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63)
2023(11630)
2022(9743)
2021(8596)
2020(6990)
2019(15831)
2018(15234)
2017(28540)
2016(15189)
2015(16790)
2014(16994)
2013(16924)
2012(16146)
2011(14911)
2010(15274)
2009(14285)
2008(13841)
2007(12396)
2006(11589)
2005(10758)
作者
(46134)
(38600)
(38412)
(36588)
(24592)
(18473)
(17318)
(14930)
(14667)
(13901)
(13351)
(12881)
(12714)
(12439)
(12022)
(11886)
(11444)
(11146)
(11141)
(11053)
(10102)
(9510)
(9396)
(8942)
(8856)
(8731)
(8568)
(8538)
(7991)
(7628)
学科
(92865)
经济(92806)
管理(40182)
(37692)
(28925)
企业(28925)
地方(28378)
方法(27795)
中国(24562)
数学(23029)
数学方法(22814)
(20395)
业经(20363)
地方经济(17432)
(15523)
农业(14558)
产业(13772)
(13497)
环境(13072)
(12748)
(12555)
(12278)
金融(12278)
(12129)
贸易(12115)
(11681)
银行(11670)
(11561)
技术(11531)
(11458)
机构
学院(229515)
大学(225651)
(104557)
经济(102512)
研究(87508)
管理(84565)
理学(71159)
理学院(70243)
管理学(69197)
管理学院(68747)
中国(65341)
科学(51978)
(49541)
(44466)
(44253)
研究所(40012)
中心(38335)
(36353)
(35532)
财经(34384)
(33421)
师范(33114)
经济学(32326)
北京(32236)
(31720)
(30843)
业大(30254)
(29293)
经济学院(28631)
农业(27313)
基金
项目(146637)
科学(116222)
研究(109304)
基金(103957)
(90178)
国家(89470)
科学基金(76618)
社会(71466)
社会科(68025)
社会科学(68009)
(60179)
基金项目(54881)
(49101)
教育(48521)
自然(46430)
自然科(45274)
自然科学(45267)
自然科学基金(44438)
编号(42876)
资助(42556)
(39648)
成果(34227)
重点(33871)
发展(32447)
课题(32110)
(31915)
(31119)
(30448)
国家社会(29709)
创新(28584)
期刊
(130879)
经济(130879)
研究(74361)
中国(52155)
管理(33685)
(33142)
(31773)
科学(31480)
学报(30285)
教育(25386)
农业(23212)
大学(23154)
技术(22534)
学学(21807)
(21758)
金融(21758)
经济研究(21523)
业经(21171)
财经(17179)
问题(16797)
(15206)
技术经济(13685)
统计(12681)
(12671)
(12274)
商业(12000)
资源(11854)
世界(11829)
(11747)
国际(11188)
共检索到3685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耿松涛  王冉  
文章基于2007—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了我国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Moran’s I对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特征事实、区域差异与来源以及空间相关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全国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偏低,但呈现不断提升趋势,各区域间发展差异较大,沿海地区耦合协调水平高于内陆地区;全国省际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发展的总体差异呈逐年下降趋势,各综合经济区之间的差异是导致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我国各省份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在空间上呈集聚现象,且大多数省份处于低水平集聚状态,沿海地区部分省份处于高水平集聚状态,两极分化现象逐渐得到缓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渊   于凡  
文化资源、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是评价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旅游产业发展态势的有效指标,对耦合协调水平的定量测度不仅有助于清晰地理解当下中国文旅融合现状,而且对促进文化、旅游和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构建了包含文化资源、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三个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以中国50个重点旅游城市为例,对2009—2019年文化资源、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第一,50个重点旅游城市资源分配不均、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十分突出。第二,大多数城市的文化资源-旅游产业-经济发展呈现耦合度较高但协调度较低的特点,不利于地区均衡发展。第三,2009—2019年,虽然大多数城市协调等级较低,但是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渊   于凡  
文化资源、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是评价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旅游产业发展态势的有效指标,对耦合协调水平的定量测度不仅有助于清晰地理解当下中国文旅融合现状,而且对促进文化、旅游和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构建了包含文化资源、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三个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以中国50个重点旅游城市为例,对2009—2019年文化资源、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第一,50个重点旅游城市资源分配不均、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十分突出。第二,大多数城市的文化资源-旅游产业-经济发展呈现耦合度较高但协调度较低的特点,不利于地区均衡发展。第三,2009—2019年,虽然大多数城市协调等级较低,但是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舒小林   闵浙思   郭向阳   何亚兰   张倩兮  
数字经济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倒逼和驱动数字经济新动能释放。在梳理数字经济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耦合机理基础上,基于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探究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时空演化,运用障碍度模型与面板Tobit模型诊断2个系统的障碍因子,探析外部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2011—2019年,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总体上均呈现动态增长态势,且皆由最初“沿海高,中西部低”差异分布转变为“中间高,南北两端低”差异分布。(2)2011—2019年,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协调度整体上渐趋优化,但与优质协调差距较大,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格局呈现出“‘东中西+T字形’→‘南北两端+T字形’→‘南北两端+中间地带+T字形’”的演化过程。(3)大多省域数字经济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子系统的前3位指标层障碍因子相同,中西部地区及中间地带、南北两端准则层障碍度排序为数字化创新>数字化发展>数字化基础,东部地区和“T字形”地带为数字化发展>数字化创新>数字化基础。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交通可达性、对外开放度、教育水平正向影响2个系统的协调发展,城镇化进程为负向影响,各影响因素回归系数皆为东部>中部>西部,“T字形”地带>中间地带>南北两端。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静  王宝林  刘朝峰  
实现旅游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而旅游高质量发展又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方向指引。在两系统耦合机理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σ收敛方法对京津冀科技创新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特征和收敛程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的良好发展态势,总体协调水平不断提高;地区间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但整体来看耦合协调度差异呈波动缩小的收敛态势。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升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静  王宝林  刘朝峰  
实现旅游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而旅游高质量发展又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方向指引。在两系统耦合机理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σ收敛方法对京津冀科技创新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特征和收敛程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的良好发展态势,总体协调水平不断提高;地区间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但整体来看耦合协调度差异呈波动缩小的收敛态势。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升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北明   邱雪梅  
旅游产业韧性与高质量发展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探究二者关系对于地区旅游产业快速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以西部民族地区7个省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对2012—2022年旅游产业韧性和高质量发展进行测度,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度以及灰色关联度等方法探究二者关系。结果表明:7省区旅游产业韧性与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上升态势;耦合协调度呈现“西北低,西南高”的空间分异格局;耦合协调状态皆出现不同程度的提升、下降与回升,且在研究末期更多地表现为产业韧性受阻以及产业高质量发展滞后;旅游产业韧性与产业高质量发展两个系统各级指标的灰色关联系数都大于0.35,处于较好关联状态,其互动关系较为明显。论文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对旅游产业韧性与旅游高质量发展共进治理格局构建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北明   邱雪梅  
旅游产业韧性与高质量发展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探究二者关系对于地区旅游产业快速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以西部民族地区7个省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对2012—2022年旅游产业韧性和高质量发展进行测度,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度以及灰色关联度等方法探究二者关系。结果表明:7省区旅游产业韧性与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上升态势;耦合协调度呈现“西北低,西南高”的空间分异格局;耦合协调状态皆出现不同程度的提升、下降与回升,且在研究末期更多地表现为产业韧性受阻以及产业高质量发展滞后;旅游产业韧性与产业高质量发展两个系统各级指标的灰色关联系数都大于0.35,处于较好关联状态,其互动关系较为明显。论文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对旅游产业韧性与旅游高质量发展共进治理格局构建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红   拓守恒  
文章通过构建数字经济与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法测算西北五省2010—2020年数字经济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指数,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指数对西北五省2010—2020年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关系及耦合协调类型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1)从发展时序来看,2010—2020年,西北五省数字经济指数总体呈现持续稳定增长局面,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呈波动式增长态势,耦合协调水平持续向好,2019年以来有缓慢下降趋势;(2)分省域比较,陕西数字经济与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均遥遥领先于其他四省区,考察期初期便进入磨合发展阶段。其余四省区数字经济与旅游产业高质量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整体偏低,且发展阶段明显滞后于陕西。其中,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呈现陕西>甘肃和新疆>青海和宁夏;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五省表现差异较大,呈现陕西>甘肃>新疆>青海>宁夏,2018年以来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丽   任保平   汪浩  
数字经济与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是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基于2008—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相关数据,利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随机效应面板Tobit模型对数字经济和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的时空趋势、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与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稳定上升态势;四大地区异质性特征明显;两大系统总体空间差异呈缓慢下降态势,东部地区区域内空间差异最大,东-西、东-东北、东-中区域间差异较大,超变密度是造成区域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环境规制、金融水平、对外开放度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对区域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具有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关海玲  张宇茹  
基于中国2006—2018年省际样本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对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其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样本时间段内,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但整体耦合协调度不高,处于勉强协调阶段;分地区测算,耦合协调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东北和西部地区;差异性分析发现,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整体差异缩小,地区间差异是差异性的主要来源。据此提出不同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差异化政策,以提高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关海玲  张宇茹  
基于中国2006—2018年省际样本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对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其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样本时间段内,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但整体耦合协调度不高,处于勉强协调阶段;分地区测算,耦合协调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东北和西部地区;差异性分析发现,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整体差异缩小,地区间差异是差异性的主要来源。据此提出不同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差异化政策,以提高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孟阳  唐晓彬  
文章基于2013—2020年京津冀13个城市的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收敛系数、核密度分析、空间相关性分析以及Theil指数分解法对数字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京津冀整体的数字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北京的耦合协调水平最高,河北的最低但增长速度较快,与天津的差距逐渐缩小;京津冀及南、中、北部地区的耦合协调水平大致呈现收敛性特征;各地区的耦合协调水平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城市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京津冀耦合协调水平的总体差异明显,且差异来源主要是区域内的差异,中部地区的内部差异明显大于南部地区和北部地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熊巍   潘传快  
文章从五大发展理念出发,构建县域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其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科学测度;以湖北省所辖79个县域为研究对象,运用耦合协调度和障碍度模型,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维度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并诊断关键障碍因素。结果表明:(1)湖北省县域高质量发展平均水平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各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和其优劣势存在明显差异;(2)湖北省大部分县域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较低,“十三五”时期末期仍有50%以上的县域属于中度及低度协调区域;(3)创新发展和开放发展是制约湖北省县域高质量耦合协调发展的首要障碍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踪锋  程林  包耀东  
文章选取2011—2020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时空分异格局及空间动态演进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水平呈缓慢上升态势,并表现为“东高、中平、西低”的空间发展格局;就时序视角而言,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水平表现稳定,短期内难以实现跨阶级转移;就空间视角而言,二者耦合协调水平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据此,提出实施数字经济驱动产业结构升级战略、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统筹区域间数字经济合作与产业布局,以期推动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协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