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72)
- 2023(13344)
- 2022(11312)
- 2021(10353)
- 2020(8450)
- 2019(19583)
- 2018(19052)
- 2017(36137)
- 2016(19351)
- 2015(21794)
- 2014(22017)
- 2013(22110)
- 2012(21127)
- 2011(19349)
- 2010(19657)
- 2009(18425)
- 2008(18237)
- 2007(16682)
- 2006(14790)
- 2005(13219)
- 学科
- 济(89922)
- 经济(89837)
- 业(51811)
- 管理(49327)
- 企(36134)
- 企业(36134)
- 农(35376)
- 方法(33146)
- 数学(27916)
- 数学方法(27689)
- 中国(27453)
- 地方(26211)
- 农业(23647)
- 业经(22187)
- 财(20231)
- 学(17452)
- 制(16662)
- 贸(15738)
- 贸易(15726)
- 易(15120)
- 发(15115)
- 银(14420)
- 银行(14393)
- 融(14246)
- 金融(14244)
- 行(13943)
- 环境(13595)
- 地方经济(13359)
- 和(13005)
- 理论(12351)
- 机构
- 学院(288369)
- 大学(284717)
- 济(118641)
- 经济(115904)
- 管理(107618)
- 研究(102687)
- 理学(91382)
- 理学院(90173)
- 管理学(88755)
- 管理学院(88166)
- 中国(77699)
- 科学(63126)
- 京(61282)
- 财(54663)
- 农(54189)
- 所(52339)
- 中心(47946)
- 研究所(47219)
- 江(45606)
- 范(42667)
- 业大(42385)
- 财经(42373)
- 师范(42290)
- 农业(41337)
- 北京(38984)
- 经(38256)
- 州(36772)
- 院(36455)
- 经济学(36317)
- 师范大学(34035)
- 基金
- 项目(187037)
- 科学(147096)
- 研究(139552)
- 基金(133786)
- 家(116074)
- 国家(115013)
- 科学基金(97861)
- 社会(89715)
- 社会科(84768)
- 社会科学(84745)
- 省(74835)
- 基金项目(71886)
- 划(62304)
- 教育(62065)
- 自然(60206)
- 自然科(58732)
- 自然科学(58712)
- 编号(57899)
- 自然科学基金(57627)
- 资助(52972)
- 成果(47656)
- 发(46530)
- 重点(42207)
- 部(40537)
- 课题(40240)
- 创(38627)
- 发展(37621)
- 国家社会(37102)
- 展(36979)
- 创新(36007)
- 期刊
- 济(143207)
- 经济(143207)
- 研究(85748)
- 中国(61005)
- 农(54718)
- 学报(43513)
- 科学(42125)
- 财(40871)
- 农业(36376)
- 管理(36329)
- 大学(32885)
- 教育(31021)
- 学学(30866)
- 融(28932)
- 金融(28932)
- 业经(27447)
- 技术(23622)
- 经济研究(21583)
- 财经(20126)
- 问题(19538)
- 经(17405)
- 业(17304)
- 图书(16003)
- 版(14685)
- 商业(14378)
- 技术经济(14083)
- 资源(14081)
- 贸(13600)
- 发(13099)
- 经济问题(13015)
共检索到4420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郭斯琪 史春云 钱月祥 冯亮 岳梦凡
在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公共空间不仅可供村民们日常生产生活所用,而且还是外来游客观光休闲的行为空间。作为主客共享的重要场所,乡村公共空间愈发受到学界的重视。文章基于乡村主客共享公共空间概念的界定与用地类型的梳理,从旅游发展视角出发,以徐州市汉王村和南京市傅家边村作为研究案例地,通过网络数据搜集、实地考察调研和空间数据解译的方法,对两地拥有的主客共享公共空间类型及其时空演变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1)两村的主客共享公共空间类型丰富,表现各有千秋;(2)乡村主客共享公共空间的规模在两村均有所增加,并且旅游介入背景下汉王村的表现更为突出;(3)汉王村和傅家边村的耕地和居住用地面积占比都有一定程度的减少,随之增加的是公共用地。文章在乡村公共空间分类体系中提出“主客共享公共空间”概念及其分类标准,旨在丰富乡村公共空间的研究,同时也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乡村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建芹
东道主和游客是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主体。基于社会交换理论,以旅游体验价值为中介,探讨乡村旅游主客互动对游客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结合实地数据调研,运用SPSS,AMOS,BOOTSTRAP多元统计技术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主客互动中的社会互动维度和互动质量维度对游客公民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体验价值在社会互动与游客公民行为之间以及互动质量与游客公民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服务互动对游客公民行为的驱动效应不显著。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范香花 程励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而社区居民的旅游支持是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基于共享视角,采用fsQCA方法构建了形成社区居民高水平旅游支持度的复杂因果模型,综合纳入了社区居民人口学特征、社区旅游参与相关变量及旅游共享感知等不同类型影响因素,以揭示社区居民产生高水平旅游支持度的前因条件组合及其结构关系。该文以成都市青杠树村乡村旅游社区为例,基于问卷调查结果,对旅游社区居民的旅游支持度进行复杂性分析。研究结果支持了复杂性理论的主要准则,证实了社区居民高水平旅游支持度前因条件的异质性和复杂性,获得了能促使社区居民产生高水平旅游支持度的11种前因条件组合及其所形成的复杂因果模型。研究不仅能深化学界对各影响因素与社区居民旅游支持度之间所存在的非对称因果关系的认识,还能为预测和提升乡村旅游社区居民旅游支持度的管理实践提供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婷 姚旻 张琦 宁志中
[目的]基于高质量发展视角,剖析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从旅游用地、资源产权、服务水平、市场主体、人才队伍以及政策、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方法]文章通过文献梳理、实地调研和归纳总结等方法,总结乡村旅游发展的系列成就,分析乡村旅游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在理解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前提下提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对策。[结果]我国乡村旅游目前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较简单、市场主体较散弱、服务体系不完善、政策协同度不高等五大问题;资源与市场合理化配置、满足多样需求、产业结构优化、资源生态可持续、多维创新、发展成果共享等是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结论]基于高质量发展要求,要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解决用地、消防和产权等长期困扰乡村旅游发展的难题是乡村旅游持续性发展的基石,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是实现城乡主客协调的途径,培育市场主体是实现乡村旅游有效供给的手段,人才队伍建设是乡村旅游实现分享性的路径,优化政策与机制是乡村旅游管理协同创新的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丹
民宿业是乡村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共享经济的推动下,民宿旅游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乡村旅游中的民宿业以其贴近自然的优势吸引了许多游客的青睐。本文就共享经济背景下乡村旅游民宿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地解决措施及下一步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乡村旅游民宿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
关键词:
共享经济 乡村旅游 民宿业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郑永君 李春雨 刘海颖
发展旅游业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实现三产融合、带动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本文以天津市下营镇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实践为例,基于共享发展的理论视角,研究旅游驱动下三产融合型乡村振兴实践的内在机制和运行逻辑。研究表明,(1)全域旅游是一项关联性极强的综合性产业,以旅游业作为龙头产业,带动全域范围内一二三产业的开发与建设,实现三产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2)旅游驱动的产业融合是三产融合型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其产业发展机制是通过全域旅游的引流效应集聚大量消费者并形成在地化市场;基于旅游带动的产业拓展和协同实践,促进设施农业、采摘农业等新型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旅游服务的兴起;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则为在地化市场提供商品,并通过建立相应的产品展示和体验中心,拓展出旅游服务功能。(3)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构成旅游驱动下三产融合型乡村振兴的社会基础;农户通过流转土地、土地资金或劳动力入股、劳动务工等方式形成基于地租、股权分红和工资的利益联结;最为重要的是农户还可以通过投资经营民宿或农家院为全域旅游提供配套性服务获取较高的经营性收入。(4)以共享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是旅游驱动下三产融合型乡村振兴有效实现的内在机制,其中在地化市场的形成是前提,三产有效融合发展是关键,共享发展理念的落实是根本,农村农民共同富裕是目标。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佳 王海凤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标无疑不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的最高人生理想无疑不是超越功利的自然审美之境。审美,作为充实主体情感、激发生命活力和促进全面发展的感性存在,已然活跃于乡村旅游的现实情境。乡村旅游从业者若想自身亦或是使游客“观照神与美”,先需自身“似神而美”,其在审美意境中的幸福感知既表现为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肯定性感受亦表现为理欲交融的审美愉悦。文章基于人的发展视角,依托认知神经美学与空间设计美学原理,以安徽西递宏村为案例地,采用实地调研、扎根理论与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探究旅游驱动下乡村旅游从业者审美诞生并向审美幸福感转变的过程和机制。研究发现:乡村旅游从业者审美表现为审美观念判断、审美体验感知与审美设计能力3个方面,且其审美诞生的关键因素是旅游情境中其内在认知方式的变化即从一般认知模式转变为审美认知方式。乡村旅游从业者的审美幸福感主要源于空间美学设计的徽派协调性感知、元素多样性感知、徽派典型性感知和设计新颖性感知,且其审美幸福感的诞生有助于推动知、情、意相协调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从而检验旅游的人本价值与人的发展目标实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振华 刘国恩 赖振宇 张洪岩
乡村旅游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乡村已经开始成为主客共享的新空间,文章基于POI数据,从主客共享视角结合辽宁省乡村旅游地特点将其划分为十种类型,运用标准差椭圆、平均最近邻和核密度分析方法探究其空间分布特征。从社会经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乡村居民和客源市场五个方面选取影响因素,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对辽宁省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因子探测和交互探测。研究表明:(1)辽宁省各类乡村旅游地数量和分布形态具有差异。(2)乡村旅游地主要呈现集聚分布,九类乡村旅游地主要集中于辽中南城市群,而风景区资源丰富且呈随机分布。(3)各类乡村旅游地分布的影响因素具有差异,主客交互、与旅游发展因素交互后均产生增强作用,表明主客共享对乡村旅游地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彬
共享经济发展坚持人民共建共享,本质体现为改善人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并保障其利益实现。乡村体育旅游发展有利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增长,优化生态环境,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公平性和丰富性。面对现实中乡村体育旅游发展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不高、生态环境保护不力、游客乡村体育旅游体验效果降低等问题,乡村体育旅游发展要解决好地方居民的就业、收入和相关利益保护问题;发挥地方社会成员主体作用,构建多方利益和命运共同体;增强乡村体育旅游体验性,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关键词:
共享经济 以人民为中心 乡村体育旅游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彬
共享经济发展坚持人民共建共享,本质体现为改善人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并保障其利益实现。乡村体育旅游发展有利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增长,优化生态环境,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公平性和丰富性。面对现实中乡村体育旅游发展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不高、生态环境保护不力、游客乡村体育旅游体验效果降低等问题,乡村体育旅游发展要解决好地方居民的就业、收入和相关利益保护问题;发挥地方社会成员主体作用,构建多方利益和命运共同体;增强乡村体育旅游体验性,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关键词:
共享经济 以人民为中心 乡村体育旅游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虹 王彩彩
包容性发展强调经济持续、机会均等、公平参与、成果共享,以此为视角对乡村旅游脱贫致富机制进行探究,有助于实现人民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包容性乡村旅游扶贫愈发成为一种可持续的脱贫致富方式,本文以袁家村为例,全面把握乡村旅游脱贫致富的动态过程,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构建包容性乡村旅游脱贫致富机制。结果表明:(1)包容性发展由经济包容、制度包容、环境包容和文化包容四个维度构成。(2)在脱贫致富的不同阶段,包容性发展呈现动态的演变过程,由初期、成长期经济发展和机会参与的经济包容性,丰富为快速发展期、稳定增长期公平分配的经济包容性;由成长期制度管理、权利行使的制度包容性,丰富为快速发展期、稳定增长期权力约束的制度包容性;由快速发展期自然环境保护的环境包容性,丰富为稳定增长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维护的环境包容性;在稳定增长期表现为重视思想教育和知识学习的文化包容性。(3)乡村旅游脱贫致富形成了政府引导下的村民自治共享的包容性乡村旅游脱贫致富机制,具体包括领导执行机制、公平参与机制、利益共享机制和引导服务机制。
关键词:
包容性发展 乡村旅游 脱贫致富 袁家村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坚
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本文从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目标的契合点角度,采用SWOT-PEST矩阵分析法,阐述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关键性战略因素,提出了民营经济为主、联合开发、政府主导发展乡村旅游的三种战略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剑宇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拥有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农耕文化与民族文化的有效融合,丰富了乡村旅游资源的内涵,为乡村旅游资源生态开发与整合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国家对乡村旅游的大力支持,农村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但在乡村旅游资源生态开发和整合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从绿色视野出发,明确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整合的生态原则,寻找绿色化、生态化的发展道路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绿色发展 乡村旅游资源 开发与整合 生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志国
农村集体经济传统为共享经济发展提供了土壤,乡村是旅游经济开发的热土和蓝海,未来将会以数以万亿的经济规模。为了有效解决乡村旅游资源过剩,乡村度假休闲旅游资源开发上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利益共享、民主管理原则,在创新共享理念,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上,依托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共享经济来推动乡村度假休闲旅游资源开发的路径。
关键词:
共享经济 乡村度假 休闲旅游 资源开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明阳
旅游企业规模化程度偏低、粗放运营占比大、自我造血能力偏低等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拖慢了农村旅游业现代化转型的步伐,也严重阻碍了其提质增效。因此,应当适时导入开放式、共享性、多元化的现代化发展理念,优化当前乡村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稳步实现现有的运作体系的转型升级,从而驱动农村经济的协调、长效发展。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现代化转型 共享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