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75)
- 2023(15457)
- 2022(13575)
- 2021(12459)
- 2020(10455)
- 2019(23905)
- 2018(23682)
- 2017(45324)
- 2016(24747)
- 2015(27641)
- 2014(27362)
- 2013(27008)
- 2012(24798)
- 2011(22473)
- 2010(22308)
- 2009(20805)
- 2008(20274)
- 2007(17919)
- 2006(16017)
- 2005(14058)
- 学科
- 济(96358)
- 经济(96162)
- 管理(72789)
- 业(66624)
- 企(56796)
- 企业(56796)
- 方法(43868)
- 数学(36024)
- 数学方法(35598)
- 财(26358)
- 农(25754)
- 中国(25280)
- 学(23629)
- 业经(23344)
- 制(21172)
- 地方(19346)
- 理论(18014)
- 农业(17027)
- 和(16785)
- 环境(16142)
- 务(15938)
- 财务(15868)
- 财务管理(15834)
- 贸(15792)
- 贸易(15783)
- 易(15257)
- 企业财务(15039)
- 技术(14951)
- 体(14693)
- 银(14441)
- 机构
- 大学(356402)
- 学院(352784)
- 管理(137990)
- 济(135749)
- 经济(132655)
- 研究(121327)
- 理学(119521)
- 理学院(118063)
- 管理学(115931)
- 管理学院(115295)
- 中国(88085)
- 科学(77954)
- 京(76773)
- 财(65093)
- 所(61300)
- 农(59686)
- 研究所(55992)
- 业大(54873)
- 中心(53856)
- 江(52191)
- 财经(51744)
- 北京(48321)
- 范(48133)
- 师范(47599)
- 经(46929)
- 农业(46892)
- 院(44483)
- 州(41614)
- 经济学(40846)
- 师范大学(38893)
- 基金
- 项目(246014)
- 科学(193789)
- 基金(179874)
- 研究(175890)
- 家(158604)
- 国家(157356)
- 科学基金(134698)
- 社会(112219)
- 社会科(105709)
- 社会科学(105678)
- 基金项目(96273)
- 省(95600)
- 自然(89337)
- 自然科(87232)
- 自然科学(87210)
- 自然科学基金(85644)
- 划(81284)
- 教育(80224)
- 资助(73462)
- 编号(70422)
- 成果(56985)
- 重点(55512)
- 部(53854)
- 发(51909)
- 创(50863)
- 课题(48818)
- 创新(47534)
- 科研(47179)
- 制(46194)
- 国家社会(46044)
- 期刊
- 济(150704)
- 经济(150704)
- 研究(103635)
- 中国(68198)
- 学报(60922)
- 科学(56091)
- 农(54254)
- 管理(50524)
- 财(49222)
- 大学(45803)
- 学学(43175)
- 教育(38236)
- 农业(37337)
- 技术(27941)
- 融(27330)
- 金融(27330)
- 财经(25325)
- 业经(24263)
- 经济研究(23206)
- 经(21630)
- 问题(19572)
- 业(18852)
- 科技(17725)
- 图书(17698)
- 版(17388)
- 理论(16554)
- 资源(15941)
- 业大(15850)
- 技术经济(15701)
- 现代(15579)
共检索到5139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兴柱 查艳艳 陆林
作为新兴的重要发展力量,旅游正在不可逆转地改变着聚居空间演变进程。随着不同主体对稀缺聚居空间资源的竞争,引起土地资源利用、人居环境变化与社会公平发展等问题。旅游地聚居现象构成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命题。文章综览国内外旅游地聚居空间研究的相关文献,从旅游地聚居空间演化过程、理论解释、驱动机制、社会效应4个方面展开综述。旅游地聚居空间演化经历外部扩展和内部重组双重过程,呈现从非旅游功能向旅游功能转型、利用主体聚居面临着分化重组的分布格局、社会空间分异等特征。国内外关于逆城市化、旅游城市化和流动性转型等理论为旅
关键词:
旅游地 聚居空间 研究进展 述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陆林 天娜 虞虎 朱冬芳 汪莹
湖泊旅游逐渐成为我国湖泊资源利用的重要内容。论文探讨了湖泊旅游地发展的特点,分析了太平湖旅游地的演化过程与机制,结果表明湖泊旅游地发展具有易受干扰性、流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基于Butler生命周期理论,太平湖旅游地的演化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探索阶段(1970—1990年),旅游地仅有少量的旅游者和旅游设施,湖泊生态系统处于自然状态;2参与阶段(1991—2005年),地方政府重视旅游发展,发展观光旅游,建设旅游项目,形成了以水产养殖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湖泊资源利用模式;3发展阶段(2006年至今),政府和外部资本推动太平湖基础设施和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旅游人数和收入大幅增长,重点发展休闲度假旅游...
关键词:
湖泊旅游 旅游地演化 生命周期 太平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苹 席建超
旅游产业集聚是影响乡村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采取参与性农村评估PRA、GIS空间分析以及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从土地利用视角,研究了苟各庄村旅游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乡村聚落旅游产业集聚本质上是各种旅游业态类型不断丰富和集聚的过程,以住宿接待为主的核心业态的规模扩展和档次提升为主导,伴随着与之相配套的延伸业态和外围业态等相关旅游产业链条的不断植入和集聚;(2)各类旅游业态集中分布在靠近景区与村庄入口的前半部分,并对交通区位和景观区位具有明显的选择偏好,其中核心业态和延伸业态主要偏向于交通区位和景观区位选择,外围业态则重点对于交通区位选择比较敏感;(3)旅游产业集聚是自然地理条件、利益相关者、规模经济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旅游消费是一种空间消费,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业态集聚演化为旅游乡村聚落产业集聚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地理学视角。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苹 席建超
旅游产业集聚是影响乡村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采取参与性农村评估PRA、GIS空间分析以及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从土地利用视角,研究了苟各庄村旅游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乡村聚落旅游产业集聚本质上是各种旅游业态类型不断丰富和集聚的过程,以住宿接待为主的核心业态的规模扩展和档次提升为主导,伴随着与之相配套的延伸业态和外围业态等相关旅游产业链条的不断植入和集聚;(2)各类旅游业态集中分布在靠近景区与村庄入口的前半部分,并对交通区位和景观区位具有明显的选择偏好,其中核心业态和延伸业态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樊建锋 王纯阳 郭江涛 李文俊
在界定遗产旅游地社会责任概念的基础上,基于制度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的视角,从外部制度环境和内部资源入手,识别遗产旅游地履行社会责任行为的影响因素,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验证了遗产旅游地履行社会责任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制度环境对遗产旅游地履行社会责任具有驱动作用,其中规范环境发挥更为显著的作用,其次是认知环境,最后是规制环境;内部资源对遗产旅游地社会责任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遗产资源是最主要因素,其次是组织能力,最后是先前旅游经济绩效;制度环境和内部资源共同决定了遗产旅游地履行社会责任的偏好,但是相较于制度环境,内部资源驱动遗产旅游地履行社会责任的作用力更大;内部资源和制度环境对不同类型责任的影响具有差异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环宙 李秋成 吴茂英
基于利他主义与集体行动的视角对旅游者生态行为的内在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引入亲社会行为研究领域的"规范激活模型",构建了旅游者生态行为的驱动模型。针对湖南张家界、浙江西溪湿地两个景区游客样本的实证研究显示:旅游者所感知的"道德义务"对其实施生态行为的意愿具有显著的影响;"道德义务"受到旅游者关于景区环境问题的"后果认知"和"责任归因"两个认知因素的链状驱动;当旅游者对他人共同参与行动的信任度高时,"责任归因"更易转化为实施生态行为的"道德义务"。因此,在环保教育、惩罚规则等传统策略之外,自然旅游地还应该通过"认知引导"、"合作营造"等路径激发旅游者保护景区环境的责任感,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实施有益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行为,推动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慧强 高苹 赵德宇 席建超
网络化是旅游目的地空间演化的基本规律。本文以野三坡旅游地为案例,基于Arc GIS与UCINET软件平台,利用社会网络理论和空间分析方法,从网络规模、网络中心性以及网络结构演化三方面入手,揭示了1986—2015年野三坡旅游目的地网络的空间演变过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简要分析。研究发现:①野三坡旅游地网络日趋形成,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联系逐渐增强,但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以百里峡景区(核心景区)为核心,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递减的空间格局。②整个网络的中心性呈现下降趋势,网络结构趋于均衡,网络节点具有明显的层次性,核心景区与中心城镇相较于周边的乡村社区与特色园区来说中心性指数更高,占据核心地位。③野三坡旅游地网络演化经历了单核集聚-双核共生-多核等级化-链式全域化四个空间过程,交通网络及可达性、旅游消费者、社区参与与旅游企业、政府政策与规划是影响旅游地网络形成和演化的四个重要因素。景区、城区、社区以及园区一体化发展的旅游产业集聚区作为旅游地网络研究的最小单元,为旅游地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趋势。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 空间演化 影响因素 网络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群 陆林 杨兴柱
恢复力思想和方法运用于社会-生态系统,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可持续旅游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旅游地是重要的社会-生态系统类型,从恢复力视角研究旅游地复杂性、动态性及综合性,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途径。论文综览国外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研究的大量相关文献,从研究尺度与对象、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三个方面展开综述,重点就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的认识、与相关概念联系、阈值、驱动因素、概念性与定量评估、适应性管理等研究内容进行了详细梳理和评述,并得出相应研究启示,提出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期为国内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研究和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建设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
旅游地 社会-生态系统 恢复力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志明 陈海鹰 戴健驰 盘毅
行动者网络理论和路径依赖理论在解释行动者的关联性以及行动者对发展路径生成与演化作用方面,具有较强契合性。文章基于上述两个理论视角,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分析海口龙鳞村这一较早开发的乡村旅游地生计路径的演化过程与机理。研究发现:龙鳞村生计路径经历了乡村旅游依托型向乡村旅游脱离型的演化过程。在区政府、村委会、合作社与村民等行动者征召下,乡村旅游依托型生计发展阶段的行动者网络逐步形成;然而,受规划不足、产品低端、观念落后、管理不当等因素影响,行动者异议增多并陆续退出行动者网络。在农业种植政策扶持的转换动力影响下,行动者重组形成新的行动者网络,该村迈入乡村旅游脱离型生计发展道路。从路径依赖理论角度审视,该村生计路径的演化机理可从政策性契机诱发乡村旅游依托型生计路径生成、行动者关系嵌入助推乡村旅游依托型生计路径创造、多维结构脱嵌使乡村旅游依托型生计路径陷入负向锁定、理性收益决策解锁推动乡村旅游脱离型生计路径发展4个层面解读。该研究突破了以往多着眼于旅游系统自身的乡村旅游地生计路径研究视域,能为乡村旅游发展路径优化提供新的观察视角,并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生计路径探寻提供实践启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星明 朱媛媛 胡娟 时朋飞 LIU Juanita C.
旅游活动的文化属性决定了旅游地本质上是为旅游者提供一个文化空间。从旅游地文化的空间研究转向空间的文化研究,并厘清旅游地文化空间的内涵及其演化机理,寻求旅游地的文化发展规律,有助于解决旅游规划与开发中"造文化、造景观"的困境。基于空间生产和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及旅游地文化空间的活态性,旅游地文化空间的时间和功能演化是由原居民的生产与生活空间演变为服务于旅游发展的生产与生活空间的过程。旅游地文化空间在形态上,则表现为文化节点、文化轴线、文化场、文化域面等基本空间形态的形成与演化。文化场作为最为重要的空间形态,它是旅游地进行生产、生活与服务的真实场景,体现了人与旅游景观的社会文化关系。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俭波
本文探讨的重点 ,包括以下方面 :①制约旅游地社会文化环境变迁的动因在于外界旅游流对旅游地的静态平衡系统产生冲击和干扰 ,分析旅游地社会文化环境变迁 ,必须从构成“流”的要素入手 ;②旅游者及其携带而来的物能流与旅游地各主体要素 (政府机构、旅游企业、旅游地原生居民等 )的竞争与协调产生旅游地社会文化环境变迁的动力机制
关键词:
旅游地 社会文化环境 变迁 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建兴 吴茂英 郭英之 李秋成
旅游地居民环境责任行为研究是近年来旅游学界关注的新议题。居民作为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利益主体,对旅游地生态环境影响更为深远持久,但学界较少系统梳理旅游地居民环境责任行为的相关研究。为更好追踪旅游地居民环境责任行为研究动态,文章检索并整理了2001—2021年78篇国内外期刊文献,对概念内涵、测量量表、影响因素、理论视角等内容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并对指标体系、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研究对象等方面展开述评与展望,特别对影响旅游地居民环境责任行为且尚未被主流研究所重视的传统文化、本土化背景因素等展开了讨论。该文有助于理解旅游地居民环境责任行为研究脉络,并为未来该领域的学术发展和政策创新提供参考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兴柱 王群
全球化加速了人口流动,旅游成为当今资本、人口流动的一种普遍现象。旅游已被融入到后工业城市的经济重构、全球化和地方化等更大背景。全球力和地方力的协同存在,不同旅游地被重新构造。文章重点回顾了国外近年来对全球———地方联结下的旅游地理的研究进展,集中体现在全球———地方联结下的旅游地发展机制、不同类型旅游地发展、开发战略和旅游影响等方面。随着我国旅游快速发展,全球化和地方化两股力量已经开始对我国旅游地产生明显的作用,将引起我国旅游地形式、特征、机制的新变化,应加强对其变化的后果及应对措施进行研究,为我国旅游地
关键词:
全球———地方联结 旅游地 研究进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晶琦 王群 朱跃 殷程强 袁宏瑞
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旅游地环境保护和利益分配冲突成为关注焦点。随着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为了解决旅游地不均衡不公平发展问题,学者将环境正义概念引入旅游地研究中。通过文献梳理发现,旅游地环境正义包含旅游地空间(客体)和利益主体(主体)两个主要研究视角,文章分别对旅游地环境正义概念、环境正义维度、环境正义测度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总体而言,旅游地环境正义维度主要包含分配正义、程序正义、互动正义、承认正义等。基于指标构建、测度模型以及测量方法等构建正义测度内容,受旅游地时空分布、资本介入、游客扰动、群体差异、政府分歧、参与和承认缺失等因素影响。旅游地环境正义研究内容丰富,拓展了环境正义研究内涵。为解决我国社会当前主要矛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未来应继续完善旅游地环境正义研究体系构建,拓展旅游地环境正义研究的时空尺度,注重维度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构建符合当前社会需求的测度指标体系,探索旅游地环境正义实现路径,为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旅游地 环境正义 旅游地空间 利益主体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蒋依依 宋子千 张敏
作为一种系统化的制度安排,旅游生态补偿的目的在于将旅游资源开发活动产生的外部成本转化为对利益相关者的经济激励,以调和旅游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因此,旅游生态补偿成为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者与实践者关注的焦点。基于国内外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较为系统地梳理与评析了旅游生态补偿的概念内涵、补偿主客体、补偿标准、补偿模式和保障体系等多方面研究内容。进而提出了补偿空间范围及其等级区划、补偿标准及其时空分配、兼顾公平与效率的补偿机制及补偿绩效等旅游生态补偿研究中应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