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88)
- 2023(7164)
- 2022(5888)
- 2021(5103)
- 2020(4233)
- 2019(9354)
- 2018(8451)
- 2017(17151)
- 2016(8464)
- 2015(9201)
- 2014(9007)
- 2013(9009)
- 2012(8128)
- 2011(7374)
- 2010(7618)
- 2009(7470)
- 2008(6246)
- 2007(5591)
- 2006(5162)
- 2005(4531)
- 学科
- 济(42876)
- 经济(42853)
- 业(25941)
- 融(24603)
- 金融(24603)
- 管理(22428)
- 银(21517)
- 银行(21514)
- 企(21508)
- 企业(21508)
- 行(20998)
- 方法(17113)
- 中国(16705)
- 数学(14006)
- 数学方法(13901)
- 地方(13300)
- 业经(12332)
- 产业(11148)
- 中国金融(10930)
- 农(10744)
- 制(10383)
- 财(10177)
- 农业(8078)
- 理论(7226)
- 务(7113)
- 财务(7100)
- 财务管理(7094)
- 体(7022)
- 技术(6963)
- 企业财务(6873)
- 机构
- 学院(124587)
- 大学(119446)
- 济(57584)
- 经济(56557)
- 管理(48746)
- 理学(42247)
- 理学院(41848)
- 管理学(41274)
- 管理学院(41052)
- 研究(39196)
- 中国(36223)
- 财(26344)
- 京(23223)
- 科学(21958)
- 财经(21683)
- 中心(20349)
- 经(19595)
- 经济学(19474)
- 所(17953)
- 经济学院(17922)
- 江(17749)
- 融(17008)
- 金融(16683)
- 农(16545)
- 研究所(16393)
- 财经大学(16302)
- 银(15893)
- 范(15539)
- 师范(15373)
- 银行(15307)
- 基金
- 项目(85279)
- 科学(68878)
- 基金(63378)
- 研究(63113)
- 家(54170)
- 国家(53749)
- 科学基金(47657)
- 社会(43978)
- 社会科(42317)
- 社会科学(42308)
- 省(35100)
- 基金项目(34397)
- 自然(28674)
- 自然科(28026)
- 自然科学(28023)
- 自然科学基金(27561)
- 划(27461)
- 教育(26705)
- 资助(25834)
- 编号(23535)
- 发(21346)
- 国家社会(19202)
- 重点(19016)
- 创(18926)
- 部(17971)
- 发展(17964)
- 展(17687)
- 创新(17656)
- 成果(16796)
- 人文(16687)
共检索到1811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肖建勇 郑向敏
通过回顾旅游产业融合的相关文献,本文重新思考了旅游产业融合的根本动因,具体分析了旅游产业融合形成的机理与效应,认为旅游产业融合的根本动因在于消费需求升级,而模块化对传统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条的分解与横向整合是实现旅游产业融合的关键,旅游产业融合最终形成了具有新产业属性和新业态的复杂性产业网络,同时还引起旅游产业边界的扩大、无边界企业的形成、垄断范式的确立和企业生存法则的改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但红燕 徐武明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两大产业呈现出较强的融合趋势。文章以四川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为例,在分析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瓶颈和融合现状基础之上,分析产业融合的动因及其效应。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动因主要包括市场需求、企业对效益最大化的追求、技术革新、管制放松等。这两大产业融合会导致产业一系列变化,如催生新产品、新市场、促进产业链的价值增值、推动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延长产业生命周期等。
关键词:
产业融合 旅游产业 文化产业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彦锋
旅游产业融合与旅游新业态本质上是一种创新,在某种程度上说,产业融合的过程产生了大量的旅游新业态,旅游新业态的大量出现是产业融合的表现特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旅游产业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树民
旅游产业融合指旅游业和其他产业之间在共生发展中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最终创立一种新型的业态和一种新的共生产品,并且这种新业态和新型的产品得到市场的认可,从而能够迅速成长为一种新的行业。旅游产业协整,指旅游业和其他产业在共生发展中通过互补作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但在发展中不同产业仍保持着清晰的产业边界,双方之间没有形成一种规模化的新业态。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苏建军 晋迪
面对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和山西资源经济转型要求,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得到空前关注。本文运用关联度和协调度模型,对山西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西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关联性很高,两大产业融合发展协调度总体不高,处在协调至较协调转换阶段,但随时序演变,二者协调度逐渐趋好。最后,提出了推动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旅游产业 文化产业 融合发展 协调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雷石标 邵小慧
本文首先从区域经济与文化发展等方面入手,探讨了商旅文跨界融合的基本内容,并以此为基础来进一步分析坚持商旅文跨界融合对于我国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明确了二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本文引入面板与空间计量模型,并利用2005-2017年的相关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研究发现,商旅文跨界融合对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且在相关空间机制的作用下仍然稳健。此外,商业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会显著提升商旅文跨界融合对旅游产业产生的正向影响。最后,文章立足于商旅文融合视角,提出了现阶段建立健全商旅文融合体系与推动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锋 陈太政 辛欣
旅游产业融合已成为旅游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动力来源,而目前在旅游产业结构升级演化方面,却忽略了旅游产业融合的力量。文章以演化的视角,结合旅游产业融合对旅游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力机制,以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市场融合、研发经费融合和研发人员融合等指标为旅游产业融合创新系统度量指标,以技术结构、需求结构、就业结构、产值结构和规模结构等为旅游产业结构演化度量指标,运用协同动力模型,以西安为例对旅游产业融合与旅游产业结构演化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为:①旅游产业融合创新程度是旅游产业结构演化过程中的序参量;②旅游产业融
关键词:
协同动力模型 旅游融合 结构演化 西安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熊正德 柯意
数字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既是数字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举措。基于高质量发展理念,探讨数字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的内涵与机理,并从融合基础、融合规模、融合效应三个维度构建数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2017—2020年我国29个省份数字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水平进行测度。研究表明:全国旅游业发展水平2017—2019年稳步上升,2020年有所下降,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处于波动状态,数字文化旅游耦合协调度偏低,未能达到数字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数字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程度存在区域差异,东部沿海地区高于北部、中部地区;各省份数字文化产业以及旅游业发展水平不均衡,广东、浙江、江苏有较大优势,青海、新疆、吉林处于劣势;数字文化旅游耦合协调度的省份排名较为稳定,个别省份排名上升主要源于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推动数字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应推进数字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在产业融合过程中关键领域的融合;重点引导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各省份产业发展特征把握不同的融合重点。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春波
基于省级产业数据,运用全面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分析我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动力的影响效应,并运用面板工具变量法(IV-Panel)、动态面板模型(SGMM)验证了该影响效应的可靠性。研究发现:我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推进呈现正向收敛的动态惯性;消费需求动力、技术创新动力、政府规制动力都对我国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具有推动作用,且高市场化程度地区更易融合发展。因此,我国应提升文化与旅游业的消费需求驱动效能,强化文化与旅游产业链的跨界技术创新效应,发挥文化与旅游产业演进期的政府规制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江广金
本文通过对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特点的分析,发现体育产业具有内涵复杂、消费需求巨大化、对空间依赖性较大的特点,而旅游产业则具有无边界综合性以及空间包容性。在二者共同市场需求及共享资源的对接基础上,可通过复合经营模式,形成三种可操作的产业融合方式,分别为渗透融合、重组融合、延伸融合,且每种融合方式各具特点。
关键词:
体育产业 旅游产业 产业对接 产业融合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传松
产业融合是实施全域旅游的主要抓手和构建现代旅游经济产业体系的重要手段。基于熵权法、灰色关联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本文构建了旅游产业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中国31个省区旅游产业与三次产业融合及时空演化特征。研究表明:①2002~2016年各省区旅游产业与三次产业融合度逐渐加深,但产业间差异性明显。与第一产业融合由中度融合过渡到中高度融合阶段;与第二产业的融合一直保持在中度融合阶段;与第三产业融合由中度融合过渡到高度融合阶段。②各省区旅游产业与三次产业融合在全局空间呈现正自相关特征,但自相关特征各有不同。旅游产业与第一、三产业融合空间集聚特征凸显,空间集聚程度不断加深;与第二产业融合空间分布持续保持集聚状态,集聚程度没有显著变化。③各省区旅游产业与三次产业融合在局部空间上具有一定规律性。与第一产业融合基本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高值区域空间分布呈现以环渤海为中心,向南向北波动变化;与第二产业融合呈现由华北、华东向西部、西南地区逐渐递减的空间格局;与第三产业融合呈现"东高西低"分布格局。但受2008年经济危机影响HH集聚区出现暂时性离散发展的态势。
关键词:
旅游产业 三次产业 产业融合 时空演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陆林
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模式,产业融合开始在全球迅速推广,影响着经济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特别在技术、信息、经济等领域广泛运用。产业融合使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尹玉芳 陶婷芳
旅游业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旅游产业与演艺产业的融合日益成为现实需要。旅游产业与演艺产业的融合对制度环境、技术环境、供给环境和需求环境都有一定的要求。在两个产业的融合过程中,存在部分演艺单位思想固化、潜在需求没有充分挖掘、部分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行政限制、演艺产品投资风险巨大、政府对旅游和演艺产业融合的支持不够等环境方面的障碍。为适应旅游产业与演艺产业融合的环境要求和清除融合的环境障碍,提出以下保障措施:政策与制度的保障、融资与保险的支持、国家补贴的激励、内容制作与引进的提升、资源在产业之间的整合与共享、民众观演习惯的培养,这些建议对旅游产业与演艺产业的融合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石美玉
旅游购物作为旅游业六大要素之一,对目的地的经济贡献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长期以来,世界上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发展旅游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