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39)
- 2023(11723)
- 2022(10551)
- 2021(10010)
- 2020(8401)
- 2019(19546)
- 2018(19571)
- 2017(37747)
- 2016(20870)
- 2015(23603)
- 2014(23596)
- 2013(23381)
- 2012(21662)
- 2011(19449)
- 2010(19192)
- 2009(17382)
- 2008(16744)
- 2007(14294)
- 2006(12603)
- 2005(10602)
- 学科
- 济(81341)
- 经济(81251)
- 管理(54549)
- 业(52821)
- 企(41594)
- 企业(41594)
- 方法(37800)
- 数学(32100)
- 数学方法(31706)
- 农(24745)
- 财(21059)
- 地方(20550)
- 学(19688)
- 中国(19589)
- 业经(18211)
- 农业(17421)
- 理论(14314)
- 环境(13208)
- 贸(13152)
- 贸易(13145)
- 和(13122)
- 易(12658)
- 制(12465)
- 技术(11849)
- 务(11130)
- 财务(11069)
- 财务管理(11049)
- 划(10802)
- 收入(10766)
- 教育(10730)
- 机构
- 大学(292017)
- 学院(291205)
- 管理(116193)
- 济(107959)
- 经济(105367)
- 理学(101361)
- 理学院(100091)
- 管理学(98217)
- 研究(97783)
- 管理学院(97707)
- 中国(69835)
- 科学(65267)
- 京(62735)
- 农(49940)
- 所(49541)
- 财(48373)
- 业大(46413)
- 研究所(45841)
- 中心(43854)
- 江(42612)
- 范(42541)
- 师范(42164)
- 北京(39326)
- 农业(39194)
- 财经(39160)
- 院(35601)
- 经(35498)
- 州(34776)
- 师范大学(34396)
- 经济学(31015)
- 基金
- 项目(206674)
- 科学(161476)
- 研究(149925)
- 基金(148480)
- 家(129890)
- 国家(128791)
- 科学基金(109976)
- 社会(91883)
- 社会科(86756)
- 社会科学(86727)
- 省(82754)
- 基金项目(80850)
- 自然(73362)
- 自然科(71567)
- 自然科学(71546)
- 自然科学基金(70227)
- 划(68828)
- 教育(68076)
- 编号(61853)
- 资助(60749)
- 成果(49677)
- 重点(46030)
- 部(44522)
- 发(44296)
- 课题(42429)
- 创(42237)
- 科研(39563)
- 创新(39372)
- 大学(37758)
- 计划(37599)
- 期刊
- 济(118640)
- 经济(118640)
- 研究(81823)
- 中国(51438)
- 学报(48802)
- 科学(45520)
- 农(45296)
- 管理(38998)
- 大学(36122)
- 财(34432)
- 学学(33798)
- 教育(32626)
- 农业(32045)
- 技术(24054)
- 业经(20202)
- 融(19811)
- 金融(19811)
- 财经(17457)
- 图书(17236)
- 经济研究(17145)
- 资源(16142)
- 业(15976)
- 问题(15932)
- 经(14694)
- 科技(14671)
- 版(14410)
- 理论(14251)
- 实践(13315)
- 践(13315)
- 技术经济(13234)
共检索到4132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左冰 李郇 保继刚
本文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2004年湖南旅游业国民收入及其初次分配主体格局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旅游业为湖南省当年直接贡献了3.06%的国民收入,旅游产业附加值率为0.4536,处于全社会中等水平;旅游业资本利润率高于为其提供中间产品行业的资本利润率。政府、企业和从业者在旅游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中所占比例分别为16%∶68%∶16%。与国内外经验水平相比,湖南旅游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出现了严重失衡,主要表现为企业收入比重过大,劳动报酬偏低,旅游业发展中的主要获益者是资本所有者而非旅游从业者,政府从旅游业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林梓 肖刚
[目的] 探究湖南省乡村旅游类型和空间分布格局,为该省乡村旅游多样化发展和空间格局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筛选湖南省的276个乡村旅游点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乡村旅游点进行类型界定和划分,然后分别采用ARCGIS软件空间分析方法,从全省、地级市、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进行多层面多角度地综合分析。[结果] 结果显示,湖南省乡村旅游类型可以划分为4个类型,包括自然景观类、休闲度假类、特色农业类、民俗文化类。其中休闲度假类比例最大(31.52%),其次是民俗文化类(30.80%),自然风景类(19.57%),特色农业类(14.86%)。湖南省乡村旅游点空间分布整体呈集聚状态,形成以“长沙—湘潭”为核心的“常德—长沙—湘潭—衡阳”主体集聚片区,重点分布在为以洞庭湖流域和湘江流域、以及以长沙和株洲为中心的交通枢纽周围。5A景点、水系分布、道路交通、中心城市、经济水平和人口密度均对其具有明显的正面影响。湖南省四种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点也均表现为明显的集聚分布,但是集聚态势各不相同,以特色农业类集聚程度最高,民俗文化类和休闲度假类次之,自然景观类集聚程度相对最低。各类型在地级市的分布相对均匀,每个区域仍有各自的特色旅游类型。[结论] 湖南省乡村旅游点分布整体呈集聚态势,且乡村旅游类型具有明显的多元化发展趋势。首先要明确自身特色,做到精准定位。其次各类型协同发展,目前湖南省休闲度假类乡村旅游发展较快,需要严把质量关;民俗文化类资源丰富,可以深入挖掘,尤其是湘西、张家界和怀化3市区等。此外积极推动高级旅游景区建设,完善湘西南地区的交通体系等,进一步推进湖南省乡村旅游的协调健康发展。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良健 杨伟 何剑 陈扬乐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空间格局指数定量分析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格局,采用门限自回归模型模拟旅游客 源市场的时间变化特征,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入境旅游客源市场进行分类,并以湖南为例作实证研究。
关键词:
旅游地域结构 量化分析 :湖南省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瑾
基于双重结构视角,利用2000~2013年间资金流量表,对中国中等收入阶段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演化趋势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原有资金流量表低估了企业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比重,高估了政府和住户初次分配占比;(2)2000~2013年期间,居民收入占比下降幅度并不显著,政府而不是企业挤占了住户部门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3)在分析期间中国劳动报酬占比先下降再上升,整体上呈现出U型演化特征。最后,根据研究结论给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树杰 王蕴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居民可支配收入所占比重持续下降,不利于扩大内需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民工在非农就业者中的比重大幅提高,二是工业化重化阶段资本要素比劳动要素投入的增速更快。经营性资产国有比重过大及事实上的土地国有制,决定了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必然较少。而国有资产收益未能用于社会公共物品的提供,又导致宏观税负过重,进一步降低了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合理调整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关键,是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重点应是财产性收入分配的合理调整。
关键词:
国民收入分配 劳动报酬 国有资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清华
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资金流量表数据为基础,对政府、企业、居民三大部门在我国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的收入比例变动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发现在初次分配环节:居民部门的劳动报酬、财产性收入、经营性留存占GDP的比重均有所下降,其中劳动报酬占比下降6.66个百分点。而企业部门的经营性留存占比有显著上升,政府部门的收入增加主要体现在生产税净额和社会保险收入方面。在再分配过程中,由于缴纳收入税,企业部门的可支配收入份额有所降低,政府部门的收入比重则继续上升。居民部门的收入占比与初次分配相比有所提高,但随着时间推移,提高的幅度趋小,也就是说,再分配环节对于改善居民部门在国民收入格局中相对地位的作用越来越弱。
关键词:
初次分配 再分配 经营性留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课题组 常兴华 李伟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测算结果显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中,企业所得增长较快,政府所得次之,居民所得增长较慢;再分配格局中,由于各种制度外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的快速增加使政府所得份额上升明显,企业在再分配格局中居于弱势地位,居民所得继续呈下降趋势。各主体内部分配结构的变化特点是:政府部门内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收支结构不平衡,地方政府的非预算收入激增;企业部门内部垄断行业利润增加大于竞争性行业,利润向少数行业集中;居民劳动报酬份额不断下降且会在较长时间内延续,居民部门内收入差距持续扩大。针对当前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应适当调整我国国民收入主体分配格局,强化再...
关键词:
分配格局 调整 政策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夏万军 张懿佼
利用中国2005—2014年资金流量表和财政年鉴的数据,探究居民、政府和企业部门在国民总收入的占比变化。结果表明:在初次分配阶段,住户部门收入占比在2005—2009年间有明显的大幅上升,而在2009年之后的上升幅度则较小,政府部门上升幅度变化不大,但企业部门却逐年下降;在再分配阶段,住户部门收入占比上升幅度并不明显,企业部门逐年下降趋势不变,政府部门上升幅度较明显。因此,为使收入分配更加合理,必须提高劳动者和企业部门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升居民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的比重和国民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
关键词:
资金流量表 收入分配 初次分配 再分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中艳 罗琼
从显示性指标和分析性指标两个角度构建了适合地级城市的旅游竞争力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11—2012年期间湖南省14个地级城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了测度与评价。研究表明,旅游竞争力在城市间的差异性较为明显且总体上并不理想;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资源与区位条件的依赖性比较突出。进一步地,按照一定的评判标准将城市对象分为了4个等级并提出了提升旅游竞争力的相应对策。研究结果可为政府有关部门整合与优化旅游资源、改善城市管理决策提供借鉴与参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萍
在中国,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所占份额逐年下降已经成为典型化事实,比较流行和直观的解释是中国劳动力的供给大于需求,从而压低了劳动者的工资,笔者认为这种解释忽视了制约劳动力市场的最低工资法和集体协议力量等制度因素。本文基于对辽宁省部分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的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企业缺少最低工资法和集体协议等劳资关系的协调机制是导致劳动者报酬份额下降的重要原因。为此,本文对实施最低工资法和集体协议制度可能产生的就业效应和分配效应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任太增 喻璐
金砖国家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正处于进一步的演变中,稳定的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尚未形成。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的演进过程中,中国、南非"利润侵蚀工资"的趋势十分明显,俄罗斯则表现为居民收入、政府收入对企业利润的侵蚀,印度居民份额之低、企业份额之高超乎想象。居民份额偏低、随着人均GDP的增加居民份额没有出现明显的"U"型趋势是金砖国家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的基本特征。发展中大国"U"型拐点迟迟没有出现,说明拐点是否出现不完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结果,可能与国家选择的经济发展方式、政府的国民收入分配导向等存在密切关系。
关键词:
金砖国家 国民收入 分配格局 演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鹏 曾艺桥 陈政
文章构建了城市旅游发展动力因子,选取经济发展、社会文化、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气候条件和环境条件六大动力因子,及各因子相对应的指标,采用TOPSIS法,以湖南省14个市州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六大动力因子分析,长沙的旅游发展在各方面占有优势;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基础设施对岳阳、株洲、常德、湘潭、衡阳的旅游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旅游资源对湘西自治州、张家界、怀化市的旅游发展起着推动作用。其他城市的旅游发展在各方面处于中等水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杜焱
提炼25个影响因素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南省2000—2012年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进行测度,研究发现: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基本呈现持续上升态势,潜力指数从2000年的-1.716上升至2012年2.01,旅游产业发展呈现竞争能力与发展潜力协同演进上升的局面。湖南旅游产业发展潜力上升得益于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撑条件逐步完善和保障条件的逐步健全,未来进一步做强旅游产业,应继续强化政府、社会、经济和市场对旅游产业的支撑作用以及完善旅游产业自身的基础保障。
关键词:
旅游产业 发展潜力 评价 湖南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邹伏霞
文章基于DEA模型和灰色聚类评估体系,从资源配置的视角对湖南省生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性利用问题进行评价分析。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黄杰龙 幸绣程 王立群
揭示森林生态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互动发展的一般演化规律有助于探索"经济-社会-环境"更加良性协调的发展方式。文章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湖南省2004~2014年期间的森林生态旅游与生态文明的耦合协调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0年来,湖南省森林生态旅游和生态文明的发展指数逐年增长,但是耦合度增幅不大,2008年以后基本稳定在0.5的水平上;湖南省生态文明和生态旅游耦合协调度存在"失调期""过渡期"和"协调发展期"3个演变过程,耦合协调度于2014年达到中度协调水平,并有继续向良性协调发展的趋势;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科技创新与应用、资源环境保护意识、生态文明建设年限,是影响森林生态旅游和生态文明耦合协调度的主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