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45)
2023(6927)
2022(5726)
2021(5197)
2020(4307)
2019(9624)
2018(9275)
2017(16817)
2016(9684)
2015(10768)
2014(11250)
2013(10686)
2012(9812)
2011(8971)
2010(9118)
2009(8660)
2008(8467)
2007(7717)
2006(6795)
2005(6108)
作者
(28795)
(24125)
(24050)
(22828)
(14986)
(11399)
(10896)
(9401)
(9064)
(8591)
(8213)
(8166)
(8054)
(7726)
(7518)
(7195)
(7100)
(7080)
(6990)
(6985)
(6196)
(5977)
(5893)
(5644)
(5566)
(5323)
(5281)
(5166)
(4981)
(4955)
学科
(37611)
经济(37534)
管理(28806)
(23453)
(19602)
企业(19602)
方法(16344)
数学(12946)
数学方法(12801)
中国(11087)
(10600)
(10420)
(10331)
(9260)
(8712)
业经(8610)
理论(8378)
地方(7966)
农业(6831)
(6649)
银行(6627)
(6597)
金融(6590)
(6433)
体制(6116)
(5787)
财务(5758)
财务管理(5742)
(5658)
贸易(5651)
机构
学院(140416)
大学(139737)
(50832)
管理(50735)
经济(49519)
研究(48680)
理学(43305)
理学院(42701)
管理学(41756)
管理学院(41481)
中国(36202)
科学(30659)
(30081)
(26810)
(24629)
(23860)
研究所(22331)
(22106)
中心(21812)
(21632)
师范(21382)
财经(20685)
业大(20546)
北京(19135)
农业(18667)
(18585)
(18207)
(17805)
师范大学(17336)
技术(15665)
基金
项目(93244)
科学(73044)
研究(67715)
基金(66573)
(58805)
国家(58296)
科学基金(49223)
社会(43165)
社会科(40749)
社会科学(40744)
(37203)
基金项目(35147)
教育(31963)
自然(31333)
(31059)
自然科(30555)
自然科学(30544)
自然科学基金(30006)
资助(27795)
编号(27201)
成果(22789)
重点(21284)
课题(20239)
(20102)
(20098)
(18557)
国家社会(17729)
科研(17596)
(17579)
创新(17309)
期刊
(60934)
经济(60934)
研究(40090)
中国(31352)
学报(23801)
(22031)
科学(21816)
(20703)
教育(19228)
管理(18246)
大学(18026)
学学(16984)
农业(14689)
(11319)
金融(11319)
技术(11265)
业经(10855)
财经(10307)
经济研究(9185)
(8890)
(8381)
问题(7983)
(7371)
(7275)
统计(7201)
(6708)
旅游(6708)
(6708)
(6632)
商业(6500)
共检索到2128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马天  
旅游体验质量既是旅游体验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也是旅游企业或目的地的生命线。目前,一些研究主要使用游客满意度测量旅游体验质量,也有研究关注旅游体验质量本身,旨在识别旅游体验质量的维度对其进行测量。然而,已有研究未从游客满意度与旅游体验质量的概念内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出发,考虑使用游客满意度测量旅游体验质量的适合性问题。此外,由于对旅游体验和旅游体验质量内涵的模糊认识使得研究者对旅游体验质量维度的认识截然不同。鉴于此,文章梳理并重新界定了旅游体验和旅游体验质量两个概念,并尝试厘清游客满意度、旅游体验和旅游体验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旅游体验质量是旅游者对其旅游体验优劣程度的评价,是游客满意度的前因变量。使用游客满意度测量旅游体验质量,实际上抹杀了概念之间的因果关系。与游客满意度或服务质量普遍从属性、功能方面展开测量不同,对旅游体验质量的测量应该从整体上、心理上着手。唯有如此,方能还旅游体验质量一个本来面目,从而有效地监测、提升旅游者的体验质量。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文勇  王婧  谭通慧  
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旅游文化创意产业正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文化创意旅游地的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对旅游者产生了独特的吸引力。研究以成都市文化创意旅游地"东郊记忆"为例,探讨了旅游者游憩体验、满意度与地方依恋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发现:能否为旅游者创造良好的游憩体验,是影响文化创意旅游地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直接影响旅游者满意度及对旅游地的地方依恋。研究进一步提出,文化创意旅游地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以文化创意为引领,塑造特色旅游地;以质量控制为保障,塑造精品旅游地;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塑造智慧旅游地。要全面提升文化创意旅游地的整体服务质量和效率,促使旅游者产生更好的游憩体验,更高的满意度与更强的地方依恋。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樊友猛  谢彦君  
在旅游体验基础理论研究中,对作为中间层次的体验特征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使得体验内涵的相对统一性和体验类型的多样化之间常难以有效协调。文章首先从体验与经验相区别的角度,对体验的概念进行词源学和语义学辨析,继而借鉴狄尔泰、梅洛-庞蒂和杜威有关体验的代表性观点,进一步厘清体验的学术内涵,最后结合具体的旅游行为和相关研究成果,提出旅游体验具有具身性、情境性、流动性和生成性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提出旅游体验研究要回归旅游者这一主体,加强对自然场景下游客的实时体验的研究,在非表征理论范式下关注游客的具身感知、情感和行为,并注意感官民族志等方法的应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樊友猛  谢彦君  
在旅游体验基础理论研究中,对作为中间层次的体验特征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使得体验内涵的相对统一性和体验类型的多样化之间常难以有效协调。文章首先从体验与经验相区别的角度,对体验的概念进行词源学和语义学辨析,继而借鉴狄尔泰、梅洛-庞蒂和杜威有关体验的代表性观点,进一步厘清体验的学术内涵,最后结合具体的旅游行为和相关研究成果,提出旅游体验具有具身性、情境性、流动性和生成性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提出旅游体验研究要回归旅游者这一主体,加强对自然场景下游客的实时体验的研究,在非表征理论范式下关注游客的具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陈翠  关江华  陈丽军  
生态旅游满意度是反映游客生态旅游体验的核心内容,是景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标。文章以生态旅游景区庐山为例,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生态旅游满意度评价模型,通过重要性-绩效模型分析影响生态旅游满意度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游客对庐山风景区生态满意度持中立态度,影响庐山风景区生态旅游满意度因素依次为基础设施、旅游价格、情感氛围、生态体验等,旅游基础物质需求是影响庐山风景区生态旅游满意度的直接原因,完善生态基础设施、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是提升游客生态旅游满意度的有利保障;游客对生态景观评价最高,对游客参与活动程度评价最低,资源优势在庐山风景区生态旅游满意度评价中具有首次效应,但资源优势所映射的首次效应持久性有限。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才是庐山风景区生态旅游满意度提升的重要突破口。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许鹏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旅游品牌开始关注游客体验。本研究基于沉浸体验理论,通过构建旅游品牌价值与游客满意度的关系模型,发现在旅游品牌提供的服务过程中,服务价值、设施价值和环境价值通过心流体验影响游客满意度;品牌承诺和品牌信任均调节了这些价值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丰富了旅游管理的现有研究,并为创建旅游品牌提供有益的实践参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宁志丹  李海娥  
城镇化的推进与"乡愁"的驱动使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而游客满意又是乡村旅游赢得市场的关键。在构建乡村旅游者乡愁感知与满意度模型的基础上,以抽样调查的方法取得数据、借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设计出乡愁感知的测量量表,比较得出乡愁感知中"乡景观赏"、"乡味体验"与满意度显著正相关、"乡情寄托"与满意度不显著相关的结论,并借用单因素方差法分析得出不同性别、年龄、来源地的游客在"乡景观赏"或"乡味体验"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最后总结提出乡村旅游地要营造"乡愁"氛围、重视游客差异化需求、适时地转型升级等建设性的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鹭  
近年来,随着大众旅游活动的日益普遍,人们在享受旅游活动带来的快乐与新鲜的同时,也对旅游产品的内容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人们多样化的兴趣和高标准的要求,我们有必要对旅游产品进行调整和提升。经过前人们的努力,我们认识到,游客对旅游体验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往往是游客判断一个旅游产品时满意与否的唯一标准。然而作者认为,旅游体验空间的边缘不但对游客做出旅游决策,甚至对游客对于旅游产品的最终满意度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原理与"场域"理论息息相关。本文致力于发掘其理论根源,以期对旅游体验空间边界对于游客满意度的影响有更加科学的认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黄子璇  孔艺丹  曹雨薇  曹芳东  周春林  
从游客视角出发,以旅游质量为中介变量,构建体育旅游活动中旅游动机、期望和游客满意度关系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定量分析,探讨游客满意度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体育旅游动机对旅游质量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体育旅游者期望对旅游质量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体育旅游质量对游客满意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体育旅游质量在旅游动机、期望与游客满意度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说明体育旅游动机和期望通过旅游质量间接影响游客满意度。因此,体育旅游目的地管理者必须注重旅游体验管理,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引导旅游者树立合理的期望水平及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施思  黄晓波  张梦  
旅游演艺迭代升级中,具身体验设计被产业界视为制胜法宝,但学术界对其如何影响游客满意度缺乏深入解读。该研究基于叙事传输理论和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深入研究影响旅游演艺游客满意度的沉浸体验与意义体验,分析基于认知评价的中心路径和基于情感反应的边缘路径对游客满意度产生的加成效应和削弱效应,并进一步分析边缘路径对中心路径产生的偏见效应。研究发现,沉浸体验主要通过诱发情感反应进而影响满意度,意义体验则主要通过引致认知评价进而影响满意度,且意义体验通过认知评价对游客满意度的间接效应强于沉浸体验通过情感反应对游客满意度的间接效应。此外,旅游演艺游客体验中游客对旅游演艺的理性思考与评价会受到其情感反应的影响。文章深化了旅游演艺游客体验相关理论,为旅游演艺的创意策划和开发设计提供了方法指导和决策参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董雪旺  成升魁  
世界遗产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同时也承担着对公众科普教育的社会责任。本文以Lancaster的特性理论和消费技术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旅游消费技术的概念和理论体系,并以西湖和江郎山为案例地,试图证明游客的旅游消费技术与其体验满意度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进而将遗产旅游的经济效益、社会责任和人民满意三个战略目标统一起来。研究显示,旅游者的知识储备、旅游经历、涉入和认知程度以及解说系统是影响旅游消费技术的重要维度。其中,知识储备是文化遗产审美的基本条件,而旅游经历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可能因"行万里路"而提高旅游者的旅游消费技术,并进而提升其旅游体验满意度,又有可能因"见多识广"而提高旅游者的"挑剔"度,导致满...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陈东杰  王瀛旭  郭燕茹  
随着体验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旅游产品结构的不断升级,游客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追求多样化的旅游体验已是大势所趋。文章将游客满意度理论运用到森林旅游体验产品开发中,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森林旅游游客体验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法挖掘影响游客体验满意度的潜在因素,并借助IPA模型对游客期望与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以山东省49处国家森林公园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影响游客体验满意度的因素依次为消费价格、管理服务、条件设施、资源禀赋、游憩活动、景区环境及情感氛围7种体验;(2)游客职业、年龄、学历、月收入等特性差异对旅游满意度影响显著,且游客期望与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3)森林旅游各体验项目期望均值为4.15,满意度均值为3.76,游客对山东省森林公园森林旅游基本满意,森林旅游产品的各体验项目还有待修补与改善;(4)根据IPA分析结果,得出继续保持项目12个、供给过度项目5个、从容改进项目6个、重点改善项目9个。在此基础上提出准确定位旅游市场,进行个性化体验设计;丰富体验产品类型,增强游客旅游体验;改进旅游设施,提高管理服务品质;整合旅游资源,有效提高产品质量等政策启示。研究结果验证了游客满意度理论在森林旅游体验产品开发中的可行性及指导意义,从体验主体角度出发,扩展了游客特性、期望与体验满意度之间关系的研究维度,以期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准确把握游客感知现状,提升森林旅游体验满意度,深入发展森林旅游体验产品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马天  
旅游体验测量是旅游学术研究中最重要的研究主题之一,对旅游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梳理了已有研究对旅游体验概念内涵的认识和理解,根据测量时点的不同,将旅游体验测量分为实时测量和回顾式评价两种进路,并系统地回顾了每种进路下具体测量方法的优缺点、适用性及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情况。研究发现,近年来,将实时的旅游体验测量方法与GPS等定位手段相结合,探究旅游者在具体时间和地点的动态体验已受到旅游研究者们的关注,这将有助于理解具体时空中旅游者的体验和变化,从而有效地进行旅游产品设计和提升。最后,本文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卞显红  
该文论述了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旅游者目的地选择及其购后行为的主要影响,并把"重游意向"与"愿意推荐该目的地"纳入行为变量,"感知质量"与"满意度"纳入评价变量。该文还以无锡市两个旅游目的地的实践性调查研究所得的数据基础上,运用结构平等模式对"感知质量"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及"感知质量"、"满意度"与"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衡量。研究结果对我国旅游目的地的经营与管理有着重要启示,并对推动我国旅游目的地形象及旅游消费行为的定量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马波  
一、制度无所不在:从一个经历说起在阐明主旨之前,先来讲述一个小经历。我工作的城市青岛,有新老两个空间。老城区沿海一带,当地人俗称前海沿,大体成型于德国租占时期(1897—1914年),欧风浓郁,景致旖旎,景点棋布,但道路有失宽敞,每到旅游旺季,因大量埠外车辆,尤其是极其显眼的旅游大巴车(有报道称日进2500辆)的加入,道路拥堵现象频发,车辆只能龟行,当地居民意见颇大。2012年4月,交警部门出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