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20)
2023(1829)
2022(1635)
2021(1486)
2020(1334)
2019(2640)
2018(2546)
2017(5129)
2016(2623)
2015(2898)
2014(3179)
2013(3143)
2012(2910)
2011(2572)
2010(2553)
2009(2460)
2008(2290)
2007(2085)
2006(1856)
2005(1595)
作者
(7323)
(6214)
(5994)
(5726)
(3807)
(2988)
(2833)
(2256)
(2232)
(2182)
(2161)
(2043)
(2035)
(1961)
(1953)
(1878)
(1832)
(1768)
(1723)
(1697)
(1514)
(1466)
(1451)
(1448)
(1415)
(1410)
(1381)
(1343)
(1289)
(1281)
学科
(11540)
经济(11530)
方法(6882)
管理(5284)
(5005)
理论(3984)
(3951)
企业(3951)
数学(3934)
业经(3921)
数学方法(3902)
文化(3881)
(3754)
人民(3721)
消费(3571)
农业(3177)
经济理论(3135)
结构(3005)
水平(2885)
消费水平(2884)
产业(2832)
地方(2518)
中国(2431)
(2364)
市场(2257)
收入(2167)
(1953)
贸易(1953)
教育(1878)
(1839)
机构
学院(42318)
大学(38757)
管理(15816)
理学(13566)
理学院(13372)
(13336)
管理学(13109)
经济(13026)
管理学院(13015)
研究(11399)
(9873)
(9861)
旅游(9742)
(8752)
师范(8693)
中国(8488)
(7816)
科学(7719)
师范大学(7005)
(6495)
(6066)
财经(5485)
(5448)
(5168)
中心(5076)
北京(5075)
商学(5029)
商学院(4983)
(4857)
研究所(4725)
基金
项目(26606)
科学(21241)
研究(19787)
基金(19023)
(15903)
国家(15694)
科学基金(13862)
社会(13594)
社会科(12868)
社会科学(12867)
(11399)
基金项目(10724)
教育(8856)
(8584)
自然(8561)
编号(8376)
自然科(8324)
自然科学(8323)
资助(8184)
自然科学基金(8169)
(6338)
成果(5813)
课题(5558)
重点(5524)
人文(5261)
(5199)
国家社会(5198)
发展(5178)
(5103)
规划(5084)
期刊
(20105)
经济(20105)
研究(10359)
(6516)
旅游(6516)
(6516)
(5874)
科学(5790)
业经(5296)
学刊(5255)
旅游学(5242)
游学(5242)
中国(4984)
管理(4946)
学报(4792)
商业(4403)
教育(3993)
(3906)
大学(3864)
学学(3652)
(3395)
经济研究(3335)
农业(2910)
商业经济(2606)
消费(2599)
资源(2394)
财经(2194)
问题(2180)
图书(2028)
(1973)
共检索到577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马凌  
一、文化与旅游的讨论:日常生活与消费的视角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文化转向",社会科学开始研究经济领域中的社会文化变化和文化理论,文化研究因而被引入多种学科的讨论中,包括旅游。早期对于文化与旅游的关系的讨论充满了张力,比如认为当文化价值为了游客便利消费的需要而被商品化为旅游产品时,其文化价值或是被削弱,或是被破坏了(1)(2)。文化价值保留和旅游产品开发似乎是零和效应的竞争关系,Mckercher和Du Cros在其《文化旅游》一书中将这种矛盾解释为文化学者(或文化遗产管理者)和旅游学者之间沟通的缺乏(3)。文化保护和遗产管理一般由公共部门负责,关注人类共同的遗产与福祉;而旅游活动则更多是一种商业活动,由私营部门主导,受利润和经济利益驱动。两者之间如何沟通和达成共识是促进旅游和文化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慧  曹虹剑  
旅游消费文化有很强的约束力与经济功能;建设和谐社会的旅游消费文化有其必要性与现实可能性;我们不但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旅游消费文化意识,而且要运用激励约束机制形成科学的旅游消费文化,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冉  
旅游消费促进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旅游活动的综合性特点,使得旅游经济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家庭旅游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将有利于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家庭居民美好生活得到满足的重要体现。影响居民家庭旅游消费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收入水平、闲暇时间、身体状况等客观因素,又有旅游动机等众多的主观因素,此外还有较多的隐藏因素。文章运用Tobit模型考察体现家庭文化资本的家庭藏书量、家庭文化消费对城乡居民旅游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居民家庭藏书量对城乡居民家庭旅游消费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对农村家庭旅游消费的影响更为明显;居民家庭文化消费对城乡居民家庭旅游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中等收入家庭的影响尤其显著;家庭拥有汽车以及拥有金融产品对城乡居民家庭旅游消费的正向影响明显。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郁龙余  
什么是旅游文化?要给旅游文化界定概念,首先应该搞清楚旅游与文化的含义。 由于对旅游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不同,各家关于旅游的定义互有差异。虽然它们都有成立的理由,但又都是不全面的:不是缺乏历史的观点,将旅游仅仅看成近代的产物,就是囿于商业的观点。因而,没有能从根本上揭示出旅游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马先标  张畅  
近来,"文化旅游"概念含义的辨析界定引起学业两界关注。然而,系统深入的研究不足,导致对其概念含义的界说仍不精准和全面,进而影响文化旅游经济或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乃至制约文化和旅游大发展。该文在进一步梳评已有界说之基础上,对接"文化"和"旅游",并将"文化结构"与"旅游要素"叠加,综合界说了广义和狭义层面文化旅游概念之含义,指出应从公共性和商业性文化旅游经济角度,统分采取有效的公共政策和商业性政策,促进两者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肃  黄蕊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任务,文化产业部门正在着力推动我国文化产业与国民经济各产业的"跨界融合",从而推动文化业态创新和我国文化消费的转型升级。本文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我国2005-2015年30个省市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度水平,印证我国文化旅游新业态的成长与进步。动态面板模型的拟合结果显示我国文化旅游产业融合与文化消费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产业融合对文化消费水平的提升作用十分显著;文化旅游产业融合为市场提供了更复合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许宗元  
陆游是开创型、集大成的旅游家 ;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大旅游诗人、重要的游记作家、优秀的旅游词人 ;毕生作出旅游文化重要建树。一部《剑南诗稿》俨为诗化的旅游学原理。陆游以诗的形式阐明“旅游生活是文艺创作源泉之一”的文艺学原理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谢婷  刘爱利  
本文以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和周口店遗址为案例点,将行为意向细化为忠诚度和支付意愿,对影响消费者忠诚度和支付意愿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构方程分析表明,消费者感知游览质量对感知价值和忠诚度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旅游过程中的感知游览质量和感知价值对满意度也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消费者满意度对忠诚度和支付意愿既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也作为中介变量对后两者产生影响。整体看来,消费者的经济水平和满意度是影响支付意愿额度的最主要因素,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和支付意愿最根本的途径是提升服务质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九霞  
自大量中国人以旅游者的身份走出家门、走出国门之始,对其不文明旅游行为的挞伐一直此起彼伏。21世纪初,香港《亚洲周刊》报道了《中国游客的"七宗罪"》,表现为脏、吵、抢、粗、俗、窘、泼。有关这方面的现象屡屡曝光:埃及神庙浮雕上"到此一游"的字样、马尔代夫被采的珊瑚、普罗旺斯大打出手的中国同胞、广场人散后的海量垃圾,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为此,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联合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伍晓奕  林德荣  
近年来,随着旅游活动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旅游者的消费模式成为旅游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国内外实证研究的文献检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旅游者在旅游决策与信息搜集、旅游动机与偏好、客主交往、服务质量评估等方面的消费行为与特征进行述评,最后概括我国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谢春山  邹本涛  
旅游介入文化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因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而产生并直接介入其间施加影响的文化。本文分析了旅游介入文化的分类与特点。旅游介入文化的提出为旅游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实践上有助于介入主体明确方向,制定合理而又具针对性的旅游文化建设举措,促进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谢鹤林  
近几年来,关于旅游业的性质,有过几次讨论。一种说法是,游游业既是经济事业,又是文化事业。另一种说法是,旅游业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也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事业。看来,意见已颇为接近,只是提法上的大同小异而已,说明大家已趋于一致地承认旅游业的经济和文化性质,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翁乃群  
一般说来,旅游可以分为两类:自然景观旅游和人文景观旅游。对于历史流长、文化纷繁、人口众多的我国来说,这两种景观往往是相互交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笃信风水和崇拜山河之俗,使许多村寨多处依山傍水之地,寺庙宫观常居山水美景之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