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18)
- 2023(12089)
- 2022(9914)
- 2021(8942)
- 2020(7452)
- 2019(17055)
- 2018(16399)
- 2017(32223)
- 2016(17293)
- 2015(19671)
- 2014(19439)
- 2013(19460)
- 2012(17987)
- 2011(16247)
- 2010(16043)
- 2009(14871)
- 2008(14358)
- 2007(12464)
- 2006(11251)
- 2005(10120)
- 学科
- 济(89837)
- 经济(89763)
- 业(45229)
- 管理(42544)
- 方法(41125)
- 数学(36574)
- 数学方法(36402)
- 企(32196)
- 企业(32196)
- 中国(25225)
- 农(24321)
- 业经(18994)
- 地方(18260)
- 农业(17213)
- 财(17025)
- 贸(16606)
- 贸易(16596)
- 易(16144)
- 产业(13925)
- 学(13412)
- 制(13042)
- 融(12045)
- 金融(12045)
- 发(11983)
- 环境(11635)
- 银(11626)
- 银行(11596)
- 行(11221)
- 技术(11138)
- 理论(10105)
- 机构
- 大学(254084)
- 学院(253649)
- 济(120719)
- 经济(119046)
- 管理(96343)
- 研究(91934)
- 理学(83667)
- 理学院(82743)
- 管理学(81585)
- 管理学院(81112)
- 中国(70080)
- 京(53517)
- 科学(52616)
- 财(51486)
- 所(45267)
- 农(42220)
- 财经(42104)
- 研究所(41349)
- 中心(40424)
- 经济学(40305)
- 经(38654)
- 经济学院(36727)
- 江(35793)
- 业大(35492)
- 北京(33901)
- 范(33193)
- 农业(33068)
- 师范(32878)
- 院(32649)
- 财经大学(31479)
- 基金
- 项目(171953)
- 科学(138191)
- 基金(129642)
- 研究(125189)
- 家(113382)
- 国家(112529)
- 科学基金(96683)
- 社会(86088)
- 社会科(82128)
- 社会科学(82113)
- 基金项目(67822)
- 省(64486)
- 自然(59324)
- 自然科(58022)
- 自然科学(58010)
- 自然科学基金(57104)
- 教育(56079)
- 划(54191)
- 资助(54142)
- 编号(46784)
- 发(39875)
- 部(39674)
- 重点(39077)
- 国家社会(38189)
- 成果(37047)
- 创(35374)
- 教育部(34536)
- 中国(33670)
- 人文(33580)
- 创新(33242)
- 期刊
- 济(126864)
- 经济(126864)
- 研究(76945)
- 中国(46580)
- 农(38731)
- 学报(37347)
- 科学(37145)
- 财(36442)
- 管理(34557)
- 大学(29267)
- 学学(27741)
- 农业(27318)
- 融(22824)
- 金融(22824)
- 经济研究(22743)
- 财经(21409)
- 教育(20619)
- 技术(19891)
- 业经(19663)
- 经(18770)
- 问题(18006)
- 贸(16237)
- 业(15929)
- 世界(14959)
- 国际(13934)
- 统计(13481)
- 技术经济(13474)
- 策(11994)
- 商业(11718)
- 经济问题(11057)
共检索到3726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艳
本文以我国2007-2016年旅游产业相关数据为基础,对我国旅游产业集聚化水平及旅游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通过最小二乘法估计、固定效应分析、工具变量法以及系统矩估计四种方法证实了旅游产业集聚化水平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最后基于系统矩估计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旅游产业集聚化主要通过技术进步实现旅游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永刚
中国旅游业自1978年以来持续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其增长因素已经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资本和劳动力,技术进步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内生变量。本文利用基于产出的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对2000-2009年中国大陆(内地)地区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⑴剔除2003年"非典"疫情的极端影响,在2000-2009年间,技术进步是推动中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力量;⑵虽然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国民经济总体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但是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不存在显著差异;⑶东部旅游业市场化水平大幅提高,已经进入到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重要阶段;⑷中部地区旅游...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华萍
本文计算了从1993年到2001年间中国29个省份的生产率增长数据的曼奎斯特指数,然后通过面板数据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了不同教育水平对技术效率的影响。我们的结果显示,大学教育对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都具有有利影响,而中小学教育对于效率改善具有不利影响;而且,大学教育对效率改善的有利影响是通过具有大学教育水平的劳动者向更有效率的非国有企业再分配实现的。
关键词:
中国经济 曼奎斯特指数 教育水平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广海 汪立新
本文采用EG指数方法测度我国旅游业产业集聚水平,采用曼奎斯特指数测度我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发现我国旅游产业集聚呈下降趋势且速度随时间变缓,我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呈现出波动变化,且波动幅度逐渐增大;通过构建模型考察两者关系,发现我国旅游产业集聚冲击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影响,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冲击对产业集聚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
旅游业 产业集聚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龚文龙
本文基于2003-2014年中国东部9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区位熵计算了东部城市传统商业集聚和多元商业集聚的程度,并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估算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最后探索不同商业集聚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东部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呈现倒U型,其中技术效率变动是主要推动因素;相比于传统商业集聚,东部城市的多元商业集聚程度显示了一定的弱化现象,但多元商业集聚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贡献仍然大于传统商业集聚,而且这种贡献是通过提升城市技术效率进行传导,而非技术进步。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崔宇明 代斌 王萍萍
文章从城镇化角度研究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效应,选取1986~2011年中国省际数据,采用非参数DEA方法测算各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并运用面板门槛模型估计,检验不同城镇化条件下,集聚效应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非线性关联。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门槛效应,促进效果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增强。在城镇化背景下,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渠道主要是促进技术进步,对于技术效率的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产业集聚 城镇化 门槛效应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柳
产业集聚是产业发展中的普遍现象,产业集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起到什么影响?本文通过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方法估算各制造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将Malmquist指数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进而分析产业集聚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产业集聚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主要是通过对技术效率提高产生影响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非促进技术进步的发生。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郭悦 钟廷勇 安烨
文章使用2005—2012年全国各省份的旅游业相关数据作为样本,运用系统矩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对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探讨了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第一,我国旅游业的年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为8.4%,其中技术进步实现增长10.2%,但是技术效率退化了1.6%,表现在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恶化。第二,旅游业产业集聚对各省旅游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产业集聚程度较高的地区,旅游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也较高。第三,旅游业产业集聚对旅游业的技术效率具有显著为正的影响,但是对旅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梁军 从振楠
在测度分析我国中心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基础上,基于城市层级分异的视角,实证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集聚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的产业驱动力呈现出以制造业为主切换到制造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的演变特征,在高等级中心城市这种趋势愈加明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提升技术效率的途径促进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其中主要提高了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制造业集聚对中心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总体上并不显著,但高等级中心城市的制造业集聚能通过推动技术进步,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产生正向影响。最后,根据研究主要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彩红
不同阶段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差异,本文以我国24个重点城市的2007-2016年相关数据,分别使用区位熵指数(LQ)方法和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24个城市的产业集聚度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产业集聚程度最高,合肥、银川、西宁等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产业集聚程度相对较低;整体上我国24个重点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探究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24个重点城市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当前阶段产业集聚程度的提升能够促进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胜会 李红锦
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描述了我国省级层面劳动力和资本空间集聚的程度和现状,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动态DEA的Malmquist指数对我国省级层面以及东、中、西三大地带的要素集聚、全要素生产率、规模效率和技术进步进行了量化研究。笔者发现最近十多年来,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和技术进步速度均高于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要素集聚的规模效率增长为负,而中西部地区规模效率增长为正。我们认为东部地区已经出现了要素集聚过度的特征,从而导致规模效率下降。因此,合理引导要素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流动,促使要素在区域间有效配置是提升集聚经济的规模效率和推进经济进一步增长的必要手段之一。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磊
本文利用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2001~2009年中国省际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并进行生产率指数分解,对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时序变化和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之后又利用经济增长收敛理论对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σ和β收敛性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12.7%,其中,技术进步创新率为6.7%,技术效率增长5.6%,技术进步是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性;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并不存在显著σ收敛和条件β收敛,但存在显著绝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公嵬 梁琦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2000-2007年我国制造业28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分解指标,并将出口、集聚与TFP放在统一的框架下分析出口与集聚对TFP及其分解指标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TFP年均增长4.3%,其中90%以上是由技术进步贡献的;行业之间的技术进步差距较小,技术效率变化差异较大,而后者是TFP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出口和集聚的相互作用削弱了对TFP增长的影响,即便如此,出口仍显著促进了TFP增长,集聚对TFP及其分解指标均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市场化程度是制造业TFP增长和技术进步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邓涛涛 刘璧如 马木兰
"旅游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假说"(TLGH)在强调旅游业对地区"经济提速"的同时,较少关注其对"经济提质"的影响,同时也忽略了旅游经济依赖面临的潜在风险。本文使用2002年—2014年城市层面数据,根据城市规模与旅游产业依赖度两个维度,从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筛选出30个经济对旅游业产生较高依赖的城市作为研究样本。本文借鉴"资源诅咒"理论分析框架,使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从经济增长质量的角度研究了旅游业"资源诅咒"效应的存在性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在中小型旅游依赖型城市中,旅游产业依赖度与城市TFP增长表现出明显的N型曲线关系,即旅游产业依赖可能会对城市TFP增长产生先促进、后抑制、再促进的效应。(2)旅游产业依赖会通过制造业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这两个因素对TFP增长产生间接影响。其中,"荷兰病"效应是旅游业产生"资源诅咒"效应的重要原因,而提高地区对外开放水平是规避旅游业"资源诅咒"效应的关键因素。本文认为今后应加大对旅游与经济深层次作用机制的分析,研究重点要从"能否促进"向"如何促进"转变。
关键词:
旅游业 资源依赖 全要素生产率 荷兰病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文君 张捷
为了研究我国经济部门选择性对外开放与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关系,本文采用1992~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VAR模型,考察了第二、三产业对外开放度与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第二产业的对外开放对第二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短期内有促进作用,但是长期影响是抑制性的;第三产业的对外开放对第三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有促进作用。本文同时发现,第三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自我提升作用较为显著,而第二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自我提升作用不确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