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42)
- 2023(8817)
- 2022(6836)
- 2021(6159)
- 2020(4938)
- 2019(10766)
- 2018(10747)
- 2017(19970)
- 2016(11211)
- 2015(12478)
- 2014(12747)
- 2013(11867)
- 2012(10539)
- 2011(9438)
- 2010(9480)
- 2009(8765)
- 2008(8426)
- 2007(7631)
- 2006(7045)
- 2005(6344)
- 学科
- 济(43156)
- 经济(43104)
- 管理(27832)
- 业(22580)
- 企(16384)
- 企业(16384)
- 中国(14847)
- 农(14450)
- 方法(14428)
- 地方(12876)
- 业经(11599)
- 学(11388)
- 数学(11192)
- 数学方法(11054)
- 农业(10046)
- 制(9534)
- 财(9460)
- 体(8429)
- 理论(8364)
- 发(7798)
- 银(6955)
- 银行(6935)
- 融(6800)
- 金融(6793)
- 行(6733)
- 环境(6648)
- 土地(6245)
- 产业(6229)
- 发展(6115)
- 展(6098)
- 机构
- 学院(155265)
- 大学(152157)
- 研究(57098)
- 济(55370)
- 经济(53906)
- 管理(53404)
- 理学(45094)
- 理学院(44406)
- 管理学(43333)
- 管理学院(43046)
- 中国(41814)
- 科学(37745)
- 京(33662)
- 农(29473)
- 所(29046)
- 财(27425)
- 研究所(26568)
- 江(25647)
- 中心(25573)
- 范(25399)
- 师范(25104)
- 业大(23936)
- 农业(23047)
- 院(21401)
- 财经(21109)
- 北京(20817)
- 州(20494)
- 师范大学(20224)
- 经(19081)
- 省(18275)
- 基金
- 项目(106820)
- 科学(83915)
- 研究(76910)
- 基金(76201)
- 家(67908)
- 国家(67380)
- 科学基金(57141)
- 社会(48989)
- 社会科(46400)
- 社会科学(46390)
- 省(43314)
- 基金项目(40951)
- 自然(36563)
- 划(36077)
- 自然科(35673)
- 自然科学(35662)
- 自然科学基金(34990)
- 教育(34971)
- 编号(30990)
- 资助(29972)
- 成果(24839)
- 重点(24523)
- 发(24188)
- 课题(22815)
- 部(21980)
- 创(21396)
- 国家社会(20703)
- 创新(20052)
- 科研(19932)
- 计划(19455)
共检索到2368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林铭亮 高川秀 林元城 王敏
唐诗不仅赋予旅游地独特的文化资源,其诗性精神的意义创造对中国人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追求更有着深远影响,成为地方品牌化的重要动力。地方品牌不完全由营销所定义,还源于受众的心理联想和价值追求。文章通过对唐诗旅游地的旅游评论的话语和叙事分析,研究唐诗的文学书写如何成为地方品牌的传播载体,在地方想象和"第三空间"的旅游体验中建立游客与地方品牌的联系,并提升地方价值。文章认为,以地方品牌化提升地方价值不仅是对文化资源的挖掘,更是在文化自觉的作用下,满足游客在精神层面的追求。在"文旅融合"背景下,要保持地方品牌的旺盛生命力,不仅是将文化灌注于旅游之中,还需要关注到人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使得游客能在旅游体验中获得文化的体悟,以实现更深层次的旅游意义。
关键词:
唐诗 地方想象 第三空间 地方品牌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鉴忠 徐虹 杨玥
顾客体验具有传统商品不具备的高价值。游客体验是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化的内在驱动力。旅游体验产品应紧紧围绕"认知、情感、亲历和心灵体验"进行定位,作出品牌承诺,并通过"集中一点、文化嫁接、新概念和体验营销"四种策略进行品牌价值传递,同时,强化品牌的内部化管理。
关键词:
顾客体验 旅游目的地 品牌化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郑春晖 温云波 王祎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数字时代旅游情境下的新型“人地关系”成为新兴议题。文章借助Python从微博、小红书、抖音APP抓取关于“纹”以载道--故宫腾讯沉浸式数字体验展UGC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主题挖掘和扎根理论分析,探究虚实融合旅游空间中人地互动过程与机理。研究发现:第一,旅游者对虚实融合旅游空间的感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地方景观和遗产价值的感知(文化与艺术元素、建筑与景观)、对现实展览空间载体的感知和对科技与数字叙事的感知;第二,借助VR、AR等数字技术,游客通过人-机-地智能交互、体感交互、多感官互动和价值共创,在倦勤斋等数字叙事空间中获得“现实身体共在”和“远程虚拟在场”的双重沉浸感体验;第三,沉浸式数字体验空间通过多重空间(虚空间、实空间和虚实融合空间)的互动关联与动态响应,在“第三空间”中串联与协商文化想象、具身感知和地方知识,产生情感共鸣与认同,实现地方意义的深度挖掘与价值延伸。文章通过聚焦虚实融合旅游空间中人地互动和地理想象,拓展了虚实空间二元论与旅游地三元空间交互理论,可为沉浸式旅游新场景打造、人地互动体验重塑和文化遗产数字活化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皮平凡
旅游目的地品牌的意义在于影响顾客体验价值。围绕旅游目的地,探讨了目的地品牌与顾客体验价值的相互关系,提出旅游目的地品牌是影响与驱动顾客体验价值的重要因素,并通过服务质量以及顾客关系,最终对顾客体验价值产生影响;基于顾客体验价值的旅游目的地品牌管理主要通过培育品牌权益、品牌忠诚管理和旅游目的地品牌策略完成。
关键词:
体验价值 旅游目的地 品牌管理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沈蕾 罗楚 高晗
旅游目的地品牌化正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常态,旅游目的地品牌体验逐渐成为旅游业界和学术界共同聚焦的课题。IPA分析法简单直观,被广泛用于各领域的研究,但由于缺乏严谨的数据分析,其信度和效度颇受质疑。文章以都江堰为例,探讨新常态下旅游目的地品牌体验的IPA分析范式。对IPA分析法进行了多维正态分布检验、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配对样本T检验及多重共线性检验,并分别采用自述重要性法、多元回归系数法、邓维兆偏相关系数法和L-H偏相关系数法对旅游目的地品牌体验进行IPA分析,结果显示4种IPA分析结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文勇 王婧 谭通慧
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旅游文化创意产业正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文化创意旅游地的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对旅游者产生了独特的吸引力。研究以成都市文化创意旅游地"东郊记忆"为例,探讨了旅游者游憩体验、满意度与地方依恋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发现:能否为旅游者创造良好的游憩体验,是影响文化创意旅游地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直接影响旅游者满意度及对旅游地的地方依恋。研究进一步提出,文化创意旅游地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以文化创意为引领,塑造特色旅游地;以质量控制为保障,塑造精品旅游地;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塑造智慧旅游地。要全面提升文化创意旅游地的整体服务质量和效率,促使旅游者产生更好的游憩体验,更高的满意度与更强的地方依恋。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曾丽 高权 陈晓亮
传统乡村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地方在短时间内经历着急剧的解构和重构。如何在由旅游引发的变迁中理解乡村的地方重构问题,相关机理和实践均有待深入。近年,具身范式转换为旅游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其中,旅游情境下游客具身体验与地方呈现出复杂和多元的关系。该文首先从游客具身体验视角对旅游引发的地方重构进行了文献述评,探查游客在地方重构中的作用,并以婺源为案例地,采用定性研究方法探查游客具身体验重构地方的过程。研究发现,在婺源"地方性-去地方化-再地方化"的地方重构过程中,游客高峰体验和日常性体验对立统一的演进过程推动了传统乡村旅游地的地方重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其波 冯芷菁 王纯阳
作为旅游地品牌化的关键要素,旅游地品牌个性已逐步成为旅游地非功能定位的可行方向,对拓宽盈利空间,实现旅游地品牌增值具有重要意义。构建旅游地品牌个性、参照群体影响、旅游地品牌信任、旅游地品牌溢价的概念模型,采用实验法,探讨旅游地品牌个性对旅游地品牌溢价的影响,并引入参照群体影响作为调节变量,剖析旅游地品牌个性与参照群体影响交互作用对旅游地品牌溢价的影响及旅游地品牌信任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旅游地品牌个性与参照群体影响的交互作用对旅游地品牌溢价具有显著影响:当旅游地为真诚型品牌个性时,相比较规范性影响,信息性影响更有助于提高旅游地品牌溢价;当旅游地为活力型品牌个性时,相比较信息性影响,规范性影响更有助于提高旅游地品牌溢价;旅游地品牌信任在旅游地品牌个性和参照群体影响的交互作用与旅游地品牌溢价之间起中介作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马波
一、制度无所不在:从一个经历说起在阐明主旨之前,先来讲述一个小经历。我工作的城市青岛,有新老两个空间。老城区沿海一带,当地人俗称前海沿,大体成型于德国租占时期(1897—1914年),欧风浓郁,景致旖旎,景点棋布,但道路有失宽敞,每到旅游旺季,因大量埠外车辆,尤其是极其显眼的旅游大巴车(有报道称日进2500辆)的加入,道路拥堵现象频发,车辆只能龟行,当地居民意见颇大。2012年4月,交警部门出台
关键词:
旅游体验 旅游者 关联建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力 陈浩
通过对590位有过安徽汤池旅游经历的游客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使用多元回归和层次回归分析方法检验温泉旅游地认知形象对游客体验和行为的影响以及旅游动机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温泉旅游地认知形象对游客体验和游后行为意向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不同的认知形象因子有着不同的影响模式和效应,总体而言,旅游设施与活动和温泉品质2个形象因子的影响效应要大于旅游交通和整体环境2个形象因子的影响效应;旅游动机在特定形象因子影响游客满意和重游意向的过程中产生了显著的调节作用,具体地说,旅游动机正向调节了旅游交通形象对游客满意的影响,负向调节了设施与活动形象、正向调节了温泉品质形象对游客重游意向的影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九霞
旅游所蕴含的轻松、愉快、休闲等特质,让其天然地跟健康连接在一起,获得或保持健康成为很多游客的出游动机。在网络媒体中,旅游被塑造为健康生活的重要实践之一,不仅游客通过社交平台广泛传播健康的旅游体验,目的地和各类景区也在对外宣传中不断地推广健康的旅游产品和体验。然而,"旅游能够实现健康",究竟是客观事实还是主观想象?如果其并非客观现实,互联网又如何参与建构了旅游体验的健康想象?旅游与健康、现实与想象之间的关系需要再思考。
关键词:
旅游体验 旅游目的地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崔琰 邱月 郑鑫
民俗文化旅游凭借着自身特有的历史文化吸引力,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能够带给游客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和乐趣,同时游客对民俗文化产品也具有较高的体验满意度期待,这就要求民俗文化旅游体验地在开发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观赏性,更要注重体验性。以关中民俗文化旅游系统性开发提升为研究视角,选取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为例,在梳理国内外体验式开发研究理论与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旅游6要素,把游客体验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筛选出能够代表游客对关中民俗文化旅游体验地感知因子,构建体验感知评价模型,基于此进行问卷设计和实地发放,并统计整理出问卷调查结果,运用SPSS对关中民俗文化博物院各体验因子进行期望和满足度评价,逐项对比评价获取的结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增加游客体验满意度的具体策略和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安贺新
当前,中国旅游业正处于从资源旅游到品牌旅游的转型期,旅游品牌已成为旅游企业竞争的利器。在体验经济背景下,游客出游是为了获得所期望的体验,因而游客体验成为旅游企业品牌塑造的核心内容。本文首先分析以游客体验为核心塑造旅游品牌的动因,通过游客体验影响因素相关文献回顾,给出了影响游客体验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以游客体验为核心旅游品牌塑造的实施方略,最后,为以游客体验为核心塑造旅游品牌的旅游企业提出了应注意的问题,以期对旅游企业品牌塑造的实践提供指导。
关键词:
体验经济 游客体验 品牌塑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大钊 李显正 赵振斌 王源
古镇旅游所引发的旅游商业化现象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文章以大理古城为案例地,运用机器学习中的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s)主题模型对游客在线评论进行内容分析,并将其结果进行空间可视化,探讨了游客商业化体验的构成维度及其空间结构,拓展了旅游商业化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研究发现:(1)大理古城的游客商业化体验包括物质性与精神性2个方面,前者由“店铺密集”和“产品趋同”构成,后者由“氛围失调”和“价值异化”构成,其中“氛围失调”与商业化体验的关联更强。(2)游客商业化体验整体上呈核心—边缘分布,不同维度形成带状或点状的空间结构,这既与旅游地资源分布和开发布局有关,又受游客对旅游地功能、审美与象征价值评价的影响。(3)文章尝试为弥合社会—理论与空间—分析之间的二元对立探索方法论途径,并为古镇旅游商业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胜芬
目前旅游品牌竞争首先表现为旅游地品牌的竞争,因此建设旅游地品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旅游地品牌建设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品牌建设的主体,指出政府在旅游地品牌建设中居于主导地位,然后提出政府建设旅游地品牌的主导性对策。
关键词:
旅游地品牌 品牌建设 政府主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