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35)
- 2023(13549)
- 2022(11328)
- 2021(10931)
- 2020(9565)
- 2019(22369)
- 2018(22462)
- 2017(43829)
- 2016(23739)
- 2015(27322)
- 2014(27613)
- 2013(27023)
- 2012(24942)
- 2011(22547)
- 2010(22764)
- 2009(21417)
- 2008(21106)
- 2007(18929)
- 2006(16460)
- 2005(14699)
- 学科
- 济(97567)
- 经济(97445)
- 管理(67263)
- 业(64468)
- 企(52667)
- 企业(52667)
- 方法(50485)
- 数学(44305)
- 数学方法(43561)
- 农(26691)
- 中国(25390)
- 财(25122)
- 业经(20071)
- 制(19999)
- 学(19530)
- 贸(18476)
- 贸易(18467)
- 易(18001)
- 农业(17322)
- 理论(16871)
- 地方(16665)
- 银(15473)
- 银行(15444)
- 务(15440)
- 财务(15369)
- 财务管理(15324)
- 和(14883)
- 行(14714)
- 企业财务(14463)
- 融(13980)
- 机构
- 学院(347895)
- 大学(346892)
- 济(138244)
- 管理(135509)
- 经济(135188)
- 理学(116893)
- 理学院(115613)
- 管理学(113297)
- 管理学院(112639)
- 研究(109701)
- 中国(84426)
- 京(72808)
- 科学(68172)
- 财(65652)
- 农(55190)
- 所(54966)
- 财经(52559)
- 中心(51854)
- 江(51338)
- 业大(51260)
- 研究所(49861)
- 经(47501)
- 北京(45996)
- 范(45882)
- 师范(45392)
- 农业(43660)
- 经济学(42353)
- 州(41215)
- 院(39771)
- 财经大学(38935)
- 基金
- 项目(229214)
- 科学(179779)
- 基金(166018)
- 研究(165722)
- 家(144703)
- 国家(143529)
- 科学基金(123038)
- 社会(103705)
- 社会科(98220)
- 社会科学(98191)
- 省(89878)
- 基金项目(87863)
- 自然(80955)
- 自然科(79017)
- 自然科学(78995)
- 教育(78325)
- 自然科学基金(77560)
- 划(75912)
- 资助(70019)
- 编号(68217)
- 成果(54915)
- 重点(51663)
- 部(51085)
- 发(48591)
- 创(47146)
- 课题(46768)
- 科研(44646)
- 创新(44076)
- 教育部(43736)
- 大学(43305)
共检索到4989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曹李梅 曲颖
基于旅游口号的多特征和多学科原理互动的视角构建我国旅游口号设计的整合分析框架。以此框架为工具,采用内容分析法,从1133条旅游口号中提炼其核心设计模式和地域尺度差异性,并从“说什么”和“怎么说”的综合角度提出我国旅游口号系统化提升要求。
关键词:
旅游口号 核心设计模式 地域尺度差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肖敏 李山 徐秋静 刘晓
旅游口号是传递目的地形象的有效工具,是旅游营销策划的关键内容。文章拓展了旅游口号创意模式的分类视角,从文字长度、短语结构、地名信息和诉求倾向等4个角度对省区、城市和景区等3种目的地尺度的116个旅游口号展开统计分析,研究发现:(1)总体上,8字长度(主要是"4+4"形式)的标型口号比重最高,而目的地尺度越小,越倾向于使用长型口号模式来进行创意设计;(2)无论哪种目的地尺度,绝大多数短语类型的旅游口号均属于"偏正词组+偏正词组"的组合方式,在创意设计上具有显著的目的地修饰导向;(3)超过半数的旅游口号采取了
关键词:
旅游形象 旅游营销 旅游规划 广告口号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曲颖 李天元
本文以旅游目的地品牌管理过程为研究基础,分析了定位主题口号在整个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并建立了相应的旨在最大化实现这一作用的口号评价标准。围绕这一标准体系,笔者对检索到的244个我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口号进行了分类评价,剖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曲颖 周曦
"记忆"效应和"说服"效应是口号设计的两大核心诉求,但当前研究多基于其中某单一视角来确立口号指导原则。为探究这一做法的科学性,本文以国内海滨旅游目的地口号为素材,关注八条重要口号特点,探究这些特点(整体上和品牌熟悉调节下)在"记忆"效应(口号识别)和"说服"效应(目的地访问意愿)上的表现情况。研究发现:整体上,"使用修饰性词语"和"包含目的地名称"兼具记忆和说服的双驱动功效;但"品牌熟悉"显著调节了诸多口号特点的作用效度以及这两个变量的双驱动功效。研究得到的重要启示包括:当前学界对口号的单一效应研究范式及相关口号特点效应的认识存在缺陷;熟悉和不熟悉品牌的口号在实现设计的双驱动功效上形成差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燕琴 吴必虎
要获得优秀的旅游形象口号,在理念核心精确定位的基础上,还要明晰其作用机理,并遵循一定的创意模式。本文就这些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文章提出形象口号在宣传和促销中的“过滤器”衰减机理,并以此为基础总结了形象口号设计的具体要求。然后,依照形象口号创作的不同角度,提出资源导向型和游客导向型两种创意模式。
关键词:
旅游形象口号 作用机理 创意模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曹李梅 曲颖
以我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口号为例,采用扎根理论进行三级编码,构建和发展出一个全新的旅游口号设计模式的理论构架,简称"内源性-外源性模型"。字词选用、句法表达、韵律节奏、目的地识别、独特销售主张和语义诉求是其主要维度。其中,字词选用、句法表达、韵律节奏是内源性语言因素,它直接决定旅游口号的语言模式;目的地识别、独特销售主张和语义诉求作为外源性刺激驱动因素,调节着旅游者的意识和行为之间的联结关系。另外,量化扎根理论的开放式登陆结果,提炼我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口号的设计特征,表现出"实词使用偏好""简单词使用偏好""短语使用偏好""修辞使用偏好""利益承诺偏好"等特征。最后,在AIDMA理论观照下提出我国旅游口号设计的提升建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易婷婷
网络游记在表达和反映旅游者对目的地形象感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相关研究回顾的基础上,以旅游者发表在携程旅行网上关于西藏的游记为研究资料,运用内容分析法对80篇游记样本进行质性分析,探讨国内旅游者对西藏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研究发现,旅游者对西藏旅游目的地的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整体形象均以积极感知为主,但仍有提升空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大伟 王菲 井晓会 唐君迎 丁匀杰 刘子铭
旅游目的地忠诚度研究常以创设情境的方式调查旅游地客源变化的影响要素,结合尺度概念可丰富客源演化的实况情境。为了增强忠诚度概念在时空尺度上的有效性,论文以淄博为例,通过访谈法、文本分析法梳理“进淄赶烤”事件的前因后果,并借用尺度概念演绎分析游客、本地居民在流量来之前、之中、之后3个时间段上对淄博烧烤的忠诚度。研究发现:(1)尺度视角下的忠诚度分析能够从地方承载的产业结构、政策治理、文化符号等维度综合地分析多主体忠诚态度、行为发生的原因与可能性,通过多时段分析展现旅游目的地忠诚度发生的实况情境;(2)通过梳理“流量”所涉及的尺度实践,在案例中探索淄博地方政府、各级媒体借助“流量”将淄博烧烤升尺度为淄博市的文化标签,游客、本地居民将共同认同的人性之“善”降尺度为淄博市域内的多维消费体验;(3)在政策方面,建议地方政府每年以节事的形式维持品牌热度,但需让游客感受到无阶层、无标准化、无约束的节事狂欢特点,节事期间可叠加大学生、相关企业、地市事业单位间的文化交流活动,以增强游客进淄的可能性。论文结合尺度与旅游目的地忠诚度的概念搭建学术分析框架,为“网红”现象冲击下旅游客源的可持续性问题提供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湘云 史怡 杨占东
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目的地品牌个性成为目的地构建品牌竞争优势的重要要素。本文以成都为例,采用词频分析等方法,通过对网络游记的分析得出成都目的地品牌的个性特征。研究发现,成都在"智"的个性上表现最突出,其次为"仁"、"雅"和"乐",在"勇"上则表现最弱。同时,通过探究成都目的地个性的具体来源,揭示出拥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与良好文化传承的蜀文化和三国文化是构成成都目的地个性的核心要素;成都已经成功打造出以休闲为代表的"智"和"仁"的旅游目的地形象。针对这一结论,文章就成都目的地品牌个性发展提出了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湘云 史怡 杨占东
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目的地品牌个性成为目的地构建品牌竞争优势的重要要素。本文以成都为例,采用词频分析等方法,通过对网络游记的分析得出成都目的地品牌的个性特征。研究发现,成都在"智"的个性上表现最突出,其次为"仁"、"雅"和"乐",在"勇"上则表现最弱。同时,通过探究成都目的地个性的具体来源,揭示出拥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与良好文化传承的蜀文化和三国文化是构成成都目的地个性的核心要素;成都已经成功打造出以休闲为代表的"智"和"仁"的旅游目的地形象。针对这一结论,文章就成都目的地品牌个性发展提出了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跃伟 陈航
明确旅游目的地品牌流行度生命周期的演化阶段对于目的地政府和营销人员制定相应的开发和营销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着重探究了目的地品牌流行度演化周期的各个阶段的特征表现和与之对应的游客情感联系的演变及目的地的地域表现特征,并以大连市为例,运用Logistic增长模型对其品牌流行度的演化周期进行了定量的模拟预测,针对大连市品牌流行度所处的阶段及将来的演化方向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卞显红
该研究基于Lancaster最初关于消费者分析———产品特性方法的研究,及由Koppelman构建的消费者交通规划方法,构建了旅游者目的地选择模式。此模式中,旅游者与旅游产品的特性在旅游者目的地选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旅游者 目的地选择模式 旅游产品特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邹宏霞 罗芬 向晶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行前形象认知是影响其旅游决策的重要因素,旅游者信息涉入的差异对其旅游目的地行前形象的形成有重大影响。以旅游信息传播为视角,采用便利抽样方式对408名旅游者仅从旅行社和既从旅行社又从互联网来获取行前旅游目的地信息涉入差异进行调查,探讨旅游者感知的旅游目的地行前形象与旅游信息涉入来源、信息涉入程度和个人互联网体验能力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当旅游者在行前同时从旅行社和互联网两种途径获得旅游目的地形象信息,与单一从旅行社获取目的地信息相比,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行前形象感知更差,但是这种感知效果会随着旅游者的互联网体验和旅游者信息收集能力的增强而逐步得到改善,并据此提出了一些管理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肖亮 赵黎明
通过对两岸综合旅游网站、旅行社网站及台湾旅游官方网站的内容分析,提炼出互联网传播的台湾旅游目的地形象主题:自然生态、度假、乡村、文化、城市。进一步的相关分析发现,各类网站构建并传播的台湾旅游目的地形象不同。研究结果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市场的开发和台湾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提供借鉴。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形象 台湾 内容分析 网站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映洲 张建荣 王晓琳
很多旅游目的地进行形象建设,仅仅考虑旅游目的地本身的形象设计,却忽略了形象接收者及游客的感知形象建设。TSS(tourist satisfaction system)模式即是以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准则为立足点,进一步研究游客满意度的类型与形象建设的关系,以便旅游目的地形成一定的品牌形象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