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19)
2023(5337)
2022(4676)
2021(4374)
2020(3698)
2019(8207)
2018(8102)
2017(15799)
2016(8840)
2015(9877)
2014(10077)
2013(9888)
2012(9175)
2011(8279)
2010(8659)
2009(8570)
2008(8732)
2007(8027)
2006(7532)
2005(7240)
作者
(25247)
(21124)
(21060)
(20241)
(13430)
(10144)
(9431)
(7894)
(7844)
(7805)
(7296)
(7233)
(7036)
(6751)
(6629)
(6402)
(6290)
(6224)
(6210)
(6205)
(5473)
(5155)
(5068)
(4877)
(4857)
(4795)
(4686)
(4660)
(4233)
(4182)
学科
(33026)
经济(32946)
管理(31938)
(27395)
(23562)
企业(23562)
(13458)
(13193)
方法(11287)
(10520)
业经(9530)
中国(9327)
(9046)
数学(8044)
(7939)
财务(7910)
财务管理(7885)
数学方法(7869)
体制(7722)
企业财务(7447)
(7392)
银行(7387)
(7022)
农业(6795)
理论(6586)
(6563)
(6458)
金融(6456)
环境(6141)
税收(6081)
机构
学院(131393)
大学(129878)
(52059)
经济(50739)
管理(48726)
研究(43597)
理学(40189)
理学院(39717)
管理学(39089)
管理学院(38813)
中国(35439)
(30736)
(27592)
科学(24703)
财经(22678)
(22127)
(21805)
(20160)
中心(20139)
(18869)
研究所(18796)
师范(18736)
北京(18025)
(17612)
(17415)
财经大学(16448)
经济学(15808)
(15599)
业大(15145)
师范大学(15046)
基金
项目(77546)
科学(61644)
研究(59800)
基金(56271)
(47478)
国家(47061)
科学基金(40827)
社会(39044)
社会科(36961)
社会科学(36953)
(30900)
基金项目(29851)
教育(27439)
(25069)
自然(24815)
自然科(24159)
自然科学(24154)
编号(24115)
自然科学基金(23726)
资助(23642)
成果(21135)
(21002)
课题(17585)
重点(17400)
(17380)
(16903)
(16047)
国家社会(15882)
(15807)
人文(15398)
期刊
(68938)
经济(68938)
研究(42815)
中国(28310)
(25582)
管理(19487)
(17932)
科学(16764)
学报(16285)
(15367)
金融(15367)
教育(14255)
大学(13242)
学学(12317)
财经(11773)
业经(11711)
农业(11478)
(10115)
技术(10112)
(9360)
问题(9360)
经济研究(9226)
(7081)
(6664)
(6570)
旅游(6570)
(6570)
会计(6561)
财会(6405)
理论(6363)
共检索到2139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洪昌松  王琪  
吴昭谦同志在《我国旅游地学研究现状述评》一文中认为:“旅游地学应是以地球科学的理论、方法为基础,并结合其它科学知识的发现、评价、规划、开发利用,保护旅游资源,为旅游事业服务的一门学科”。笔者认为这个定义虽然较为确切地反映出旅游地学这门学科的性质,但对旅游地学相对于其它地球学科的特异性反映尚不够明显,故提出商榷。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和纬  
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科学出现了分科日细、与其他学科联姻的趋势。旅游地学就是地学与旅游学联姻的产物。提到旅游,人们自然会联想到“游山玩水”,这实际上是一语道破了旅游与地学的内在联系。因此,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旅游地学正在形成,并日臻完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周进步  
“旅游地理学”这一概念,早在本世纪30年代已由、国外学者提出。我国对这门学科的全面研究始于70年代末期。现在,无论国内外,这门学科都处于旺盛发展阶段。 “旅游地学”一词,最早是由我国学者在1985年提出的,国外迄今尚未见到。它的最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诗才  张继前  刘正德  刘惕之  童地轴  
旅游地学资源对旅游地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及其方法的关系是起决定作用的,原因很清楚,因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科学学(science of sciences)中某学科的形成基础,大多数情况是切取客观物质体微观到宏观链上的节段部分,以此作为研究对象而成立的。鉴于旅游地学学科形成,仍在地质学所隶属的物质链上切取研究题材,故其基本资源仍属于地(质)学研究范围之内。旅游地学归属于应用学科,为旅游服务就是本学科的主导性任务。用旅游地学资源去为旅游业服务,其中资源的特点和性质决定着主导性任务。对旅游地学的研究方法也不同于传统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徐君亮  
本文根据笔者在华南地区从事旅游开发和规划工作的体会,就旅游地学研究的一些理论问题,请教于旅游学界同行。 一、旅游学与旅游地学 纵观国内外旅游业和旅游学研究,旅游学包括有风景和史迹资源、建筑、园林、游乐与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安泽  
旅游地学十年──为旅游地学研究会成立十周年作陈安泽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ADecadeofTourismEarthscience¥byChenAnzeAbstract:ByApril1995,TourismEarthscienceResearchAsso...
关键词: ?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漱勤  
具有观赏价值的地质地理现象,并能够被开发利用于旅游事业的自然风景资源,称为旅游地学资源。旅游资源,依其不同原则被划分为多种类型。 根据旅游资源地理位置的不同,我国旅游资源按区域可划分为:东部旅游区,中部旅游区和西部旅游区三类。各类尚可进一步以其小区划分为亚类。如沿海的沪杭区、浙闽区、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马恒玮  
旅游地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尽管有许多专家学者曾对本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进行过不同深度的探讨,但应该承认它的系统的理论与方法尚有待建立和完善,在许多理论名词概念上还不太明确,还很不统一。为推动本学科的发展,本文拟对若干理论名词概念作一初步探讨,不当之处,欢迎指正。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彭永祥  吴成基  张玲  
中国的旅游地学是围绕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合理保护及利用研究而形成的一门交叉性学科。根据对417篇核心期刊文献的研究分析指出:①我国的旅游地学研究明显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1988年之前的缓慢起步、个别发展阶段,1988-1998年之间的重点发展、学科奠基阶段,1999年以来的快速增长、全面发展阶段;②在地学与旅游这两翼的交叉中,地学旅游一翼同步于这三个阶段相继经过萌芽、隐伏、实践发展逐步成为学科研究的核心与归宿,它是旅游地学有别于其它地学学科的关键支撑之一;③地学旅游资源一翼则通过成因、分类、类型、美学等研究为旅游提供科学及景观美学支撑,其中脱颖而出的旅游地貌学已部分地向纵深发展;④地质公园则是旅游地学的最佳实践平台,是地学与旅游两翼的对接点,目前研究上尚处于前科学化阶段;⑤旅游地学研究已显现出专门化、交叉性与综合性、人文化、管理化、定量化、生态化等6大趋势。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诗才  
本文主要论述三个主要方面的问题:首先从论述一些最基本的概念着手,其中突出旅游地学资源的概念,重点揭示它的定义、本质和特性。其次,旅游地学资源在旅游地学中对于其它有关重要概念的决定影响,不可分割性,互相渗透性。最后,对一些看法的解释,说明和引导,以此来更好地帮助证明本文的主论题。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安泽  
旅游地学论文专辑公开问世,是旅游地学界的一件喜事,也是“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筹)”建立四年来研究成果的结晶。旅游地学(Tourism Earthsience)是一个新的科学术语,现借专辑出版之机谈谈她的来龙去脉,也许对广大地学界、旅游界以及广大关心旅游事业的人了解这门新兴边缘学科有所帮助。1985年前在我国的书刊、辞典中从没有人正式使用过“旅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安泽  
本文系统总结了20世纪80年代因中国旅游业的兴起,地球科学界为旅游业服务而创立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旅游地学20年来的成长历程、学科内涵、主要研究成果、工作成果及其对中国旅游业贡献,并展望了旅游地学的责任、任务和光明的发展前景。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景学立  胡永懋  
旅游地学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之积极作用作者;景学立,胡永懋单位:上海市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专业委员会(200002)文章举了若干例证,分别从两个方面论述了旅游地学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1.旅游地学不断发现、更新旅游资源。旅游地学研究对象如地质、地貌、气...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黄耀丽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分析了广东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所在地层、岩石特征和地理因素,目的在于研究广东旅游资源形成、演变和分布规律;为进一步寻找新的旅游资源、挖掘老旅游区潜力提供科学依据;作为科学导游的内容和普及地学知识的渠道。同时也对广东地学旅游资源进行探讨,提出了专项地学旅游资源与观光型地学旅游资源的分类观点,皆在寻求提高广东现有旅游资源的利用价值和科学品位的途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传康  
旅游科学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逐步兴起,旅游地理学作为旅游科学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也已日益获得各方面的重视。旅游科学属于交叉科学的综合科学,旅游地理学也具有类似的性质,要研究旅游地理这一专门领域,必须以多方面的学科为基础、包括地理学、园林学、建筑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文学和历史学等方面的知识。这种研究涉及旅游业有关问题的空时结构,包括空间分布和组织问题都属于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范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