
- 2021(10767)
- 2020(9120)
- 2019(20574)
- 2018(20402)
- 2017(39335)
- 2016(21581)
- 2015(23954)
- 2014(23700)
- 2013(23484)
- 2012(21458)
- 2011(19172)
- 2010(18718)
- 2009(17101)
- 2008(16650)
- 2007(14363)
- 2006(12539)
- 2005(10334)
- 学科
- 济(81570)
- 经济(81389)
- 管理(57902)
- 业(55398)
- 企(46695)
- 企业(46695)
- 方法(40701)
- 数学(32868)
- 数学方法(32530)
- 农(23013)
- 中国(20985)
- 学(20485)
- 业经(20097)
- 财(19370)
- 地方(16383)
- 理论(16243)
- 农业(15464)
- 和(15342)
- 贸(14910)
- 贸易(14906)
- 易(14444)
- 环境(13353)
- 技术(12942)
- 制(12759)
- 务(12321)
- 财务(12260)
- 财务管理(12244)
- 教育(11880)
- 企业财务(11602)
- 划(11178)
- 机构
- 大学(303735)
- 学院(302526)
- 管理(121018)
- 济(111882)
- 经济(109389)
- 理学(106033)
- 理学院(104775)
- 管理学(102859)
- 管理学院(102324)
- 研究(100726)
- 中国(71282)
- 科学(67859)
- 京(64667)
- 农(56110)
- 业大(51515)
- 所(51085)
- 财(49026)
- 研究所(47386)
- 中心(44919)
- 农业(44518)
- 江(42417)
- 范(41723)
- 师范(41226)
- 财经(40556)
- 北京(40464)
- 经(36896)
- 院(36418)
- 州(34637)
- 师范大学(33556)
- 经济学(32336)
- 基金
- 项目(218014)
- 科学(169743)
- 基金(157614)
- 研究(153421)
- 家(139928)
- 国家(138732)
- 科学基金(117873)
- 社会(96983)
- 社会科(91049)
- 社会科学(91019)
- 省(85793)
- 基金项目(85512)
- 自然(79263)
- 自然科(77355)
- 自然科学(77333)
- 自然科学基金(75948)
- 划(72792)
- 教育(69633)
- 资助(63851)
- 编号(62123)
- 成果(48759)
- 重点(48701)
- 部(46722)
- 发(46082)
- 创(45187)
- 科研(42253)
- 课题(42103)
- 创新(42037)
- 计划(41291)
- 大学(39769)
- 期刊
- 济(118275)
- 经济(118275)
- 研究(81791)
- 学报(56806)
- 中国(52574)
- 农(50610)
- 科学(50128)
- 大学(41732)
- 管理(40676)
- 学学(39550)
- 农业(35111)
- 财(34749)
- 教育(31971)
- 技术(22719)
- 业经(20930)
- 融(19366)
- 金融(19366)
- 财经(18705)
- 经济研究(18397)
- 业(17712)
- 科技(16530)
- 图书(16431)
- 版(16054)
- 经(15882)
- 问题(15711)
- 业大(15569)
- 资源(14484)
- 理论(13834)
- 商业(13536)
- 技术经济(13308)
共检索到4189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谢婷 钟林生 陈田 袁弘
旅游发展使旅游目的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这个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关注,并作为热点问题持续至今。本文结合人类学家的部分研究成果,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成果数量、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入手,系统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关于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在理论、观点、方法、实践、模型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指出了当前该领域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和我国学者在研究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实证研究较多,理论总结少;定性方法多,定量测算少;研究观点的片面性;研究指标各异,可比性不强。从长远的角度看,研究成果和实际发展管理的紧密结合、研究技术的突破和理论体系的确立、多学科融合综合研究将成为这个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
旅游影响 社会文化 研究进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邢慧斌 王子新
中国旅游业迅速发展而带来的巨大经济利润的同时,其对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必须立足于中国旅游发展的实际,结合迄今为止中国旅游影响研究的相关论著,从当地居民、目的地文化、宏观环境三个方面对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来进行研究,以便为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提供决策依据和行动参考。
关键词:
旅游 社会 文化 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潘秋玲,李文生
随着旅游开发的进一步深化和旅游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旅游给目的地带来的社会文化影响日益明显,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使之成为旅游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通过1980年代以来国内有关旅游开发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文献的分析,从研究进展、研究内容、研究学科等几个方面总结了目前国内相关研究的现状特点,反映了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的进展、学术动态和学术水平。最后指出,中国目前关于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成果有限,尚未形成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它依然是一个有待学者们不断进行探索的领域。
关键词:
中国 旅游开发 社会文化影响 现状特点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文兵
旅游目的地游客忠诚的研究伴随消费者行为研究的范式转移而产生。在旅游目的地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如果想维持目的地的游客偏好,则需要培育游客忠诚。本文回顾了近10年来国内外有关旅游目的地游客忠诚研究的主要成果,并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展望了今后国内对旅游目的地游客忠诚的研究,希望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启示。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 忠诚 研究进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曹晶晶 章锦河 周珺 熊杰
文章回顾了感知距离与旅游者目的地选择行为的相关研究,通过多维度感知距离的辨析,进一步明晰了感知距离的定义与内涵;总结了感知距离在行为研究中作为解释变量或被解释变量的不同的研究视角及在各自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对比分析了感知距离的科学测量方法及其适用性;在梳理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还发现其存在理论研究体系不够完善,作用于行为的机制探索不够全面,动态的、细分情境因素的探索不够深入,对于不可视空间、大尺度空间范围的测量技术还相对缺乏,实践成果较少等方面的不足。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了完善研究的基本思路,包括进一步明确所研究的行为、提炼行为特征、确定研究尺度、阐明作用机制、提升与开发测量技术、积累丰富实践成果等。基于这一完善思路,提出了进一步探析感知距离作用于旅游者目的地选择规律的研究方向,包括:综合考虑"时空压缩"带来的现实条件变化;从旅游行为特征出发,验证感知距离可能对旅游者行为的"吸引力",从而进一步完善感知距离作用于旅游者目的地选择的作用机制的探讨;细分尺度与情境,引入"距离范围"的概念,探索距离范围的界定标准,从而把握不同距离范围旅游者差异化的行为特征;最后,不断优化测量技术,进一步改善数据质量,从实践层面不断丰富案例地研究。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周永博 沙润
本文是一篇旅游目的地意象研究综述,在回顾旅游目的地意象的内涵结构、形成过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旅游目的地意象时空变迁规律研究是旅游目的地意象理论发展的未来,而景观设计、创意策划和信息传播则是旅游目的地意象应用的新方向;我国学者还应重视从中国传统哲学中汲取营养,积极开展中西贯通的旅游目的地意象研究。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 意象 研究进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辉 王诗韵 李思婷
目的地品牌至爱反映了游客对目的地品牌强烈的情感依恋,是当前目的地品牌化领域的前沿研究问题。品牌至爱研究最初集中于一般消费品领域,后来逐渐拓展到酒店、旅游目的地领域,文章对这些领域的文献进行了全面回顾并落脚于目的地品牌至爱,总结了其未来研究方向。目的地品牌至爱的理论视角包括人际关系和类社会关系,研究方法以定量方法为主。现有目的地品牌至爱概念只涵盖了实际游客,而文章从情感迁移模型、幻想理论等方面指出潜在游客同样会建立目的地品牌至爱,由此认为研究潜在游客目的地品牌至爱具有更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目的地品牌至爱的测量包括心理测量学、C-OAR-SE和生理测量3个视角。目的地品牌至爱的前因变量包括品牌因素、游客因素、关系因素和营销因素4个方面,结果变量包括品牌层面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结果,以及游客层面。然而,目的地品牌至爱的类型研究和动态发展性只得到较少关注。最后,文章围绕目的地品牌至爱的概念界定、维度及测量、前因及结果、类型划分、动态发展性提出了未来研究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姚艳虹 赵建军
旅游对目的地居民文化的影响是当今学术界和旅游管理当局广泛关注的课题。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搜集目的地居民文化指标,使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构建了旅游对目的地居民文化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模糊评价的方法对居民文化变迁进行定量分析,并以武陵园景区为例,对旅游的文化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阿敏 吴晋峰 王君怡
旅游经验是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非特定目的地旅游经验对目的地形象多个维度的影响作用尚缺乏系统研究。文章基于一手数据,以到访过西安的中国国内旅游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研究非特定目的地旅游经验对目的地形象多个维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非特定目的地旅游经验是认知形象的影响因素。经验丰富的旅游者对目的地抽象属性的评价更客观,对目的地旅游吸引物维度的评价更积极。(2)非特定目的地旅游经验是情感形象的影响因素。经验丰富的旅游者对目的地的情感体验更积极正面。(3)非特定目的地旅游经验是重游意愿和推荐意愿的影响因素。经验丰富的旅游者重游意愿和推荐意愿更强烈。(4)非特定目的地旅游经验不是刻板形象、独特形象、整体形象和旅游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骆泽顺
旅游危机发生后,旅游目的地形象极易受损且难以短期恢复。当负面形象主导了游客对目的地的感知,会导致目的地的刻板印象,甚至污名化,并且一经形成便难以改变。基于此,目的地形象修复受到国外旅游危机研究领域的关注。文章基于国外目的地形象修复相关文献,对目的地形象修复研究内容、理论框架演变,以及社交媒体对其影响分别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研究发现,目的地形象修复研究内容历经了危机沟通、恢复营销、形象修复分析框架、社交媒体影响4个阶段。早期目的地形象修复理论框架由危机沟通领域发展演化而来,但尚未纳入社交媒体的影响。社交媒体不仅为目的地形象修复提供新的沟通工具,也重塑游客在危机沟通中的权利和角色。因此,未来目的地形象修复理论发展需要进一步探讨社交媒体的影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周慧颖 吴建华
旅游对接待地的社会文化影响是近年来旅游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回顾国内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对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影响的基础理论和主要内容作了重点而详尽的介绍 ,并就我国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
旅游 接待地 社会文化 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柏文 毛志睿
"定居社会""旅居社会"和"网络虚拟社会"是当今社会的三大具体社会形态,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保持中国社会稳定的三大支撑点。随着现代商务活动的常态化,置业旅游的潮流化,休闲旅游的主流化,气候旅游规模化,现代人重新开始由"定居生活"走向"旅居生活",旅居社会成为当代的一种主流的社会形态。旅居社会本质上是对"旅游业发展全部"的完美表达,是对旅游业发展方向的一个判断,也是对旅游业发展归宿的一个预言。
关键词:
旅游业 旅居社会 定居社会 网络社会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俭波
本文探讨的重点 ,包括以下方面 :①制约旅游地社会文化环境变迁的动因在于外界旅游流对旅游地的静态平衡系统产生冲击和干扰 ,分析旅游地社会文化环境变迁 ,必须从构成“流”的要素入手 ;②旅游者及其携带而来的物能流与旅游地各主体要素 (政府机构、旅游企业、旅游地原生居民等 )的竞争与协调产生旅游地社会文化环境变迁的动力机制
关键词:
旅游地 社会文化环境 变迁 流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张广海 高乐华
为评价旅游目的地文化变迁的内容、方向、程度并掌握其变迁原因,本文设计了旅游目的地文化变迁评价指标体系,提出采用德尔菲法和AHP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并对青岛啤酒文化的变迁进行了实证研究,详细说明了旅游目的地文化变迁量化评价的方法。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赖胜强 唐雪梅 朱敏
本文从网络口碑的视角研究社区留言对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以浙江省2007年的各大旅游景区全年接待人数的数据和国内两个旅游网站上的网络口碑信息为样本,运用多元回归法研究了网络口碑数量、口碑态度和口碑质量与旅游景区接待数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评论、旅游博客的数量以及图片数量等与景区接待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评论评分和评论的质量等与景区接待量的正向关系不显著。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 网络口碑 旅游行为 口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