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55)
2023(16335)
2022(14041)
2021(12931)
2020(10887)
2019(24444)
2018(24137)
2017(46355)
2016(25014)
2015(27681)
2014(27251)
2013(27065)
2012(24816)
2011(22646)
2010(22399)
2009(20540)
2008(19644)
2007(17066)
2006(15054)
2005(12924)
作者
(74734)
(62559)
(61984)
(58865)
(39589)
(30004)
(27860)
(24569)
(23626)
(21962)
(21189)
(21053)
(20017)
(19578)
(19075)
(19021)
(18762)
(18582)
(17926)
(17725)
(15714)
(15185)
(15015)
(14271)
(14072)
(13751)
(13712)
(13465)
(12572)
(12294)
学科
(115363)
经济(115253)
管理(69587)
(64354)
(52300)
企业(52300)
方法(47698)
数学(41044)
数学方法(40670)
(26956)
中国(26155)
(25641)
地方(24930)
(24113)
业经(23476)
农业(18676)
(18549)
贸易(18539)
(17935)
环境(17262)
(17105)
理论(16263)
(15894)
技术(15266)
地方经济(14870)
(14577)
财务(14516)
财务管理(14492)
(14141)
金融(14140)
机构
大学(361128)
学院(359911)
(148921)
经济(145965)
管理(140689)
研究(125161)
理学(122736)
理学院(121317)
管理学(119233)
管理学院(118605)
中国(89806)
科学(80239)
(75943)
(64849)
(64144)
(63583)
研究所(58731)
业大(58439)
中心(55239)
财经(52549)
农业(51240)
(50926)
(47869)
北京(47536)
(47063)
师范(46508)
经济学(45799)
(45190)
经济学院(41206)
(41051)
基金
项目(253433)
科学(198107)
基金(184699)
研究(178233)
(163954)
国家(162650)
科学基金(138409)
社会(114338)
社会科(108454)
社会科学(108426)
基金项目(99062)
(98729)
自然(91663)
自然科(89503)
自然科学(89475)
自然科学基金(87876)
(83404)
教育(80215)
资助(75320)
编号(70218)
重点(56854)
成果(54947)
(54909)
(54819)
(52658)
创新(49203)
科研(48689)
课题(47969)
国家社会(47606)
计划(47375)
期刊
(162975)
经济(162975)
研究(102944)
学报(64502)
中国(62163)
(58276)
科学(57258)
管理(49672)
大学(47537)
(46420)
学学(45427)
农业(40076)
教育(31923)
技术(28189)
经济研究(27277)
(26727)
金融(26727)
业经(26026)
财经(25691)
(22134)
问题(21186)
(20147)
科技(18174)
技术经济(18009)
(17313)
业大(16902)
商业(16490)
资源(16381)
理论(16150)
图书(15877)
共检索到5130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懿  杨先明  
"荷兰病"是一个经济学领域的概念,指一国或地区某一产业部门异常繁荣,而其它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现象。作为一种常见的经济结构病症,"荷兰病"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是旅游负面经济影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系统梳理旅游地"荷兰病"效应的理论渊源和相关研究,初步提出了其内涵界定,即旅游产业异常繁荣,其它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国民经济发展高度依赖旅游业的现象及其负面影响,以期为旅游负面经济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谷明  
本文将以大连大长山岛为例探究旅游地居民——家庭旅馆经营者对旅游给当地社区带来影响的看法与感知,以及不同的社会人口统计特征如何影响这些家庭旅馆经营者对旅游的感知。根据因子分析法,家庭旅馆经营者感受到的旅游影响包括七个方面:经济影响、旅游业与其他产业部门的相互作用、生活质量提高、常见的自然环境恶化、沙滩退化、海水污染和安静生活被打扰。同时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所有接受调查者按照不同的社会人口统计特征分为四组群,并建立了四组群与旅游影响之间的相关关系。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胡家镜  万秋  刘悦  Christina G.CHI  
近年来,负面事件层出不穷,在网络媒体的推波助澜下,旅游目的地遭遇严重的形象危机。辨识负面事件类型,洞悉负面事件影响机制及动态变化,采取适配性应对策略,是化解旅游目的地负面事件危机的关键。文章基于信任理论和情境危机沟通理论,通过3个情境实验,从动态视角考察负面事件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旅游目的地负面事件包括能力型负面事件和道德型负面事件。其中,能力型负面事件通过能力信任降低旅游目的地评价,道德型负面事件通过善意信任降低旅游目的地评价。并且,相对于能力型负面事件,道德型负面事件的负面影响更大。能力型负面事件发生后,旅游目的地评价随着时间的推移缓慢回升,而道德型负面事件发生后,旅游目的地评价持续处于低位。根据负面事件的影响趋势,对于能力型负面事件,旅游目的地商家在事件发生第2天正面应对效果最佳;对于道德型负面事件,旅游目的地政府在事件发生第2天正面应对效果最佳。文章引入时间维度,为负面事件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为旅游目的地危机处理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措施。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关新华  谢礼珊  皮平凡  
在信息日益公开化透明化,游客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旅游目的地负面报道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然而,现有负面报道的研究主要针对企业,少数以目的地为对象的研究也未同时探讨负面报道产生消极影响的内在机制,以及管理者如何干预可以修复游客信任。本文基于SOR理论,构建了负面报道类型×信任修复措施—目的地信任—目的地形象的研究框架,采用两个情景实验对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负面报道会对旅游目的地形象产生显著的消极影响;与绩效型负面报道相比,价值观型负面报道对目的地形象和目的地信任的消极影响更大,且目的地信任在负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聂元昆  周冰倩  杨伯儒  
旅游业负面信息层出不穷,要想提升和维护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必须深入了解旅游目的地负面信息对品牌资产的影响机制。基于S-O-R(刺激-机体-反应)分析框架,根据心理所有权理论提出旅游目的地负面信息对其品牌资产的作用机制,重点验证顾客心理所有权在该机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能力型及道德型负面信息均能够显著稀释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且两者对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能力型及道德型负面信息均能够削弱旅游目的地顾客心理所有权,同时顾客心理所有权中介了负面信息对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的稀释作用。从理论上扩展了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前因变量的研究以及负面信息对目的地品牌资产影响的作用机制,同时对于维护与提升旅游目的地品牌,特别是理解负面信息如何对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产生影响具有关键意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关新华  谢礼珊  皮平凡  
在信息日益公开化透明化,游客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旅游目的地负面报道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然而,现有负面报道的研究主要针对企业,少数以目的地为对象的研究也未同时探讨负面报道产生消极影响的内在机制,以及管理者如何干预可以修复游客信任。本文基于SOR理论,构建了负面报道类型×信任修复措施—目的地信任—目的地形象的研究框架,采用两个情景实验对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负面报道会对旅游目的地形象产生显著的消极影响;与绩效型负面报道相比,价值观型负面报道对目的地形象和目的地信任的消极影响更大,且目的地信任在负面报道类型和目的地形象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负面报道发生后,针对绩效型负面报道,赔偿具有比道歉更好的目的地信任修复效果;针对价值观型负面报道,道歉对目的地信任的修复作用更好。本文丰富了负面报道的理论研究,为旅游目的地应对负面报道提供了实践启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沈苏彦  
旅游影响研究作为旅游研究领域的重点内容之一,可从不同的视角和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但从系统的角度和用非线性思维方式对旅游影响的研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文章分析了旅游地是具有不可预测和多稳定态特征的、符合适应性循环的社会—生态系统,并且从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的视角对旅游影响研究进行重新审视,提出了基于恢复力的旅游影响研究的概念性模型。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侯兵  黄震方  徐海军  
对旅游影响的研究从地理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的三重视角入手,得出旅游影响是互为条件的复合体系的论断。旅游影响的作用机理体现在乡村作为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的双重角色,由旅游开发引发的乡村旅游地城市化包括适度城市化、过度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三种类型,旅游消费观念的变化、文化生态的异质性、政策效应和开发成本的经济性、乡村经济发展的自觉需要是产生城市化问题的四重动力。针对乡村旅游引发的城市化问题,提出合理规划、营造特色、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完善旅游产业要素体系、建构统一的资本和人力资源平台等应对措施,以引导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忠福  张利  
随着旅游规模的不断扩大,旅游给旅游地带来的经济影响、环境影响和社会文化影响日益明显,这些影响较长时期作用于旅游地居民,引起旅游地居民相应的心理体验和态度反应,形成其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旅游地居民的支持与否对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旅游地的开发、规划与管理具有深刻的影响力。文章对旅游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及感知影响因素研究加以综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向延平  
把旅游地视为一个特殊生命体和特殊的生态系统,旅游地与生物体存在非常类似的机理,具有旅游地生命周期、旅游地生态系统、旅游地之间存在诸如共生、竞争、寄生、捕食生态空间关系等明显的类生命特征。研究旅游地的类生命特征,为运用生态学理论研究旅游发展问题提供了可靠依据和切实可行性,为更好地解释和透视旅游发展问题实质提供了崭新的途径与思路,生态学理论在旅游中的应用和解决旅游问题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和潜在的应用价值,在丰富旅游学与生态学理论的同时,指导并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刘长生  
本文利用一般均衡理论,以图解分析法分析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对旅游目的地所产生的福利效应。研究显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对旅游目的地GDP增长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推动了社会福利水平的提升,但对旅游目的地CPI、居民实际收入、工农业等相关产业发展、收入分配、社会治安、生态环境等有显著的消极影响,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当地居民的社会福利,其最终影响取决于积极影响与消积影响的"双向均衡"。同时,以中国四个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旅游区为实证研究对象验证了这种"双向均衡"社会福利效应的存在性。研究为我国不同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的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影  钟小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承担了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使命。为了促进我国乡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当前我国乡村旅游适应性管理中生命周期理论应用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得出我国乡村旅游经济适应性管理中存在特色旅游资源的探查滞后、人力资源组合不当致使乡村旅游衰落、物质与精神的协作发展尚未平衡及乡村旅游风险的规避和防范存在延迟性等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加大政府对特色资源勘查的扶持力度、打破常规性的人力资源简单组合模式、延续并创新物质与精神协作的旅游战略和健全乡村旅游风险管理的体系和制度的措施,促进生命周期理论与乡村旅游经济管理契合,以求真正推进乡村旅游经济的有效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崔琰  邱月  郑鑫  
民俗文化旅游凭借着自身特有的历史文化吸引力,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能够带给游客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和乐趣,同时游客对民俗文化产品也具有较高的体验满意度期待,这就要求民俗文化旅游体验地在开发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观赏性,更要注重体验性。以关中民俗文化旅游系统性开发提升为研究视角,选取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为例,在梳理国内外体验式开发研究理论与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旅游6要素,把游客体验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筛选出能够代表游客对关中民俗文化旅游体验地感知因子,构建体验感知评价模型,基于此进行问卷设计和实地发放,并统计整理出问卷调查结果,运用SPSS对关中民俗文化博物院各体验因子进行期望和满足度评价,逐项对比评价获取的结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增加游客体验满意度的具体策略和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大悟  蒋一帆  
上海都市旅游的新视角王大悟,蒋一帆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NewViewPointsontheCityToursofShanghai¥WangDawu;JiangYifanAbstract:Thearticlepointsoutthattheapp...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王剑  彭建  
东道社区是旅游发展的重要利益主体之一,社区居民对旅游的态度和支持在目的地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在许多旅游地,社区因素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社区居民在旅游发展中被边缘化,沦为弱势群体,并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直接威胁到旅游业的和谐健康发展。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表征理论是两种旅游态度研究的传统视角,它们在旅游研究领域的应用促进了旅游研究理论水平的提高。鉴于旅游社会心理现象的复杂性和旅游态度研究的重要性,需要从相关学科引入多元化的理论分析工具。相对剥夺理论是一种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在社会弱势群体的态度研究方面有较好的针对性,但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几属空白。文章以贵州茂兰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