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12)
2023(13012)
2022(11335)
2021(10649)
2020(8962)
2019(20286)
2018(19985)
2017(38507)
2016(21183)
2015(23504)
2014(23280)
2013(23001)
2012(21033)
2011(18772)
2010(18258)
2009(16724)
2008(16131)
2007(13720)
2006(11841)
2005(9803)
作者
(62765)
(52121)
(51821)
(49030)
(33084)
(25263)
(23291)
(20587)
(19735)
(18309)
(17894)
(17416)
(16624)
(16247)
(16192)
(15902)
(15808)
(15547)
(14961)
(14719)
(13348)
(12508)
(12404)
(11825)
(11673)
(11604)
(11498)
(11418)
(10620)
(10438)
学科
(79279)
经济(79193)
管理(56938)
(54886)
(45561)
企业(45561)
方法(39342)
数学(32781)
数学方法(32441)
(22293)
中国(19729)
(19705)
业经(18886)
(18700)
地方(16042)
农业(15336)
(15188)
贸易(15184)
(14729)
理论(14559)
(13435)
环境(13128)
技术(12890)
(12403)
(12125)
财务(12067)
财务管理(12047)
企业财务(11384)
(11041)
教育(11036)
机构
大学(297799)
学院(297071)
管理(119118)
(109659)
经济(107202)
理学(104608)
理学院(103383)
管理学(101507)
管理学院(100995)
研究(98469)
中国(69805)
科学(66790)
(63264)
(56097)
业大(51385)
(50006)
(47257)
研究所(46551)
农业(44610)
中心(44080)
(41345)
(40388)
师范(39883)
北京(39413)
财经(39354)
(35884)
(35727)
(34044)
师范大学(32444)
经济学(31724)
基金
项目(215867)
科学(167872)
基金(156033)
研究(151123)
(138956)
国家(137782)
科学基金(116972)
社会(94302)
社会科(89291)
社会科学(89266)
(85210)
基金项目(84715)
自然(79239)
自然科(77333)
自然科学(77309)
自然科学基金(75919)
(72113)
教育(68379)
资助(63295)
编号(60946)
重点(48330)
成果(47410)
(46037)
(45870)
(44955)
创新(41838)
科研(41801)
课题(41333)
计划(41306)
大学(39183)
期刊
(113570)
经济(113570)
研究(78951)
学报(56263)
(50288)
中国(50081)
科学(49583)
大学(41169)
管理(39701)
学学(39143)
农业(35026)
(33231)
教育(29892)
技术(22341)
业经(20541)
(19113)
金融(19113)
(17850)
经济研究(17816)
财经(17799)
科技(16489)
(15859)
业大(15601)
图书(15579)
问题(15296)
(15099)
资源(14339)
理论(13562)
商业(13465)
林业(13072)
共检索到4064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郭伟锋  郑向敏  
本文选取武夷山茶文化为研究样本,借助质性访谈对旅游地文化变迁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性认知。结果表明:旅游地文化变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文化因素、社会因素、市场因素和资本因素。本文根据影响因子的量化研究,把旅游地文化变迁的影响机理概括为:文化内驱力、社会推动力、市场调控力和资本外驱力合力驱动的结果。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张朝枝  孙晓静  卢玉平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这一观点常被视为旅游开发与管理中的常识,不少开发者也因此对文化旅游地开发付诸极大的热情,但现实中并非所有的文化遗产地都能因为其厚重的历史文化而成为游客追逐的热点,"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这一观点需要进行深入思考。本文通过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武夷山研究发现,大众游客只能感知到文化的一些表层元素,他们希望对文化资源进行充分包装与充分展示。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这一观点进行了深入思考。本文认为,文化元素在旅游活动中非常重要,但只有经过充分解说与合理展示、让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俭波  
本文探讨的重点 ,包括以下方面 :①制约旅游地社会文化环境变迁的动因在于外界旅游流对旅游地的静态平衡系统产生冲击和干扰 ,分析旅游地社会文化环境变迁 ,必须从构成“流”的要素入手 ;②旅游者及其携带而来的物能流与旅游地各主体要素 (政府机构、旅游企业、旅游地原生居民等 )的竞争与协调产生旅游地社会文化环境变迁的动力机制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粟路军  黄福才  
在研究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服务公平性对旅游者忠诚的作用机理模型。通过对武夷山观光旅游者问卷调查获取的数据,实证了服务公平性、服务质量、感知价值、旅游者满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旅游者忠诚的影响。研究发现,服务公平性通过服务质量、感知价值和旅游者满意三个中介变量对旅游者忠诚产生间接影响,共有四条影响路径:(1)服务公平性—服务质量—旅游者满意—旅游者忠诚;(2)服务公平性—服务质量—感知价值—旅游者满意—旅游者忠诚;(3)服务公平性—感知价值—旅游者满意—旅游者忠诚;(4)服务公平性—旅游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星明  朱媛媛  胡娟  时朋飞  LIU Juanita C.  
旅游活动的文化属性决定了旅游地本质上是为旅游者提供一个文化空间。从旅游地文化的空间研究转向空间的文化研究,并厘清旅游地文化空间的内涵及其演化机理,寻求旅游地的文化发展规律,有助于解决旅游规划与开发中"造文化、造景观"的困境。基于空间生产和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及旅游地文化空间的活态性,旅游地文化空间的时间和功能演化是由原居民的生产与生活空间演变为服务于旅游发展的生产与生活空间的过程。旅游地文化空间在形态上,则表现为文化节点、文化轴线、文化场、文化域面等基本空间形态的形成与演化。文化场作为最为重要的空间形态,它是旅游地进行生产、生活与服务的真实场景,体现了人与旅游景观的社会文化关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卢玉平  魏敏  
"十一五"期间,我国一部分城市开始了"数字城市"的建设热潮,特别是物联网、"云计算"等概念的提出,以及智能手机等新一代通讯工具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数字城市"建设的历程,IBM公司推出"智慧地球"理念之后,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进一步加速,从而使对"智慧城市"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智慧旅游"的研究进一步升温。在国家旅游局部署了"智慧旅游城市"的试点工作,确定武夷山等18个城市为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之后,使对武夷山市"智慧旅游"城市的总体构架研究成为必要。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蒋焕洲  
在体验旅游市场的背景下,贵州发展茶文化生态旅游具有明朗的前景。本文在讨论分析贵州发展茶文化生态旅游的优势、现状及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加快发展茶文化旅游经济的对策及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方碧姗  
分析生态旅游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出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通过对福建武夷山进行案例实践,着重从生态旅游的角度出发,研究为具体区域通过生态旅游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范例。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进辉  孙玉军  
通过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就生态旅游影响感知进行半结构访谈与调查问卷,分析结果表明:生态旅游对社区居民的社会、经济、环境社区居民影响总体上是积极、正面的。探讨了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泛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圈"、"保护区旅游,度假区住宿"、多元化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逐步改善利益分配制度的策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支军  
分析了武夷山创建国际旅游城市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指出武夷山创建国际旅游城市 ,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发展 ,加强城市旅游目的地建设 ,对遗产地进行保护性开发经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林惠滨  
福建与台湾,地理上隔海峡相望,历史上关系极其密切。福建是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血缘骨肉情深,语言相通,习俗相近。闽台距离近,海上交通便捷,经济文化频繁交流久远。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两岸同胞联系间断达三四十年之久。如今,随着大陆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台湾当局的松动政策,闽台交往日渐恢复,台胞回闽探亲观光猛增。为了便于台胞来福建旅游观光,了解福建,建设故土,特论述福建武夷山水风光及其旅游开发前景,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霍中量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方向逐渐细化,传统的旅游供给方式和市场需求产生矛盾,旅游者开始注重旅游过程中的文化性和参与性。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风光绮丽,旅游资源丰富,普洱茶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开发普洱茶文化旅游的特有资源。将旅游和普洱茶文化进行融合开发,有利于传统茶产业向精细和高效方向发展,实现从产业生产,到观光、休闲、度假、养生体验等新旅游业态的转变。文章立足于勐海县普洱茶文化旅游资源,分析勐海县茶文化旅游现状,提出开发生态旅游、体验旅游和民俗旅游体系,从而促进当地旅游发展,增加勐海县茶产业整体效益,培育茶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旅游目的地国内外知名度。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张广海  高乐华  
为评价旅游目的地文化变迁的内容、方向、程度并掌握其变迁原因,本文设计了旅游目的地文化变迁评价指标体系,提出采用德尔菲法和AHP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并对青岛啤酒文化的变迁进行了实证研究,详细说明了旅游目的地文化变迁量化评价的方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朱沁夫  
一、旅游目的地文化变迁的必然性研究旅游的学者大多或多或少地关注过旅游发展对于区域文化的影响,克瑞斯·瑞恩(Chris Ryan,2010)的《游憩旅游学》、王宁等的《旅游社会学》(2008)都对此进行了详尽的理论梳理,而李天元等《旅游学概论》的作者也几乎都对此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其中,旅游对于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阚如良  史亚萍  Hsiang-te Kung  周宜君  
妇女是民族文化遗产旅游地的主要参与者,其社会角色变迁是一个亟待研究的新课题。该研究以三峡步步升文化村为案例,通过田野调查和定量分析,从经济收入、家庭地位、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深入剖析了妇女参与旅游活动后的社会角色变迁,揭示了旅游业影响妇女社会角色变迁的规律。研究表明,发展民族文化遗产旅游为妇女创造了本土就业机会,增加了更为直接的显性收入,进而提升了妇女在家庭的劳动地位和决策地位,引发了妇女消费观念、职业理念以及生活方式、社会互动模式的变化,妇女社会角色变迁为更为复杂的社会身份,但新的社会角色只是妇女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