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45)
- 2023(12933)
- 2022(11195)
- 2021(10579)
- 2020(8674)
- 2019(20067)
- 2018(20063)
- 2017(38552)
- 2016(20987)
- 2015(23515)
- 2014(23869)
- 2013(23082)
- 2012(21008)
- 2011(18830)
- 2010(18686)
- 2009(17105)
- 2008(16463)
- 2007(14226)
- 2006(12412)
- 2005(10555)
- 学科
- 济(81212)
- 经济(81104)
- 管理(59610)
- 业(54445)
- 企(46293)
- 企业(46293)
- 方法(38432)
- 数学(31727)
- 数学方法(31362)
- 农(21188)
- 中国(20825)
- 财(20285)
- 学(19866)
- 业经(19016)
- 理论(17284)
- 地方(16088)
- 制(15157)
- 农业(14206)
- 和(13765)
- 贸(13409)
- 贸易(13404)
- 易(12980)
- 务(12696)
- 财务(12623)
- 财务管理(12599)
- 环境(12591)
- 技术(12545)
- 银(12312)
- 教育(12274)
- 银行(12271)
- 机构
- 大学(295986)
- 学院(295214)
- 管理(118045)
- 济(111354)
- 经济(108767)
- 理学(102825)
- 理学院(101648)
- 管理学(99879)
- 管理学院(99337)
- 研究(96021)
- 中国(69569)
- 京(63069)
- 科学(61356)
- 财(51739)
- 所(47222)
- 农(45597)
- 业大(43966)
- 研究所(43437)
- 中心(43056)
- 财经(42066)
- 江(41755)
- 范(41289)
- 师范(40883)
- 北京(39650)
- 经(38237)
- 农业(35788)
- 院(35371)
- 州(34462)
- 师范大学(33166)
- 经济学(33098)
- 基金
- 项目(206696)
- 科学(162236)
- 研究(152494)
- 基金(148971)
- 家(129522)
- 国家(128415)
- 科学基金(110450)
- 社会(94901)
- 社会科(89750)
- 社会科学(89730)
- 省(81213)
- 基金项目(79679)
- 自然(71813)
- 教育(70115)
- 自然科(70084)
- 自然科学(70069)
- 自然科学基金(68809)
- 划(68124)
- 编号(62872)
- 资助(61172)
- 成果(50999)
- 重点(45754)
- 部(45023)
- 发(43628)
- 课题(43282)
- 创(42887)
- 创新(39828)
- 科研(39405)
- 项目编号(38931)
- 教育部(38680)
- 期刊
- 济(120685)
- 经济(120685)
- 研究(84348)
- 中国(51867)
- 学报(47498)
- 科学(43348)
- 管理(41605)
- 农(41035)
- 财(37998)
- 教育(36320)
- 大学(35694)
- 学学(33483)
- 农业(28760)
- 技术(24629)
- 融(21071)
- 金融(21071)
- 业经(20937)
- 财经(19778)
- 经济研究(18969)
- 经(16852)
- 图书(16128)
- 问题(15706)
- 科技(14402)
- 理论(14370)
- 业(13931)
- 版(13552)
- 实践(13317)
- 践(13317)
- 技术经济(13031)
- 商业(13027)
共检索到4164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俊 唐代剑
旅游者体验及认知规律为旅游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石,引入适合的理论对旅游者体验与其他旅游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展开系统性的科学研究为推动旅游学科发展的重要命题。具身理论突破了传统身心二元的理论框架局限,强调人类心智、身体及情境的不可分割性,为揭示旅游者体验的形成机制与规律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日益为国际旅游学界所关注。文章首先简要回顾具身理论的哲学渊源及其理论内涵;然后对具身理论在当前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及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与述评;文章探讨了开展旅游体验具身研究的意义,提出应用具身理论开展旅游体验研究的框架性思路,以旅
关键词:
具身理论 体验 旅游体验 旅游研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樊友猛 谢彦君
学界对旅游者具身体验的研究积累了一定成果,已具备推动旅游体验研究范式转型的能力。首先,文章总结本真性、凝视、表演等范式演进的动因和过程,提出具身理念在理解和解释旅游体验现象时的优势。继而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阐释具身范式的内涵,总结该范式的基本原则与理论框架。研究认为,具身范式秉持"身体-主体"本体论,旅游具身体验是旅游者经由自我身体与旅游世界发生交互从而获得存在意义的过程。对旅游具身体验的呈现,需要综合符号学和非表征理论,依据"超表征"的认识论来理解。与之相应,提出获取现场数据、加深现象描述、揭示行动过程和涉入研究情境的方法论原则。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才 卢昌崇
作为旅游现象的内核,旅游体验具有丰富的内涵,可从不同的视角加以诠释。文章从认同角度对旅游体验中的认同(成分)加以诠释,指出在旅游体验中认同呈现出多种形态,从外在的目的地认同,到对旅游者角色认同,再到文化认同,最后到自我认同,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通过各种形态的认同,旅游体验才能彰显其独特价值。
关键词:
旅游 体验 认同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谢彦君 胡迎春 王丹平
针对工业旅游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本文以具身理论为指导,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实现了以下理论和实践目标:第一,研究发现工业企业的本体功能(如生产与销售)形成了制约工业旅游体验质量的重要因素——具身障碍,具体包括功能性障碍和连带性障碍。第二,具身障碍的移除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其中一些障碍移除困难,而另一些障碍可以通过克服和遮蔽等手段来消除;同时发现,场景组织以及旅游者的移情参与也是具身实现的途径。第三,具身体验的实现需要身体、场景以及二者之间互动的协同作用,这样的过程可以表示为一个三维谱系。第四,运用以上新范畴和相关命题构建出的工业旅游具身体验模型可以指导工业旅游发展实践,即供给方可以通过障碍移除、场景组织唤起游客的移情参与,进而提供高质量的工业旅游体验。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彭丹
文章提出旅游体验当中存在两大类关系:"人—物"关系和"人—人"关系。在以往的研究中,"人—物"关系的研究已经有大量文献,而关于"人—人"关系的研究则不那么受到重视。文章指出,旅游中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研究是旅游体验研究的另一个重要视角和问题域。在"人—人"关系研究方面,以往的研究更多是围绕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居民之间的关系和旅游者与旅游业服务者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的,而对于旅游者与旅游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却少有见到,事实上,旅游者之间的互动和社会关系的质量对旅游者体验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文章重点讨论了旅游者与
关键词:
旅游者 社会关系 旅游者互动 旅游体验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俊 唐代剑
随着旅游研究的日益深入,引入跨学科的新兴理论并合理应用已经成为旅游研究中趋势性的热点问题。具身认知理论作为第二代认知科学的核心理论,强调人类思维对于身体及情境的嵌入性依赖与互动关系,具有自然与社会科学交叉学科的双重理论背景,为旅游跨学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文章基于对具身认知理论渊源及其内涵的认识,分析了具身认知理论对跨学科科学研究的意义,为应用具身认知理论开展旅游研究提出了思路。从科学研究应用意义来看,具身认知理论具有从跨学科视角解释旅游者行为、体验及其形成的理论优势,可以帮助旅游研究者打破自然科学
关键词:
具身认知理论 跨学科研究 旅游研究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俊 唐代剑
随着旅游研究的日益深入,引入跨学科的新兴理论并合理应用已经成为旅游研究中趋势性的热点问题。具身认知理论作为第二代认知科学的核心理论,强调人类思维对于身体及情境的嵌入性依赖与互动关系,具有自然与社会科学交叉学科的双重理论背景,为旅游跨学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文章基于对具身认知理论渊源及其内涵的认识,分析了具身认知理论对跨学科科学研究的意义,为应用具身认知理论开展旅游研究提出了思路。从科学研究应用意义来看,具身认知理论具有从跨学科视角解释旅游者行为、体验及其形成的理论优势,可以帮助旅游研究者打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壁垒,从而有效地构建科学的跨学科旅游研究范式。
关键词:
具身认知理论 跨学科研究 旅游研究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徐英 谢彦君 卫银栋
在旅游体验研究领域,有关旅游场的研究,已日益呈现出从早期的概念性思辨走向知识细化方向上的科学实证研究。本文也是对这一研究转向的一个回应。通过对依托于蒙古族文化的内蒙古大草原旅游情境的实证分析,本文努力拓展旅游场已有理论研究的范畴空间和理论命题,并尝试构造内蒙古草原旅游场的体验模型。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在已有旅游场理论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草原氛围场和草原行为场两个表征草原旅游场内部结构的子范畴。本文认为,只有当草原氛围场和草原行为场之间相互作用的"体验力"达成一种"异质同构"的关系时,旅游者在草原旅游场中才能获得最大程度的高峰体验。其次,以内蒙古草原旅游场的特质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实证研究,通过对草原旅游体验者的旅游博客及在场体验的访谈文本做扎根理论分析,归纳出草原旅游场下氛围场与行为场的构成特质。此外,本文还对旅游经营者的草原旅游场的心理预期展开调查,以内蒙古12家旅行社所推出的草原旅游产品作为分析单位,剔除雷同线路,最终甄选出18条内容丰富、介绍详尽的精品草原旅游产品线路。通过对其进行高频词统计和语义网络分析,最终归纳出作为旅游生产经营的供给者一方是如何通过媒介手段向旅游者宣传并建构其对草原旅游场的预期体验意象的。研究发现,草原旅游者的在场旅游体验与旅游供给方设计并建构出的预期体验意象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明显的匹配度。从而得出进一步的结论,即内蒙古草原旅游的高满意度取决于草原旅游者的在场体验与其预期体验意象的高吻合度。最后,本文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出草原旅游场的概念模型。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樊友猛
20世纪90年代初,受具身理论启发,学界开始关注旅游与身体的关系,旅游具身体验研究取得长足进展,但系统的研究评述与反思尚付阙如。基于知识社会学视角分析,旅游具身体验研究经历了酝酿、探索和拓展3个阶段,研究成果分布在两个维度、六大领域,其中视觉、其他感官知觉、躯体觉体验构成具身体验的共通性层面,主要由生理身体决定;性别分异、身体障碍和身份认同下的具身体验则属于具身体验的差异化层面,强调了身体的建构性。这些成果推动了旅游体验研究的范式变革。针对当前在成果系统性、主题集中度和方法适用性等方面的不足,未来的研究迫切需要明确具身化对于旅游体验研究的范式意义,围绕"遭遇""栖居""展演"和"实践"等范畴建立核心命题,并且注意中西方理论资源的会通和新兴与传统研究方法的结合,以具身体验、具身实践、具身景观和具身营销为探索重心,完善和深化旅游具身体验研究的知识体系。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杨 张佳怡
[目的/意义]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具身智能与人类交互的体验优化成为研究的前沿热点。具身智能的人智交互研究扩展了传统人机交互,强调具身化人工智能对人类需求和行为的理解与适应,涵盖技术优化、用户感受、隐私安全和伦理问题。探讨具身智能在人智交互体验中的理论基础、应用实践及未来发展,为理解其复杂性、推动技术进步和应用创新提供重要参考。[方法/过程]在对具身智能的人智交互体验研究理论系统性综述的基础上,分析2015—2024年561篇相关文献,深入剖析具身智能交互体验相关研究的多维度特征和应用。[结果/结论]具身智能在人智交互体验中的研究展现出跨学科融合、技术多样性和应用广泛性等特点,其在多个领域如智慧医疗、智能制造、自动驾驶和智慧养老等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鉴于此,提出基于具身智能的人智交互体验框架,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数字驱动的理论发展、多学科融合的方法创新、技术应用的场景拓展以及人因工程下社会伦理规范的建立,为具身智能人智交互的健康发展提供实践启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恒 何文俊
随着审美活动逐渐成为生产、交换与消费系统中的结构性组成部分,厘清旅游者审美体验的心理结构维度及内部互动机理至关重要。援引认知心理学的双系统理论,文章提出了旅游审美心理机制的理论框架,选取典型审美个体与审美群体样本,并结合案例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论证了包括“美的知觉-美的理解-美的共创-美的审视-美的表达-美的转移”在内的旅游审美体验的6个心理结构维度,各维度循环往复,实现启发机制到系统机制再回归启发机制的审美心理过程,游客在螺旋式循环的心理活动中实现了由浅入深的旅游审美体验,并最终超越感官刺激下的审美偏狭,实现了逐步递进的美之生命体验。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曾丽 高权 陈晓亮
传统乡村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地方在短时间内经历着急剧的解构和重构。如何在由旅游引发的变迁中理解乡村的地方重构问题,相关机理和实践均有待深入。近年,具身范式转换为旅游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其中,旅游情境下游客具身体验与地方呈现出复杂和多元的关系。该文首先从游客具身体验视角对旅游引发的地方重构进行了文献述评,探查游客在地方重构中的作用,并以婺源为案例地,采用定性研究方法探查游客具身体验重构地方的过程。研究发现,在婺源"地方性-去地方化-再地方化"的地方重构过程中,游客高峰体验和日常性体验对立统一的演进过程推动了传统乡村旅游地的地方重构。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邓勇勇 魏向东
记忆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也与我们日常生活及社会发展紧密相关。近些年,记忆研究在旅游学中逐步得到关注,并成为旅游体验中的热点话题。文章梳理了旅游体验中记忆研究的基本概况和相关议题,从难忘的旅游体验、记忆的影响因素、记忆的作用、记忆的建构机理与模型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展现旅游体验视角下记忆研究的发展脉络和丰富意义。英文文献研究以心理学领域为主,以记忆中的情感话题为核心,形成了“难忘的旅游体验”这一特定概念,研究注重理论的实践指导价值。中文文献研究偏重于社会学领域,以社会文化领域的记忆研究理论为基础,以记忆的主客构建和外部环境因素为核心。文章通过中英文文献比较,归纳研究思路、方法和理论,总结差异形成共识,旨在反映旅游体验中记忆研究的基本态势,并为后续研究提供经验借鉴和思路启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厉新建
本文从旅游体验和体验经济两个方面的理论综述和进展追踪出发,提出了基于该两方面理论具体到体验塑造实践的应用。文章总结了旅游体验的分类、概念化发展、真实性、体验质量、体验管理等问题。基于对体验分类的理论分析,提出了通过主体体验化和支撑主题化的旅游体验塑造途径;基于考察体验的影响逻辑,提出了改善体验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
旅游体验 体验经济 目的地发展 创新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振之 谢辉基
文章将"体验-世界"的关系作为旅游分析的核心概念。通过词源梳理,对体验与经验的概念进行了必要的区分。分析指出,词源上体验应被理解为是对某物的经验。在对Heidegger栖居思想与世界的观念的解析中,研究指出体验即对艺术的经验,由此得出三组命题:(1)艺术揭示世界;(2)对艺术的经验发生在世界与大地的争执当中;(3)经验艺术的形式是一种游戏的方式。结合前人分析,研究就旅游体验的内涵做了定义上的补充:旅是去远,游是游戏。在游戏论的框架下分析指出:旅游世界的封闭是由其观赏者来完成的。相比其他参与者,作为与戏者及
关键词:
旅游 体验 生活世界 艺术经验 游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