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96)
- 2023(15595)
- 2022(13700)
- 2021(12785)
- 2020(10896)
- 2019(25035)
- 2018(24722)
- 2017(47321)
- 2016(26065)
- 2015(29513)
- 2014(29361)
- 2013(28906)
- 2012(27362)
- 2011(24676)
- 2010(24700)
- 2009(22743)
- 2008(22350)
- 2007(19696)
- 2006(17532)
- 2005(15152)
- 学科
- 济(107033)
- 经济(106912)
- 管理(71967)
- 业(66868)
- 企(54441)
- 企业(54441)
- 方法(48607)
- 数学(41321)
- 数学方法(40792)
- 农(29661)
- 地方(27162)
- 学(26903)
- 中国(26138)
- 财(24864)
- 业经(23013)
- 农业(20300)
- 贸(18787)
- 贸易(18774)
- 理论(18617)
- 易(18063)
- 制(17638)
- 和(16520)
- 环境(16284)
- 技术(15928)
- 务(15250)
- 财务(15183)
- 财务管理(15148)
- 融(14942)
- 金融(14938)
- 划(14367)
- 机构
- 大学(372983)
- 学院(369973)
- 管理(143822)
- 济(139532)
- 经济(136240)
- 研究(127276)
- 理学(124076)
- 理学院(122499)
- 管理学(120189)
- 管理学院(119512)
- 中国(93213)
- 科学(82920)
- 京(80907)
- 所(64939)
- 农(64549)
- 财(64083)
- 研究所(59564)
- 江(58831)
- 业大(58768)
- 中心(58024)
- 范(53373)
- 师范(52866)
- 财经(51456)
- 北京(50947)
- 农业(50313)
- 院(46843)
- 经(46619)
- 州(45725)
- 师范大学(43019)
- 经济学(40780)
- 基金
- 项目(256083)
- 科学(199711)
- 研究(184606)
- 基金(183988)
- 家(161968)
- 国家(160640)
- 科学基金(136546)
- 社会(113779)
- 社会科(107486)
- 社会科学(107457)
- 省(101058)
- 基金项目(98882)
- 自然(90844)
- 自然科(88624)
- 自然科学(88599)
- 自然科学基金(86989)
- 划(84896)
- 教育(84380)
- 资助(75974)
- 编号(75409)
- 成果(61408)
- 重点(57635)
- 部(55493)
- 发(54707)
- 课题(52329)
- 创(51902)
- 科研(49184)
- 创新(48456)
- 大学(47207)
- 教育部(46946)
- 期刊
- 济(156583)
- 经济(156583)
- 研究(106682)
- 中国(70779)
- 学报(64673)
- 科学(58844)
- 农(58249)
- 管理(50491)
- 大学(48394)
- 财(47105)
- 学学(45361)
- 教育(43591)
- 农业(40034)
- 融(30818)
- 金融(30818)
- 技术(30674)
- 业经(26182)
- 财经(24522)
- 经济研究(23427)
- 图书(22382)
- 业(20935)
- 经(20810)
- 问题(20592)
- 资源(19487)
- 版(18821)
- 科技(18683)
- 理论(17739)
- 技术经济(17072)
- 林业(16786)
- 业大(16606)
共检索到5472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韩凝玉 张哲 黄震方
文章借鉴传播学"知识沟"假设,结合数据时代"知识沟"所具有的新特性,映射出在旅游地景观传播中也客观存在"知识沟"现象。依据"知识沟"的理论基础,将"知识沟"分解为知识信息获得差异、信息选择后接受与记忆差异两种形式,构建旅游地景观传播中的"知识沟"及其成因的关系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旅游动机、景观属性、传播方式对知识信息获得差异和信息选择后接受与记忆差异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游客认知则对前者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社会交往能力对后者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针对景观传播中"知识沟"及其成因的分析,可为更好地诠释旅游地
关键词:
知识沟 景观传播 关系模型 大香林景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宋国琴 陈国营
目前,浙江省台州、绍兴地区的民营企业介入旅游景区开发主要有三种运作模式,促进了当地旅游景区开发的快速发展。然而,政府的政策约束、扶持力度不够,以及民营企业自身的局限性也使得民营资本投资景区开发存在着宏观和微观层面的问题。因此,政府在景区开发中要进行角色重新定位,转变职能,完善政策,做好协调与服务工作。
关键词:
民营资本 投资 旅游景区 政府行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董晓莉 张捷 吴必虎 蒋志杰 乌铁红 董雪旺
旅游目的地意象一经形成并非一成不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5.12地震这一重大突发事件对四川九寨沟风景区旅游者感知意象的影响如何?对比分析2008年5月(汶川地震前)和2009年5月的旅游者感知意象,发现认知意象虽略有下降,但由于地震对九寨沟风景区没有造成实质破坏,而且已经经过了一年的恢复,变化不是很明显;但受情感意象的影响,旅游者的忠诚度有明显提升;另外,旅游者对九寨沟风景区旅游安全、社会治安的认知有明显下降。结构方程均值模型的运用解决了传统研究方法不能直接进行潜在结构变量之间比较的问题,开拓了旅游目的地意象感知研究方法的新视角,同时也深化了结构方程模型在旅游研...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龙微琳 张京祥 陈浩
强镇扩权的兴起是分权制度变迁和现实发展诉求两个层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分权体系下小城镇的不利地位和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互为矛盾存在,表现为扩权的必要性;地方政府间权力的逐级下放和经济强镇的出现则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表现为扩权的可能性。在此背景下,强镇扩权将成为中国地方治理体系变革的一种趋势。文章通过对浙江省绍兴县强镇扩权实践的研究,认为强镇扩权对小城镇发展环境有积极影响:可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促进服务型政府转变;可以提高政府独立管理公共事务的能力,增强城镇发展的自主性和活力;可以增加城镇发展建设资金,促进城镇硬件环境建设。但是,强镇扩权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县域一体化发展;在一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钱小曼
随着城镇化以及农村改革的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在总结浙江省绍兴县试点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管理精细化、产权股份化、交易市场化、发展持续化的深化完善农村"三资"管理的对策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郑雨尧 娄钰华 陈国定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陆林 刘莹莹 吕丽
旅游地忠诚的旅游者是其发展的重要资源,旅游者忠诚度机制研究有利于更全面地认识旅游者忠诚现象,帮助旅游地管理者制定有效的旅游者忠诚培育的战略。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尝试从交易过程、关系过程相结合的视角分析影响旅游地忠诚的要素,并尝试构建旅游地旅游者忠诚度机制的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旅游者感知价值、满意度、信任和忠诚度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以黄山风景区为案例地进行实证分析,检验模型拟合度及各变量对旅游者忠诚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影响旅游者忠诚度的各因素中,满意度对旅游者忠诚度的影响最大,路径系数是0.41;信任是影响旅游者忠诚度的另一重要因素,路径系数是0.21。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乌铁红 张捷 张宏磊 曹靖 蔡永寿 杨青霞
识别旅游地的属性对于旅游地形象、满意度以及旅游者的重游意愿和推荐意愿的效用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九寨沟风景区为案例,采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发现:①九寨沟风景区地方属性可以分为资源价值和人文环境氛围、接待服务、自然旅游资源和环境3个维度。②不是九寨沟所有的地方属性都对其形象的形成、满意度、重游意愿和推荐意愿有显著作用,在18个属性中只有11个属性与旅游者的感知态度和购后行为有关。可以构建旅游地属性与旅游者的感知和态度关系的结构模型。③九寨沟风景区地方属性的效用和感知质量的高低是不完全耦合关系。研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华 杨伟卿 蒋国强
我们总是说,土地整理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我们都相信,土地整理对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加耕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已经取得的土地整理成果,对这些论断作出了有力的证明。但是,我们很多地区,土地整理开展得并不积极,甚至至今没有开展起来。据调查,关键是缺乏足够的资金。土地整理是要花钱的,而且要花很大一笔钱。如果从业者大量投入之后,回报寥寥,入不敷出,即使天大的好事,大家也只会跟着夸一夸,赞一赞,赔本赚吆喝的买卖谁做?来自浙江省绍兴县的报告给我们提供了崭新的经验。该县把市场机制引入土地整理各个环节,实现了政府、企业、集体、农民所有参与者的多赢,使土地整理成为一件利国...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郑小碧
产业转移是优化纺织产业区域布局,促进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而科学判断、合理选择产业转移的条件与时机是其重要前提。文章在总结一百多年来国际纺织产业转移的历史经验及启示的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结果,通过构建产业转移成熟度理论分析框架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理论和实证地分析了基于产业转移成熟度的我国纺织经济体系建设和优化的阶段性特点、任务和路径。分析表明,纺织经济经历了维生、起飞、多元化整合、高附加值化和创意整合五个发展阶段,从而决定了纺织经济需要经历自给自足型、本地型、扩张型、价值型及创新型五种经济形态的顺次递演。当前,我国纺织经济迫切需要由要素投入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从而实现纺织工业大国向纺织经济...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苏欣欣 燕子 李红伟
通过对旅游者旅游资源环境感知调查、态度分析,能了解旅游者对风景区的满意度,对于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以五泉山风景区为例,结合实地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法,研究旅游者对五泉山风景区的环境感知,结果显示:旅游者对五泉山风景区旅游环境总体环境感知一般;对五泉山风景区的自然环境呈正面、积极感知,但是对饮食服务水平、旅游从业者服务态度、文化特色、环境设施等持保留态度;旅游者对在风景区内的环保责任和行为都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旅游者对景区的忠诚度一般;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和旅游规划方面应当更有所作为。
关键词:
旅游者 环境感知 五泉山风景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慧 张华 王延松 沈渭寿
在风景区旅游设施,其选址是否合理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点。在视觉敏感的位置建设旅游设施,将会对景观资源产生长远的不利影响。因此建设项目的选址应尽量避开视觉敏感的地方,以避免或减少建设项目对风景区的景观影响。论文以某旅游区索道建设为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首先分析景区主要景点、休闲场所、旅游线路和周围交通干线等视觉敏感观察点的可见度,表明索道1/3位于高可见区或较高可见区内。进而进行索道的可见度分析,表明景区内7个景点和1条主要旅游线路及景区外的1条二级公路处在索道的可见区内。最后分析索道对可见区内的敏感观察地点的景观影响,表明索道对景区内的7个景点和1条主要旅游线路景观影响较大。从以上分析得出索道...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叶舜赞 刘盛和 杜红亮 陆翔兴
通过对绍兴及其周围地区的实地调研和对相关资料的分析,作者认为,绍兴县是一个半城市化的典型区,并分析了其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发展前景。文章指出,半城市化的行政区不能没有自己的中心城市,要加强中心城市建设;对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以及城市规划体制、土地规划体制等制度的不断制度创新是半城市化地区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辉 张河清
灌阳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由于经济原因灌阳大部分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针对发展灌阳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提出对灌阳进行全面科学系统的旅游资源考察,合理开发灌阳旅游资源,分时期分阶段地进行景点开发,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在政府主导下引导多方投资,解决景区交通瓶颈,实施区域旅游协作的发展战略以及及时培养旅游人才等旅游开发措施。
关键词:
边围地区 灌阳 旅游开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琛 葛全胜 成升魁
本文根据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构建了国内旅游目的地居民感知模型,并以御道口森林草原风景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一致性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主成份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揭示了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正、负两方面的感知和态度。研究结论表明,国内旅游目的地居民对经济影响的感知态度更易倾向于正面感知,而对于社会文化和旅游环境的负面环境影响的感知则强于其正面环境影响感知,具体表现为:①发展旅游业能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个人收入,但也会加剧居民收入两极分化;②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提高当地知名度及弘扬传统文化,但大量游客的涌入干扰了本地人的正常生活,减少了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