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07)
2023(2078)
2022(1877)
2021(1857)
2020(1503)
2019(3412)
2018(3163)
2017(6082)
2016(3395)
2015(3668)
2014(3841)
2013(3800)
2012(3636)
2011(3205)
2010(3184)
2009(3155)
2008(3117)
2007(2762)
2006(2515)
2005(2192)
作者
(9619)
(8206)
(8015)
(7488)
(5200)
(4095)
(3606)
(2998)
(2975)
(2936)
(2908)
(2789)
(2639)
(2571)
(2561)
(2540)
(2361)
(2333)
(2313)
(2292)
(1999)
(1987)
(1935)
(1890)
(1875)
(1854)
(1851)
(1760)
(1723)
(1707)
学科
(15677)
经济(15667)
地方(6771)
方法(6596)
(5346)
(5337)
管理(4912)
业经(4487)
农业(4337)
理论(4220)
文化(3916)
中国(3809)
(3773)
企业(3773)
数学(3644)
数学方法(3591)
经济理论(3158)
地方经济(3147)
产业(2892)
(2646)
教育(2642)
(2625)
农业经济(2168)
环境(2065)
市场(2048)
(2013)
(1838)
文化产业(1833)
文化市场(1833)
(1756)
机构
学院(51241)
大学(49226)
研究(17688)
管理(17164)
(16085)
经济(15654)
理学(14623)
理学院(14289)
管理学(13936)
管理学院(13809)
中国(12076)
科学(12018)
(11413)
师范(11332)
(10863)
(10153)
(10114)
旅游(9979)
师范大学(9280)
(8684)
中心(7988)
研究所(7971)
(7786)
(7370)
(7036)
(7028)
北京(6982)
(6112)
财经(6077)
业大(5875)
基金
项目(34216)
科学(26667)
研究(25814)
基金(24146)
(21123)
国家(20894)
科学基金(17314)
社会(16891)
社会科(15875)
社会科学(15872)
基金项目(13605)
(13585)
教育(11596)
(11302)
编号(10751)
自然(10438)
自然科(10117)
自然科学(10114)
资助(9933)
自然科学基金(9928)
成果(9148)
(8963)
重点(7695)
课题(7562)
发展(7240)
(7142)
(6960)
国家社会(6782)
(6500)
(6429)
期刊
(21990)
经济(21990)
研究(14133)
科学(8643)
中国(8383)
学报(7868)
(7444)
教育(7243)
(6533)
旅游(6533)
(6533)
大学(6127)
(5899)
学学(5725)
学刊(5271)
旅游学(5256)
游学(5256)
农业(5166)
管理(5097)
(4477)
业经(4316)
资源(3750)
问题(3251)
(3102)
(3089)
财经(2810)
图书(2768)
地理(2724)
技术(2653)
(2577)
共检索到739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把多勋  王俊  兰海  
随着旅游业的深入发展,旅游者的介入所导致的凝视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从文化与旅游,民族文化与旅游的关系出发,以旅游凝视理论为理论支撑,从民族地区文化的遗失到其创新与传播等方面得出旅游凝视与民族地区传统文化变迁的关系所在,同时民族地区文化在被凝视的背景下自身具有强烈的生产性,可以构建旅游凝视与民族地区文化变迁的作用模型。旅游者的凝视是民族地区文化变迁的源动力。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怡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旅游作为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基于共同体意识和自主性的统一构建出系统化的“反凝视”文化传播矩阵,从节庆、表演、民俗、影像四个维度呈现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民族节庆仪式体现了文化适应过程中的独立,自觉输出民族价值观和人生观;民族文艺表演通过沉浸式的感染与阐释,积极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民族民俗传习彰显了对民族文化景观的坚守与扩散,坚定维护民族文化特殊性;民族影像纪录呈现跨越时空的异域文化之旅,系统推进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符号。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厉新建  
一、文化旅游的诸多困惑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各地在发展旅游经济的过程中,普遍都重视文化的突出作用。但是,在文化旅游发展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困惑需要破解。非物化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与利益分配问题。文化可以有多样化的存在形式,包括物化的建筑、文物等历史遗存,也包括非物化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或者干脆就是一种隐约的感觉或氛围。对于物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九霞  
乡村凋敝正成为制约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紧迫问题,为此,国家大力开展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工作。但以经济指标为核心的乡村建设,偏重于硬件设施的完善,忽视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文化具有公共性,对乡村文化的培育与发展将成为扭转乡村空心化格局、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茂英  
文章系统回顾了国内外旅游学研究中的"凝视"理论,发现已有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游客凝视"。文章认为,"旅游凝视"是一个多利益主体参与互动的复杂系统,而不是单向的"游客凝视"。"旅游凝视"还包括"当地人凝视"、"专家凝视"、"游客间凝视"、"隐性凝视",以及各"凝视"力量之间因权力悬殊和变化而产生的互相凝视。"旅游凝视"从旅游的角度来考察整个社会,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评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文章结合国内外的旅游发展趋势,重点阐述我国学者可以努力的研究方向。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拉扬  
由于研究者对凝视的简单采借,导致旅游凝视经常被直接理解为旅游者的视觉体验或等同于福柯的权力理论。对于一个外来概念或理论,经过学术共同体成员的批判性思考,终将发展成旅游的内生化语言乃是旅游知识毋庸置疑的理论自觉过程,因此反思旅游凝视的重要性就日益凸显且无法回避。在回顾厄里的《旅游凝视》原作以及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这一概念和理论所受的批评以及研究转向,认为厄里在非寻常架构下阐述的凝视应该还包括注意这一内涵,并强调旅游凝视的价值在于其是"旅游体验"的实现途径而非目的,从而明晰旅游凝视在旅游理论体系中的应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朱煜杰  
"凝视"这一概念被广泛地运用于旅游人类学中,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实践案例的补充,凝视本身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扩展。游客在旅游活动中把日常生活的责任和义务暂时搁置,以独特的心态、方式和眼光去看待旅游活动中的事物被称为"游客的凝视"(tourist gaze)。在这一过程中,事物的真实和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红梅  
瓦伦·史密斯(Valene Smith)将民族旅游、文化旅游、历史旅游、环境旅游、娱乐性旅游并列在一起,视为五大旅游形式。实际上,民族、文化、历史旅游是不能截然三分的,这样的分类无疑是出于人类学家对人文知识的谙熟和偏爱。具体到民族旅游,虽然它与历史、文化、环境、娱乐旅游都有重叠或牵涉,但其作为一种旅游类型的存在却不可化约。少数民族或族群自身及其世居的环境不断成为"他者"和"异国他乡"的隐喻,"他者"是自然之子或异文化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丹萍  
1992年,以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有关"凝视"的著述为基础,英国社会学家约翰.厄里(John Urry)提出"旅游凝视"理论。厄里认为,"旅游凝视"是旅游欲求、旅游动机和旅游行为融合并抽象化的结果,是旅游者施加于旅游地的一种作用力,旅游者拍摄旅游地人文事象的摄影行为以及各类旅游广告图片等都是"旅游凝视"的具体化和有形化,旅游地由此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被社会性地重新构建。"旅游凝视"理论可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当代中国的某些旅游现象。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俊彤  殷平  
旅游直播以其特有的互动性、体验性和实时性已经成为凝视目的地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其场景下的旅游凝视行为发生了改变。文章以"带着微博去旅行"的128场直播和25.4万字的弹幕文本作为基础资料,运用内容分析法研究了旅游直播凝视的目的、内容、态度和权力关系,构建了旅游直播凝视行为过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旅游直播凝视目的从单一的追求愉悦体验扩充为审视目的地、粉丝行为和获取福利,凝视内容为主播、旅游环境、旅游吸引物、优惠活动和直播相关信息。(2)弹幕实时互动是主播与潜在游客的双向凝视,潜在游客在互动中掌握主动权,但主播通过反向凝视获取了信息。(3)主播在旅游直播中扮演了专家、当地人、导游和游客多重角色,使主播与潜在游客的权力关系呈现动态变化。(4)旅游直播凝视使潜在游客实现对目的地的先视,产生偏积极的情感倾向,重构了地方形象。研究结论丰富并推进了旅游凝视理论,并为旅游直播实践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魏雷  钱俊希  朱竑  
旅游建立在对地方异质性的消费凝视之上,游客认为旅游地"他者文化"拥有真实的本质属性,并应将旅游地的视觉差异和文化真实属性封存保留,在游客到来时再自然地呈现。而现代性与旅游消费如影相随,本地人更是主动迎合游客,借助创造舞台化的"真实性"以求得物质条件的改善,并与城市平等享有现代性带来的福利。旅游开发中的真实性由此成为悖论。该文以泸沽湖旅游区域为案例,使用质性研究方法,探讨游客与旅游地居民摩梭人对真实性理解的差异与矛盾。在真实性研究中强调本地人的视角,致力于将本地人的地方文化价值观纳入主流话语体系当中。从对真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周广鹏  余志远  
旅游体验中的两个重要范畴:旅游凝视与旅游朝圣,借助于对"旅游凝视"和"旅游朝圣"的考察,可以构建有关旅游体验的起点与终点的重要命题。本文抽取旅游世界关键构成要素(旅游者、景观、他者、活动与氛围情境),讨论旅游体验的实现途径问题,提出"景观视觉化、他者真实化、活动升级化以及氛围情感化"等,有助于提升旅游者体验质量的相关建议。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樊友猛  谢彦君  
社会变革的加速、文化思潮的演进和大众需求的转向使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协同呈现为当前迫切的问题。本文吸收文化记忆等理论,建立起乡村遗产的"文化记忆-展示-凝视"模型,认为,乡村文化记忆是文化展示的基础,乡村遗产的主题化展示为凝视确立了具体的视觉焦点,文化凝视又以获取文化记忆为旨归。继而,在城市与乡村的结构张力下,本文从主人与客人、实践与表征、历时与共时的双重维度考察了乡村遗产的主体、性质和构成。本文并以鲁西南3个典型村落为例,从记忆符号梳理、展示主题定位和凝视目标强化等方面,构建起乡村遗产保护利用的实现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汪天颖  陆林  路幸福  
Urry提出的"游客凝视"是旅游社会学、旅游文化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分析工具,"凝视"是一个多利益主体参与互动的复杂系统。徽州村落是徽文化的符号和标志,徽州村落旅游凝视的主体是游客和东道主,客体和核心是物质指向与精神指向的文化符号,两主体依托文化符号产生互动,而对文化符号的认识层次较浅。安徽黟县的西递、宏村、南屏具有丰富的徽文化特征吸引物。在案例地采用定量的问卷调查、定性参与式观察和访谈方法收集资料,分析相关定量和定性资料,并对相关网络文本及图片进行内容分析,探讨徽州村落旅游中的游客凝视行为及东道主凝视行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罗鲜荣  黄松山  
该研究从东道主凝视的视角着重探讨了旅游目的地居民对中西方背包游客的不同认知,强调东道主在主客交往时及其对游客的认知有其自身观点,且该立场深受中西方文化间不平等权力关系的影响。研究以丽江为案例点,发现丽江当地居民认为背包旅游者群体主要来自欧美国家,具有强烈的西方文化烙印。国内背包游客群体大多不被认同,更多情况下只被认为是在追随西方背包旅游者。在旅游行为上,西方背包游客相对强烈的探险意识以及对当地传统文化原真体验的追求令目的地居民肃然起敬,从而被认为是真正的背包旅游者。而国内背包游客在这两点上的表现常被当地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