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49)
2023(10062)
2022(8413)
2021(7551)
2020(6080)
2019(13613)
2018(13400)
2017(24973)
2016(13508)
2015(15032)
2014(14996)
2013(14760)
2012(14224)
2011(13262)
2010(13508)
2009(12410)
2008(12242)
2007(11314)
2006(10600)
2005(9593)
作者
(42429)
(35303)
(35187)
(33068)
(22169)
(17220)
(15837)
(13553)
(13517)
(12807)
(12073)
(11970)
(11734)
(11315)
(11225)
(10960)
(10536)
(10466)
(10410)
(10243)
(8996)
(8929)
(8654)
(8268)
(8130)
(8042)
(7987)
(7852)
(7394)
(7158)
学科
(59970)
经济(59918)
管理(36991)
(31879)
(22593)
(22371)
企业(22371)
地方(21718)
中国(20301)
环境(17944)
方法(17041)
业经(15320)
(14484)
农业(13704)
数学(12959)
数学方法(12816)
(12525)
(12480)
贸易(12468)
(12033)
地方经济(11329)
(10353)
金融(10353)
(10208)
(10183)
银行(10176)
(10124)
(10034)
(10018)
(9762)
机构
学院(196140)
大学(190837)
研究(76982)
(76165)
经济(74331)
管理(68184)
中国(58237)
理学(56400)
理学院(55618)
管理学(54557)
管理学院(54217)
科学(50265)
(44025)
(40720)
(40594)
研究所(36859)
中心(34718)
(33956)
(33250)
农业(31726)
业大(31173)
(30107)
师范(29706)
北京(28794)
(28760)
(26914)
(26717)
财经(25380)
科学院(24054)
技术(23663)
基金
项目(127014)
科学(98286)
研究(92597)
基金(87715)
(78683)
国家(77957)
科学基金(64673)
社会(56995)
社会科(53819)
社会科学(53802)
(53208)
基金项目(46435)
(44192)
自然(41534)
教育(40668)
自然科(40350)
自然科学(40337)
自然科学基金(39591)
编号(37248)
资助(36276)
(35232)
重点(29910)
成果(29801)
课题(28384)
发展(27936)
(27428)
(26090)
(25969)
创新(24443)
科研(24179)
期刊
(99670)
经济(99670)
研究(59493)
中国(49558)
(38909)
学报(33474)
科学(31300)
农业(27420)
管理(26467)
教育(26199)
大学(24722)
(23779)
学学(23036)
(19490)
金融(19490)
业经(19304)
技术(17395)
经济研究(14948)
(14802)
问题(12913)
财经(11881)
资源(11839)
图书(11324)
(10342)
科技(9870)
世界(9857)
(9493)
(9476)
商业(9379)
(9289)
共检索到3213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郝建秀  
受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的邀请,国家计委“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开发”代表团,于去年9月份,对美国进行了为期10天的考察访问。先后走访了美国的6个州,参观了5个国家公园,实地考察了12个部门并与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人员进行了交流,会晤了美国内务部长和参议员。对...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大悟  
生态旅游与自然观光旅游相比,前者是更新换代的旅游产品,是21世纪重点开发的新一代的旅游产品。高成本、高附加值、高知识含量是生态旅游的三大特征。生态旅游是一项需慎重开发的系统工程,必须走经营——保护——知识——科研——生产联动开发之路。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黄崇兴  曹冲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旅游业的兴起与持续性繁荣亦与生态环境紧密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旅游业也带动了区域环境进步。然而,旅游业的大力开发也相继引发了各种生态环境问题,阻碍着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笔者从生态环境建设与旅游可持续发展出发,以宁波地区为案例,深入分析了宁波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现状,探讨了宁波地区旅游业的未来发展路径,以期促进旅游业的有序推进。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红刚  李耀初  
珠海市旅游生态环境建设研究□刘红刚李耀初1旅游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影响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因素有旅游客源市场、服务质量、旅游资源状况、旅游区生态环境、旅游区产业布局等。旅游生态环境是影响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这里的旅游生态环境是指一切有旅游价值的区域...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向红  
旅游经济是属于较高消费形态的消费型经济。在旅游向休闲、度假等更高形式发展的过程中,会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本文从分析旅游经济的生态环境问题入手,对环境责任进行了界定,并在此基础上,试图构建保护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的管理体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成官文,王敦球,秦立功,孔运铎,严启坤,秦国辉  
龙脊梯田景区是大桂林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景观独特,宜于发展生态旅游。但基础设施建设、耕地及人口素质成为约束性限制因素,也面临资源优化配置、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传统文化继承等问题,迫切需要可持续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桂华  
澜沧江上游流域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再西北三江并流区。本文从澜沧江上游流域独特的高山峡谷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旅游资源的类型调查入手,分析评价其旅游资源、功能特色、旅游市场需求及开发条件,倡导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时进行,提出了使旅游业能够持续发展的开发方向和模式。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细嘉  周青  
以生态旅游建设为视角,构建鄱阳湖区域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协同理论中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鄱阳湖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区域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程度均较高,但其协调程度较低,主要集中在失调衰退型、过渡类型和基本协调型;各年份所隶属的耦合协调类型也不尽相同。从环境与经济关系看,2001-2011年这11年间鄱阳湖区域前期集中于经济滞后型,中后期集中于环境滞后型。基于生态旅游建设视角提出的环境调控对策建议为:优化经济产业结构,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体的复合型生态经济经济;构建生态旅游产业生态预警机制,促进生态保护常态化;激励社区参与,完善多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芬  
在实践领域,旅游产业生态化的企业运作根本动因在于对成本的约束,因此,对生态环境进行内生化的成本核算处理是旅游企业实施生态化的基本判据。本文首先研究将人类劳动向生态系统延伸而形成的生态经济价值理论,建立旅游生态环境成本与旅游生态经济价值的对应关系,将生态环境成本与经济价值、人类劳动关系结合起来,从而为建立生态环境成本内生化模型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以外部成本效应理论为研究起点,论证并分析出通过税费手段摊派外部环境成本的缺陷,建立了旅游产业生态化过程中环境成本低代价内生化应用模型;最后,根据产权理论,总结出政府为旅游产业生态化的战略发展进行必要干预和调控的具体思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慧  徐琼  郭尧琦  
生态环境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合理的旅游资源开发既是生态环境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强环境保护的根本动力。文章基于我国2007—2016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模型,构建旅游资源—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分析我国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演变情况。结果表明:①2007—2016年全国总体的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耦合度主要位于拮抗阶段,耦合水平较低,时序演变不明显。②全国总体耦合协调度主要处于中度耦合协调阶段,后期提升至高度耦合协调阶段,协调水平仍有待提升,二者均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良好态势。③从空间分异来看,我国省域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分布集中,空间演变不明显,耦合度西北地区陷入"低谷",其他地区均匀发展,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东—中—西阶梯式递减的分布规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苏鸿飞  陈泽群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宏  
生态环境相关资源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旅游产业的发展也会影响生态环境,研究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生态环境与旅游产业间的相互影响,然后借助SPSS软件计算了我国30个省份生态环境的综合评分,建立了分析体系,并基于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了生态环境与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门槛效应。结果发现,30个省份的生态环境呈现不同的水平,而生态环境旅游产业经济的发展符合双门槛模型,二者的相互作用关系为倒"V"形,旅游产业经济随着生态环境的综合提高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趋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沈苏彦  艾丽君  
旅游开发已成为近年来城市历史街区复兴的主要方式之一,但盲目的旅游开发易给街区内的文化遗产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有必要对其社会-生态环境与旅游开发耦合协调程度进行分析。构建适应城市历史街区发展需要的社会-生态环境与旅游开发耦合协调模型,运用熵值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以南京市8个重点历史街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历史街区的社会-生态环境与其旅游开发的耦合协调程度总体呈现失调态势,同时证实了模型的可操作性及其在历史街区旅游发展背景下的指导价值。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郑国璋  
本文通过分析重庆武隆喀斯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武隆喀斯特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树立保护优先、开发为辅的意识,积极开展生态旅游;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机制,维护旅游安全和旅游形象;建立健全喀斯特环境监测预警系统,为景区环境安全提供信息支撑;建立健全退耕还林政策的长效机制,保护景区生态环境;加大旅游科研投入,提高旅游文化品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