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38)
- 2023(13999)
- 2022(12245)
- 2021(11511)
- 2020(9482)
- 2019(21941)
- 2018(21582)
- 2017(41780)
- 2016(22329)
- 2015(25061)
- 2014(24970)
- 2013(24408)
- 2012(22122)
- 2011(19778)
- 2010(19518)
- 2009(17770)
- 2008(16730)
- 2007(14365)
- 2006(12473)
- 2005(9940)
- 学科
- 济(89382)
- 经济(89283)
- 业(62959)
- 管理(60976)
- 企(48115)
- 企业(48115)
- 方法(43978)
- 数学(38197)
- 数学方法(37681)
- 农(35207)
- 农业(23618)
- 业经(21989)
- 中国(21688)
- 财(21204)
- 学(18222)
- 地方(17971)
- 理论(14909)
- 制(14719)
- 贸(14363)
- 贸易(14357)
- 易(13944)
- 环境(13669)
- 务(13624)
- 财务(13556)
- 财务管理(13527)
- 技术(13520)
- 和(13345)
- 企业财务(12815)
- 划(11731)
- 银(11533)
- 机构
- 学院(312196)
- 大学(310659)
- 管理(128990)
- 济(120164)
- 经济(117525)
- 理学(113481)
- 理学院(112282)
- 管理学(110219)
- 管理学院(109650)
- 研究(97202)
- 中国(70593)
- 京(63975)
- 科学(61498)
- 财(52540)
- 农(52136)
- 业大(48188)
- 所(45980)
- 中心(45474)
- 财经(43623)
- 江(43018)
- 范(42787)
- 研究所(42470)
- 师范(42411)
- 经(39913)
- 农业(39523)
- 北京(39508)
- 院(35644)
- 州(35581)
- 经济学(35443)
- 师范大学(34359)
- 基金
- 项目(225345)
- 科学(178125)
- 研究(165849)
- 基金(164397)
- 家(142149)
- 国家(140945)
- 科学基金(122600)
- 社会(105147)
- 社会科(99427)
- 社会科学(99401)
- 基金项目(88542)
- 省(88542)
- 自然(79860)
- 自然科(77984)
- 自然科学(77967)
- 自然科学基金(76521)
- 教育(75903)
- 划(73678)
- 编号(68515)
- 资助(66889)
- 成果(53502)
- 重点(49462)
- 部(49360)
- 发(47961)
- 创(46695)
- 课题(45626)
- 创新(43463)
- 科研(43139)
- 国家社会(43016)
- 教育部(42664)
- 期刊
- 济(127444)
- 经济(127444)
- 研究(83967)
- 中国(51407)
- 农(51387)
- 学报(48266)
- 科学(45716)
- 管理(43076)
- 财(38053)
- 大学(37812)
- 学学(35763)
- 农业(35075)
- 教育(32617)
- 技术(26962)
- 业经(25125)
- 融(22637)
- 金融(22637)
- 财经(19785)
- 经济研究(18612)
- 问题(17191)
- 经(16779)
- 版(15695)
- 图书(15685)
- 科技(15237)
- 业(14924)
- 理论(14708)
- 资源(14290)
- 技术经济(14142)
- 实践(13735)
- 践(13735)
共检索到4268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骁鸣
近年来,中国西南边陲的藏族村落雨崩村逐渐成为研究中国民族地区社区旅游发展的一个热点。既有研究已经详细介绍了雨崩村的两种由社区主导的旅游利益分配制度———住宿收入分配制度和马队轮换制度。研究者的分析与讨论也基于这两种制度的形成、变迁、影响来展开。然而,在不同研究者那里,无论是在制度变迁的时间认定方面,还是在变迁的具体内容方面,有关基本事实的表述却出现了明显分歧。文章根据实地调查得到的一手访谈记录和辅助性的二手材料,主要以"制度变迁的时间"为例证,探讨了这些分歧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研究者对待当地的基本事实应该有
关键词:
社区旅游 乡村 制度变迁 时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晓辉 黄蔚艳
[目的]民宿旅游是利用私人住宅,依托优美的当地环境,以特色住宿为基础产品,附带特色餐饮、休闲娱乐、旅游活动等产品的休闲旅游形式。舟山乡村民宿旅游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通过调查对舟山民宿旅游发展情况进行客观评价,为进一步深入的理论研究和相关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文章采用在舟山实地调研和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运用SPSS工具对调查问卷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舟山发展乡村民宿旅游的条件较好。同时发现舟山民宿旅游市场需求大,细分明显,但存在缺乏特色,民宿产品单一,满意度低等方面的问题。[结论]舟山民宿旅游应采取以下措施:规划引领,推进舟山民宿旅游的集聚发展;注重挖掘地方文化,推进海岛特色民宿建设;丰富民宿旅游产品,注重主客交流,深化旅游者体验;实施品牌化建设,提升舟山民宿旅游知名度;实施信息化建设,加强网络营销;全景打造,美化环境,改善交通;加强培训,提升民宿的服务水平;统一管理,加强政府引导。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梁婷婷 谭波
区别于传统旅游经济模式,乡村经济发展强调对区域生态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尽可能避免对乡村自然资源的破坏。为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理念,民宿作为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采取科学的民宿设计与规划方案,以满足生态旅游视角下人们对乡村民宿的不同需求。
关键词:
乡村民宿 旅游视角 民宿设计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郭文 黄震方
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问卷形式对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园和香格里拉雨崩社区两种不同开发模式下社区参与旅游发展中的经济、政治、心理、社会、制度和信息权能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不同开发模式的介入导致了权能建设的先后次序,也是居民认可总体呈现"高认可高趋向"、"中认可高反差"和"低认可低趋向"三个层次的直接原因;(2)社区旅游权能的实际效果存在结构性差异,旅游经济权能促进其他权能建设的推动力度有待增强;(3)社区旅游开发与社区整体发展是一个协同系统,权能建设的最终实现有待模式的适度调适。基于此,文章认
关键词:
社区参与 旅游权能 社区权能 权能认可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蔡江莹 王永强 王鑫瑞 谢灯明
[目的]随着乡村旅游在中国乡村生根发芽,民宿成为了很多游客出行的优先选择,民宿的蓬勃发展对社区造成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而社区居民是这些影响的主要承担者。社区居民对乡村民宿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会形成整体的感知,整体的旅游利益感知会影响对民宿发展的态度,态度从而决定社区居民的行为是支持还是反对外来游客进入当地旅游。居民对乡村民宿发展的态度,是决定民宿是否能够在中国乡村持续发展的关键,但鲜有学者从居民感知的角度对乡村民宿旅游影响进行研究。[方法]文章以海南省5个民宿村的居民为研究对象,以居民影响感知为研究切入点,建立居民影响感知、支持程度、社会距离、社区依恋的关系模型以揭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对其态度的影响。[结果和结论](1)社会距离对旅游影响感知和支持程度有显著负向影响;(2)社区依恋对支持程度有显著正向影响;(3)旅游影响感知的3个维度对支持程度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民坤 宋韵 邓小桂 任莉莉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探讨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关系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让村民有序参与治理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乡村旅游可以打破乡村封闭性,重构乡村社会,而村民的观念和行为受到其社会网络的深刻塑造,因此,社会网络重构视角下旅游如何驱动村民参与治理值得深入研究。论文基于社会嵌入理论,通过两个递进的研究探讨“发展乡村旅游—重构乡村社会网络—促进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路径是否成立,以及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发展旅游能够提升乡村亲缘—地缘—业缘网络的规模、异质性及村民的网络位置,增强网络中村民的交流频率、信任强度,促进信息共享,从结构和关系两个维度重构乡村社会网络,进而,社会网络从信息获取、集体监督、榜样引导、共同体意识4个渠道影响村民的乡村治理参与水平;(2)参与旅游经营村民的乡村治理参与水平受业缘网络和地缘网络的促进效应较强,未参与旅游经营村民的乡村治理参与水平受地缘网络和亲缘网络的影响较强;(3)村民参与乡村治理活动的类型呈现出“文化建设参与>环境保护参与>政治建设参与>经济建设参与>社会服务参与”的特点。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赵越 黎霞
影响重庆城郊型乡村民宿经营者经营风险感知的主要因素是乡村民宿的利益相关者状况、服务设施状况和旅游业环境状况,其中利益相关者状况的影响最大;此外,经营者年龄及文化层次、经营场所来源、投入资金也会影响经营者经营风险感知水平。可从改善利益相关者关系、提升服务水平及改善设施条件、创造良好的旅游业发展环境等方面来增强乡村民宿经营者的信心,同时,还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乡村民宿利益分配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一群 杨桂华
将旅游净生态足迹的思想首次引入国内,阐述其内涵及计算方法,应用于云南梅里雪山腹地——雨崩村的徒步旅游者,对高生态足迹地区游客到低生态足迹地区进行旅游活动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在一定停留时间下,游客到雨崩徒步旅游一次的旅游净生态足迹会很小甚至出现负值,说明进行这样一次旅游活动对于减轻全球环境压力是有贡献的,对"旅游是一种高消耗的活动"的绝对性提出质疑。从寻找游客旅游毛生态足迹和客源地日常生态足迹之间差异的角度提山的旅游净生态足迹不仅可以从宏观角度对旅游活动的环境影响作出更为客观的评价,还可从全球环境保护的角度为旅游客源市场的开发提供策略指导。最后分析讨论了旅游净生态足迹的三种取值情况,及旅游者从事...
关键词:
旅游净生态足迹 过境地 客源地 雨崩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周伟伟 胡春丽 荣培君
[目的]乡村民宿在快速发展下已成为国内外游客体验中国乡村文化的热门选择,成为促进区域旅游地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选取旅游资源丰富的秦岭陕西段乡村民宿作为研究区域,[方法]通过携程民宿、美团民宿、去哪儿民宿等多种渠道,统计出秦岭陕西段乡村民宿312处,利用百度地图坐标拾取工具获取民宿点经纬度地理信息,结合空间分析方法探究此区域地民宿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1)秦岭陕西段乡村民宿空间分布呈现“全局离散、局部聚集”的特征,其中西安长安区、蓝田县、商洛柞水县、宝鸡太白山区域、渭南华山区域分布较为密集,其他县区分布较为稀疏。长安区和蓝田县的空间集聚现象相对均衡且连片发展广布。(2)乡村民宿集聚分布受旅游政策、人口因素、经济水平、交通条件、旅游资源等因素的影响,秦岭陕西段乡村民宿与交通条件、水系分布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建议]秦岭陕西段乡村民宿旅游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坚持生态保护、改善交通条件、提升美丽乡村水系规划建设、加强乡村民宿与秦岭人文自然资源的联动、产业转型升级。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墨
乡村民宿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住宿方式,其多元化设计能够提升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该设计从空间设计、服务体验、文化特色等多个维度详细阐述乡村民宿多元化设计的具体实践,以及这些实践对旅游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民宿的多元化设计能够让其鲜明的特征曝光于公众视野之中,达到提升关注度的目的。如乡村民宿多元化设计效果图所示,
关键词:
旅游产业发展 乡村民宿 多元化设计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郭文
本文以香格里拉梅里雪山周边雨崩藏族村的旅游开发为研究背景,分析了该区村民参与旅游开发的"轮流制"模式,认为这是一个社区主动参与旅游发展,基本实现了经济增权、政治增权、心理增权和社会增权的典型案例。"轮流制"模式一方面妥善协调与巧妙解决了村民参与旅游开发利益分配的不均衡,控制了外来投资,同时避免了由于无序竞争引起的经济利益过于集中现象,对构建雨崩村社会和谐起着非常大的积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雨崩村民的增权有一个重要的假设条件,即村民绝对拥有在村境内的住宿、餐饮、租马等经营权。本质上雨崩村的旅游增权是个人增权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龙良富 黄英 黄玉理 欧阳白果
社会冲突论是指社会主体之间由于需要、利益、价值观念的差别和对立而引起的相互反对的社会互动行为。本文通过对中山市崖口村村民对旅游开发的认知和态度进行深度调研访谈,发现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由于行政强制、价值观差异、未来收益差别等原因,村民之间存在明显的社会冲突,形成彼此联系的群体博弈,最终对当地旅游开发呈现支持、集体抗议、被动接受或自愿同化的社会反应。
关键词:
冲突论 社会反应 旅游开发 崖口村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黎明
我国的乡村旅游自20世纪80年代起步以来,已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据不完全统计,中国通过发展旅游已使占贫困地区总人口约1/10的人实现脱贫,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解决农村民生问题的有效途径。乡村旅游涉及农村的社会、经济、生态等各个方面,乡村旅游的发展影响农村生活的各个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莞
发展乡村旅游是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通过对四川省茂县乡村旅游的典型羌族村寨——坪头羌族村寨和牟托羌寨村民感知的田野调查,分析了羌族村寨发展乡村旅游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羌族村寨旅游发展是政府、企业、村委会及村民四者利益博弈和行为协作的过程,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当地村民能否持续受益,关键在于企业、村委会及村民三者能否持续有效地沟通。由此,政府应加强宣传和教育,引导村民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企业应充分重视村民利益,处理好利益分配问题;村委会应该充分发挥自治作用,协调利益相关者各方关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洁
随着中国线上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模式逐渐在我国各个行业得到了大力普及和广泛应用。在此背景下,农村民俗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营销方式也趋于多元化。本文根据调查研究,对"互联网+"下农村民俗旅游产品开发及营销创新展开具体分析,对于推动我国民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互联网+ 民俗旅游产品 开发与营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