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94)
- 2023(3206)
- 2022(2791)
- 2021(2501)
- 2020(2105)
- 2019(5055)
- 2018(4719)
- 2017(9036)
- 2016(4720)
- 2015(4871)
- 2014(4712)
- 2013(4861)
- 2012(4445)
- 2011(4253)
- 2010(4447)
- 2009(4279)
- 2008(4201)
- 2007(3641)
- 2006(3563)
- 2005(3230)
- 学科
- 济(23602)
- 经济(23582)
- 管理(9038)
- 中国(8876)
- 方法(7364)
- 地方(7327)
- 业(6349)
- 城市(5948)
- 数学(5173)
- 学(5081)
- 数学方法(5077)
- 理论(4643)
- 农(4430)
- 企(4400)
- 企业(4400)
- 城市经济(4261)
- 业经(4108)
- 环境(3539)
- 关系(3454)
- 发(3396)
- 农业(3385)
- 经济理论(2987)
- 经济关系(2615)
- 地方经济(2606)
- 对外(2536)
- 方城(2511)
- 贸(2502)
- 贸易(2500)
- 财(2491)
- 外经(2360)
- 机构
- 大学(68626)
- 学院(68625)
- 研究(27764)
- 济(24469)
- 管理(23700)
- 经济(23665)
- 理学(19706)
- 理学院(19316)
- 中国(19298)
- 管理学(18806)
- 科学(18666)
- 管理学院(18637)
- 京(16405)
- 所(14121)
- 研究所(12882)
- 范(12733)
- 师范(12636)
- 中心(11399)
- 财(11203)
- 江(11127)
- 院(10862)
- 农(10800)
- 北京(10748)
- 师范大学(10618)
- 游(10391)
- 旅(10328)
- 旅游(10195)
- 业大(9566)
- 州(9285)
- 财经(8842)
- 基金
- 项目(46333)
- 科学(36362)
- 基金(33779)
- 研究(31083)
- 家(30505)
- 国家(30287)
- 科学基金(25688)
- 社会(20669)
- 社会科(19653)
- 社会科学(19647)
- 基金项目(18707)
- 省(17907)
- 自然(17177)
- 自然科(16776)
- 自然科学(16771)
- 自然科学基金(16439)
- 划(15266)
- 资助(14206)
- 教育(13330)
- 发(10973)
- 编号(10938)
- 重点(10421)
- 部(9077)
- 国家社会(8793)
- 发展(8711)
- 计划(8663)
- 科研(8630)
- 展(8614)
- 课题(8607)
- 创(8396)
共检索到1059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魏小安
现代城市应是多功能的城市 ,而旅游中心功能作为城市共性的功能会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强化。文章分析了旅游业在旅游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阐述了发展城市旅游需要注意的几方面问题
关键词:
城市 旅游城市 城市旅游 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郑世卿
旅游业关乎国计民生。国计者,支柱产业;民生者,狭义为民之生计,广义则是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服务业。让人民群众满意,让游客获得预期甚至超过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许金如
当前,全球掀起了文化旅游热,对于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城市而言,全面提升文化品质势在必行。在分析了旅游城市提升文化品质的必要性、可行性的基础上,从文博场馆及园林、学校、公共生活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行政文化等角度提出了旅游城市文化品质提升的具体策略和路径。
关键词:
旅游城市 文化品质 提升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俊鸿 宋军 王会斌
论旅游城市的自助旅游开发作者:陈俊鸿宋军王会斌单位:广州地理研究所(广州,510070)该文分析了城市散客旅游的几种模式:北京模式、西安模式、苏杭模式、上海模式、广州模式和桂林模式,认为以上几种模式都未能提供完全的自助旅游服务,仍有待改进和完善。作者...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杨春梅 赵宝福
追求更高的效率是旅游城市发展旅游业的目标之一。本文采用三阶段DEA方法,选取2010年50个著名旅游城市为研究对象,对旅游业效率值进行测算。研究表明,剥离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的影响,城市旅游业效率从0.661下降到0.559,规模效率值从0.865下降到0.634,纯技术效率值从0.761上升到0.872,42个城市的旅游业规模效率值下降,33个城市的旅游业纯技术效率值上升。从调整的数据可以看出,规模效率对综合技术效率的影响和制约程度最强,纯技术效率相对较弱。最后针对旅游业效率值分析,提出扩大生产规模,实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厉新建
要把旅游业建设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需要有一批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作为支撑,建设世界一流旅游城市则是建设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突破口,也是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的突破口。为此要从集聚影响力和扩散性影响力两个方面加强能力建设,同时要处理好旅游城市自身发展与周边旅游目的地之间联动发展等方面的关系。只有在建立世界一流旅游城市标准体系、认清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瓶颈、明确未来主要努力方向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设世界一流旅游城市的目标才能实现。
关键词:
旅游城市 旅游业 城市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彭华 钟韵
Theintegrationofthedevelopmentoftourismandurbanconstructionistoconsiderthedemandfortourismdevelopment fromthewholedevelopmentoftheurbansocietyandeconomy ,taketourismasabasicfunctionofamoderncityandmix togethertourismdevelopmentintothewholeurbanconstructio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谢彦君
本文将旅游城市所具有的巨大的客源输出潜力作为乡村旅游开发的基础,探讨了乡村旅游开发的目标市场定位和策略问题。本文指出,面向旅游城市的乡村旅游开发的关键是乡土化,具体体现在文化性、特殊性、民俗性、生态性和参与性等几个方面。保持与城市旅游供给的互补性和差异性是乡村 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文章还就此提出了面向回城知青、城市离退休职工、周末工薪阶层、城市学生和自城市输送出来的外国游客等几个富有潜力的市场开发农业旅游、乡村民俗旅游和农事旅游的策略。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城市旅游 旅游开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季群华 许欣 朱睿
近年来,我国旅游节庆发展迅猛,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但是成功的旅游节庆只是少数,很多地方盲目办节,给当地经济带来很大负担。文章立足旅游城市目的地形象建设的角度,探讨旅游节庆对旅游城市目的地形象建设的推动作用。另外,就我国目前举办旅游节庆出现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以求为我国当前并不成熟的旅游节庆找到一点思路。
关键词:
旅游节庆 目的地形象 形象建设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卫梅 林德荣
在"认知—情感—态度—行为"理论的基础上,以厦门市为数据收集地,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就旅游城市形象、情感联结、目的地态度对潜在旅游者旅游意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潜在旅游者与旅游城市的情感联结显著正向影响其旅游意愿;旅游城市形象对旅游者的旅游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通过情感联结对旅游者旅游意愿的间接影响优于其对旅游者旅游意愿的直接影响;情感联结对旅游者旅游意愿的直接效应是旅游城市形象对旅游者旅游意愿效应的近两倍。据此认为,情感联结在旅游者目的地选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文菊
本文以桂林、黄山、丽江、张家界为分析案例,选择第三产业化和旅游产业化程度作为主要判断依据,以2003-2012年相关面板数据为分析依据,分析了我国专业化旅游城市旅游化程度及专业化演变过程。结果显示,从2003-2012年,我国的专业化旅游城市无论是旅业发展规模,还是第三产业发展规模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不同城市的演化过程和演化趋势各有差异。研究同样表明:地区旅游业发展规模与地区经济的旅游业依赖程度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越是经济欠发达的专业化旅游城市,其地区经济的旅游业依赖程度越高;在我国,不少专业化旅游城市的一、二、三产业的功能已经完全蜕化为旅游业发展的服务的附属产业,地方经济已经以旅游业为主要业...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许金如
通过智慧化旅游对增长方式变革的基础条件分析,构建了以智慧旅游电子政务系统、智慧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和智慧旅游运营催化系统为基础的智慧旅游(运营)系统框架,并提出了以政府主导、多方合作,统一规划、逐步实施,转变方式、持续增长等引领旅游增长的智慧化发展路径。可以预见,随着智慧旅游建设的全方位推进,旅游城市转变旅游增长方式的路径将更加宽广。
关键词:
旅游城市 智慧旅游 增长方式 路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胡浩 王姣娥 金凤君
旅游潜力是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旅游交通可达性作为城市旅游发展及潜力挖掘的先行条件,一直是中小旅游城市旅游屏蔽效应下突破瓶颈的关键环节。目前旅游潜力相关研究多从市场和资源开发的角度结合某一类型旅游形式对大中城市的旅游潜力进行评价,而从不同尺度的区域交通影响角度结合旅游可达性对中小城市旅游潜力的研究较少。本文基于构建的可达性评价指标体系从中观尺度对全国范围内34个中小文化旅游城市所属地市的旅游交通可达性进行评价;基于1 h、2 h、3 h交通圈层从微观尺度对全国范围内34个中小文化旅游城市时间可达腹地的旅游交通可达性进行分析,并结合评价分析结果对中小文化旅游城市交通可达因素影响下的旅游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小文化旅游城市所属地市市域范围内的交通可达系数与其旅游潜力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四川盆地附近、长江下游及三角洲附近市域范围内可达性高的城市会极大提高其下辖中小旅游城市的可进入性,而成为其下辖中小文化旅游城市的客源中转站和重要客源潜力市场。所属地市和邻近县市较高的经济产出和良好的交通可达条件可以为中小文化旅游城市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和旅游集散功能条件,从而使这些地区的中小文化旅游城市旅游潜力比其他地区拥有更多的比较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