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98)
2023(10755)
2022(8759)
2021(7889)
2020(6649)
2019(14855)
2018(14652)
2017(28455)
2016(15301)
2015(16608)
2014(16307)
2013(16634)
2012(15234)
2011(13242)
2010(13226)
2009(12122)
2008(12202)
2007(10958)
2006(9968)
2005(8996)
作者
(43163)
(36080)
(36010)
(34360)
(23060)
(17339)
(16149)
(13980)
(13668)
(12925)
(12493)
(12294)
(11798)
(11598)
(11274)
(10941)
(10721)
(10670)
(10580)
(10515)
(8994)
(8973)
(8910)
(8493)
(8190)
(8167)
(8093)
(8066)
(7270)
(7058)
学科
(73539)
(66453)
企业(66453)
(65535)
经济(65461)
管理(59053)
方法(26308)
业经(25912)
(25740)
(25379)
(22006)
税收(20538)
(20367)
农业(19420)
(18370)
财务(18354)
财务管理(18342)
数学(17710)
数学方法(17536)
企业财务(17322)
技术(15264)
环境(14942)
(14656)
地方(14375)
(13915)
中国(13080)
理论(12809)
(12649)
(12350)
(11175)
机构
学院(216795)
大学(208325)
管理(86876)
(86829)
经济(84971)
理学(74137)
理学院(73343)
管理学(72224)
管理学院(71808)
研究(68157)
中国(55774)
(47433)
(43607)
科学(43038)
(38293)
财经(35788)
(35572)
(33971)
(32188)
中心(31978)
业大(31284)
研究所(30283)
农业(29863)
(27423)
北京(27167)
(26598)
师范(26332)
财经大学(25806)
(25573)
经济学(25074)
基金
项目(142021)
科学(113609)
研究(104460)
基金(104353)
(90829)
国家(90003)
科学基金(78948)
社会(67130)
社会科(63642)
社会科学(63628)
(57679)
基金项目(56485)
自然(51719)
自然科(50483)
自然科学(50474)
自然科学基金(49627)
(46869)
教育(44501)
编号(41551)
资助(41458)
(33722)
(32425)
(32320)
重点(31618)
成果(31307)
(30006)
创新(29476)
课题(27900)
国家社会(27863)
(27778)
期刊
(103853)
经济(103853)
研究(65127)
(39372)
中国(39075)
(35680)
管理(34172)
科学(30329)
学报(29363)
农业(24674)
大学(22190)
学学(21358)
业经(20135)
技术(18882)
(17018)
(16912)
金融(16912)
财经(16159)
(15688)
(15687)
经济研究(14971)
税务(13923)
教育(13919)
(13902)
问题(13554)
财会(12780)
资源(12505)
(12383)
技术经济(12263)
现代(11201)
共检索到3294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肖建红  王敏  
本文运用自下而上法和市场替换法,以山东省长岛县为案例地,以2014年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收集的数据为基础,对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碳税征收标准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山东省、京津冀、晋豫、东北、西部、华东、华中和华南等各客源地游客人均狭义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差异较小,各客源地游客人均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差异主要是由其人均广义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差异引起;(2)以山东省短途客源地游客人均广义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为基准值,通过比较各中长途客源地游客与山东省短途客源地游客人均广义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差异,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肖建红 王敏  
运用自下而上法和市场替换法.以舟山普陀旅游金三角为案例地.以2014年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获取的数据为基础.对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区域差异性与减排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华中和华东地区等中短途客源地游客量占游客总量的比例达到了88.04%.但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却只占总排放量的43. 25%;其他长途客源地游客量占游客总量的比例不足12% .却产生了56.7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2)长三角地区游客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39. 18kg/人次.分别相当于华中和华东地区、广东和京津冀地区、东北和西部地区和港澳台及国外地区游客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8.22% ,8.90% ,6.55...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普  岳帅  
人类利用能源导致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持续增加是全球气候变化的直接驱动力。旅游开发、旅游活动及旅游业发展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是旅游业驱动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发展旅游业主要的环境影响结果之一。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业对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被相关国际组织和社会各界所关注,旅游业能源需求与二氧化碳排放研究成为近5年来旅游研究领域的热点。国外研究综述表明,目前已识别旅游业能耗、排放的重点领域及结构;在旅游业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定量估算研究与情景分析方面形成初步结论。对不同类型旅游交通方式、住宿方式及旅游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强谊  钟水映  徐飞  
通过"自下而上"法,估算出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0-2014年旅游业二氧化碳(CO_2)排放量,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和收敛性检验方法,实证考察了中国旅游业CO_2排放的地区差距及敛散性特征,得到如下结论:(1)Dagum基尼系数显示,中国旅游业CO_2排放的总体差距呈波动上升演变趋势,地区间差距是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地区内差距呈下降趋势,超变密度呈上升趋势。(2)收敛性模型表明,全国及三大地区均不存在σ收敛现象,但均存在条件β收敛特征,同时全国和西部地区也存在绝对β收敛。据此,提出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强谊  钟水映  徐飞  
通过"自下而上"法,估算出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0-2014年旅游业二氧化碳(CO_2)排放量,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和收敛性检验方法,实证考察了中国旅游业CO_2排放的地区差距及敛散性特征,得到如下结论:(1)Dagum基尼系数显示,中国旅游业CO_2排放的总体差距呈波动上升演变趋势,地区间差距是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地区内差距呈下降趋势,超变密度呈上升趋势。(2)收敛性模型表明,全国及三大地区均不存在σ收敛现象,但均存在条件β收敛特征,同时全国和西部地区也存在绝对β收敛。据此,提出了扭转旅游业CO_2排放空间非均衡态势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超  王锋  门明  
征收碳税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措施。深入研究碳税税制的设计、最优税率的选择及征收碳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07年投入产出表,采用动态碳税调整机制构建多目标最优碳税投入产出模型,以总产出减少幅度与CPI上涨幅度为约束条件,模拟实现CO2减排量最大化及政府消费净额最大化时应选择的最优碳税税率,并分析征收碳税对宏观经济中CO2排放量、化石能源消费量、总产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以及对各部门CO2排放量、产出、产品价格指数的影响。主要结论表明:在第一组约束条件下,应该选择的最优碳税定额税率为8.84元/吨,以此税率征收,可获得CO2减排3.92%的环境收益,但需付出总产出下降0.99%和CPI上涨2.96%的经济成本;在第二组约束条件下,应选择的最优碳税税率为17.99元/吨,以此税率征收,可获得CO2减排7.67%的环境收益,但需付出总产出下降1.96%和CPI上涨5.99%的经济成本。此外,两组约束条件下的其余模拟结果,也为政府相关部门平衡节能减排与经济冲击提供了更多参考,有助于碳税政策的稳步实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汤姿  李晓红  
文章在利用"自下而上法"测算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基础上,通过STIRPAT模型分析了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黑龙江省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从2000年的116.78万吨增加到2016年的318.86万吨,年均增长10.18%;在所选的5个因子中,当旅游者总数、旅游业总收入、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城市化水平每增加1%时,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分别增加0.208 5%、0.229 7%、0.093 3%、0.201 1%;而当旅游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每降低1%时,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减少0.250 5%。表明旅游业总收入对增加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贡献最大,而提高能源利用水平是实现黑龙江省旅游业碳减排的重要途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燕  章杰宽  
作为重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东盟的旅游发展对于经济、环境和能源消耗的影响却鲜有学者关注。文章运用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探讨了东盟国家的旅游、经济、能源和二氧化碳(CO_2)排放之间的短期和长期联系,在东盟国家,旅游、经济、环境和能源之间的均衡关系、因果关系以及变量之间的贡献度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发现:(1)CO_2排放、人均GDP、能源消耗、可再生能源利用和旅游之间存在着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上述各变量的短期波动受其自身以及其他4个变量的影响,并因此回到长期均衡路径;(2)从长期来看,CO_2排放和人均GDP之间、人均GDP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之间、能源消耗和可再生能源之间、旅游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但是没有发现短期的双向因果关系存在;(3)旅游发展对CO_2排放、人均GDP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都有显著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兵兵  徐康宁  陈庭强  
本文基于DEA的分析方法测算了1990-2011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技术进步状况,然后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方法,分全国整体、分区域(东部、中部、西部)、分阶段(1990-2000年,2001-2011年),综合多因素实证检验了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①从全国整体上来看,技术进步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有效手段,外国投资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污染避难所"假说不成立,而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工业产值、人口变量则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显著正相关;②分区域来看,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东西部地区的技术进步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显著负相关,中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籍艳丽  郜元兴  
二氧化碳(CO2)排放与减排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本文运用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因素分解法对中国1997-2007年CO2排放强度进行了因素分析。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既测度了直接CO2排放,也测度了间接CO2排放;并考虑了各类不同种类能源的碳排放因子的差别,因此更具准确性和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模式的转变是CO2排放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能源强度;而需求模式的作用较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在未来发展中不仅要注重生产领域的减排,更应重视培养清洁需求的模式。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魏巍贤  杨芳  
本文将内生增长理论与环境污染模型相结合,运用1997-2007年中国省市面板数据,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着重研究了技术进步(包括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对CO2减排的贡献。本文得到如下结论:总体而言,我国CO2排放总量上升与经济总量的扩大、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以及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等因素正相关;其次,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对我国的CO2减排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自主研发对引进技术的吸收能力较低,在促进生产率提高和节能减排方面,与技术引进形成互补优势的能力尚待提高;再次,技术进步对我国CO2排放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清蓉  
旅游业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需落实到旅游企业、旅游者的推广与实践方能实现。旅游线路一直是旅游市场的主力产品,然而对其能源消耗及CO2排放的评估却是空白。基于碳排放理论及游客消费特征,提出其能源消耗和CO2排放估算模型。以三种海南旅游产品为例,计算并分析各线路的能源消耗及CO2排放量。结果表明:各产品能源消耗及CO2排放量从大到小依次是行、食、住、游、购、娱;交通方式、从客源地到目的地距离、产品结构及能源类型是影响其能源消耗及排放量结构的主要因素;旅游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不容忽视;旅游业面临节能减排的压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耿玉环  石金莲  
过去50年是全球气候变暖最显著的50年,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担负着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重任。文章采用表观能耗估算法对我国大陆地区的历史能源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清单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经济发展优先的发展模式导致了我国巨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虽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每年递增,但是单位GDP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却比较低,呈逐年递减的趋势,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水平相对发达国家也较低。文章研究结论为我国能源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研究基础。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冯烽  
本文将中国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数据进行了国际、区域、省区三个层面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以高能耗和高碳排放为代价的;中国的能源效率不断提高,但是能源消耗总量仍持续攀升,提示中国能源消耗中可能存在着回弹效应;中国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远低于美国,发达国家在完成其工业化的历史碳排放总量远大于中国;东部是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第一大俱乐部,而西部则是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增长速度最快的区域;预见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仍将持续高能耗和高排放的状况。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晶  
在全球变暖这一背景下,瑞典等发达国家已经开征了二氧化碳税,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国虽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方面同样面临巨大压力,开征二氧化碳税是实现有效节能减排以及优化能源结构的一个重要选择。在二氧化碳税制设计上,应该根据国情设计可行性方案,完善税收优惠减免政策与污染源监测技术,建立公众基础,加强第三部门的政策推动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