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45)
2023(5365)
2022(4836)
2021(4543)
2020(4146)
2019(9727)
2018(9603)
2017(18846)
2016(10526)
2015(11925)
2014(12391)
2013(12483)
2012(11861)
2011(10908)
2010(11111)
2009(10668)
2008(10813)
2007(10032)
2006(8583)
2005(7691)
作者
(32462)
(27528)
(27186)
(26279)
(17303)
(13324)
(12567)
(10663)
(10134)
(9652)
(9322)
(9198)
(8878)
(8782)
(8634)
(8566)
(8510)
(8179)
(8021)
(7922)
(6926)
(6887)
(6676)
(6342)
(6239)
(6238)
(6207)
(6024)
(5646)
(5538)
学科
(48329)
经济(48293)
管理(25309)
(25097)
方法(24635)
数学(20948)
数学方法(20779)
(19156)
企业(19156)
(14198)
(12953)
(10573)
中国(10398)
地方(9257)
农业(8862)
业经(8802)
(8533)
贸易(8531)
理论(8430)
(8239)
(7189)
(7104)
(6418)
财务(6405)
财务管理(6384)
环境(6287)
企业财务(5985)
(5962)
银行(5935)
(5765)
机构
大学(162875)
学院(161858)
(64144)
经济(62692)
管理(59762)
研究(54598)
理学(50993)
理学院(50336)
管理学(49394)
管理学院(49061)
中国(40004)
科学(36028)
(34478)
(30013)
(28877)
(28787)
研究所(26385)
中心(25211)
业大(25013)
(24841)
(24303)
师范(24052)
农业(23984)
财经(23422)
北京(21899)
(21043)
经济学(20436)
(19871)
师范大学(19488)
(18749)
基金
项目(102901)
科学(79215)
研究(73577)
基金(73089)
(63830)
国家(63302)
科学基金(52790)
社会(45410)
社会科(42902)
社会科学(42885)
(41301)
基金项目(39437)
(34461)
教育(34308)
自然(34308)
自然科(33388)
自然科学(33374)
自然科学基金(32786)
资助(31128)
编号(30465)
成果(25058)
重点(23371)
(23010)
(22698)
课题(20856)
(20421)
科研(20182)
大学(19331)
计划(19254)
创新(19115)
期刊
(71134)
经济(71134)
研究(43319)
学报(27572)
中国(26938)
(26667)
科学(24503)
(22595)
大学(19650)
学学(18352)
农业(18008)
管理(17718)
教育(15659)
技术(12957)
业经(11933)
(11557)
金融(11557)
财经(11489)
经济研究(10932)
问题(10054)
(9877)
(9804)
(8915)
图书(8715)
(8464)
技术经济(8244)
商业(7969)
统计(7954)
理论(7803)
资源(7711)
共检索到2315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徐杰舜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人文社会科学的人类学转向已成普遍现象,旅游也不例外。为什么一个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也要与人类学牵手,旅游人类学会应运而生呢?这是有深厚的学理底蕴的。众所周知,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把行、住、吃、游、购、娱各个环节联为一体,提供一条龙服务,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徐新建  
从人类学角度考察旅游与中国社会是近年来的一个新趋向。其既体现出学科间的交叉互补又反映了时代发展对学术研究提出的现实挑战。1999年9月29日至10月1日在昆明召开的“人类学:旅游与中国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可视为这一趋向在国际交流和对话层面上的具体呈现。本文以此次会议为个案,阐发笔者在会前、会间及会后的有关思考,以期引发从人类学考察旅游和从旅游反观人类学的进一步讨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晓萍  Nelson Graburn  张鹂  
文章指出,在当今世界,各学科都具有跨学科的特点。旅游人类学也如此。人类学与旅游学之间的关系不存在学科独立的问题,而应该是互补关系。人类学介入旅游研究已成为必然。唯有如此,旅游学才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周大鸣  
人类学因其理论与方法的独特性,逐渐被民族旅游研究所借鉴和吸纳,但在中国民族旅游的开发实践中却往往处于"非主流"的境地。人类学要想在中国民族旅游实践中享有更多的话语权,首要的任务就是用本学科的视角透视民族旅游,反思其进行中国实践时所面临的一些特定的问题,并积极推动和参与民族旅游开发的社会评估工作。其关键点在于:一是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协调机制;二是客观审视民族旅游对族群文化和族群关系的影响;三是科学考量旅游开发与当地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关系。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郑晴云  
朝圣和旅游都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现象,是人类有异于日常生活的另一种"生活方式"。本文从人类学视角,透析了朝圣和旅游的关系。"朝圣"是一种宗教意义上的精神文化之旅,旅游是一种现代意义上的精神文化"朝圣"。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必须高度关注人类的精神需求与文化体验。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小军  吴毅  
旅游作为人类的普遍行为,在今天的商业化中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却逐渐丧失了其本真。通过思考"旅游"的内涵以及当代商业化旅游业存在的问题,文章区分了人类"天性旅游"和"商业性旅游"两个基本的旅游形态,探讨了"旅游"对于人类学的意义以及旅游人类学的研究旨趣,检讨了以旅游业作为研究对象的局限所在。文章指出人类的天性文化是人类天性旅游的本质内涵,文化自由是天性旅游得以实现的基础,保证文化持有者的主体性,实现游客和东道主的"共主体"地位,是文化自由的条件。同时,商业化和市场化应该服从人类自由情性的发展,而不是让旅游成为商业化的帮凶和牺牲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宗晓莲  
旅游产业已经蔓延到当今世界的各个角落,旅游对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国际关系等带来的冲击也早已引起关注。可以说,旅游成为以文化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科不得不面对的议题,理解旅游也成为理解当代社会文化变迁的重要途径。早在20世纪中期,人类学者就已经注意到旅游在自己的调查地带来的巨大影响,因此,虽然人类学者对加入旅游研究曾有过种种顾虑,自60年代开始,旅游却被纳入各时期人类学的流行议题,如涵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彭兆荣  
旅游人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是许多应用学科中的“后进者”。但是 ,旅游人类学对“旅游文化”的研究不仅成为该分支最具学科性的核心价值 ,也成了其他学科乃至决策部门关注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图对旅游人类学研究视野中“旅游文化”以及相关的问题作一些评述和分析 ,借此提出一些问题以期引起学界的注意和重视。这无论从学科的理论反思抑或是应用层面都是有益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小军  吴毅  
旅游作为人类的普遍行为,在今天的商业化中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却逐渐丧失了其本真。通过思考"旅游"的内涵以及当代商业化旅游业存在的问题,文章区分了人类"天性旅游"和"商业性旅游"两个基本的旅游形态,探讨了"旅游"对于人类学的意义以及旅游人类学的研究旨趣,检讨了以旅游业作为研究对象的局限所在。文章指出人类的天性文化是人类天性旅游的本质内涵,文化自由是天性旅游得以实现的基础,保证文化持有者的主体性,实现游客和东道主的"共主体"地位,是文化自由的条件。同时,商业化和市场化应该服从人类自由情性的发展,而不是让旅游成为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健  
本文讨论了中国旅游发展中一些长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的问题,例如旅游业服务质量问题、旅游资源和项目开发规划中的问题、中外合资与合作经营中的问题、旅游法制建设问题、中国公民出境旅游问题等,从社会文化角度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当重视和加强旅游人类学理论对中国旅游发展的指导,妥善解决旅游发展中大量存在的社会文化问题。本文系统阐述了旅游人类学理论在中国旅游发展宏观调控、微观管理以及发展对外旅游关系中的应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九霞  苏静  
近三十年来,旅游业成为许多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通过各种商业性的合作开发,旅游业已然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休闲的旅游也日益成为一种现代生活方式。管理学、经济学、旅游学诸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晓萍  黄继元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邓启耀  
刚才的对话很有意思。地理学家对人类学家庄孔韶田野笔记中的感性描述不以为然,提出了感性表述在科学文本中有什么学术价值的尖锐质疑;而人类学家也对地理学家的"科学"标准进行反诘,以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进福   杨劲松  
<正>旅游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是旅游研究的重要论域。我国旅游社会学人类学研究肇始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2)),有蔚然之势、且渐成“显学”之虞。其中的部分研究已进入国际视野,并获得国际关注与影响。限于篇幅,笔者仅从理论角度概括国内学者(兼及少量海外华人学者)在参与旅游社会学人类学知识生产中形成的理论突破,借以管窥其中的中国贡献。挂一漏万和主观臆断之处,恳请方家斧正。
关键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红梅  
目前,国内旅游文化研究已进入了瓶颈阶段。尽管有近40部与旅游文化相关的著作和教材以及大量学术论文,但人们在各种意义上使用"旅游文化"这一词汇,旅游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仍模糊不定。文章在追溯国内外旅游文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文化的发生层面来界定和框限旅游文化,并在内涵、特性、功能层面上对旅游文化与一般文化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指出未来的旅游文化研究可以运用文化人类学传统民族志方法来获取第一手资料。同时,文章旨在反思国内旅游文化研究的概念误区,并尝试以文化人类学视角来廓清旅游文化的外延,将旅游文化视为文化生产与再生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