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11)
- 2023(10665)
- 2022(8838)
- 2021(7841)
- 2020(6941)
- 2019(15784)
- 2018(15392)
- 2017(30432)
- 2016(16554)
- 2015(18452)
- 2014(18543)
- 2013(18719)
- 2012(17217)
- 2011(15375)
- 2010(15676)
- 2009(15042)
- 2008(15393)
- 2007(14229)
- 2006(12348)
- 2005(11226)
- 学科
- 济(80470)
- 经济(80380)
- 业(79051)
- 企(70738)
- 企业(70738)
- 管理(62084)
- 方法(39218)
- 数学(29981)
- 数学方法(29793)
- 农(27379)
- 业经(27296)
- 财(25815)
- 农业(20210)
- 务(19662)
- 财务(19647)
- 财务管理(19623)
- 企业财务(18561)
- 中国(17505)
- 技术(16522)
- 制(14598)
- 和(14545)
- 理论(14316)
- 贸(14019)
- 贸易(14016)
- 易(13592)
- 划(13519)
- 策(13320)
- 地方(13267)
- 体(11273)
- 学(11090)
- 机构
- 学院(254895)
- 大学(247747)
- 济(109803)
- 经济(107837)
- 管理(104131)
- 理学(89768)
- 理学院(88892)
- 管理学(87742)
- 管理学院(87254)
- 研究(77521)
- 中国(60965)
- 财(50853)
- 京(50684)
- 科学(47077)
- 农(45428)
- 财经(41140)
- 所(39308)
- 江(39299)
- 经(37251)
- 业大(36979)
- 中心(36205)
- 农业(35973)
- 研究所(35451)
- 经济学(33547)
- 北京(31502)
- 州(30765)
- 经济学院(30749)
- 范(30418)
- 师范(30137)
- 财经大学(30092)
- 基金
- 项目(163440)
- 科学(130459)
- 基金(120234)
- 研究(119465)
- 家(103278)
- 国家(102318)
- 科学基金(89742)
- 社会(78460)
- 社会科(74514)
- 社会科学(74492)
- 省(65874)
- 基金项目(64721)
- 自然(57728)
- 自然科(56407)
- 自然科学(56389)
- 自然科学基金(55477)
- 教育(53570)
- 划(53088)
- 资助(49071)
- 编号(47515)
- 业(37843)
- 创(36908)
- 部(36251)
- 成果(36214)
- 发(36165)
- 重点(35976)
- 创新(33593)
- 国家社会(32422)
- 课题(31714)
- 人文(31549)
- 期刊
- 济(123952)
- 经济(123952)
- 研究(69055)
- 财(42735)
- 农(42375)
- 中国(42139)
- 管理(39773)
- 科学(34686)
- 学报(34552)
- 农业(29035)
- 大学(26369)
- 学学(25375)
- 业经(23491)
- 技术(22797)
- 融(21032)
- 金融(21032)
- 财经(20678)
- 经济研究(18915)
- 业(17943)
- 经(17903)
- 教育(17203)
- 问题(16936)
- 技术经济(15923)
- 商业(13825)
- 财会(12986)
- 贸(12844)
- 现代(12453)
- 刊(12381)
- 世界(12184)
- 统计(12109)
共检索到3668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依绍华
近年来,就业问题一直为各方所关注。旅游业以其关联带动性强和发展速度较快被视为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但是,旅游业自身特点和性质导致旅游就业在属性和类型方面与传统概念下的就业存在差异。本文运用剥离系数方法,就旅游业对国民经济贡献及其就业效应进行了测算,为解决就业问题提供切实的依据。
关键词:
旅游业 就业 产业性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柯水发 潘晨光 潘家华 郑艳 张莹
发展旅游业是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森林公园旅游业是中国森林旅游业的主体。本文首先概述了中国森林公园建设与发展状况,并基于林业统计年鉴数据,分析中国森林公园旅游业发展及直接就业效应,进而采用投入产出法对森林公园旅游业的间接就业效应进行了测算,最后总结全文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森林公园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就业效应可观。测算数据显示,2011-2020年森林公园旅游业的总体就业量为512.1万人,其中直接和间接就业量分别为238.5万人和273.6万人。
关键词:
中国 森林公园 旅游业 就业 投入产出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喻江平
旅游业关联度大、经济效益好、就业范围广,能够大幅度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衡量和评价旅游业对经济的影响是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问题。旅游业对经济的影响表现为收入效应、创汇效应、就业效应、产业关联效应等。文章首先探讨旅游业对地方的影响的传导机制,然后介绍了旅游经济效应的内容和测评方法,最后对河北省旅游经济效应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文进爱 邱伟芳
本文以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2011-2022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首先构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IP指数,然后实证分析文化IP如何拉动居民消费。结果表明:第一,一个地区文化IP塑造得越多越好,越能够显著拉动居民消费;第二,一个地区文化IP水平对提升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在之后的三年内都能持续发挥促进效果,这表明对文化IP的开发利用是一个有利于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应该着眼长远来规划和开展文化IP的塑造;第三,文化IP指数在较高的水平区间能够对拉动居民消费水平产生更大影响;第四,文化IP对居民消费水平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最大,西部地区最小;第五,交通便利性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加强文化IP水平对拉动居民消费的正向效应;第六,文化IP能够通过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来实现拉动居民消费。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毕燕 张建辉
文章通过对广西旅游就业进行分析发现,广西的旅游部门不仅能吸纳相当比例的新增劳动力,而且还能吸纳其他行业转移的劳动力;旅游特征产业对劳动力具有很强的吸纳作用;旅游就业规模地区差异明显,呈向旅游中心地区聚集态势;从整体上看,各旅游特征产业每获得1万元的增加值,就能带动全社会9.5281人就业。
关键词:
旅游业 就业效应 广西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石培华
在实践中 ,旅游对就业的贡献已经日益显现 ,并受到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普遍关注 ;但在研究方面 ,旅游就业却是一个基础十分薄弱的新课题 ,很难找到比较成型和系统的研究文献 ,旅游就业的具体界定、旅游业对就业贡献的具体数量测算等都有待进行探索性的研究
关键词:
旅游业 就业 数量测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斐 张清正
旅游业在区域经济中的产业地位日益提高。以江西省为例,运用有关旅游乘数和旅游经济效应的相关理论,定量、系统地分析了旅游业在江西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重点研究了旅游业对江西省的收入效应、创汇效应、就业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启示。
关键词:
旅游乘数 旅游经济效应 江西省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程玉 杨勇 刘震
在中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开展全国及31个省份旅游产业结构变动与生产率演化的研究具有显著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鉴于结构变动是影响生产率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运用DSSA方法对全国及31个省份2000年—2016年旅游业资本生产率增长率进行分解,测度产业结构变动的生产率增长效应。结果发现,不同地区或省份之间表现出较大差异。在年度静态结构效应上,东部地区开放型旅游经济较为发达,各省份总体发展态势较为稳定,伴有阶段性波动;中部地区旅游经济相对闭塞,各省份总体发展的平稳性最差,波动性介于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西部地区在大开发背景下旅游经济增长较快,各省份总体发展的平稳性介于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之间,波动性最大。在年度动态结构效应上,全国大部分省份在大部分年份都出现"结构负利",动态结构能力亟须改善。尽管各省份表现出差异化的静态结构能力和动态结构能力,但是我国整体旅游产业结构升级与旅游经济增长的发展态势相耦合。本文的结构效应分析结果可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及不同省份旅游业转型升级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开军 龙顺发
绿色发展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旅游业绿色发展效率是衡量旅游业绿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综合运用Super-SBM-Undesirable模型、Markov链、Dagum基尼系数、空间杜宾模型等多种方法分析2010~2019年中国城市旅游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动态演进趋势、空间差异大小及差异来源、以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等。结果表明:(1)2010~2019年中国城市旅游业绿色发展效率呈现明显的“W”型阶段变化特征,在空间上具有较为显著的集聚特征。(2)中国城市旅游业旅游发展效率存在明显的“俱乐部趋同”现象,并且短期内难以实现跨越式增长。高效率城市的倒退风险高于其他等级,主要向较高效率下移。(3)中国城市旅游业绿色发展效率的总体基尼系数整体上呈现略微下降的趋势,但是波动性较强,并且阶段性特征较为明显。在2013年之前,空间差异呈现逐渐扩大趋势,随后在2014~2017年,呈现较为显著地缩小趋势,而后呈现略微扩大趋势。旅游业绿色发展效率存在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区域内差异。(4)旅游专业化水平、交通通达度表现出正向溢出效应,而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负向溢出效应。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应建议,对促进中国城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丽君 刘聪 唐盈
文章构建了共同富裕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收集2007—2019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和空间杜宾模型,揭示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径及效应。结果表明:(1)各省份共同富裕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和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且存在较显著的空间自相关。(2)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能够促进共同富裕并存在空间效应,当忽略地理邻近因素的空间效应时会高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效应,而当忽略区域经济因素的空间效应时会低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效应。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空间效应中,空间溢出效应大于本地效应。(3)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效应存在空间异质性,其中西部地区的本地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均显著为正,东部地区的本地效应为正、空间溢出效应为负,中部地区主要表现为本地效应。研究结果为借助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支撑,推动并深化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关系的研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袁绍斌
旅游产业经济效应是指旅游业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对河南旅游产业进行研究的目的在于从根本上认识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找出影响旅游产业经济效应应发挥的因素,为河南的旅游开发工作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
旅游产业 增长速度 经济效应 关联效应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定珍 周甜甜
通过浙江省11大客源城市1990-2014年相关数据实证分析,发现一级客源市场经济与目的地旅游业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浙江经济增长对旅游业带来的冲击效应和持续时间较长,上海有一定推动作用,江苏持续时间较短;二级和三级客源市场只有部分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与目的地旅游业间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但会给目的地旅游业带来短暂的、较强的冲击。开展特色旅游、打造旅游品牌、发挥交通优势以及充分利用互联网影响等消除影响旅游业发展的敏感性因素,成为促进旅游业稳健增长的主要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隽妮 万永坤 董锁成
我国财税制度改革以后,在各地方财政收入既定的情况下,各地因基础设施差异,在不同投资导向和旅游业投入产出水平影响下,旅游产业挤出效应也各不相同。本文对这个推论进行了验证,得出旅游规模较大地区如北京、上海等或是历史文化名城、或是政治经济中心等因素,又以第三产业发展为中心,旅游业对其他产业的挤出效应较小;而旅游规模较小的地区或是地处内陆、但却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安徽、内蒙古等;或虽缺乏旅游资源,但交通发达、是对外贸易的枢纽如广东、辽宁等,旅游业对其它产业挤出效应最大;旅游规模中等地区大多都是以第二产业为主,近年来虽对旅游投资有所增加,政府或私人投资首先倾向当地主导产业,因而当地的优势主导产业挤占了旅...
关键词:
旅游业 挤出效应 区域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时朋飞 徐浜森 陈婷婷 周贻
文章在构建旅游业与人居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借助熵权TOPSIS法测算旅游业与人居环境发展水平,并运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验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业对人居环境的驱动效应。研究发现:(1)该区域15个城市旅游业与人居环境的发展水平具有较高相关性和变化趋势一致性,同时该区域两大系统综合值均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哑铃”状空间分布,成都与重庆两大系统的综合值远高于周边13个城市,且与其他13个城市两大系统综合值的差距尚未呈现收敛态势;(2)旅游业正在驱动人居环境改善,旅游业作用系数为0.5952,说明旅游业发展水平越高,越有利于人居环境中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幸福的目标实现;(3)土地供给、政府投资、社会稳定、环境规制通过缓解人居环境承载压力、保障资金来源、激发环保动力与强化约束力等方面正向促进人居环境改善,忽略发展质量而重视经济规模则显著抑制人居环境改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铭铎 郑超
目前人们的旅游业品牌意识普遍还比较淡漠 ,品牌经营在旅游业经营中尚未得到充分的运用。首先必须从品牌的概念入手 ,结合旅游者的需求倾向及旅游业的自身特点和发展趋势 ,从旅游产品品牌和旅游企业品牌两个角度及产品的质量、特色、文化内涵、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的品牌定位、品牌形象塑造、品牌延伸等具体方面加以认识 ,从而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地发展。对旅游业品牌经营进行分析 ,才能探讨出旅游业品牌经营的必要性、策略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旅游业 品牌 名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