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53)
- 2023(2441)
- 2022(2196)
- 2021(2156)
- 2020(1833)
- 2019(3896)
- 2018(3908)
- 2017(7414)
- 2016(4248)
- 2015(4835)
- 2014(5084)
- 2013(4860)
- 2012(4791)
- 2011(4182)
- 2010(4337)
- 2009(4359)
- 2008(4579)
- 2007(4382)
- 2006(3971)
- 2005(3509)
- 学科
- 济(15882)
- 经济(15860)
- 管理(9868)
- 业(8208)
- 企(7897)
- 企业(7897)
- 方法(7762)
- 理论(6288)
- 业经(4841)
- 学(4488)
- 农(4412)
- 数学(4166)
- 中国(4070)
- 数学方法(4004)
- 文化(3916)
- 教育(3611)
- 经济理论(3576)
- 地方(3503)
- 和(3409)
- 农业(3135)
- 产业(2807)
- 财(2756)
- 制(2704)
- 贸(2636)
- 贸易(2633)
- 易(2535)
- 市场(2502)
- 教学(2438)
- 策(2328)
- 发(2036)
- 机构
- 学院(65259)
- 大学(64012)
- 管理(21539)
- 研究(21401)
- 理学(17792)
- 济(17775)
- 理学院(17477)
- 经济(17120)
- 管理学(16875)
- 管理学院(16735)
- 中国(16149)
- 科学(15471)
- 京(14598)
- 范(12824)
- 师范(12692)
- 所(11257)
- 江(11055)
- 农(10439)
- 师范大学(10212)
- 研究所(10120)
- 游(10037)
- 旅(10022)
- 中心(9957)
- 旅游(9875)
- 财(9643)
- 北京(9441)
- 州(9248)
- 业大(8739)
- 农业(8211)
- 技术(7756)
- 基金
- 项目(38487)
- 科学(29321)
- 研究(27552)
- 基金(26364)
- 家(23180)
- 国家(22922)
- 科学基金(18973)
- 社会(16675)
- 省(16034)
- 社会科(15630)
- 社会科学(15626)
- 基金项目(14254)
- 划(12983)
- 教育(12825)
- 自然(12468)
- 自然科(12147)
- 自然科学(12144)
- 自然科学基金(11920)
- 资助(11907)
- 编号(11642)
- 成果(10211)
- 发(8683)
- 重点(8543)
- 课题(8339)
- 部(7486)
- 年(7235)
- 科研(7173)
- 大学(7167)
- 项目编号(7117)
- 创(7085)
共检索到1021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九霞
社会交往是旅游的重要过程,东道主和旅游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主客交往,其文化也出现了双向的传播和互动。旅游开发社区所面临的文化交往、文化传播日益广泛,并且成为其日常生活中绕不开的话题,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成了生活本身。旅游中所揭示出的主客互动,似乎不是哪一个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凤婷
在建设文化强国背景下,旅游产业和文化事业的融合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文化旅游"成为旅游行业的热门话题。"文化旅游"是指将特色文化项目融入旅游中,通过旅游实践感知特定文化内容的活动。"文化旅游"产业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已成为我国新兴的黄金产业之一。2021年中央相关文件指出:文化和旅游业的融合振兴,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由此可知,未来我国文化旅游产业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丽
沙发冲浪是目前新兴的旅游方式,交往是其基本的内容构成和显著标签。以网站文本资料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构建基于沙发客与沙主的旅游地主客交往理论框架,包括4个层面、16个维度,丰富了相关旅游理论知识体系。研究表明:作为网络时代的产物,沙发冲浪是比较脆弱的小众旅游方式,交往过程受个体差异和意外状况等影响,能够在相对固定的范围内顺利发展,得益于鲜明的群体特征及约定俗成的交往规则。与传统旅游形式相比,沙发冲浪中的主客交往活动更加频繁和深入,由于关系介质的植入与游览行为的改变,主客交往过程对旅游体验影响较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宏烈
源于生活的人文活动构成动态的旅游景观 ,它可以从旅游活动的全过程及多侧面进行发掘和组建。本文以广州为例 ,提出了若干方式方法
关键词:
动态旅游景观 广州 发掘组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志钢 刘丹 刘军胜
东道主和游客是旅游环境中的两个关键群体,他们之间的互动将对旅游环境的感知与评价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陕西西安为例,运用实地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东道主、游客对城市旅游环境的感知和评价,进而探讨旅游环境、居民与游客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旅游环境感知质量正向影响居民好客度、友好意愿与游客满意度;居民好客度与游客满意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游客行为影响旅游环境,但对居民好客度不具有显著影响。深入分析发现旅游环境、东道主的态度和游客的意向与行为之间构成了相互影响的逻辑路径。最后从主客交往视角,为城市旅游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志钢 刘丹 刘军胜
东道主和游客是旅游环境中的两个关键群体,他们之间的互动将对旅游环境的感知与评价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陕西西安为例,运用实地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东道主、游客对城市旅游环境的感知和评价,进而探讨旅游环境、居民与游客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旅游环境感知质量正向影响居民好客度、友好意愿与游客满意度;居民好客度与游客满意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游客行为影响旅游环境,但对居民好客度不具有显著影响。深入分析发现旅游环境、东道主的态度和游客的意向与行为之间构成了相互影响的逻辑路径。最后从主客交往视角,为城市旅游环境感知质量与评价的提升提出了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郭小洁 司显柱
随着世界经济和文化联系日益密切,旅游服务在世界经济中的占比越来越高,文化因素逐渐成为跨国旅游研究的关注点。以2003—2016年25个国家为样本,聚焦跨国旅游层面文化距离产生的影响,在文化差异所带来的“文化吸引力”和“文化斥力”的基础上,考虑文化传播对文化距离的调节作用,构建文化距离和来华旅游流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研究发现:文化距离和来华旅游流量之间存在着U形关系,而水平S形曲线关系并不显著;文化传播通过调节文化距离发生作用的范围来影响来华旅行的流量。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怡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旅游作为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基于共同体意识和自主性的统一构建出系统化的“反凝视”文化传播矩阵,从节庆、表演、民俗、影像四个维度呈现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民族节庆仪式体现了文化适应过程中的独立,自觉输出民族价值观和人生观;民族文艺表演通过沉浸式的感染与阐释,积极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民族民俗传习彰显了对民族文化景观的坚守与扩散,坚定维护民族文化特殊性;民族影像纪录呈现跨越时空的异域文化之旅,系统推进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符号。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孝蓉 冯凌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保护,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在乡村振兴和未来疫后大众旅游复苏的新时代背景下,农业文化遗产从最初世代相传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化为遗产旅游核心吸引物,将获得焕发生机的更多机会。建构并推广鲜明的旅游形象是发展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利用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使其更好承担起讲好中国乡村故事、树立乡村文化自信、推动乡村振兴的新的历史使命。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赛兰
2011年前后,"智慧旅游"开始成为国内旅游研究中的热门课题,从现在回望过去,智慧旅游的兴起和发展基本上符合了我国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节奏和步伐。智慧旅游的概念从诞生开始就承载了旅游业界和学界的各种希望,特别是在效率提升、科学管理、精准营销方面都提出了令人期待的前景。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慧旅游在很多领域中取得了和期望相符的成绩,但是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任春
作为一个多因素组成的旅游目的地,其整合营销传播就是把目的地作为一个整体推向消费者,以满足消费者和目的地利益相关群体的利益,建立长期的相互信任的关系。一个良好的整合营销传播的实施模型是有效进行整合营销传播的思考基础,利用整合营销传播模式使目的地建立起独特的、有吸引力的整体形象,同时又可实现旅游与当地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谢彦君
交往对于人类来说如同布帛菽粟,不可或缺,甚至对于个体的人而言也是如此。离开了交往,人就没有机会参与社会化过程,这对于新生儿的智力发展将形成致命的障碍,而对于成人来说,也会导致智力退化和心理变态。所以,人类在其发展过程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寻找着交往的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玥
中国文化发展至今出现了与经济建设不相适应的滞后局面。为优秀的中国文化传播找到适合时代发展的新途径、新渠道、新平台,是使文化艺术价值重新得以凸显和发扬的关键。本文提出,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互联网+传统行业"已经成为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的新业态。可抓住当前互联网产业与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契机,以"互联网+旅游"的深度融合形成载体,建立我国文化艺术传播的新途径,以及建立新途径下兼有二者传播优势的具体平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孙步忠 周青 曾咏梅
旅游地形象塑造从本质上说是旅游地旅游信息影响的结果。网络旅游信息以其费用低廉、覆盖面广、功能全面、使用灵活的特点已经成为最为重要的旅游信息源。网络旅游信息传播越来越直接地影响着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塑造。本文以南昌市政府旅游官方网站和旅行社网站为对象,通过对南昌市网络旅游信息传播影响旅游地形象塑造的调查分析,发现了网络旅游信息促进南昌旅游地形象塑造存在的多种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可行性较强的对策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洁洁
旅游中的跨文化主客交往现象是旅游地理学与旅游者行为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一直被学术界所关注。文章通过群体态度语意差别量表调查法考察入境旅游者对东道主的外显态度,通过语言偏见测量法发现入境旅游者对东道主的隐性偏见,在此基础上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均值比较、T检验、方差分析、皮尔逊相关分析等方法比较入境旅游者外显态度、隐性偏见之间的差异性和关联性及其受社会人口统计特征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根据外显态度的不同,入境旅游者可以分为显性尊敬型旅游者、显性友好型旅游者、显性中间型旅游者和显性偏见型旅游者等类型;语言的"抽象-具体"差异作为隐性偏见的外化表征,可以反映出来华入境旅游者对内、外群体的不同态度;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来华次数等因素令游客在外显态度和隐性偏见及二者相关关系上表现出了各自的差异性。来华入境旅游者对中国人具有双重态度,表现为显性积极态度的策略性表达和隐性消极偏见的策略性藏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