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36)
2023(14914)
2022(13164)
2021(12351)
2020(10381)
2019(24112)
2018(23944)
2017(46903)
2016(25431)
2015(28503)
2014(28465)
2013(28041)
2012(25695)
2011(22940)
2010(23030)
2009(21000)
2008(20278)
2007(17652)
2006(15305)
2005(13012)
作者
(72848)
(60628)
(60202)
(57509)
(38804)
(29307)
(27317)
(23738)
(22968)
(21708)
(21044)
(20395)
(19393)
(19100)
(18661)
(18556)
(18105)
(17886)
(17391)
(17339)
(15095)
(14793)
(14754)
(13857)
(13511)
(13465)
(13396)
(13353)
(12262)
(12018)
学科
(102932)
经济(102826)
管理(71142)
(67998)
(56126)
企业(56126)
方法(52458)
数学(45979)
数学方法(45245)
(27295)
(24755)
中国(24266)
(22841)
地方(21998)
业经(21917)
农业(18659)
理论(18241)
(17125)
贸易(17116)
(16816)
(16540)
(16084)
财务(16008)
财务管理(15975)
技术(15790)
(15684)
环境(15656)
企业财务(15147)
(13850)
银行(13811)
机构
学院(356424)
大学(356027)
管理(142747)
(135763)
经济(132710)
理学(124862)
理学院(123433)
管理学(120914)
管理学院(120269)
研究(114577)
中国(84248)
(75465)
科学(74311)
(61827)
(58796)
(56971)
业大(55478)
中心(52607)
研究所(52376)
(51410)
财经(50624)
(48127)
师范(47643)
北京(47284)
农业(46182)
(46090)
(42171)
(42071)
经济学(40659)
师范大学(38460)
基金
项目(251529)
科学(197847)
基金(182752)
研究(180633)
(160013)
国家(158728)
科学基金(136866)
社会(112674)
社会科(106775)
社会科学(106745)
(98915)
基金项目(97397)
自然(91620)
自然科(89517)
自然科学(89498)
自然科学基金(87877)
教育(83895)
(83301)
资助(76861)
编号(73392)
成果(58164)
重点(56069)
(54897)
(53055)
(51928)
课题(50459)
科研(48477)
创新(48358)
教育部(47046)
大学(46836)
期刊
(141771)
经济(141771)
研究(98162)
中国(63637)
学报(58154)
科学(53697)
(52299)
管理(49541)
(45758)
大学(43742)
学学(41269)
教育(39642)
农业(36240)
技术(31128)
(27785)
金融(27785)
业经(24307)
财经(23752)
经济研究(22552)
(20140)
(19074)
问题(18764)
图书(18325)
科技(17169)
统计(17102)
资源(16942)
技术经济(16826)
(16807)
理论(16293)
(15763)
共检索到5007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顾寒月  王群  杨万明  
适应性循环是社会-生态系统经历开发、保护、释放、更新的过程,可表征社会-生态系统发展趋势。文章基于旅游地恢复力、潜力以及连通度三要素,指出Holling和Tsao适应性循环模型的局限性,对其病态陷阱进行完善,并提出阶段判定的量化指标,揭示阶段转化的主导因素。根据修正后的理论模型,以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较为敏感的贫困山区金寨县为例,运用综合指数法对2010—2017年间的恢复力、潜力以及连通度进行定量分析,判断和预测旅游地适应性循环阶段及转化趋势,验证修正后的理论模型。结果表明:金寨县目前处于贫困陷阱,根据当前转化条件,未来将趋向于赌博陷阱;受政策的影响也可能进入开发阶段或保护阶段,若发展过程中避免陷阱可能带来的资源浪费,适应性循环将呈良性运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云彬  王雲  陈静媛  孙若萱  
城镇化的迅猛发展导致了土地利用形态与功能的转型,而这一转变在山区尤为明显。同时景观格局的变化是土地利用转型的突出标志,探究两者的关系对于山区土地利用及生态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地处大别山区的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为研究对象,选取1999年、2009年和2019年3期遥感卫星影像数据,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持下,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对金寨县的景观格局演变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金寨县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力。研究结果显示:(1)1999―2019年,金寨县土地利用转型特征为生产用地向生活用地和生态用地转换,建设用地转换率最高,持续增长,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呈降低趋势,林地和水域持续稳定增长;土地利用类型上,主要为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林地之间的转换;土地利用空间上,1999―2009年金寨县土地利用转换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2010―2019年主要集中在东北部;(2)金寨县景观格局整体上破碎度增大,景观异质性、均匀度降低,不规则斑块增多,2010―2019年各景观类型间断分布,景观连通性下降;(3)金寨县的经济发展、产业水平、人口情况、生活水平和治理环境五个维度的驱动力综合作用导致了土地利用的转型与景观格局的变化。其中,社会经济发展为金寨县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人口与产业发展是次要驱动因素。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春燕  罗静  
在森林覆盖下的林场社区不同于城市社区或农村社区的"表露于外"而"备受关注",随着林场禁伐和国营林场的转制改革,林场社区原本在事业单位建制下的"身份优越"和"工资丰厚"越发与现实相悖,也越发坠入贫困的"深渊".基于为期2年的跟踪调查,在梳理薄刀峰林场旅游和社区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旅游驱动下的社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薄刀峰林场社区空间形态及其空间组织的演进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当前,旅游已成为薄刀峰林场社区经济发展,尤其是精准扶贫的主要依靠.但由于长期依赖于"打工经济",外出务工依然是薄刀峰林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春燕  资明贵  周梦  罗静  
融合型乡村旅游以实现乡村地域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提高乡村旅游融合性对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意义深远。论文基于融合型乡村旅游研究的西方逻辑与框架,结合国内现有相关研究成果与乡村发展实际,构建涵盖网络、规模、赋权、内生性、嵌入性与互补性6个维度29项指标组成的乡村旅游融合性评价指标体系,以大别山区潜山市为例,运用ArcGIS空间可视化、地理加权回归分析,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乡村旅游融合性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潜山市乡村旅游融合性水平存在明显空间差异,潜山南部乡村旅游融合性水平明显优于北部,各村域单元乡村旅游融合性提升潜力较大;(2)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联结较弱,“美丽空心村”现象是潜山市提高乡村旅游融合性水平的瓶颈;(3)旅游开发时段、资源依托类型与乡村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潜山市乡村旅游融合性水平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各影响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会增强乡村旅游融合性水平的空间分异。融合型乡村旅游是实现价值共创与综合效益的乡村旅游模式,上述研究成果可为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借鉴,同时促进融合型乡村旅游理论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高荣丽  
豫南大别山区旅游资源丰富,有发展旅游的优越条件。文章对豫南大别山区的旅游扶贫生态绩效进行实证探讨,显示豫南大别山区旅游扶贫生态绩效的综合评价结果为优秀,反映了豫南大别山区在旅游扶贫开发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旅游扶贫对水、大气、土壤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有一定的影响,对噪音污染、植被破坏的影响不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春雷  张明善  
精准扶贫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而扶贫效率是检验扶贫手段是否成功的重要保证。基于此本文研究旅游扶贫效率及其空间分异规律,从而检验旅游精准扶贫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本文选取湖北大别山区16个县市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DEA模型、使用Arc GIS软件对扶贫效率评价及空间分异规律进行研究。根据研究数据将湖北大别山16个县市区分为4种类型,并针对每种类型的不同特点提出了旅游扶贫模式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锋  陈冬梅  
小城镇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发展乡村旅游则是推动小城镇建设的重要途经。湖北大别山革命老区之一的孝昌县小悟乡应抓住"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之机,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与小城镇建设互动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舒肖明  杨达源  董杰  
由加拿大生态学家WilhamRees和他的学生Wackernagel提出的生态足迹理论是一种定量评估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有效方法。以岳西县2002年统计数据为依据,对岳西县2002年生态足迹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岳西县2002年人均生态足迹为0.694942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771222hm2,人均生态盈余为0.076280hm2,岳西县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同时,通过与全国平均生态足迹比较发现,岳西县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基于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上的资源利用效益低、生态成本高的发展状态。对生态足迹需求和生态供给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岳西县简单粗放的农业经济模式和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不利于可...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尹建军  曹雪静  杨雯惠  熊鹰  李星明  
以大别山区24个县(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2014年、2017年3个年份旅游经济指标数据,基于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网络密度、中心度、核心-边缘、凝聚子群等旅游经济空间结构特征,运用QAP分析法,探讨旅游经济空间特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大别山区旅游经济网络发育程度低,区域旅游经济联系不紧密,旅游经济网络化发展有待加强;2)2011年—2017年间大别山区核心区数量减少,存在明显核心-边缘结构,核心区对边缘区带动作用强;3)麻城市中心度高,旅游经济发展好,领导控制作用强,但易导致过度依赖,使大别山区旅游经济网络呈现脆弱性特征;4)大别山区凝聚子群划分行政壁垒严重,同一子群联系紧密,不同子群联系薄弱,旅游经济一体化程度低;(5)区位交通条件和旅游发展能力对大别山区旅游经济发展影响显著,区域经济水平影响较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国琴  
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豫南大别山区鸡公山等4个重点景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时空对比研究。2010—2014年,豫南大别山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总体处于发展阶段:鸡公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处于发展阶段,黄柏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南湾湖水利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处于基本阶段,灵山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层次分析法不仅是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有效的方法,也是发现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罗芳  夏庆利  邓高燕  
基于社会历史原因,大别山区被分割成几个行政区,既破坏了自然景观在游客面前的完整呈现,又削弱了其旅游开发价值,因此,以区域旅游合作为手段,提高整体竞争力为目标,大别山区选择了竞合联动发展的模式。基于有限博弈与无限博弈方法,研究分析了大别山区域旅游竞合机制,结果表明,自由竞争的均衡为非帕累托最优的策略组合,而机制化后的均衡实现了最优的合作稳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春宇  
本文通过引入旅游地游客量变化的"速度"和"加速度"概念体系,将定量描述旅游地生命周期的Logistic曲线模型展开为级数形式,推导并构建了基于旅游学理论的旅游地阶段预测模型。文中对旅游地在不同演化阶段运用该模型的条件及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创建了一种对旅游地生命周期演化阶段定量划分的新方法,更重要的是该模型能够对旅游地不同演化周期游客量最大值及到达时间进行预测。该模型计算过程简便,且避免了Logistic曲线模型中参数设置的主观性缺陷,增加了预测的准确性。文中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所构建的预测模型与实例演化过程相符。这为旅游地游客量预测提供了一种简便和准确的新方法,在理论研究与方法上...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银马华  王群  杨兴柱  司新新  
贫困山区与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往往具有高度地理重叠性,成为当前旅游扶贫攻坚战重点区域。在当前各种旅游扶贫鼓励政策下,旅游资源优势度与旅游产业集聚程度是旅游扶贫的重要前提和现实基础。利用旅游优势度评价模型和区位熵指数法对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区36个县(市)旅游资源优势度和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空间等级划分与评价。运用多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对36县(市)旅游资源与产业进行集聚类型分类,得出由各县(市)旅游资源、旅游产业与空间滞后量决定的四种不同旅游扶贫区域类型。依据各区域类型特征提出政企合作模式、战略联合模式、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模式及区域联动模式4种旅游扶贫模式,以期为各县(市)探索新型旅游扶贫模式实现精准扶贫提供指导,对其他同类型贫困片区旅游扶贫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黄虹  曹兴平  
本文以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朗德苗寨社区主导旅游开发模式为案例,探讨其社区主导式旅游开发参与机制与苗族"议榔"文化传统的适应性,寻找中国旅游开发中社区参与模式与社会文化系统因素的深层逻辑关系,揭示其现象背后的规律及相关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俊  杨钢桥  李争  
以大别山区为研究区域,采用塔吉特-总绝对方差最小模型(Target-MOTAD)分析了生态脆弱地区农户风险状态下耕地投入要素配置的优化途径。研究表明:调查区域农户耕地投入要素结构和耕地利用结构有优化空间,典型农户在现有耕地资源条件下可以通过耕地投入要素配置及耕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来增加其农业收入,而不需要通过扩大垦殖规模来实现农业收入增长目标。因此生态脆弱地区农户在耕地利用过程中应提高耕地利用程度,优化投入要素的配置结构,避免由于扩大垦殖规模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破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