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43)
2023(4904)
2022(4296)
2021(4146)
2020(3451)
2019(7722)
2018(7390)
2017(14993)
2016(8143)
2015(8795)
2014(8838)
2013(8599)
2012(7989)
2011(7350)
2010(7689)
2009(7339)
2008(7178)
2007(6494)
2006(6153)
2005(5468)
作者
(22098)
(18524)
(18426)
(17707)
(12066)
(8818)
(8270)
(7059)
(6932)
(6889)
(6235)
(6164)
(6145)
(5830)
(5805)
(5628)
(5595)
(5530)
(5464)
(5408)
(4602)
(4540)
(4508)
(4317)
(4240)
(4204)
(4133)
(4124)
(3708)
(3685)
学科
(30616)
经济(30581)
管理(25628)
(23733)
(18973)
企业(18973)
方法(12163)
(11299)
数学(9401)
数学方法(9220)
(8937)
(8443)
中国(7920)
农业(7577)
业经(7547)
(6846)
地方(6828)
(6499)
贸易(6496)
(6359)
理论(5995)
及其(5917)
政策(5622)
(5581)
银行(5581)
环境(5489)
(5406)
(5208)
财务(5194)
财务管理(5185)
机构
学院(117577)
大学(113578)
(48328)
管理(48217)
经济(47231)
理学(41124)
理学院(40702)
管理学(40084)
管理学院(39842)
研究(38524)
中国(30485)
(24952)
(23304)
科学(22025)
财经(19001)
(18701)
(18342)
中心(18025)
(17222)
(17172)
师范(17101)
研究所(16294)
(16070)
北京(15001)
(14925)
(14065)
财经大学(13865)
业大(13788)
经济学(13558)
师范大学(13555)
基金
项目(72983)
科学(59189)
研究(56211)
基金(53854)
(45715)
国家(45284)
科学基金(39886)
社会(36466)
社会科(34576)
社会科学(34571)
基金项目(28336)
(28336)
教育(25814)
自然(25436)
自然科(24826)
自然科学(24821)
自然科学基金(24422)
(23484)
资助(23334)
编号(23275)
成果(19378)
(16466)
(16341)
课题(16133)
重点(15736)
人文(14828)
(14555)
国家社会(14491)
教育部(14479)
(14277)
期刊
(58830)
经济(58830)
研究(35003)
中国(20494)
管理(17526)
(17470)
(15138)
科学(14704)
(13758)
金融(13758)
学报(12226)
教育(11941)
业经(10913)
农业(10235)
大学(10051)
学学(9508)
财经(8929)
技术(8915)
经济研究(8646)
(8217)
(7647)
问题(7440)
(6651)
(6547)
旅游(6547)
(6547)
国际(5680)
商业(5559)
现代(5329)
学刊(5275)
共检索到1785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娟  
文章基于多元Logit模型,在对旅游不文明行为及应对政策分类的基础上,选取2006~2013年间我国旅游不文明行为国内外60个典型案例作为样本,通过对其情景特征及应对政策匹配路径的分析,提出政策选择应根据其影响范围、违悖程度来进行匹配,并构建应对政策概率预测模型,为应对旅游不文明行为最优政策选择提供支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胡静  
当下,素有礼仪之邦的中国,文明旅游却成为一个全民考题。经过国内外主流媒体和社交媒体的不断曝光和反复讨论,人们对国人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自是"心有戚戚焉",予以不同的关注视角和研究解读。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2014年年底对文明旅游开展了专题研究,以"不文明旅游"为关键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郭鲁芳  李如友  
近年来,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使国人如此直接地接触"他者"文化,同时向世界全面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个性,中外文化在碰撞中寻求共存的普适伦理。然而,有悖于"文明古国"形象的"中国式旅游"让世界错愕,接踵而来的有关国人素质的负面报道激发了全社会的自省与反思。一、国人不文明旅游行为的类型及影响国人不文明旅游行为可谓层出不穷,随地吐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林德荣  刘卫梅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外出旅游逐渐成为大众的一种休闲娱乐主流。但随之而来的旅游不文明行为逐渐成为新闻焦点而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如珠峰大本营惊现"到此一游";南京游客竟踹树制造樱花雨拍照;安徽花戏楼人像被摸黑……这些旅游不文明行为在媒体聚光灯下显得格外刺眼。那么,何谓旅游不文明行为呢?经过旅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懿  田里  常飞  
本文对旅游者文明消费素养、旅游者不文明行为及其矫治进行了内涵阐释,构建了旅游者文明消费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昆明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对旅游者文明消费素养进行了定量评价和不文明行为矫治顺序的确定,研究表明:旅游者文明消费素养整体处于良好状态,女性素养整体优于男性;在旅游频次和学历层次方面,呈现出"中间"略高于"两头"的状态;在矫治顺序上,不尊重风俗信仰和设施设备使用不当两种行为应优先矫治。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涛  陈芸  
本文提出了游客不文明行为的研究框架。对游客不文明行为在个体、他人、群体和社会层面的原因进行了系统性的理论阐述。基于伦理决策模型,提出道德发展理论是解释游客不文明行为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新闻报道中我国游客不文明行为事件的梳理,利用内容分析法,对我国游客不文明行为的属性分类、管理现状、群体特征以及国内外差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解释。研究发现,我国游客不良的习惯、破坏式留念以及恶意破坏是游客不文明行为的主要形式。游客不文明行为呈现明显的小群体特征,我国游客在国内外实施的不文明行为具有显著差异。本文最后提出了针对我国游客不文明行为的管理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阁芝  
游客在旅游地实施的不文明行为不仅对旅游地资源造成破坏,影响其他游客的旅游体验,对当地社区居民的生活造成困扰,而且有损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形象。对游客不文明行为进行有效治理是当前旅游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确保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本文对游客不文明行为的表现形式进行归纳,分析游客实施不文明行为的原因,提出游客不文明行为的治理策略,以为相关部门制定游客行为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樊友猛  谢彦君  
我们通常会注意到这一情况: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个体一般意识不到自己身体的存在,但当外界情境、条件突然改变,使人产生超出正常范围的身体反应,继而可能引发身体机能的失调,这时人会充分感觉到自我身体的存在。对于这一现象,莱德提出了病显(dys-appearance)概念,用以指称身体复显为人们体验的主题焦点和感觉焦点,但却是以病态的或偏离的形式~([1])。旅游活动伴随着从日常世界到旅游世界的转变,蕴含着惯常环境和非惯常环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余建辉  张健华  
文章概括了当前国内外对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原因认识的5种理论观点,从经济学视角出发,分析了游客不文明行为的收益与成本,指出了中国游客发生不文明行为的主要原因是这些游客发生不文明行为的预期收益要大于预期成本。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苏小燕  
中国游客出国不文明行为已经成为备受国家、社会及媒体关注的焦点,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是全球化影响下中外文化冲突所造成的。本文基于布尔迪厄的"惯习(Habitus)"理论,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上深度分析中国游客出国不文明行为的机制性原因,这包括中国游客所处的母体文化背景、教育制度、个体对其他文化的适应能力等。基于教育与个体行为的关系,本文进一步提出,倡导素质教育理念、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是减少中国游客出国不文明行为的基本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华  
在对我国公民旅游不文明行为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国公民不文明行为进行了归类研究,将我国国民旅游不文明行为归为六大类。调查发现了各类行为主要的易发人群,通过分析我国公民各类旅游不文明行为易发人群与相应的我国公民旅游不文明行为之间的社会关系,对我国公民旅游不文明行为进行了归因,提出对我国公民旅游不文明行为标本兼治的措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建荣  赵振斌  张天然  
勒温"场论"指出人的行为是个体要素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形成心理场的结果。游客在长城上刻画这种典型的不文明行为,也必然与个体要素和环境要素有着深层次的联系。立足"刻画是一种表达"的观点,研究发现:当个体需求与环境要素之间存在不和谐,游客对长城意义的认知并不完整时,便产生了刻画意义超越保护意义的心理场,从而依存情感原则以不文明行为呈现于公众面前,所以"心理场"意义失衡是不文明行为产生的根本动力系统。深入探究游客的表达诉求和旅游环境,发挥游客个体要素能动性和环境对个体的正向影响力,构筑参与型组织管理形态使不文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建荣  赵振斌  张天然  
勒温"场论"指出人的行为是个体要素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形成心理场的结果。游客在长城上刻画这种典型的不文明行为,也必然与个体要素和环境要素有着深层次的联系。立足"刻画是一种表达"的观点,研究发现:当个体需求与环境要素之间存在不和谐,游客对长城意义的认知并不完整时,便产生了刻画意义超越保护意义的心理场,从而依存情感原则以不文明行为呈现于公众面前,所以"心理场"意义失衡是不文明行为产生的根本动力系统。深入探究游客的表达诉求和旅游环境,发挥游客个体要素能动性和环境对个体的正向影响力,构筑参与型组织管理形态使不文明行为得到消解,必将为开发和保护旅游景观资源提供新途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于维娜  李冬冬  李敏  
基于压力交易理论,探究了敌意归因和道德认同在同伴揭发与旁观者职场不文明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应得性判断在此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同伴揭发通过敌意归因而正向作用于职场不文明行为;(2)同伴揭发通过道德认同而负向作用于职场不文明行为;(3)敌意归因/道德认同在同伴揭发与职场不文明行为关系间的中介作用,均受到应得性判断的调节。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占小军  
基于道德认知视角分别探讨主管和顾客不文明行为对员工服务破坏行为的作用机制。利用对216名员工及其主管的两阶段配对调查数据的研究发现:主管和顾客不文明行为均显著正向影响员工服务破坏行为;道德推脱在主管和顾客不文明行为与员工服务破坏行为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道德认同不仅正向调节着顾客不文明行为与道德推脱之间的关系,还正向调节顾客不文明行为—道德推脱—服务破坏行为这一中介机制。本研究的结论为服务性企业对不文明行为的干预管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