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50)
2023(12613)
2022(11411)
2021(10797)
2020(9288)
2019(21854)
2018(22001)
2017(43219)
2016(23798)
2015(26939)
2014(27585)
2013(27441)
2012(25333)
2011(22857)
2010(22819)
2009(21182)
2008(20848)
2007(18480)
2006(15882)
2005(13764)
作者
(69981)
(58250)
(58013)
(55364)
(36913)
(27941)
(26481)
(23020)
(21810)
(20659)
(19981)
(19372)
(18371)
(18274)
(18187)
(18019)
(17782)
(17300)
(16711)
(16591)
(14628)
(14080)
(14071)
(13196)
(13176)
(13110)
(12888)
(12846)
(11727)
(11625)
学科
(96875)
经济(96777)
管理(65904)
(63137)
(51940)
企业(51940)
方法(49555)
数学(42819)
数学方法(42387)
(25809)
(23457)
中国(22813)
(21932)
业经(20215)
地方(19647)
(18398)
贸易(18393)
(17801)
农业(17313)
理论(16652)
(15623)
(15535)
(15179)
财务(15110)
财务管理(15076)
环境(14668)
企业财务(14211)
技术(13853)
(13050)
银行(12998)
机构
大学(344054)
学院(342493)
管理(137382)
(131801)
经济(128720)
理学(119454)
理学院(118087)
管理学(116037)
管理学院(115416)
研究(111352)
中国(81164)
(73280)
科学(72520)
(59059)
(57420)
(56783)
业大(53576)
研究所(52127)
中心(50843)
(49367)
财经(48238)
(46755)
北京(46405)
师范(46329)
农业(45436)
(43639)
(40329)
(40056)
经济学(38628)
师范大学(37468)
基金
项目(234630)
科学(182416)
研究(170121)
基金(168188)
(146267)
国家(145051)
科学基金(123594)
社会(104100)
社会科(98489)
社会科学(98459)
(92704)
基金项目(91033)
自然(81901)
自然科(79867)
自然科学(79845)
自然科学基金(78387)
教育(78302)
(77854)
编号(71010)
资助(70066)
成果(57157)
重点(52153)
(51506)
(49925)
课题(48134)
(47945)
科研(45382)
创新(44675)
大学(43691)
教育部(43649)
期刊
(141193)
经济(141193)
研究(95437)
中国(58027)
学报(55632)
(51213)
科学(50826)
管理(45856)
(44201)
大学(40923)
学学(38356)
教育(36358)
农业(35603)
技术(29187)
(24783)
金融(24783)
业经(24302)
财经(22360)
经济研究(21790)
问题(19138)
图书(19096)
(18894)
(18304)
理论(17217)
技术经济(17082)
科技(16323)
(16104)
商业(16062)
实践(16006)
(16006)
共检索到4817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卢凯翔  保继刚  
旅游商品的概念一直是旅游研究中较为模糊的概念。此前的研究往往通过列举总结的方式对其概念性定义进行界定,但在概念应用上产生诸多的歧义。文章通过研究综述的方式总结了旅游商品概念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归纳出旅游商品在需求者、供给者与商品流通三种不同维度的概念性定义。在需求者维度下,旅游商品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购买的有形商品;在供给者维度下,旅游商品指由旅游生产系统供应的,具有"旅游"内涵的有形商品;在商品流通维度下,旅游商品指在面向旅游者开放的市场上流通的有形商品。不同维度下的定义由于商品所联接的"角色"与"关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卢凯翔  保继刚  
旅游商品的概念一直是旅游研究中较为模糊的概念。此前的研究往往通过列举总结的方式对其概念性定义进行界定,但在概念应用上产生诸多的歧义。文章通过研究综述的方式总结了旅游商品概念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归纳出旅游商品在需求者、供给者与商品流通三种不同维度的概念性定义。在需求者维度下,旅游商品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购买的有形商品;在供给者维度下,旅游商品指由旅游生产系统供应的,具有"旅游"内涵的有形商品;在商品流通维度下,旅游商品指在面向旅游者开放的市场上流通的有形商品。不同维度下的定义由于商品所联接的"角色"与"关系"不同而存在差异。最后,构建出旅游商品的研究框架,以便于旅游商品概念在不同研究中的应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卢凯翔  保继刚  
旅游商品的概念一直是旅游研究中较为模糊的概念。此前的研究往往通过列举总结的方式对其概念性定义进行界定,但在概念应用上产生诸多的歧义。文章通过研究综述的方式总结了旅游商品概念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归纳出旅游商品在需求者、供给者与商品流通三种不同维度的概念性定义。在需求者维度下,旅游商品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购买的有形商品;在供给者维度下,旅游商品指由旅游生产系统供应的,具有"旅游"内涵的有形商品;在商品流通维度下,旅游商品指在面向旅游者开放的市场上流通的有形商品。不同维度下的定义由于商品所联接的"角色"与"关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亮  田里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旅游区与周边社区的矛盾冲突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优质发展的重要障碍。旅游孤岛作为中国情景下描述旅游区与周边社区关系的理论工具,对于识别、判断和治理旅游区与周边社区的矛盾冲突关系具有重要价值,因而正逐渐成为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新课题。论文在辨析旅游飞地、旅游罩、旅游孤岛3个关联概念的基础上,从主要类型、核心特征、形成原因与影响评价4个方面系统梳理了研究进展,发现当前研究在分析框架、实证检验、治理调控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最后,根据当前研究薄弱环节提出了3个可深入研究的具体方向,即基于中国旅游发展实践,从跨学科视角建立旅游孤岛理论分析框架;采用综合分析方法研究旅游孤岛的形成与影响;依托旅游孤岛形成发展构建多维度、多层次、多过程的调控机制。论文既是对旅游孤岛前期文献的梳理,以展示前期研究的观点内容;同时也是进一步研究的逻辑起点,可为新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任宁  廖月兰  叶茜倩  
在规模经济的驱动力下,大众旅游以其固定的价格、标准化的服务以及大批量的销售形式成为逐渐兴起的旅游热点。大众旅游在兴起的同时,却给接待地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成为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代名词,受到诸多批判。人们开始寻找新的旅游形式来替代大众旅游,选择性旅游随即产生。文章通过分析大众旅游与选择性旅游的各自涵义、影响及在现实条件下的可行性,辨证地探讨两者的利弊及在开发中对其应持的态度。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雷滔  林四春  何小锋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加强,外包发展成为全球商业领域的一种重要经济形态,这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与探讨,且相应的易混淆的概念也随之出现。本文首先详细阐述了外包与内包的概念框架,给出了它们操作性的定义,同时提出了服务外包,产品外包等相关概念。最后,论文提出后续实证研究的方法和其它研究方向。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小琴  
针对目前森林旅游资源概念及术语名称不统一的现状,在对有代表性的几个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分析并界定森林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与内容,进而从森林旅游者的角度提出森林旅游资源的概念。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徐钊  席酉民  胥思齐  梁朝高  
绩效身份指在成就相关的场景中,个体赋予个人意义的、关于自己是何种类型绩效表现者的自我知识,即以特定类型的绩效表现为参考的自我定义方式。绩效有不同等级,但西方现有研究认为很少存在低绩效身份,这与本土实践观察不符;此外,由于绩效身份研究比较前沿,目前尚缺乏开展研究的系统性框架。对此,本文首先在社会认同理论指导下,兼顾本土管理实践,通过分析绩效身份的形成过程提出其概念本质,明确了本土低绩效身份的存在性和重要性;其次,整合社会认同理论主导下的组织中个体身份研究的重点和绩效身份的独特性,提出绩效身份研究的一般逻辑,继而结合相关话题的研究和对管理现象的初步观察对其进行充实,本文最终搭建了包含多层次前因、机制和结果的绩效身份研究框架;最后,根据上述框架,立足于我国独特国情,本文提出未来研究的初步方向。本文对绩效身份内涵的厘清以及所搭建的初步研究框架为未来研究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徐钊  席酉民  胥思齐  梁朝高  
绩效身份指在成就相关的场景中,个体赋予个人意义的、关于自己是何种类型绩效表现者的自我知识,即以特定类型的绩效表现为参考的自我定义方式。绩效有不同等级,但西方现有研究认为很少存在低绩效身份,这与本土实践观察不符;此外,由于绩效身份研究比较前沿,目前尚缺乏开展研究的系统性框架。对此,本文首先在社会认同理论指导下,兼顾本土管理实践,通过分析绩效身份的形成过程提出其概念本质,明确了本土低绩效身份的存在性和重要性;其次,整合社会认同理论主导下的组织中个体身份研究的重点和绩效身份的独特性,提出绩效身份研究的一般逻辑,继而结合相关话题的研究和对管理现象的初步观察对其进行充实,本文最终搭建了包含多层次前因、机制和结果的绩效身份研究框架;最后,根据上述框架,立足于我国独特国情,本文提出未来研究的初步方向。本文对绩效身份内涵的厘清以及所搭建的初步研究框架为未来研究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晋峰  
旅游吸引物、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体验都是旅游学的基本概念,但是,国内旅游学术界对这些概念的认识还没有取得共识。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述评的基础上,从旅游现象的"旅游系统"本质出发,构建并应用TNPRE关系模型,从相互区别与联系的视角对四个概念的定义进行了完善。核心观点为: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技术等方面的显著差异是旅游吸引力产生的根本原因。旅游吸引物是与客源地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技术具有显著差异、且能对客源地潜在游客产生旅游吸引力的目的地事物或现象。旅游资源是旅游目的地的自然和社会中凡能对客源地产生强烈的旅游吸引力,吸引到的游客规模能达到旅游业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高静  
目的地形象、目的地定位和目的地品牌化是目的地营销研究领域3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通过一定的逻辑链条在目的地营销实践中发挥各自的作用。从理论上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目的地营销实践的顺利开展意义重大。本文对这3个概念及其相互联系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3者作用的发挥应遵循"目的地定位—目的地品牌化—目的地形象"这样一种逻辑链条,并构建了3者之间的关系模型。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高腾飞  陈刚  凌羽乔  
技术资本是一种新型、独立的资本形态,是技术加速转化为生产力并创造更多价值的重要途径,对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拓展技术资本的概念内涵,明确其价值增值的目标属性;然后,运用知识图谱分析方法对技术资本研究的知识结构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现有研究主要形成技术视角、资本视角和技术资本化过程的3种进路;随后,进一步构建一个整合式分析框架,从驱动因素、生成机制、作用机理和影响效果4个方面建立全局性视角,以把握技术资本研究情况;最后,从完善测量方法,探析技术资本与数字经济、数字技术关联等方面提出可行的研究方向。结论有助于阶段性厘清国内外技术资本研究进展,为未来更深入的分析提供参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石敏俊  陈岭楠  王金南  
随着“两山”转化路径的地方实践探索,生态产业发展逐渐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学者提出了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的概念,但其概念内涵、范围边界、核算框架等仍有待进一步明晰。从生态产品第四产业以生态资源为核心投入要素的本质特征出发,通过扩展生产函数、分离出投入要素中的生态资源,阐述了对生态产品第四产业概念内涵的理解。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关注终端产品及服务价值中生态资源所创造的贡献,因此以经营性产品为最终形式的生态产品是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的重点关注对象。在此基础上,探讨了GEP、IW和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的关系,并基于环境经济核算体系(SEEA)与投入占用产出技术提出了生态产品第四产业核算框架的构建思路。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许艳  张清源  陆林  
旅游流是一种重要的旅游现象,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目前整体呈现出尺度多元、案例话题多样、大数据与精细化并重的研究态势,但这些研究大多是基于技术方法层面或是基于案例话题层面的创新,误将旅游流视作了最终的科学问题与研究目标,旅游流基础理论研究亟待重新认识、强化和丰富。“黄金周”假日旅游流是一种受时间、空间、信息等多项条件制约的、特殊的短时高强度旅游流,休假时间的集中化促使部分景区客流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发过度旅游,旅游企业管理如何正确应对和有效缓解“黄金周”带来的井喷效应、推进假日旅游的持续健康规范发展,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论文以拥有品牌知名度且以资源禀赋优势为核心竞争力的强吸引力旅游景区的假日旅游流潮汐涨落与进退现象为立论依据,对比自然界海洋潮汐现象,推演旅游流的潮汐运动理论,并从流动特性、空间过程、系统动力、尺度效应、能量特征、数字模拟等角度构建了潮汐性旅游流研究的系统体系结构。通过将复杂的假日旅游流流动现象提炼为精简的理论解释,研究突破了传统的旅游季节性研究瓶颈,有益于丰富和充实中国旅游流研究的基础理论,并为旅游景区的“黄金周”假日旅游流管理实践提供现实指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