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09)
2023(3705)
2022(3307)
2021(3242)
2020(2765)
2019(6393)
2018(6465)
2017(12072)
2016(6917)
2015(7778)
2014(7753)
2013(7690)
2012(7399)
2011(6545)
2010(6700)
2009(6246)
2008(5946)
2007(5274)
2006(5013)
2005(4569)
作者
(18370)
(15422)
(15203)
(14672)
(10177)
(7728)
(7076)
(6010)
(5773)
(5759)
(5746)
(5343)
(5128)
(4881)
(4877)
(4863)
(4784)
(4603)
(4558)
(4379)
(4026)
(3732)
(3725)
(3685)
(3647)
(3511)
(3468)
(3448)
(3188)
(3165)
学科
(26278)
经济(26245)
管理(15559)
(13156)
地方(11519)
(10003)
(9012)
企业(9012)
方法(8395)
农业(7123)
中国(6535)
业经(6404)
数学(6132)
数学方法(6019)
(5518)
(5205)
理论(5019)
(4891)
地方经济(4468)
环境(4298)
教育(3526)
(3498)
农业经济(3482)
(3386)
银行(3386)
(3346)
(3319)
贸易(3313)
土地(3301)
(3244)
机构
学院(88827)
大学(86586)
管理(32351)
研究(29914)
(28426)
经济(27442)
理学(26371)
理学院(25933)
管理学(25420)
管理学院(25210)
中国(24255)
(20322)
科学(19627)
(17245)
(16700)
师范(16589)
(16087)
中心(16069)
(15552)
(14313)
(14255)
师范大学(13409)
北京(13143)
(12895)
研究所(12633)
业大(12088)
(11250)
财经(11248)
(10973)
(10912)
基金
项目(56432)
科学(43652)
研究(43344)
基金(38437)
(32535)
国家(32169)
科学基金(27764)
社会(25959)
社会科(24339)
社会科学(24333)
(23938)
基金项目(21627)
(19588)
教育(19540)
编号(18675)
自然(18090)
自然科(17564)
自然科学(17560)
自然科学基金(17212)
资助(15932)
成果(15387)
课题(13709)
(13413)
重点(12310)
(11720)
(11244)
规划(11016)
(10926)
发展(10789)
(10624)
期刊
(41528)
经济(41528)
研究(27646)
中国(22049)
(13647)
教育(12958)
(12247)
科学(12215)
学报(11491)
管理(10523)
(9752)
金融(9752)
农业(9018)
大学(8581)
业经(7945)
(7751)
学学(7520)
技术(7415)
图书(7204)
资源(7138)
(6657)
旅游(6657)
(6657)
(6414)
问题(5926)
书馆(5608)
图书馆(5608)
学刊(5371)
旅游学(5356)
游学(5356)
共检索到1484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许宗元  
本文旨在探讨旅游地市行政地名命名的原则性问题,以徽州-黄山市名取舍为例,着重提出、阐说定位功能、文化底蕴、信息含量、资源观念等命名要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薛莹  
“行政区经济”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有现象,旅游区域与行政区域的关系整合问题是其中的一个层面。黄山市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一个“行政旅游区”,它的两次行政区划改革都备受争议。围绕几个争论热点展开对有关黄山市行政区划调整问题的探讨,剖析了黄山市两次政区变更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进而又对这一典型的“行政旅游区”现象所反映的旅游区域与行政区域之间的关系及整合进行了研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盛学峰  章尚正  
全面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是当前我国旅游业一项战略性工作。文章以安徽省黄山市为例,通过对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背景和黄山市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进行分析,针对黄山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提出转型升级的要求及整合旅游资源、调整产品结构,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提升企业竞争力,完善旅游设施、营造优良环境,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技术创新等推动黄山市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措施。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丁雨莲  陆林  黄亮  
随着恩格尔系数的平稳下降,中国家庭与休闲相关的消费在不断攀升。文章从丽江大研古城沿街店铺经营业务入手,搜索大研古城的文化休闲旅游符号,分析其形成机制外在动力机制有休闲时代的即将到来、市场需求的拉动;内在动力机制有自然因素、文化因素和政府决策因素。对比丽江大研古城和以宏村、西递为代表的徽州古村落,探讨不同文化背景的遗产旅游地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两种特征文化休闲旅游和文化观光旅游。文章认为,在休闲时代到来之际,传统的观光旅游逐渐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文化型遗产地应冷静对待,避免盲动,做出适合自身文化本底的正确选择。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东和  孟影  李经龙  
随着旅游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打造旅游救援系统已成为各地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对于一个旅游目的地来说,构建旅游目的地救援系统不仅是旅游者、旅游从业人员的需要,也是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安全生产的需要。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应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充分发挥自身的领导协调作用,联合有关部门打造当地的旅游目的地救援系统。文章以黄山市为例,对其旅游目的地救援系统的构建进行了初步研究。在对黄山市旅游救援供需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由1个中心、4个子系统构成的旅游目的地救援系统,分别是旅游救援指挥中心、旅游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穆成林  陆林  
随着高速铁路网络化发展,旅游发展新要素的介入,目的地旅游发展产生新变化。以黄山市为案例地,京福高铁开通前后为时间分割点,通过实地调研和网络检索获取旅游者空间流动轨迹及相关出行属性数据,利用ExcEl、SPSS、SNA、GIS和corEl DrAw等方法,探析京福高铁对黄山市旅游目的地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1)高铁开通后,国内客源市场半径向外延伸,且高铁沿线福建、山东、北京等省市客流量出现"逆衰减"现象。2)高铁开通后,旅游目的地区域节点数量改变,空间范围扩展。整体网络流量在高铁开通前后都呈现高频节点对以区域间组合(黄山+长三角、黄山+江西省域)为主、区域内组合为辅(黄山+合肥、池州、宣...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丁红梅  
文章以黄山市为研究区域,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了2004-2011年黄山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发展状况。研究得出结论:黄山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提升,两系统耦合协调状况分为两个阶段,即2004-2007年的失调阶段与2008-2011年的协调阶段,当前两系统仅处于初级协调状态。黄山市应努力发挥旅游资源优势不断促进旅游业发展,使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车震宇  
以黄山市西递村的旅游发展与形态变化为例,引入村落意象要素,分析从渐变型到稳定型村落形态的变化特征,构建了旅游对稳定型村落形态变化的影响因素框架,指出完善的地方政策、严格的管理整治、村落人口零增长是主要影响因素,并讨论了稳定型村落发展中的利弊,为其他旅游村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发与借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建  徐飞雄  吴见  邓凯  胡婷  
以典型旅游城市黄山市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影像分类解译、气象、统计年鉴、百度地图等多源数据,综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模型、基于NPP与NDVI的生境质量指数评价、InVEST生境质量评价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模型与方法,对黄山市2017年生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定量识别了黄山市生境质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其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1)黄山市2017年综合生境质量总值为1.84×10~(10)元,平均生境质量值为18 627元/hm~2,在空间上表现出西部优于东部、北部优于南部的分布特征。(2)县域尺度上祁门县生境质量最优,屯溪区生境质量最差,乡镇(街道)尺度上环太平湖的龙门乡生境质量均值最高,昱中街道最低。(3)地形是影响生境质量空间分布的重要基础因素,海拔、地势起伏度、坡度、坡度极差对生境质量空间分异的解释力均在0.6以上,其中坡度比海拔影响力更大。(4)旅游活动是黄山市生境质量空间分异的重要外在动力,旅游区生境质量较其他区域与海拔等因素的相关性更高。高等级旅游资源聚集且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区域发展为规模大的旅游接待、集散中心,成为生境质量低值区;高品质旅游资源聚集,但受限于区位、地形与资源保护,成为生境质量中值区;旅游资源分散区,未形成集聚效应,且交通不便,原始生境保持较好,成为生境优质区。空间理论可以用来解释生境质量空间分异形成机理。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脉贤  
徽州文化价值与旅游张脉贤中共安徽黄山市委国家旅游局和国家文物局携手合作,安排在1994年联合推出"'94中国文物古迹游",并将其作为中国旅游业1993-1997的系列促销战略的一环,这对中国旅游产品进一步拓宽海外市场,无疑是一个大大的推力。对于安徽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唐丽丽  朱定秀  齐先文  
学术界从文化认同和地方依恋的视角探讨旅游者忠诚的研究还不多见。文章梳理了相关概念的关系脉络,以地方依恋为中介,构建了文化认同与旅游者忠诚之间的关系模型,选择徽州文化旅游区为案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文化认同在地方依恋和旅游者忠诚的形成路径中有着显著的作用;地方依恋对旅游者忠诚两个维度均有影响;旅游者忠诚的两个维度存在显著的递进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徽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具体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磊  陆林  穆成林  孙小龙  
交通对旅游流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高铁作为近年来我国诞生的新兴地理要素,正在对区域旅游流空间结构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聚焦高铁对典型旅游城市旅游流空间结构的影响,以黄山市为案例地,通过对高铁开通前(2015年4月)、高铁刚开通(2015年8月)、高铁运行两年(2017年7月)、高铁网络形成(2020年)四个时间节点的观测、调查和预测,结合3 600份调查问卷和955条旅行社在线旅游网站线路数据,借助Excel、SPSS、UCINET、ArcGIS、Photoshop等分析软件和研究方法,研究高铁网络化时代典型旅游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①高铁刚开通,黄山市旅游流空间结构的变化并不明显。②高铁运行两年,黄山市旅游流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密度逐渐降低,"核心—边缘"结构显著,核心区逐渐向高铁沿线城市转移,形成新的旅游发展轴线,网络整体合作水平上升,"旅游核心+高铁沿线城市"成为最主要的合作形式。黄山市的节点功能和区位优势不断提升,呈现极化发展趋势,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功能提升,高铁沿线城市的节点功能和区位优势普遍提升,成长为次级旅游中心和交通核心,非高铁沿线城市节点功能普遍下降。③预计到2020年,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络将建成,黄山市高铁网络持续优化,旅游流网络规模继续扩大,网络发育更加完善,沿高铁线路将形成多个环形核心区,边缘区将覆盖国内主要大中城市,黄山市与高铁沿线城市的合作关系持续增强,对周边旅游地的辐射功能亦不断提升。黄山市节点功能和区位优势再次提升,沿高铁网络将形成多个次级旅游中心、交通核心,高铁沿线城市的区位优势继续增强,整体网络的空间分布更加均衡。④高铁开通至运行两年,黄山市旅游空间结构逐渐由不均衡的"网状"结构演化为"网状+链状"结构,待2020年高铁网络基本成型,将再演化为"核心—边缘—飞地"圈层结构,核心区辐射半径扩大至900 km,旅游地系统进入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稳定性好的成熟阶段。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汪惠萍  章锦河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以旅游产业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对黄山市旅游产业结构进行评价,并结合黄山市旅游业的实际情况分析各产业部门的优劣势,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优化黄山市旅游产业结构的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东和  吴晨  汪燕  
通过全面梳理黄山市旅游发展的历程以及城市发展的阶段,对黄山市旅游和城市的发展关系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发展的关系模式进行了预测。研究认为,黄山市旅游业与城市的关系主要是旅游作为一种城市化机制促进城市的发展。同时,黄山市旅游业在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以后,旅游产业自身的促进机制发挥已经趋于饱和状态,需要依托城市的发展提供外来动力机制,黄山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进入了"城市作为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推动城市旅游发展"的新阶段,黄山市的城市发展应该充分考虑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要求,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旅游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盛学峰  
全域旅游已经成为目前中国旅游业最重要的发展战略。黄山市旅游业发展历史悠久,成绩卓著,是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但黄山市全域旅游发展还存在着资源整合尚未形成合力、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产业融合深度不够、目的地营销有待加强、服务智慧化优质化水平低等问题,需要结合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从做好全域旅游发展要素配置、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壮大旅游产业主体、创新旅游宣传营销、完善旅游服务系统等方面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