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46)
2023(3574)
2022(2950)
2021(2776)
2020(2292)
2019(4734)
2018(4541)
2017(8245)
2016(4434)
2015(4632)
2014(4397)
2013(4139)
2012(3880)
2011(3490)
2010(3613)
2009(3351)
2008(3253)
2007(2847)
2006(2640)
2005(2339)
作者
(12716)
(10724)
(10716)
(10327)
(6767)
(5322)
(4681)
(4102)
(3953)
(3935)
(3814)
(3623)
(3567)
(3423)
(3306)
(3264)
(3237)
(3237)
(3152)
(3067)
(2638)
(2612)
(2546)
(2537)
(2438)
(2414)
(2380)
(2344)
(2238)
(2199)
学科
(16946)
经济(16937)
管理(8610)
(7082)
方法(6063)
(5167)
(5111)
(5059)
企业(5059)
业经(4137)
中国(4029)
理论(4025)
数学(4008)
数学方法(3946)
农业(3802)
地方(3587)
(3131)
税收(2924)
(2893)
(2671)
环境(2648)
(2581)
贸易(2580)
(2473)
(2360)
(2326)
(2315)
银行(2311)
(2295)
教育(2287)
机构
学院(62405)
大学(59458)
研究(23338)
管理(20594)
(20097)
经济(19541)
中国(17290)
理学(17281)
理学院(16967)
管理学(16531)
管理学院(16398)
科学(16251)
(13073)
(12052)
师范(11939)
(11756)
研究所(10929)
中心(10591)
(10416)
(10329)
旅游(10204)
(10095)
师范大学(9828)
(9674)
(9578)
(8973)
北京(8416)
业大(8360)
财经(8086)
(7963)
基金
项目(42875)
科学(33995)
基金(30923)
研究(30528)
(27883)
国家(27651)
科学基金(23282)
社会(19109)
社会科(18041)
社会科学(18037)
(17284)
基金项目(17177)
自然(15683)
自然科(15265)
自然科学(15262)
自然科学基金(14989)
(14586)
教育(13740)
资助(12616)
编号(12293)
(10331)
重点(10257)
成果(9093)
课题(8853)
(8512)
科研(8403)
(8214)
计划(8019)
国家社会(7814)
发展(7806)
期刊
(25782)
经济(25782)
研究(17248)
科学(10711)
学报(10027)
中国(9711)
(8819)
大学(7343)
学学(6999)
教育(6964)
(6592)
旅游(6592)
(6592)
(6463)
农业(6392)
管理(6218)
(6117)
学刊(5313)
旅游学(5310)
游学(5310)
业经(5251)
资源(4820)
经济研究(4281)
(4223)
金融(4223)
技术(3498)
财经(3271)
(3262)
问题(3187)
林业(3076)
共检索到903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李祝舜  
旅游审美对象一般地分为自然景观美和人文景观美。人文景观美泛指劳动创造的一切美好事物,它区别于自然景观美,又以自然美为素材、背景、陪衬、对象,往往是自然美和人工美的有机结合。人文景观美涵含着人类文明的一切成就,是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有机结合,是真、善、美的统一。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许源  陶卓民  荣慧芳  
在文学地理学的范畴中,诗词作品中的景观元素蕴含丰富的空间信息和审美思想。基于人地关系视角挖掘诗词中典型景观信息,对于旅游审美的建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在梳理整合庐山历代诗词中的景观信息基础上,通过构建景观典型性指数K_(i)和典型景观指数L_(i),并考察各历史时期中景观系统的发展情况,运用Ripley’s K函数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景观多尺度空间格局和影响机制,发现:(1)诗词中典型景观增长呈迂回式上升发展,出现频数的密集分布情况与区域集群的分布规模较为一致。(2)诗词中典型景观整体上显著集聚,各类景观分别呈现出随机或者均匀分布规律,与诗词构景的景观多样化需求有关;建筑与水文类型景观特征空间尺度大,山岳和生物类相对较小;(3)典型景观出现频数主要受到区域因子和类型因子的影响,各因子两两交互解释力显著提升。诗词中的诗性精神,通过景观的空间布局和历史感营造在现代旅游中进行呈现,对于提升旅游者的审美体验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蒋婉求  
旅游景观给游客带来无尽的情趣,那么,这些景观与游客的人格心理之间有着怎样的一种契合关系?如何根据这种关系来培养旅游者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这便是本文需要探讨并试图解答的问题。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陶济  
石灰岩的地下溶洞,是一种令人神往的旅游风景资源。溶洞景观的开发建设,正是为了充分发挥溶洞景观的审美优势,满足旅游观赏者的审美追求。离开了审美效应,就难以获得本来可以获得的经济效益。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康正文  
旅游景观和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秀美和壮丽的景观为文人墨客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而出自大家手笔的诗词歌赋又使许多景观名播中外,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登黄鹤楼,油然想起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慨,登岳阳楼,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随口而出……文以景兴,景以文传,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然而和旅游景观关系更为密切的文学形式是我国独有的楹联。那些悬挂、雕刻、镶嵌在山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国政  范俊芳  
基于对著名理学鼻祖周敦颐故里——历史文化名村楼田古村人文景观的实地考察,对周敦颐故居、濂溪祠书院、五星墩祠堂与宋墓等重要历史人文景观资源的特点进行了简要评析,同时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的相关要求将其进行分类和评级;并针对现状提出了若干保护建议,以期为楼田古村的人文景观有效保护与永续利用提供可参考。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畅  
论地域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互补开发作者:王畅单位:河北省社科院燕赵所(石家庄,050011)文章认为,任何旅游资源都具有地域性特点,任何旅游景观都是地域文化景观。由于地域文化的涵盖面甚广,以往人们对此理解得很是狭隘、肤浅,近年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不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文孝,李坡,苏维词  
本文讨论了喀斯特旅游洞穴景观多样性的含意、类型和特性。采用多样性指数,相对丰富度及离散度对洞穴景观多样性进行了定量表达与评判。阐述了人工作用对洞穴景观多样性的影响。对旅游洞穴景观多样性的保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薛芮  阎景娟  
在旅游话语中,景观是旅游行为与旅游地相互作用结果的客观呈现,链接着客观存在与主观感知、过去与未来、地方与全球,可以成为管理乡村旅游人地关系问题的有力工具。论文从阐释景观概念与景观管理体系出发,对乡村旅游景观管理的本质与脉络、景观管理在乡村旅游人地关系上的嵌入做了系统梳理,主要结论包括:(1)乡村旅游地景观管理的价值逻辑包括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制衡、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平衡,以及“景观”与“可持续发展”悖论的消解;(2)乡村旅游地景观管理在人文地理学角度主要以地方、空间、景观的理论范式为体系,三者是从不同角度来阐释人地关系的辩证关系概念;(3)乡村旅游景观管理的技术路线包括景观规划和景观保护2个主要阶段,在定量研究方面可以使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在定性研究方面则可以借鉴景观符号学方法;(4)乡村旅游地景观管理的研究框架是以生态性问题为核心,以主体性问题、时间性问题、空间性问题为基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皮元珍  薛其林  李映辉  
湘水脉脉,骚风习习。湖湘历史文化苍茫遥远,又浩瀚繁复。在长期的发展积淀过程中,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旅游审美"文化。既有荡气回肠的宏大故事,又充满了天马行空的玄思妙想。湖湘这片神奇秀美之地,不但用三湘四水养育了万千湖湘儿女,用巍峨山川成就了潇湘子弟的刚毅坚强,更为重要的是她以英雄辈出、人文荟萃深厚博大的文化积淀,彰显出湖湘旅游文化深邃绵长,浪漫多情,绮丽清俊,生生不息的审美特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夏春华  钟育华  
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当代生态环境意识的崛起,为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的生态、人文与园林景观的构建提供了丰富的内涵。从南山地域特色出发,探索生态、文化与园林景观的关系,提出主题旅游景区的规划思路。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要宇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各项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人们更加注重城市公共空间的幸福感,对于城市环境的需求逐渐从商业化转变为人文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景观设计成为调节商业建筑与人居环境之间的关键要素。由杨光编著、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城市公共空间艺术与人文景观设计研究》一书,通过分析城市公共空间艺术设计案例,深入阐述了不同城市景观的人文艺术内涵,并且从未来发展趋势出发,针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开论述,对于研究城市人文景观的幸福感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跃西  
一、突出佛教文化 九华山自辟为地藏王菩萨的道场后,便大规模兴建寺庙,历经宋、元、明、清几代,日益兴盛。鼎盛时期,佛寺达300多座,僧尼4000余人,有“莲花佛国”之称。现尚存古寺78座,佛像1500余尊,藏有明万历皇帝颁赐的藏经及其他玉印、法器等佛教文物1300多件,百岁宫内还有无瑕禅师的肉身坐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增泰  
横亘陕西省南部的秦岭山脉和大巴山山脉及其两山之间的汉江谷地,统称为秦巴山区(见图)。这里,巍峨的秦岭壁立于北,阻挡着寒潮的南袭,使汉江谷地冬季的气温高于同纬度的东部各地,许多典型的亚热带植物在同纬度的淮河中、下游生长不良,而在秦巴山区谷地中则枝叶茂盛,欣欣向荣。秦岭南北自然景观的迥异使其成为我国气候、植被的重要区界。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汪朝飞  
[目的]为推动楚雄州旅游扶贫工作进程,使楚雄州贫困人口顺利脱贫,文章研究了基于扶贫的乡村景观分布特征,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研究楚雄州基于旅游扶贫的乡村景观分布特征,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指标权重,采用打分法选取了一定数量的游客以及专家对楚雄州五大类型乡村景观的每个指标进行打分,并通过加权法计算各类型基于扶贫的乡村景观综合评价指数,对其进行评价。[结果]基于旅游扶贫的楚雄州乡村景观分布较均衡,接近于平均分布。5大类型中民俗文化型景观质量最优,其次是景区带动型、生态环境型和城镇依托型,产业融合型景观质量最差。[结论]发挥楚雄州特色,大力发挥民俗文化型乡村景观在旅游扶贫中的带动作用,鉴于景区带动型乡村景观是地区乡村旅游名片,政府应持续加大对其建设力度,提升景观综合质量。由于产业融合型乡村景观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楚雄州应继续保持对其开发、摸索和实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