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88)
- 2023(12043)
- 2022(10696)
- 2021(10051)
- 2020(8457)
- 2019(19464)
- 2018(19402)
- 2017(37808)
- 2016(20572)
- 2015(23019)
- 2014(23144)
- 2013(22785)
- 2012(20632)
- 2011(18615)
- 2010(18562)
- 2009(17292)
- 2008(16896)
- 2007(14790)
- 2006(13009)
- 2005(11451)
- 学科
- 济(78497)
- 经济(78376)
- 管理(63592)
- 业(59244)
- 企(49705)
- 企业(49705)
- 方法(36710)
- 数学(30799)
- 数学方法(30459)
- 财(22282)
- 农(21759)
- 中国(20406)
- 业经(18753)
- 制(18398)
- 学(16865)
- 地方(15236)
- 农业(14894)
- 理论(14377)
- 务(14077)
- 财务(14009)
- 财务管理(13981)
- 企业财务(13264)
- 贸(13201)
- 贸易(13195)
- 环境(13103)
- 和(12965)
- 技术(12828)
- 易(12815)
- 体(12671)
- 银(12367)
- 机构
- 大学(293662)
- 学院(291652)
- 管理(118568)
- 济(112691)
- 经济(110105)
- 理学(102839)
- 理学院(101675)
- 管理学(100038)
- 管理学院(99479)
- 研究(94900)
- 中国(69407)
- 京(62635)
- 科学(58819)
- 财(54347)
- 所(46674)
- 财经(43364)
- 农(42930)
- 中心(42462)
- 研究所(42432)
- 业大(42182)
- 江(41971)
- 北京(39757)
- 范(39756)
- 师范(39415)
- 经(39259)
- 院(34549)
- 州(34214)
- 农业(33415)
- 经济学(33329)
- 财经大学(32245)
- 基金
- 项目(200793)
- 科学(158464)
- 研究(148485)
- 基金(146216)
- 家(126272)
- 国家(125225)
- 科学基金(108412)
- 社会(93490)
- 社会科(88542)
- 社会科学(88522)
- 基金项目(78651)
- 省(78067)
- 自然(70459)
- 自然科(68758)
- 自然科学(68745)
- 教育(67761)
- 自然科学基金(67505)
- 划(65457)
- 编号(60748)
- 资助(60114)
- 成果(49479)
- 部(44214)
- 重点(44208)
- 发(42065)
- 创(41643)
- 课题(41482)
- 制(39761)
- 创新(38798)
- 教育部(38272)
- 科研(38036)
- 期刊
- 济(124769)
- 经济(124769)
- 研究(85969)
- 中国(53247)
- 学报(44122)
- 管理(43173)
- 科学(41927)
- 财(41149)
- 农(39480)
- 大学(33868)
- 教育(32389)
- 学学(31785)
- 农业(27413)
- 技术(24180)
- 融(23348)
- 金融(23348)
- 财经(20872)
- 业经(20738)
- 经济研究(18774)
- 经(17645)
- 问题(16200)
- 图书(14959)
- 理论(14826)
- 科技(14257)
- 实践(13675)
- 践(13675)
- 技术经济(13242)
- 业(13203)
- 版(13110)
- 现代(13078)
共检索到4194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高军 吴必虎 马耀峰
文章在分析目前客源地→目的地旅游客流动力机制相关研究理论现状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推—拉—阻"旅游动力机制。然后,在10个热点旅游城市采用100分制6点等距量表,以537份旅华英国游客有效问卷数据为依据,对旅华英国游客来我国城市旅游的旅游动力中的推力因子、拉力因子、阻力因子及其权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旅华英国客流旅游动力中主要有8大推力因子、9大拉力因子和7大阻力因子,推力在促动力中占44%,拉力在促动力中占56%,阻力相当于促动力的39%。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文文 张胜男
创意旅游作为可持续旅游的实现形式之一,受到学界广泛关注,然而,对创意旅游中旅游者的研究却很少。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旅游者视角出发,对西塘纽扣博物馆10名旅游者进行深度访谈,以及北京凝蓝珐琅工作室部分APP游客评论,运用扎根理论研究范式,提炼出18个初始范畴、6个主范畴、1个核心范畴,并据此构建旅游者行为意向模型。结果表明:游客在创意旅游过程中,通过与创意产品、创意空间以及创意人群的互动,满足个人基本需求、社会需求和知识需求,进而影响到行为意向。
关键词:
创意旅游 旅游者 行为意向 影响机制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曹花蕊 杨铠
流畅体验是一种重要的旅游体验,它影响游客的情绪、态度和后续行为,但是国内外针对旅游消费中的游客流畅体验研究有限。本研究基于已有流畅体验文献,针对旅游消费,构建了游客流畅体验的内部结构模型,并从群体、个体和环境设备、顾客情绪和行为等角度建立了旅游流畅体验的影响机制模型,并采用真实游客调研数据和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丰富了旅游体验和流畅体验理论,并对旅游企业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旅游 流畅体验 内部结构 影响机制模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婷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实施前后都有过参团旅游经历或年参团旅游次数1次及以上的潜在旅游者进行调研,从游客感知角度探讨《旅游法》在遏制旅游乱象方面的实际效果。因子分析表明,《旅游法》遏制旅游乱象实效感知可归为7个因子,由强到弱依次是旅游市场、导游服务、旅行社经营管理、导游从业、旅游商品销售、旅行社削价竞争、景区经营。在此基础上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旅游者群体在《旅游法》遏制旅游乱象实效感知上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
游客感知 旅游法实效 旅游乱象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曹霞 常玉春
本文在系统分析上海市2000年1月至2004年9月旅游市场动态变化时序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博克斯-詹金斯(B-J)方法预测了2004年4月至2004年9月间上海市旅游客流的发展变化趋势。通过预测结果与现实统计数据的对比表明,采用B-J方法预测旅游客流的短期趋势是可行的,因此,可运用该方法对上海市客源市场进行科学规划,但在具体运用过程中需考虑对旅游市场的突发性冲击将可能对预测精度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
B-J方法 旅游客流 预测 上海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华成钢 白长虹
旅游业是生产愉悦和幸福体验的产业,信息技术放大了这种"人本关怀"的效果,但它的效用绝非单向度的,在旅游活动中也有负面的表现。首先,信息技术加剧了传统体验的分极化表现,如旅游者在互动与独处、趋同与个性、普惠与特质等具有相对效果的体验价值诉求上,信息技术都起到了辅助塑造和加强个性化的作用。其次,技术引导着旅游群体在既定的场所汇聚,体验信息以特定的方式交换,这种互动形式完全围绕信息组成,形成了集中化与边缘化并存的现象,进而引发了旅游空间和网络空间相互间难以区分的渗入或侵入的动态矛盾。虽然有学者提出,创新和开发新型旅游体验,需要探索信息技术参与旅游体验价值共创效果的最大化。然而,在信息技术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大潮中,我们应秉持旅游学科的人本责任,冷静地反思技术的"反面"作用,关注技术未能惠及的个体诉求,构建旅游业的信息技术责任,这是信息社会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时代课题。本文采用社会心理学的视角,结合科技伦理与责任方面的思考,讨论了旅游信息技术应该如何精细化地关照不同的需求、为旅游者提供个人化的优质体验,以及旅游信息技术开发者及其共同体应恪守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从而呼吁旅游学者关注信息社会中旅游者的新型体验、心理与行为等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
网络空间 心理边界 旅游体验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旸 张捷 赵宁曦
游客的重游对成熟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回顾了国内外重游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旅游流与微观游客行为两个层面上研究重游现象。通过滞后变量回归,发现旅游流增长存在显著滞后影响效应;通过比较宜兴重游游客和首游游客的差异,发现他们在年龄、职业、旅游地花费、旅游地停留时间、出游动机和出游影响因素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文章比较了不同二值响应模型对重游意愿建模的效果,并使用Logit模型参数估计值进行解释,认为导游满意度、停留时间和入游交通方式对重游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并推导出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重游
关键词:
重游 Logit模型 宜兴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马耀峰 胡晓虹
旅游者行为研究是旅游市场拓展、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规划的基础。本文根据对上海入境外国人市场结构和游客行为的亲身抽样调查资料 ,运用旅游地理学基本原理、心理学分析和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重点探讨了不同国家的旅沪外国游客对旅游资源、旅游方式、旅游饮食、旅游住宿、旅游购物品和旅游娱乐项目的选择偏好和旅游行为规律。分析结果如下 :旅沪外国游客偏好文化古迹、山水风光和民俗风情、饮食烹调等旅游资源 ;以散客形式旅游的游客多于团队旅游的游客 ;在饮食选择中 ,偏好富有中国风味特色的饮食产品 ;在旅游购物品选择中 ,偏好
关键词:
上海 入境外国游客 旅游选择行为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黄向
本文以加拿大旅游委员会(CTC)授权的2006年入境加拿大的1400个中国游客样本为基础,通过因素分析法将样本游客的55个期望内容提炼为活动敏感因子、文化敏感因子、娱乐敏感因子等12个因子。对12个因子的聚类分析发现中国出境游客期望模式主要为"娱乐期望型"、"寻异期望型"和"健康/价格期望型",在游客中的比例约为2∶2∶1。而"娱乐期望"和"寻异期望"是中国游客出境旅游的两大差异期望,前者体现为购物、时尚、夜生活、博彩等,后者体现为文化、原住民、异国风情等。
关键词:
出境游客 旅游期望 旅游动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宏盈 马耀峰 高军 赵现红
旅游气候是影响旅游目的地的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国内外文献大都围绕旅游气候资源的评价、旅游适宜度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等内容,而以市场调研为基础,从游客实际感知角度研究旅游气候对于旅游决策的影响程度的还没有。本文以"春城"昆明市为例,以对昆明市的入境游客进行调研的一手数据资料为基础,评价分析了不同群体入境游客对昆明旅游气候的感知对其旅游决策的影响程度。
关键词:
游客感知 旅游气候 旅游决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文明
生态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有着一种天然的耦合关系。在人类由传统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挺进的历史进程中,生态旅游被赋予对游客进行生态管治,保护自然和人文生态,践行环境伦理,培植生态文化,造就"绿色"旅游消费者和"绿色"公民的历史责任。而现阶段生态旅游游客生态管治面临的诸多机制问题又妨碍了其应有功能的发挥。生态旅游游客生态管治要不辱使命,就必须在建立和完善政策法规调控约束机制、多元化的经费保障机制、对游客生态管治内容和形式的系统规划机制、对生态旅游者环境行为的监控和奖惩机制、多元管理主体的联动和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生态旅游游客生态管治的科研保障机制等方面完成机制的系统再造,实现质的飞跃。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邵炜钦
本文从分析顾客忠诚的内涵入手,在参照前人有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出一种旅游目的地游客忠诚机制模式。在此模式中,笔者将旅游地生命周期、旅游地市场开发导向程度、旅游地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比重、旅游地感知距离设为4个关键变量。通过对这4个关键变量的分析,笔者认为那些短途的,以市场开发为导向,以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为主的旅游目的地,形成游客忠诚有较大的可能性。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旅游目的地游客忠诚管理策略。
关键词:
顾客忠诚 旅游目的地 游客忠诚机制模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马仪亮
良好健康与福祉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目标之一,心理健康该目标子项目下的研究内容日益受到关注。叔本华认为,“我们的幸福十占其九依赖于我们的健康。……缺少了健康,一切外在的好处都不再具有意义。”(1)他还把身体健康和心智健康视为“人的主体的美好素质”的主要构成(2)。消除传染病、防治药物滥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邱宏亮
提升我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质,培育其文明旅游行为已刻不容缓。文章基于TPB视角,引入道德规范与地方依恋,构建了出境游客文明旅游行为意向影响机制模型。以出境游客为研究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探讨了主观规范、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道德规范及地方依恋对文明旅游行为意向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道德规范及地方依恋均通过行为态度间接影响出境游客文明旅游行为意向;(2)主观规范不仅直接影响行为态度,且通过道德规范间接影响行为态度;(3)行为态度是驱动出境游客文明旅游行为意向的最重要因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邱宏亮
提升我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质,培育其文明旅游行为已刻不容缓。文章基于TPB视角,引入道德规范与地方依恋,构建了出境游客文明旅游行为意向影响机制模型。以出境游客为研究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探讨了主观规范、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道德规范及地方依恋对文明旅游行为意向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道德规范及地方依恋均通过行为态度间接影响出境游客文明旅游行为意向;(2)主观规范不仅直接影响行为态度,且通过道德规范间接影响行为态度;(3)行为态度是驱动出境游客文明旅游行为意向的最重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