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60)
- 2023(6330)
- 2022(5548)
- 2021(5281)
- 2020(4726)
- 2019(11130)
- 2018(10807)
- 2017(21177)
- 2016(11956)
- 2015(13651)
- 2014(14113)
- 2013(14271)
- 2012(13455)
- 2011(12048)
- 2010(12247)
- 2009(11690)
- 2008(12019)
- 2007(10890)
- 2006(9283)
- 2005(8175)
- 学科
- 济(50121)
- 经济(50077)
- 管理(34517)
- 业(32335)
- 财(26000)
- 方法(25966)
- 企(25548)
- 企业(25548)
- 数学(22299)
- 数学方法(22131)
- 农(15057)
- 中国(12627)
- 财政(12558)
- 务(12202)
- 财务(12189)
- 财务管理(12140)
- 学(11693)
- 地方(11513)
- 企业财务(11509)
- 制(10524)
- 政(10074)
- 农业(9896)
- 业经(9504)
- 贸(8814)
- 贸易(8814)
- 易(8519)
- 理论(8216)
- 和(7445)
- 银(7119)
- 银行(7098)
- 机构
- 学院(175360)
- 大学(174623)
- 济(69008)
- 经济(67458)
- 管理(65360)
- 研究(58784)
- 理学(55879)
- 理学院(55192)
- 管理学(54222)
- 管理学院(53885)
- 中国(44735)
- 财(40751)
- 科学(38575)
- 京(36884)
- 农(32861)
- 所(31244)
- 财经(28582)
- 研究所(28134)
- 江(27531)
- 业大(27366)
- 中心(27213)
- 农业(26091)
- 经(25646)
- 范(24499)
- 师范(24276)
- 北京(23302)
- 经济学(21485)
- 州(21399)
- 财经大学(20678)
- 院(20507)
- 基金
- 项目(111916)
- 科学(86395)
- 基金(80151)
- 研究(79944)
- 家(70030)
- 国家(69452)
- 科学基金(58280)
- 社会(49537)
- 社会科(46887)
- 社会科学(46870)
- 省(44705)
- 基金项目(43570)
- 自然(38077)
- 划(37116)
- 自然科(37079)
- 自然科学(37065)
- 教育(36689)
- 自然科学基金(36391)
- 资助(33762)
- 编号(32834)
- 成果(26802)
- 重点(25404)
- 部(24836)
- 发(24603)
- 课题(22505)
- 创(22248)
- 科研(22154)
- 大学(20895)
- 创新(20868)
- 教育部(20835)
共检索到2585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廖继武
边缘地旅游旺丁不旺财凸显,需要分析其内在根源以破解此困境。从区域剥夺视角研究核心地与边缘地之间的旅游活动,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旅游剥夺。文章以珠三角边缘地肇庆为案例,分析了旅游剥夺的表象及其形成条件与机制。旅游剥夺使边缘地肇庆旅游业出现产业链分裂、经济效果不佳、带动作用不强的现象;核心-边缘空间关系为基础形成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是区域之间发生旅游剥夺的主要条件;公共产品属性、政府行为、旅游者行为是旅游剥夺形成的主要机制。
关键词:
旅游剥夺 边缘地 剥夺机制 肇庆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大钊 曾丽
近年来,旅游地发生的诸多社会冲突事件引发学术界广泛关注,旅游地居民产生的相对剥夺感是引发当地社会冲突的原因之一。文章借助多案例研究法,以公平差别阈、归因方式与自我效能感3个概念构建了旅游地居民相对剥夺感及应对方式理论模型。文章认为当旅游地居民与参照群体进行比较后感知到的差异超出公平差别阈时,就会产生相对剥夺感;当感知到相对剥夺,旅游地居民受自我效能感与归因方式的影响会采取冲突抵抗、无奈承受、积极发展、退缩逃避的应对方式。文章依据理论模型从微观角度提出解决旅游地社会冲突的策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平 吕宛青
关于旅游弱势群体"相对剥夺感"的研究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旅游弱势群体的"相对剥夺感",并对旅游弱势群体的"相对剥夺感"的研究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
旅游 旅游弱势群体 相对剥夺感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王剑 彭建
东道社区是旅游发展的重要利益主体之一,社区居民对旅游的态度和支持在目的地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在许多旅游地,社区因素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社区居民在旅游发展中被边缘化,沦为弱势群体,并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直接威胁到旅游业的和谐健康发展。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表征理论是两种旅游态度研究的传统视角,它们在旅游研究领域的应用促进了旅游研究理论水平的提高。鉴于旅游社会心理现象的复杂性和旅游态度研究的重要性,需要从相关学科引入多元化的理论分析工具。相对剥夺理论是一种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在社会弱势群体的态度研究方面有较好的针对性,但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几属空白。文章以贵州茂兰自...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龚晶晶 唐文跃
乡村旅游地居民与其他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冲突,给乡村旅游地基层治理带来极大挑战,解释乡村旅游地居民冲突行为的发生机理是化解矛盾冲突的关键。目前主流的社会交换理论的解释力不足,相对剥夺理论有针对性地弥补了社会交换理论的缺陷,为乡村旅游地居民冲突行为研究提供了新视角。然而,乡村旅游地居民相对剥夺感的测量还存在维度不明确、内容不全面、方法不规范等问题,导致一些研究出现矛盾的结论。鉴于此,文章遵循量表开发的规范程序(发展初始题项、预调研与题项纯化、正式调研与题项检验),以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10个乡村旅游社区为研究区域,以其中的原住居民为调研对象,构建了乡村旅游地居民相对剥夺感的概念模型和测量量表。研究发现,二维结构(个体相对剥夺感和群体相对剥夺感)、共8个题项的乡村旅游地居民相对剥夺感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文章为我国旅游领域的相对剥夺感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测量技术与分析方法,并为乡村旅游社区治理提供实践启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晓英 陈国生 陈晓亮
以湘黔渝川边缘地区民俗生态旅游发展为例,以提高区域旅游发展的整体吸引力为目标,提出了主导旅游资源相似的邻近地域旅游发展的"竞合模式",分析了竞合模式的内涵及其实施条件,并在论证湘黔渝川边缘地区实施民俗生态旅游开发竞合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湘黔渝川边缘地区民俗生态旅游圈建设实施竞合模式的对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抚生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我国旅游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与此同时,一些旅游目的地旺季由于需求过于旺盛,旅游价格呈现非理性上涨,超出合理的价格范畴。为此,一些地方实施临时性价格干预措施,以平抑旅游价格非理性上涨。本文针对旅游旺季价格非理性上涨的现象,分析了旅游旺季临时价格干预机制的必要性、合理性、主要特征及不足之处,并提出健全旅游临时价格干预机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笪玲 刘晓鹰
系统辨识相对剥夺理论、剥夺与贫困以及相对剥夺与旅游扶贫的内涵及关系,选择贵州兴义万峰林社区为研究样本,通过深入访谈及田野观察等质性研究方法,剖析乡村旅游扶贫中相对剥夺的生成及在政策、机会和利益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乡村旅游的核心任务是使贫困人口从旅游开发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净利益,相对剥夺是贫困人口利益受损、贫富差距拉大的重要致因。拓展产业链、尊重资本的价值、促进贫困人口技能的增进等是真正疏导相对剥夺、保障贫困人口参与权利的重要途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新灵 陈朝镇 罗隆诚
本文使用特吉旺法对我国旅游舒适气候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在评价中普遍存在着的两个带根本性的突出问题,并由此进一步探讨了它们存在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根本方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斌 董锁成 薛梅
四川西部少数民族边缘地区地形复杂,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水平低下,与"中心区"形成了鲜明的中心——边缘区域格局。"中心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而"边缘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发展大旅游产业,符合川西少数民族边缘地区的客观现实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建立起以生态旅游业为先导,生态农业、绿色特产加工业、特色文化产业联动发展的大旅游产业体系,能够充分利用川西边缘地区资源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快速、持续发展。
关键词:
边缘地区 大旅游 区域可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卞显红
城市旅游边缘区的形成机制主要体现在城市旅游边缘区形成的区位效应、城市旅游边缘区形成的集聚与扩散机制、城市旅游企业布局的郊区化、城市居民与旅游者对自然游憩需求的日益增加等方面。传统模式下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的发展是一种非均衡发展的发展。在城乡旅游统筹协调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城市旅游边缘区的旅游业快速发展,与城市旅游核心区形成了互补、均衡、和谐发展的空间关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成林
黄山是我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黄山游客增长迅速(由1979年的104292人次增加到1990年的669770人次,年增长率达18.4%),旅游旺季时常出现人满为患、部分游客食宿无着、周转迟滞等不良状况。 产生上述状况的根本原因,是旅游旺季黄山客流强度超过黄山既有游客容量(即游客超载),或者称旅游旺季黄山旅游供给不足。黄山既有游客容量是每日进入景区3500人次,按每位游客平均游览2天计算,约每天可允许7000名游客同时在景区游览。黄山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熊剑峰 王峰 明庆忠
怀旧旅游是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认为,怀旧旅游的终极动机在于对传统文化及人本主义"家园"的追寻;怀旧旅游的本质,在时间维度上表现为主体的自我认同,在空间维度上表现为对"家园"的追寻,在哲学维度上则是对主体生命线条的完善。
关键词:
怀旧旅游 内涵 本质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李雪松 田里
本文在分析了目前旅游形象屏蔽研究中存在的概念混淆、产生机理不明及概念体系缺失等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旅游形象概念和屏蔽概念的解析,从多个角度分析旅游形象屏蔽的产生机理,构建了旅游形象屏蔽概念体系,揭示了旅游形象屏蔽的内在结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黄悦 唐嘉耀 王雅晨 刘金萍
本文以绵竹汉旺地震遗址为案例地,借助隐喻抽取技术和旅游凝视理论,剖析旅游者的内在感受与想法,对抽取出的83个意象元素进行内在关系分析并绘制共识地图。研究发现,共有28个共识构念,包括11个起始构念,7个连接构念,10个终结构念,其中绵竹汉旺地震遗址的旅游形象由11个典型意象元素构建。典型意象元素除灾后重建外,其他均属于静态意象,不同意象元素有时会带来相反旅游体验。最后,提出案例地黑色旅游开发的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