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217)
2023(20197)
2022(17010)
2021(15748)
2020(13150)
2019(29970)
2018(29494)
2017(56503)
2016(30619)
2015(34037)
2014(33831)
2013(33365)
2012(30646)
2011(27442)
2010(27399)
2009(25284)
2008(24799)
2007(21796)
2006(19420)
2005(17279)
作者
(87951)
(73078)
(72556)
(68778)
(46336)
(34938)
(32944)
(28676)
(27693)
(25926)
(24884)
(24699)
(23174)
(23102)
(22438)
(22334)
(21713)
(21398)
(20918)
(20911)
(18151)
(17949)
(17631)
(16797)
(16267)
(16223)
(16187)
(16168)
(14504)
(14447)
学科
(131632)
经济(131504)
(103603)
管理(98909)
(90102)
企业(90102)
方法(56333)
数学(45536)
数学方法(44964)
(38249)
业经(36125)
(35383)
中国(34737)
地方(30972)
农业(26859)
(25500)
(24913)
财务(24830)
财务管理(24792)
环境(24131)
企业财务(23523)
(23201)
技术(23137)
(23098)
理论(23076)
(22252)
贸易(22237)
(21531)
(20997)
(18545)
机构
学院(433827)
大学(429470)
管理(173969)
(173623)
经济(169971)
理学(149773)
理学院(148128)
管理学(145641)
管理学院(144841)
研究(143803)
中国(109655)
(92243)
科学(89531)
(79637)
(71576)
(70857)
中心(65696)
(65236)
研究所(64977)
业大(63665)
财经(63555)
北京(58273)
(57771)
(57765)
师范(57207)
农业(55092)
(53341)
(52928)
经济学(51180)
财经大学(47039)
基金
项目(295099)
科学(233621)
研究(216660)
基金(213817)
(185996)
国家(184389)
科学基金(159907)
社会(137279)
社会科(130180)
社会科学(130148)
(116600)
基金项目(113577)
自然(104042)
自然科(101593)
自然科学(101571)
自然科学基金(99723)
教育(98845)
(97208)
编号(88338)
资助(87624)
成果(69679)
(66206)
重点(66205)
(64193)
(62393)
课题(60553)
创新(57805)
国家社会(56361)
科研(56154)
教育部(54945)
期刊
(196131)
经济(196131)
研究(125162)
中国(84154)
管理(67416)
学报(64714)
(64549)
(62289)
科学(62103)
大学(49710)
教育(47665)
学学(46920)
农业(44952)
技术(40117)
(36833)
金融(36833)
业经(34966)
财经(30564)
经济研究(29818)
(26273)
问题(25645)
(25117)
技术经济(22417)
资源(21487)
图书(21169)
科技(20895)
现代(20305)
商业(20117)
(19555)
理论(19368)
共检索到6435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屈小爽  徐文成  
黄河流域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必然是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文章通过构建黄河流域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协调发展度模型,评价2004—2019年黄河流域9省区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研究表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总体状况不佳,旅游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现象突出;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属于一般协调类型,且协调发展度受生态环境的影响显著。基于此,黄河流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应树立生态环境优先理念,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实施科技创新驱动策略和"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屈小爽  徐文成  
黄河流域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必然是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文章通过构建黄河流域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协调发展度模型,评价2004—2019年黄河流域9省区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研究表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总体状况不佳,旅游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现象突出;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属于一般协调类型,且协调发展度受生态环境的影响显著。基于此,黄河流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应树立生态环境优先理念,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实施科技创新驱动策略和"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扬  师海猛  
文章基于2006—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建立黄河流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两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系统评价指数、耦合协调度及脱钩指数等相关指标,从耦合到解耦全面剖析两系统关系的演变。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各省份综合评价指数呈现逐年上升态势,其中生态环境指数增长较为曲折,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指数增长较为迅速;各省份系统耦合度较高,但协调度较低,青海、陕西、内蒙古、宁夏及甘肃属于基本协调型,而山东、河南和山西属于勉强协调型;两系统的脱钩指数具有动态波动性,城镇化负效应凸显,生态环境仍具有较大压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小建  文玉钊  李元征  杨慧敏  
从经济地理学视角提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两大关键问题:从人地关系视角研判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持续作用形成的共处关系;从空间异质视角审视流域不同区域的联系及其相应的空间协调状况。在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和生态先天脆弱的前提下,对地市级人类活动施压、资源环境承压及两者关系相对分级评价结果表明:新世纪以来黄河流域多数地区的人地关系类型保持不变,近1/5的地区趋于紧张;2017年高度紧张、轻度紧张的区域占21.18%,基本协调的区域占38.82%。从人地关系调控的客观条件看,黄河流域受到生态先天脆弱性与经济发展迫切需求的双重压力。经济发展的资源瓶颈与路径依赖问题对人地关系基本协调甚至相对宽松的地区形成挑战,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诉求的实现将会进一步加重人类活动施压强度,使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研究建议,应深入把握不同类型地区的人地关系,进行针对性处理。黄河流域的城市空间联系特征映射了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流域空间结构的特殊性,应着力加强流域内部联系,迈向更高质量的区域合作。建议采用以大城市为中心面向周边的放射状开发开放新模式,以此驱动流域空间结构重塑与助推空间协调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兆峰  李静怡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探究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对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客观赋权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耦合协调、交互胁迫模型,基于黄河流域特征建立指标体系探究2008~2017年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时空演变和交互胁迫关系。结果表明:(1)时序变化上,黄河流域整体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度水平较高(>0.8)且波动不明显,耦合协调度在小范围内呈“W”型波动上升,但旅游综合发展评价指数相对滞后致使其耦合协调度处于勉强协调状态;(2)空间演变上,上、中、下游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由下游的中级协调、中游的初级协调过渡到上游的濒临失调;相对发展类型空间分异明显,下游多为生态环境滞后型,上游多为旅游发展滞后型,协调型省份最少且生态环境滞后型省份呈递增趋势;(3)基于双指数函数模型,黄河流域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存在交互胁迫关系,演变轨迹符合多个“S”型曲线组合的发展特征。可通过健全黄河流域旅游生态保护合作框架、完善相关制度等推动黄河流域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协同高质量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伟丽  王伊斌  李金晓  郝智娟  
基于2010—2018年黄河流域7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探究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联动效应和网络结构特征。发现:(1)黄河流域内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变动趋势有较强的一致性,在时序变化上呈上升趋势。(2)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协调度以2014年为分界点,之前略微上升,之后呈下降趋势,总体上处于临界值0.5以上。(3)黄河流域各地级市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具有明显的网络关系,下游及部分中游地级市在网络中发挥着领导作用,形成主受益、经纪人、净溢出及双向溢出等四大板块。
[期刊] 改革  [作者] 金凤君  
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处理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对深化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和模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推动黄河流域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处理好"四大关系",建立长效机制和体系,构建"三区七群"协调发展格局,积极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强化以水为核心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伟丽  王伊斌  李金晓  郝智娟  
基于2010—2018年黄河流域7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探究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联动效应和网络结构特征。发现:(1)黄河流域内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变动趋势有较强的一致性,在时序变化上呈上升趋势。(2)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协调度以2014年为分界点,之前略微上升,之后呈下降趋势,总体上处于临界值0.5以上。(3)黄河流域各地级市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具有明显的网络关系,下游及部分中游地级市在网络中发挥着领导作用,形成主受益、经纪人、净溢出及双向溢出等四大板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春   吕旭辉   刘荣增  
基于2005—2020年黄河流域10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生态化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产业生态化和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通过构建Tobit模型,对二者耦合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以期为黄河流域产业生态化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提供政策检验。结果发现:(1)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生态化耦合度水平整体处于磨合阶段,上中游地区耦合度低于下游地区。(2)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生态化耦合协调度水平整体上处于初级协调状态,耦合协调度缓慢上升。(3)黄河流域产业生态化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关系以协调型为主,滞缓型和衰退型占比较少,耦合状况良好。(4)对动力因素分析而构建的Tobit模型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水平对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生态化耦合协调度均有显著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春   吕旭辉   刘荣增  
基于2005—2020年黄河流域10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生态化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产业生态化和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通过构建Tobit模型,对二者耦合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以期为黄河流域产业生态化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提供政策检验。结果发现:(1)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生态化耦合度水平整体处于磨合阶段,上中游地区耦合度低于下游地区。(2)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生态化耦合协调度水平整体上处于初级协调状态,耦合协调度缓慢上升。(3)黄河流域产业生态化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关系以协调型为主,滞缓型和衰退型占比较少,耦合状况良好。(4)对动力因素分析而构建的Tobit模型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水平对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生态化耦合协调度均有显著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慧芳  张合林  
文章基于2006—2018年黄河流域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黄河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06—2018年,黄河流域生态和经济系统综合指数均值均呈现上升态势,但分省份来看有短暂的波动现象。总体上,二者的耦合协调程度经历了“中度—良好—高度”协调的演变态势。黄河流域应继续坚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实现黄河流域生态资源高质量价值化,进一步提升区域“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水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洋   许继红   刘媛媛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文旅产业协调发展是流域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首先分析了生态环境与文旅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的机理,然后基于2010年、2015年、2019年和2020年4个时间节点黄河流域9个省(自治区)数据,构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文旅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和相对发展指数对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剖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黄河流域9个省(自治区)生态环境与文旅产业两者发展高度耦合,说明两大系统相互影响,交互耦合的紧密关系;但是两者发展的协调度较低,9个省(自治区)都处于失调状态,山东、河南、四川一直属于生态环境发展滞后型失调,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一直属于文旅产业发展滞后型失调,陕西从文旅产业发展滞后型失调发展为生态环境发展滞后型失调,山西则经历了生态环境滞后—共损型失调—文旅产业滞后—共损型失调交替发展。根据黄河流域9个省(自治区)生态环境与文旅产业发展的失调类型,提出统筹管理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的耦合协调发展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桔  
文章基于2011—2021年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6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计量方法从城市群角度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性、空间关联特征和环境规制强度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结果发现,考察期间黄河流域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稳中有降,呈现下游城市群最高,上游次之,中游最弱的空间分布格局;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相关性,耦合协调度水平类似的城市会出现聚集效应,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会促进耦合协调度的提高,并且会促使周围地区环境规制强度也有所增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秀平  李秋辰  王睿  
黄河流域历史悠久且旅游资源丰富,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基于产业结构视角,从七个维度界定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并构建旅游产业结构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三种发展情景下黄河流域9省区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综合指数水平,利用GIS技术探究旅游产业结构综合水平变化趋势及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2010—2019年,黄河流域9省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不平衡,存在较强的空间分异特征,但各省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在逐渐缩小;(2)2019—2025年,协调发展型情景下黄河流域9省区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综合指数均高于现状延续型和环境优先型情景;(3)2009—2025年,各省区旅游产业结构综合水平等级空间区域差异逐渐增大,呈现“东高—中低—西高”和“北高—中低—南高”的空间分布,通过比较,协调发展型情景下旅游产业结构综合水平等级效果较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秀平  李秋辰  王睿  
黄河流域历史悠久且旅游资源丰富,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基于产业结构视角,从七个维度界定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并构建旅游产业结构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三种发展情景下黄河流域9省区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综合指数水平,利用GIS技术探究旅游产业结构综合水平变化趋势及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2010—2019年,黄河流域9省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不平衡,存在较强的空间分异特征,但各省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在逐渐缩小;(2)2019—2025年,协调发展型情景下黄河流域9省区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综合指数均高于现状延续型和环境优先型情景;(3)2009—2025年,各省区旅游产业结构综合水平等级空间区域差异逐渐增大,呈现“东高—中低—西高”和“北高—中低—南高”的空间分布,通过比较,协调发展型情景下旅游产业结构综合水平等级效果较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