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14)
2023(16800)
2022(14619)
2021(13567)
2020(11599)
2019(26260)
2018(25873)
2017(49815)
2016(27021)
2015(30168)
2014(29695)
2013(28964)
2012(26391)
2011(23559)
2010(23056)
2009(20932)
2008(20169)
2007(17197)
2006(14973)
2005(12416)
作者
(78976)
(65579)
(65119)
(61798)
(41611)
(31665)
(29616)
(25819)
(25032)
(23116)
(22347)
(22003)
(20855)
(20427)
(20260)
(20221)
(19977)
(19674)
(18941)
(18766)
(16543)
(15871)
(15703)
(15043)
(14723)
(14509)
(14499)
(14442)
(13246)
(13148)
学科
(102140)
经济(102023)
管理(77198)
(72746)
(60508)
企业(60508)
方法(51365)
数学(44245)
数学方法(43655)
(27543)
(27008)
中国(25190)
(24475)
业经(23595)
地方(19226)
(19154)
贸易(19148)
农业(18703)
(18611)
理论(18182)
(17977)
财务(17905)
财务管理(17870)
企业财务(16952)
技术(16756)
(16527)
环境(16402)
(16255)
(14293)
(13809)
机构
大学(378462)
学院(376764)
管理(150458)
(142430)
经济(139405)
理学(131968)
理学院(130446)
管理学(127825)
管理学院(127164)
研究(123745)
中国(89003)
科学(82151)
(79801)
(68152)
(63005)
业大(62847)
(61933)
研究所(57444)
中心(56979)
农业(54185)
(52826)
财经(52081)
(49846)
北京(49359)
师范(49174)
(47599)
(45490)
(43221)
经济学(42284)
技术(40695)
基金
项目(272843)
科学(213353)
基金(198463)
研究(191285)
(176481)
国家(175060)
科学基金(149623)
社会(119862)
社会科(113539)
社会科学(113508)
(107098)
基金项目(106205)
自然(101345)
自然科(99009)
自然科学(98978)
自然科学基金(97207)
(90935)
教育(88108)
资助(81764)
编号(76915)
重点(61229)
成果(60072)
(58933)
(57457)
(56620)
科研(53484)
创新(52868)
课题(52137)
计划(51992)
大学(50245)
期刊
(144414)
经济(144414)
研究(99804)
学报(69518)
中国(63755)
(60155)
科学(60113)
管理(51607)
大学(51251)
学学(48485)
(47209)
农业(41812)
教育(38121)
技术(30954)
业经(25460)
(25425)
金融(25425)
财经(24196)
经济研究(23672)
图书(21514)
(21435)
(20700)
科技(19502)
(19292)
问题(18999)
业大(18601)
理论(17456)
技术经济(16769)
商业(16735)
资源(16674)
共检索到5202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锐  张攀  牛永革  
文章从旅游口号信息诉求出发,基于心理意象加工理论,通过实验研究了旅游口号信息诉求对游客反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在不同时间距离的旅游情景下,比较了旅游口号信息诉求对游客反应的差异化影响。研究发现,不同旅游口号信息诉求对消费者口号态度和旅游意愿的影响存在差异,心理意象加工在此过程中起中介作用;同时,时间距离会调节旅游口号信息诉求对消费者口号态度和旅游意愿的影响。文章丰富了旅游口号的有效性研究,对旅游营销组织设计、选择有效的旅游口号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学军  李勇汉  
为了分析贫困地区社区居民的扶贫旅游影响感知、态度、参与意愿及其相互关系,提高旅游发展的惠及性及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文章通过实证研究探讨社区居民旅游感知、态度、参与意愿的量表属性程度、差异及相关性。研究发现:社区居民对扶贫旅游发展的宏观影响有较为强烈的正面感知,微观影响感知分歧较大;在不同性别、收入、本人或家人参与旅游经营活动的背景下社区居民的感知、态度、参与意愿呈现出显著差异;社区居民的感知、态度、参与意愿间均呈现显著正向关系,感知量表各维度对态度、参与意愿呈显著正向影响。最后,文章提出了贫困地区社区居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学军  李勇汉  
为了分析贫困地区社区居民的扶贫旅游影响感知、态度、参与意愿及其相互关系,提高旅游发展的惠及性及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文章通过实证研究探讨社区居民旅游感知、态度、参与意愿的量表属性程度、差异及相关性。研究发现:社区居民对扶贫旅游发展的宏观影响有较为强烈的正面感知,微观影响感知分歧较大;在不同性别、收入、本人或家人参与旅游经营活动的背景下社区居民的感知、态度、参与意愿呈现出显著差异;社区居民的感知、态度、参与意愿间均呈现显著正向关系,感知量表各维度对态度、参与意愿呈显著正向影响。最后,文章提出了贫困地区社区居民实现旅游参与权的措施和建议。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白凯  
旅游目的地意象自20世纪70年代初产生以来一直是旅游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国内外此类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以对此类研究成果的述评为基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旅游目的地意象的构成和发展过程,提出"destination image"的翻译应体现该概念的心理学构成,从旅游者心理研究角度将其译为"旅游目的地意象";旅游目的地意象研究应着力将抽象的概念推理和具体的实证测量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借助认知心理学理论成果提出了旅游目的地意象形成中的讯息加工过程及阶段模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肖敏  李山  徐秋静  刘晓  
旅游口号是传递目的地形象的有效工具,是旅游营销策划的关键内容。文章拓展了旅游口号创意模式的分类视角,从文字长度、短语结构、地名信息和诉求倾向等4个角度对省区、城市和景区等3种目的地尺度的116个旅游口号展开统计分析,研究发现:(1)总体上,8字长度(主要是"4+4"形式)的标型口号比重最高,而目的地尺度越小,越倾向于使用长型口号模式来进行创意设计;(2)无论哪种目的地尺度,绝大多数短语类型的旅游口号均属于"偏正词组+偏正词组"的组合方式,在创意设计上具有显著的目的地修饰导向;(3)超过半数的旅游口号采取了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曹李梅  曲颖  
基于旅游口号的多特征和多学科原理互动的视角构建我国旅游口号设计的整合分析框架。以此框架为工具,采用内容分析法,从1133条旅游口号中提炼其核心设计模式和地域尺度差异性,并从“说什么”和“怎么说”的综合角度提出我国旅游口号系统化提升要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燕琴  吴必虎  
要获得优秀的旅游形象口号,在理念核心精确定位的基础上,还要明晰其作用机理,并遵循一定的创意模式。本文就这些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文章提出形象口号在宣传和促销中的“过滤器”衰减机理,并以此为基础总结了形象口号设计的具体要求。然后,依照形象口号创作的不同角度,提出资源导向型和游客导向型两种创意模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曹李梅  曲颖  
以我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口号为例,采用扎根理论进行三级编码,构建和发展出一个全新的旅游口号设计模式的理论构架,简称"内源性-外源性模型"。字词选用、句法表达、韵律节奏、目的地识别、独特销售主张和语义诉求是其主要维度。其中,字词选用、句法表达、韵律节奏是内源性语言因素,它直接决定旅游口号的语言模式;目的地识别、独特销售主张和语义诉求作为外源性刺激驱动因素,调节着旅游者的意识和行为之间的联结关系。另外,量化扎根理论的开放式登陆结果,提炼我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口号的设计特征,表现出"实词使用偏好""简单词使用偏好""短语使用偏好""修辞使用偏好""利益承诺偏好"等特征。最后,在AIDMA理论观照下提出我国旅游口号设计的提升建议。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周媛  梅强  
为揭示旅游志愿服务意愿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本文在TPB理论基础上增加人格特质变量,构建旅游志愿服务意愿模型。通过对239份样本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发现:旅游服务提升态度、个人规范、便利程度、开放性人格和责任性人格对旅游志愿服务意愿存在正向影响;自我价值提升态度、社会压力、自我效能和宜人性人格对旅游志愿服务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骆泽顺  林璧属  
实证主义范式的研究无法解决地方依恋形成心理机制这一理论问题。在当前旅游领域研究中,有关实证研究在地方依恋已经形成的理论预设前提下,通过编制相关量表采用自我报告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来探讨目的地社区居民和游客地方依恋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后果行为。至于这两种依恋有何区别、如何形成以及如何指导相应的依恋行为等相关理论问题却鲜有涉及。该研究回溯到心理学中的依恋理论,构建了旅游情境下的内隐-外显地方依恋模型,并得出以下结论:(1)内部工作模式(依恋表征)原理可用以解释地方依恋形成的心理机制;(2)内部工作模式是由一般依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姚延波  贾广美  
基于临场感在社交媒体使用中的普遍存在及社交媒体营销渠道在旅游领域的盛行,本研究引入临场感概念,试图从临场感视角揭示社交媒体旅游分享对潜在旅游者冲动性旅游意愿的影响。研究共进行两次组间实验,实验一检验社交媒体旅游分享形式对临场感的影响差异,实验二在验证实验一所得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检验临场感对冲动性旅游意愿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在社交媒体情境中,旅游分享的呈现形式越具有生动性,对临场感的影响效应就越明显,但临场感没能对冲动性旅游意愿发挥直接作用,而是通过心流体验的单中介及唤起和心流体验的链式中介路径,对冲动性旅游意愿产生间接影响。此外,唤起情感也没有直接作用于冲动性旅游意愿,而是通过心流体验对其产生间接影响。心流体验成为冲动性旅游意愿的重要前置要素,体现出冲动性旅游消费相比于一般商品消费的特殊性,为目的地社交媒体营销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曲颖  周曦  
"记忆"效应和"说服"效应是口号设计的两大核心诉求,但当前研究多基于其中某单一视角来确立口号指导原则。为探究这一做法的科学性,本文以国内海滨旅游目的地口号为素材,关注八条重要口号特点,探究这些特点(整体上和品牌熟悉调节下)在"记忆"效应(口号识别)和"说服"效应(目的地访问意愿)上的表现情况。研究发现:整体上,"使用修饰性词语"和"包含目的地名称"兼具记忆和说服的双驱动功效;但"品牌熟悉"显著调节了诸多口号特点的作用效度以及这两个变量的双驱动功效。研究得到的重要启示包括:当前学界对口号的单一效应研究范式及相关口号特点效应的认识存在缺陷;熟悉和不熟悉品牌的口号在实现设计的双驱动功效上形成差异。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立梅  黄卫东  陈晨  
在线评论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本文基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ELM),以消费者在线预定出境旅游为例,采用GZBY国际机场428名出境旅客的问卷调查数据,应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结论表明,在线评论对出境旅游购买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线评论显著正向影响出境旅游者的态度,也显著正向影响出境旅游者的从众心理。企业可通过构建在线评论体系,培养网络营销能力,改进消费者态度和从众心理,提高购买意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卫梅  林德荣  
在"认知—情感—态度—行为"理论的基础上,以厦门市为数据收集地,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就旅游城市形象、情感联结、目的地态度对潜在旅游者旅游意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潜在旅游者与旅游城市的情感联结显著正向影响其旅游意愿;旅游城市形象对旅游者的旅游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通过情感联结对旅游者旅游意愿的间接影响优于其对旅游者旅游意愿的直接影响;情感联结对旅游者旅游意愿的直接效应是旅游城市形象对旅游者旅游意愿效应的近两倍。据此认为,情感联结在旅游者目的地选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志军  田逢军  
旅游意象不仅对旅游地建设有重要意义,而且还会影响到旅游者的选择意愿与选择行为。采用对应分析方法对南京、武汉和上海滨水区的26个意象属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用Logit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城市滨水旅游意象对旅游者选择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3大滨水区在游客心目中的意象各不相同;游客对上海滨水区的意象属性认知最为强烈,武汉滨水区次之,南京滨水区最弱;除了安全卫生这个共同的意象因子外,影响上海、武汉与南京3大城市滨水区游客选择意愿的最主要意象因子分别是滨水区城市建设、旅游环境与人文资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