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18)
- 2023(16067)
- 2022(13739)
- 2021(12703)
- 2020(10842)
- 2019(24237)
- 2018(23999)
- 2017(46428)
- 2016(25344)
- 2015(27965)
- 2014(27501)
- 2013(27568)
- 2012(25199)
- 2011(22249)
- 2010(21946)
- 2009(20504)
- 2008(20486)
- 2007(18057)
- 2006(16016)
- 2005(13802)
- 学科
- 济(102239)
- 经济(102028)
- 业(93668)
- 企(82902)
- 企业(82902)
- 管理(82314)
- 方法(47655)
- 数学(37107)
- 数学方法(36753)
- 农(33587)
- 业经(31971)
- 财(30319)
- 中国(24868)
- 农业(23670)
- 务(22171)
- 财务(22109)
- 财务管理(22089)
- 学(21248)
- 企业财务(20932)
- 技术(20037)
- 理论(19761)
- 和(19299)
- 地方(18913)
- 制(18347)
- 贸(18053)
- 贸易(18047)
- 易(17499)
- 划(16750)
- 策(15918)
- 环境(15783)
- 机构
- 学院(364452)
- 大学(360921)
- 管理(147846)
- 济(141498)
- 经济(138602)
- 理学(128158)
- 理学院(126751)
- 管理学(124704)
- 管理学院(124049)
- 研究(117629)
- 中国(87603)
- 京(76911)
- 科学(76650)
- 农(68518)
- 财(64048)
- 业大(59670)
- 所(59598)
- 研究所(54583)
- 农业(54262)
- 江(53487)
- 中心(52674)
- 财经(52023)
- 北京(47948)
- 经(47296)
- 范(46642)
- 师范(46115)
- 州(42965)
- 院(42362)
- 经济学(41153)
- 商学(39331)
- 基金
- 项目(251230)
- 科学(197047)
- 基金(182453)
- 研究(179452)
- 家(160570)
- 国家(159121)
- 科学基金(136691)
- 社会(114409)
- 社会科(107759)
- 社会科学(107725)
- 省(99473)
- 基金项目(98162)
- 自然(90807)
- 自然科(88684)
- 自然科学(88659)
- 自然科学基金(87107)
- 划(82885)
- 教育(80403)
- 资助(73947)
- 编号(72461)
- 成果(56580)
- 重点(55769)
- 创(54068)
- 部(53935)
- 发(53708)
- 创新(49825)
- 业(48860)
- 课题(48774)
- 科研(48280)
- 国家社会(46306)
- 期刊
- 济(157700)
- 经济(157700)
- 研究(100722)
- 中国(64234)
- 农(63522)
- 学报(62400)
- 科学(56917)
- 管理(55309)
- 财(50054)
- 大学(46575)
- 学学(44417)
- 农业(43841)
- 教育(34295)
- 技术(29671)
- 业经(29121)
- 融(26539)
- 金融(26539)
- 财经(25240)
- 业(24471)
- 经济研究(23756)
- 经(21632)
- 问题(20835)
- 科技(18921)
- 技术经济(18753)
- 版(18514)
- 现代(17237)
- 商业(17221)
- 图书(16814)
- 资源(16469)
- 业大(16452)
共检索到5208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邢慧斌 王子新
中国旅游业迅速发展而带来的巨大经济利润的同时,其对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必须立足于中国旅游发展的实际,结合迄今为止中国旅游影响研究的相关论著,从当地居民、目的地文化、宏观环境三个方面对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来进行研究,以便为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提供决策依据和行动参考。
关键词:
旅游 社会 文化 影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谢婷 钟林生 陈田 袁弘
旅游发展使旅游目的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这个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关注,并作为热点问题持续至今。本文结合人类学家的部分研究成果,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成果数量、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入手,系统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关于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在理论、观点、方法、实践、模型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指出了当前该领域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和我国学者在研究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实证研究较多,理论总结少;定性方法多,定量测算少;研究观点的片面性;研究指标各异,可比性不强。从长远的角度看,研究成果和实际发展管理的紧密结合、研究技术的突破和理论体系的确立、多学科融合综合研究将成为这个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
旅游影响 社会文化 研究进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潘秋玲,李文生
随着旅游开发的进一步深化和旅游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旅游给目的地带来的社会文化影响日益明显,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使之成为旅游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通过1980年代以来国内有关旅游开发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文献的分析,从研究进展、研究内容、研究学科等几个方面总结了目前国内相关研究的现状特点,反映了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的进展、学术动态和学术水平。最后指出,中国目前关于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成果有限,尚未形成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它依然是一个有待学者们不断进行探索的领域。
关键词:
中国 旅游开发 社会文化影响 现状特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姚艳虹 赵建军
旅游对目的地居民文化的影响是当今学术界和旅游管理当局广泛关注的课题。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搜集目的地居民文化指标,使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构建了旅游对目的地居民文化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模糊评价的方法对居民文化变迁进行定量分析,并以武陵园景区为例,对旅游的文化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阿敏 吴晋峰 王君怡
旅游经验是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非特定目的地旅游经验对目的地形象多个维度的影响作用尚缺乏系统研究。文章基于一手数据,以到访过西安的中国国内旅游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研究非特定目的地旅游经验对目的地形象多个维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非特定目的地旅游经验是认知形象的影响因素。经验丰富的旅游者对目的地抽象属性的评价更客观,对目的地旅游吸引物维度的评价更积极。(2)非特定目的地旅游经验是情感形象的影响因素。经验丰富的旅游者对目的地的情感体验更积极正面。(3)非特定目的地旅游经验是重游意愿和推荐意愿的影响因素。经验丰富的旅游者重游意愿和推荐意愿更强烈。(4)非特定目的地旅游经验不是刻板形象、独特形象、整体形象和旅游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纪春礼 曾忠禄
旅游业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之一,但是,现有的研究文献更多聚焦于旅游业与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相互作用路径的研究,对于旅游业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如何促进旅游目的地经济多元化的理论研究缺乏充分探讨。本文借鉴"自我发现"理论,并结合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联动作用和遗漏作用,揭示了旅游业促进旅游目的地经济多元化发展的理论逻辑。研究认为,经济发展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旅游业的发展能够使旅游目的地孕育经济活动中大量的"自我发现"机会,但旅游目的地必须强化旅游业与经济体系中的联动作用,减少旅游业的漏损作用,才能有效地把握"自我发现"机会,促进旅游目的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朱沁夫
一、旅游目的地文化变迁的必然性研究旅游的学者大多或多或少地关注过旅游发展对于区域文化的影响,克瑞斯·瑞恩(Chris Ryan,2010)的《游憩旅游学》、王宁等的《旅游社会学》(2008)都对此进行了详尽的理论梳理,而李天元等《旅游学概论》的作者也几乎都对此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其中,旅游对于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柏文 毛志睿
"定居社会""旅居社会"和"网络虚拟社会"是当今社会的三大具体社会形态,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保持中国社会稳定的三大支撑点。随着现代商务活动的常态化,置业旅游的潮流化,休闲旅游的主流化,气候旅游规模化,现代人重新开始由"定居生活"走向"旅居生活",旅居社会成为当代的一种主流的社会形态。旅居社会本质上是对"旅游业发展全部"的完美表达,是对旅游业发展方向的一个判断,也是对旅游业发展归宿的一个预言。
关键词:
旅游业 旅居社会 定居社会 网络社会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蔡晓梅 苏晓波
编者按根据Mike Crang(1998)的观点,社会文化地理主要研究人类生活的多样性、差异性以及复杂性,研究人们如何阐释和使用地理空间,即研究与地理环境有关的人文社会活动,研究这些空间和地方的文化景观和社会关系如何得以保留与传承。更进一步,Crang(2004)认为旅游的文化地理不是关于形形色色的目的地和个体如何被恰到好处地纳入旅游业,或者准确地被表征,从而构成一幅静止不动的地图,事实上,这种理想模式在旅游中很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蔡晓梅 苏晓波
编者按根据Mike Crang(1998)的观点,社会文化地理主要研究人类生活的多样性、差异性以及复杂性,研究人们如何阐释和使用地理空间,即研究与地理环境有关的人文社会活动,研究这些空间和地方的文化景观和社会关系如何得以保留与传承。更进一步,Crang(2004)认为旅游的文化地理不是关于形形色色的目的地和个体如何被恰到好处地纳入旅游业,或者准确地被表征,从而构成一幅静止不动的地图,事实上,这种理想模式在旅游中很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赖胜强 唐雪梅 朱敏
本文从网络口碑的视角研究社区留言对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以浙江省2007年的各大旅游景区全年接待人数的数据和国内两个旅游网站上的网络口碑信息为样本,运用多元回归法研究了网络口碑数量、口碑态度和口碑质量与旅游景区接待数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评论、旅游博客的数量以及图片数量等与景区接待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评论评分和评论的质量等与景区接待量的正向关系不显著。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 网络口碑 旅游行为 口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晓晶 孙华平 朱孔山
文章把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各种旅游设施和旅游企业的集合看成一个旅游产业集群,然后基于生态旅游目的地成长的资源禀赋基础,揭示生态旅游目的地演进的动力机制,剖析了生态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集群成长机理和模式。考察了旅游产业集群升级的四个维度:以旅游资源保护为核心的吸引力,以旅游需求为前提的拉动力,政府和当地社区对供需的驱动力,旅游环境管理下的保障力。文章提出了促进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提升各地社区的参与度和建立有效的环境管理措施等促进生态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集群的升级管理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陆琳,谭清美
本文运用Rough集理论构建了一个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评价模型,从中进行数据挖掘、发现隐含知识,为相关政府部门提出决策建议,该方法能克服传统评价方法的主观性和模糊性问题。
关键词:
粗糙集 旅游者 旅游目的地 评价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俭波
本文探讨的重点 ,包括以下方面 :①制约旅游地社会文化环境变迁的动因在于外界旅游流对旅游地的静态平衡系统产生冲击和干扰 ,分析旅游地社会文化环境变迁 ,必须从构成“流”的要素入手 ;②旅游者及其携带而来的物能流与旅游地各主体要素 (政府机构、旅游企业、旅游地原生居民等 )的竞争与协调产生旅游地社会文化环境变迁的动力机制
关键词:
旅游地 社会文化环境 变迁 流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张广海 高乐华
为评价旅游目的地文化变迁的内容、方向、程度并掌握其变迁原因,本文设计了旅游目的地文化变迁评价指标体系,提出采用德尔菲法和AHP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并对青岛啤酒文化的变迁进行了实证研究,详细说明了旅游目的地文化变迁量化评价的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