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29)
- 2023(12672)
- 2022(10764)
- 2021(9791)
- 2020(8480)
- 2019(19407)
- 2018(18707)
- 2017(36648)
- 2016(19807)
- 2015(22524)
- 2014(22475)
- 2013(22464)
- 2012(21205)
- 2011(19026)
- 2010(19411)
- 2009(18362)
- 2008(17690)
- 2007(15927)
- 2006(13922)
- 2005(12384)
- 学科
- 济(86693)
- 经济(86614)
- 业(52119)
- 管理(50484)
- 企(42149)
- 企业(42149)
- 方法(38706)
- 数学(32423)
- 数学方法(32070)
- 融(27223)
- 金融(27219)
- 中国(26845)
- 银(25145)
- 银行(25111)
- 农(24649)
- 行(24288)
- 地方(22809)
- 财(21191)
- 业经(21032)
- 制(17971)
- 学(17280)
- 农业(17060)
- 贸(15430)
- 贸易(15420)
- 理论(15172)
- 易(14898)
- 务(13537)
- 财务(13510)
- 产业(13481)
- 财务管理(13478)
- 机构
- 学院(287657)
- 大学(285955)
- 济(117030)
- 经济(114426)
- 管理(106386)
- 研究(97484)
- 理学(91525)
- 理学院(90377)
- 管理学(88670)
- 管理学院(88118)
- 中国(77883)
- 科学(60956)
- 京(60323)
- 财(54260)
- 农(50449)
- 所(49675)
- 中心(46933)
- 研究所(45350)
- 江(44074)
- 财经(43552)
- 业大(42500)
- 范(40278)
- 师范(39874)
- 农业(39813)
- 经(39276)
- 北京(37839)
- 经济学(37052)
- 州(36022)
- 院(34783)
- 经济学院(33888)
- 基金
- 项目(191062)
- 科学(149317)
- 研究(139519)
- 基金(136909)
- 家(119319)
- 国家(118287)
- 科学基金(100441)
- 社会(88377)
- 社会科(83925)
- 社会科学(83899)
- 省(76893)
- 基金项目(73589)
- 划(63886)
- 自然(63841)
- 教育(63141)
- 自然科(62305)
- 自然科学(62284)
- 自然科学基金(61204)
- 编号(56526)
- 资助(56032)
- 成果(45833)
- 发(43515)
- 重点(43409)
- 部(41522)
- 创(39832)
- 课题(39478)
- 创新(37243)
- 科研(36590)
- 国家社会(36413)
- 大学(35358)
- 期刊
- 济(128523)
- 经济(128523)
- 研究(82098)
- 中国(53631)
- 农(46097)
- 学报(45229)
- 科学(42288)
- 财(41846)
- 融(37864)
- 金融(37864)
- 管理(35723)
- 大学(33634)
- 学学(31693)
- 农业(30564)
- 教育(27842)
- 技术(23521)
- 业经(21884)
- 财经(21272)
- 经济研究(19851)
- 经(18493)
- 问题(17875)
- 业(16820)
- 版(14265)
- 技术经济(14042)
- 资源(13772)
- 贸(13521)
- 商业(13407)
- 理论(13391)
- 统计(13287)
- 图书(13200)
共检索到4262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但红燕 徐武明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两大产业呈现出较强的融合趋势。文章以四川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为例,在分析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瓶颈和融合现状基础之上,分析产业融合的动因及其效应。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动因主要包括市场需求、企业对效益最大化的追求、技术革新、管制放松等。这两大产业融合会导致产业一系列变化,如催生新产品、新市场、促进产业链的价值增值、推动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延长产业生命周期等。
关键词:
产业融合 旅游产业 文化产业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古冰 卢钦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动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本文研究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融合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四川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四川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产业融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邹芸
文化产业与农业旅游产业的耦合度极高,两者之间的融合发展可实现地方文化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从文化产业以及农业旅游产业的功能与内涵出发,分析了两者之间的融合机理,详细阐述了四川省文化产业以及农业旅游产业现状与融合发展的基础,并进一步探讨了两个产业间的融合现状与存在的发展瓶颈,最后探讨了四川省文化产业与农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
四川省 文化产业 农业旅游产业 融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蕾 段龙龙 王冲
目前关于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多从融合基础、路径、模式等定性研究为主,鲜有对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状况以及协调程度进行系统的定量研究。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机制,构建了二者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四川省为例,从时间序列的角度动态地分析2004-2014年四川省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状况,并提出二者进一步融合发展的措施和建议,以期为促进四川省农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优化升级、提质增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 旅游产业 融合发展 耦合协调度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肖建勇 郑向敏
通过回顾旅游产业融合的相关文献,本文重新思考了旅游产业融合的根本动因,具体分析了旅游产业融合形成的机理与效应,认为旅游产业融合的根本动因在于消费需求升级,而模块化对传统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条的分解与横向整合是实现旅游产业融合的关键,旅游产业融合最终形成了具有新产业属性和新业态的复杂性产业网络,同时还引起旅游产业边界的扩大、无边界企业的形成、垄断范式的确立和企业生存法则的改变。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钺 陈叙笛 刘琼
四川秦巴山区作为秦巴山脉的核心组成部分,由于受自然条件、地理行政区划等因素的影响,其旅游资源并未完全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通过对阿尔卑斯山脉、落基山脉和秦巴山脉三大山脉的对比分析,总结出秦巴山脉发展旅游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四川秦巴山区与周边城市的旅游发展竞合分析,提出四川秦巴山区与周边城市发展旅游的合作潜力,为实现四川秦巴山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田敏 蔡琳
乡村旅游平台是传播特色文化的载体,在文化和旅游融合中发挥重要作用,打造全区域智能乡村旅游平台有利于推动我国文旅产业发展更进一步。本文选取四川凉山州为研究对象,基于凉山州彝族文化旅游和智能乡村旅游平台的现状,从硬件网络层、数据信息层、服务系统层、应用层及用户层五个层面,构建出一个全域智能乡村旅游平台的整体技术架构。以游客和管理者为主体,设计出智能乡村旅游服务模块和管理模块,为游客提供信息查询、文化传播、商业、智能互动及个性化推荐等全方位服务,推动全域智能乡村旅游平台的顺利建设。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扈红英 高国忠
科技与文化融合本身就是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中国坐拥悠久、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而其文化产业在世界文化市场的占有却是超低份额,主要原因是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度不够;河北省的文化旅游产业滞后,科技与文化融合度低是关键的制约因素;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对河北省文化旅游的竞争力,关键是对文化资源进行文本、文献的发掘、创新研究,为科技与文化融合奠定基础;运用数字化虚拟、数字化场景拼接等科技手段开发文化旅游资源;运用大数据挖掘、海量信息异构以及自助导游服务等科技手段提升文化服务品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邹芸
文章从产业融合的视角,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结合旅游产业及文化创意产业互动发展现状,提出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三大基本模式,即产业渗透模式、产业重组模式和产业延伸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适合以多元融合路径、多样化融合模式为主的产业融合发展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邹芸
文章从产业融合的视角,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结合旅游产业及文化创意产业互动发展现状,提出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三大基本模式,即产业渗透模式、产业重组模式和产业延伸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适合以多元融合路径、多样化融合模式为主的产业融合发展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邹芸
文章从产业融合的视角,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结合旅游产业及文化创意产业互动发展现状,提出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三大基本模式,即产业渗透模式、产业重组模式和产业延伸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适合以多元融合路径、多样化融合模式为主的产业融合发展机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春波
基于省级产业数据,运用全面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分析我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动力的影响效应,并运用面板工具变量法(IV-Panel)、动态面板模型(SGMM)验证了该影响效应的可靠性。研究发现:我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推进呈现正向收敛的动态惯性;消费需求动力、技术创新动力、政府规制动力都对我国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具有推动作用,且高市场化程度地区更易融合发展。因此,我国应提升文化与旅游业的消费需求驱动效能,强化文化与旅游产业链的跨界技术创新效应,发挥文化与旅游产业演进期的政府规制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景初
从资源融合、产品融合和运营融合三个方面,针对河南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运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融合发展关系的相关性检验,通过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绘制散点图观察变量间的相关性,观察河南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关系。本文通过分析残差正态分布图和残差统计表,发现样本数据没有奇异数据,故建立河南省文化产业与旅游总收入融合发展的相关性模型。方差分析表给出了三个模型的F值和显著性概率P值,找到最佳值可得出模型公式,即可找到两者融合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文章的研究为把握河南省未来产业融合的路径和趋势以及政府相关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融合 发展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小锋 王菁彤
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相互交织、互相影响,从理论和实践研究两个产业的耦合度及发挥财税激励政策的带动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产业融合视角,借助熵值法构建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度模型分析财税激励政策对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耦合效应。结果表明: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整体耦合度水平较低,文化产业滞后于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财税激励政策不足是主要原因之一;财税激励政策对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耦合具有积极的正向效应,且经济越发达地区的正向效应越显著。据此提出了促进冰雪旅游文化合理产品布局、挖掘文化亮点、树立文明形象和加强国际合作等有关的财税激励政策,旨在加快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协调及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