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829)
2023(19830)
2022(16948)
2021(15772)
2020(13057)
2019(29397)
2018(29118)
2017(54744)
2016(30091)
2015(33430)
2014(33077)
2013(32757)
2012(30220)
2011(27465)
2010(27501)
2009(25558)
2008(24594)
2007(21966)
2006(19632)
2005(17192)
作者
(89409)
(74446)
(74106)
(70078)
(46948)
(35878)
(33304)
(29248)
(28238)
(26507)
(25336)
(25306)
(23664)
(23420)
(22887)
(22674)
(22423)
(21910)
(21413)
(21321)
(18875)
(18407)
(18080)
(17178)
(16931)
(16703)
(16575)
(16488)
(15120)
(14890)
学科
(122571)
经济(122444)
(82987)
管理(77869)
(59096)
企业(59096)
(52578)
方法(48750)
数学(41528)
数学方法(41079)
中国(36279)
农业(35008)
业经(30658)
地方(29985)
(27370)
(27176)
(22637)
贸易(22623)
(22620)
(21915)
环境(19213)
理论(19159)
(19037)
技术(19007)
银行(18954)
(18851)
(18240)
(18011)
金融(18007)
(17671)
机构
学院(425890)
大学(423355)
(167451)
经济(163813)
管理(162149)
研究(150086)
理学(140138)
理学院(138470)
管理学(135879)
管理学院(135116)
中国(111992)
科学(96589)
(91989)
(91023)
(77394)
(73218)
业大(72749)
农业(71354)
研究所(70689)
中心(68076)
(64333)
(58932)
师范(58250)
财经(58164)
北京(57322)
(53906)
(53005)
(51722)
经济学(48887)
(48044)
基金
项目(292388)
科学(228083)
研究(210442)
基金(209683)
(185560)
国家(183917)
科学基金(155721)
社会(132081)
社会科(124754)
社会科学(124722)
(116176)
基金项目(111512)
自然(101679)
自然科(99266)
自然科学(99240)
(97593)
自然科学基金(97433)
教育(95725)
编号(86317)
资助(85326)
成果(69432)
(66146)
重点(65874)
(62976)
(60436)
课题(59765)
创新(56396)
科研(55859)
国家社会(54108)
计划(53888)
期刊
(191404)
经济(191404)
研究(122032)
(90126)
中国(88815)
学报(75991)
科学(68228)
农业(61171)
大学(56998)
管理(56478)
学学(53960)
(52554)
教育(48854)
(38896)
金融(38896)
业经(36645)
技术(34874)
(29977)
经济研究(28831)
财经(27140)
问题(25894)
(23305)
(23294)
科技(22113)
业大(21535)
图书(21318)
资源(20020)
技术经济(19672)
商业(19138)
世界(18929)
共检索到6348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心蕊  孙九霞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文章结合乡村地区旅游发展,探讨农村劳动力回流迁移的影响因素与代际差异,并应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进行检验。研究表明:乡村旅游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外出劳动力的回流迁移,在发展了旅游产业的乡村社区,外出劳动力的家庭禀赋越好,越倾向于回流迁移;外出劳动力在外收入越高,越不倾向于发生回流迁移。不同代际劳动力在回流迁移的影响机制上存在差异,第一代农村劳动力主要受个体特征、家庭结构等微观层面因素的影响,而新生代农村劳动力更容易受到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旅游与代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相比较于第一代农村劳动力,若家乡发展了旅游业,新生代农村劳动力更倾向于发生回流迁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任远  施闻  
文章分析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迁移的影响因素。农村外出劳动力在城市就业、经济收入和社会保障的排斥影响他们的回流,同时回流迁移也受到家庭生活、家庭劳动力状况、家庭农业活动和农地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外出劳动力的回流迁移是"被动回流"和"主动回流"相结合的过程、是个体决策和家庭决策的综合过程。文章提出劳动力回流迁移具有"回流效应",回流带来人力资本的补偿、促进流出地非农经济的发展和带来创业的增长。劳动力回流作为城镇化过程中内生的逆迁移流,构成乡城迁移和劳动力市场平衡的补充机制,与乡城迁移一起促进城镇化和城乡平衡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任远  施闻  
文章分析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迁移的影响因素。农村外出劳动力在城市就业、经济收入和社会保障的排斥影响他们的回流,同时回流迁移也受到家庭生活、家庭劳动力状况、家庭农业活动和农地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外出劳动力的回流迁移是"被动回流"和"主动回流"相结合的过程、是个体决策和家庭决策的综合过程。文章提出劳动力回流迁移具有"回流效应",回流带来人力资本的补偿、促进流出地非农经济的发展和带来创业的增长。劳动力回流作为城镇化过程中内生的逆迁移流,构成乡城迁移和劳动力市场平衡的补充机制,与乡城迁移一起促进城镇化和城乡平衡发展。文章提出在城镇化过程中需要支持"迁移效应"和"回流效应"机制共同发挥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于水  姜凯帆  孙永福  
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农村的人口"空心化"现象愈加严重,给农村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农村多元化产业,进行农村的就地城镇化,吸引外出农民回流,在家乡就近就业,实现治理人口"空心化"和推动城镇化建设的双赢。文章基于苏北农村的调研,采用Probit模型,分析外出农民就近就业意愿。结果表明:农民回流意愿与受教育程度、外出收入所占比例、回家频次、家中是否有老人或学生、对当地教育和基础设施满意度等显著相关。分析农民工回流意愿,对治理农村人口"空心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有参考意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郭力  陈浩  曹亚  
基于中国中部地区6省农户调查数据,本文利用Logit模型对影响中部地区农民工跨省流动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已婚、受教育水平较高、有职业技能、家庭耕地少、居住地在偏远乡村的农民工倾向跨省流动。与省内就业相比,跨省流动农民工的工资水平较高,主要从事制造、建筑等行业,但是,其工作稳定性和工作环境有待改善。联系当前产业梯度转移加快和劳动力趋于短缺、农民工回流加速的背景,本文认为,应加快产业梯度转移和结构调整,改善农民工工资待遇和生活环境,提高区域城镇化水平。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周青梅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出现了新的特征与趋势,这些特征和趋势造就了"民工荒"的局面。本文基于农村居民绝对收入水平与产业结构变动这两个视角分析其对劳动力的转移与回流的影响,并交代了回流的特征与发展趋势。最后还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陆林   周裕祺   李冬花  
农村劳动力的迁移和流动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与经济过程,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不断加速农村劳动力的空间流动,乡村旅游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以黟县7个旅游乡村为例,从个体微观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两方面综合分析乡村旅游地回流劳动力就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空间特征来看,乡村旅游地劳动力回流的区域性特征显著,村域、镇域等小尺度地区是劳动力回流的主要空间节点,回流后劳动力生活和工作的空间多集中在村域和镇域尺度,职住分离现象不显著。(2)从职业转变来看,劳动力回流前后职业相关性并不显著,回流前多从事建筑业、加工制造业等劳动技能单一、劳动力密集的行业,回流后多集中于住宿餐饮业和零售业等准入门槛低、投入产出小的行业。(3)从影响因素来看,乡村旅游地回流劳动力的就业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受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旅游从业人数等人力资本要素,从政从商的亲友数等社会资本要素以及景区距离、就业机会等外部环境要素对回流劳动者是否从事旅游就业影响显著。通过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分析乡村旅游地劳动力回流的底层逻辑,对比分析中西方城镇化模式,认为中国城镇化是城市化的阶段性特征;为促进人口的稳定回流,满足农村流动人口的利益诉求,提出相应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亚男  
本文利用课题组2015年的调查数据,使用ologit模型对农村迁移劳动力就业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对迁移劳动力的劳动保护、工资拖欠、迁移劳动力在迁出地的土地拥有情况、在城市的定居意愿以及身份认同等因素显著影响迁移劳动力就业满意度,而且分性别的结果分析显示劳动保护和工资拖欠等因素也通过检验。一方面,迁移劳动力在城市劳动权益保障仍然是影响其就业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城市的融入问题以及在迁出地的原有经济水平也直接影响迁移劳动力对自身工作和社会地位的评价。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亚男  
本文利用课题组2015年的调查数据,使用ologit模型对农村迁移劳动力就业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对迁移劳动力的劳动保护、工资拖欠、迁移劳动力在迁出地的土地拥有情况、在城市的定居意愿以及身份认同等因素显著影响迁移劳动力就业满意度,而且分性别的结果分析显示劳动保护和工资拖欠等因素也通过检验。一方面,迁移劳动力在城市劳动权益保障仍然是影响其就业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城市的融入问题以及在迁出地的原有经济水平也直接影响迁移劳动力对自身工作和社会地位的评价。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文选  张晓艳  
根据对农村劳动力迁移决策的不同解释,把国外有关劳动力迁移的主要文献分为三类:传统的劳动力迁移理论(包括刘易斯模型、拉尼斯-费景汉模型、托达罗模型)、人力资本劳动力迁移理论和新劳动力迁移理论。目前国内研究劳动力迁移的文献主要以传统劳动力迁移理论和人力资本劳动力迁移理论为研究基础,而对新劳动力迁移理论的借鉴和应用还比较罕见,因此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志岭  
本文采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2002年城镇暂住户调查数据,对农村迁移劳动力性别间工资收入差异进行了分解。Brown分解结果表明,农村迁移劳动力性别间的工资收入差异80.7%归结为歧视等不可解释部分;剩余的19.3%是由人力资本禀赋差异所引起的。这表明要有效缩小农村迁移劳动力性别间工资收入差异,除了采取有力措施消除市场中的性别歧视外,提高农村妇女受教育程度也很重要。与城镇居民性别间工资差异研究成果进行对比表明市场化加重了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歧视程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蓝红星  曹羽茂  李晓丰  
劳动力迁移已成为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对四川省6个县的调查数据,试图更好地解释西部农村劳动力迁移动机和约束机制。通过Probit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家庭人口特征及成年男性构成比例对劳动力长途迁移及长期迁移产生较大影响;短途迁移与家庭人均土地面积呈负相关;家庭和村级网络在促进迁移上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它们在降低迁移人员成本方面互为补充手段。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金华  陈丽华  应瑞瑶  
本研究基于福建省498位农村劳动力的有效问卷分析,测度了"网络规模"、"名义强度"、"实际强度"、"行业异质性"、"地区异质性"、"职位异质性"等6个个体社会网络维度。实证分析表明,除了"名义强度"之外,其他个人社会网络变量对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就业和回流行为存在着显著的影响,"网络规模"越大、"实际强度"越紧密、"行业异质性"越弱、"地区异质性"越强、"职位异质性"越强,该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概率就越高,进城后回流的概率越低。个体社会网络对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外出)、融入城市(不回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彭尚平  张涛  曹宁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合理有效地转移剩余劳动力是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文章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并对农村职业教育在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困境的相关对策:转变办学观念、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开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专项培训、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等。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智强  刘超  
农村劳动力迁移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库的成人调查问卷2004和2006年的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定量分析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因素。本文的研究发现:婚姻状况、健康、娱乐偏好等变量对农村劳动力的迁移决策有比较显著的影响,而当前收入的影响并不明显。此外,家庭负担并不是迁移决策的影响因素,并且已婚女性劳动力倾向于和丈夫共同迁移,以上两个因素共同导致了农村的"空巢老人"问题。最后,促进农村劳动力迁移的最有效方法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其中大学及大专学校教育最有效,其次是职业和技术学校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