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02)
- 2023(7482)
- 2022(6269)
- 2021(5364)
- 2020(4315)
- 2019(9507)
- 2018(9104)
- 2017(16689)
- 2016(9514)
- 2015(10095)
- 2014(9747)
- 2013(9784)
- 2012(8961)
- 2011(8132)
- 2010(7713)
- 2009(6525)
- 2008(6082)
- 2007(5276)
- 2006(4530)
- 2005(3727)
- 学科
- 济(36034)
- 经济(35998)
- 管理(28521)
- 业(24353)
- 企(18560)
- 企业(18560)
- 方法(17067)
- 数学(15724)
- 数学方法(15617)
- 环境(12014)
- 学(11122)
- 农(10303)
- 财(9302)
- 中国(8789)
- 贸(8522)
- 贸易(8522)
- 易(8324)
- 业经(7784)
- 农业(7308)
- 划(6952)
- 和(6168)
- 务(5920)
- 财务(5916)
- 地方(5910)
- 财务管理(5908)
- 技术(5744)
- 企业财务(5626)
- 制(5535)
- 资源(5276)
- 银(5113)
- 机构
- 大学(133566)
- 学院(133462)
- 济(53803)
- 经济(52931)
- 研究(50056)
- 管理(48979)
- 理学(43531)
- 理学院(42986)
- 管理学(42114)
- 管理学院(41914)
- 农(36129)
- 科学(36057)
- 中国(35524)
- 农业(29156)
- 业大(28962)
- 京(27906)
- 所(27515)
- 研究所(25989)
- 中心(22131)
- 财(21659)
- 农业大学(19504)
- 江(18422)
- 院(18141)
- 财经(18128)
- 科学院(17202)
- 北京(17029)
- 省(16896)
- 经济学(16891)
- 经(16738)
- 室(16515)
- 基金
- 项目(103457)
- 科学(79945)
- 基金(76848)
- 家(72632)
- 国家(72113)
- 研究(63685)
- 科学基金(59680)
- 自然(42841)
- 自然科(41857)
- 自然科学(41836)
- 社会(41469)
- 基金项目(41441)
- 自然科学基金(41126)
- 省(40069)
- 社会科(39457)
- 社会科学(39447)
- 划(35338)
- 资助(30556)
- 教育(27684)
- 重点(24360)
- 计划(23584)
- 发(22163)
- 部(21985)
- 编号(21912)
- 创(21539)
- 科研(21309)
- 科技(21275)
- 创新(20393)
- 业(19682)
- 国家社会(18142)
共检索到1807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匡稷 宋建忠 林力卓 崔鹏 吕尊富 潘牧 陆国权
为探究甘薯最宜施钾浓度以期延长甘薯贮藏和保持较好的营养品质,以‘商薯19’和‘心香’2个品种为材料,设置0kg/hm~2(K_0)、75kg/hm~2(K_1)、150kg/hm~2(K_2)、225kg/hm~2(K_3)和300kg/hm~2(K_4)5个钾肥(K_2O)浓度在扦插及扦插30d后施用。甘薯块根收获、愈伤后贮藏于14℃、相对湿度为85%的环境中,测定贮藏0、15、30、60和90d的腐烂率、营养品质以及淀粉酶活性。结果表明:K_2处理的‘商薯19’和K_3处理的‘心香’耐贮性较好,腐烂率最低,分别为18.25%和23.00%;‘商薯19’和‘心香’在贮藏期内二者淀粉含量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K_2处理的‘商薯19’淀粉含量最高,为82.05%。K_3处理的‘心香’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在甘薯生长过程中,施用150kg/hm~2浓度的钾肥(K_2O)能有效降低其在贮藏期内的腐烂率,保持较好的营养品质。
关键词:
甘薯 钾肥 贮藏 碳水化合物 淀粉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林力卓 吕尊富 钟子毓 张思梦 陆国权
旨在探究甘薯贮藏的调控手段,为调控甘薯贮藏提供理论依据。从肥料入手,以商薯19、心香2个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控制一定量的氮肥和磷肥,并施用不同梯度的钾肥,统一收获后挑选大小一致且无破损的甘薯,放置于14℃,湿度为85%的冷库中贮藏,并在贮藏期0,15,30,60,90 d进行取样制样,分别测定其腐烂率及其细胞壁成分和酶活性,从而探究不同的施钾量对甘薯腐烂率及其细胞壁成分和降解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钾量处理后的甘薯贮藏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腐烂,其中商薯19施钾量为150 kg/hm~2(商薯19 K_2)和心香施钾量为225 kg/hm~2(心香K_3)在90 d内耐贮性表现较好,腐烂率最低,分别为18.25%,23.00%,且商薯19 K_2具有较高的纤维素含量,其含量高达80.63 mg/g。心香K_3的原果胶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平均高1.14%,且其β-Gal酶活性较其他处理显著较低。对于甘薯施用中钾处理能减缓甘薯细胞壁成分的降解,提高其细胞壁完整性的保持能力,从而降低腐烂率。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云飞 孙红梅 李天来
以兰州百合为材料,研究了百合种球经不同贮藏温度处理后,植株生长及鳞茎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温度的降低,百合各个生育阶段均提前,总生育期缩短,同时百合株高和茎粗的生长加快,叶面积和鳞茎鲜重增加;母鳞茎和新鳞茎淀粉、总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蔗糖是百合鳞茎内糖分积累和转运的主要形态,其含量变化与总糖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淀粉酶活性变化与淀粉含量变化趋势相反。结合鳞茎鲜重的变化可知,在本试验范围内,2℃贮藏百合种球101d有利于鳞茎发育。
关键词:
百合 鳞茎 碳水化合物 可溶性糖 淀粉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赖传雅 廖旺姣 袁高庆 韦继光 黄超福 玉小迷 韦宗便
对贮藏期荸荠球茎腐烂病病原菌组成、影响病害流行的相关因素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探讨。结果表明,荸荠贮藏期的温度决定优势病原菌种类,10~20℃时,青霉(Penicillium sp.)、尖孢镰孢霉(Fusarium oxysporum)等为优势菌;25℃和室温(16.4~30.0℃)下贮藏,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为优势菌。荸荠发病率即腐烂率在20~25℃和室温下时较低,而在10~15℃时则较高;贮堆高度在50~70 cm范围,发病率虽有差异但不显著;田间严重发生的生理性红叶病对球茎贮藏期腐烂病轻重无明显影响。荸荠贮藏病害发病速率在入贮前期较快,此后随贮藏时间延长而...
关键词:
荸荠腐烂病 贮藏期 环境因素 预测模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史春余 王汝娟 梁太波 王振林
【目的】探讨食用型品种块根碳水化合物代谢特性及与品质的关系。【方法】以淀粉型品种为对照,选用典型的食用型品种于2004~2005年2个生长季在山东农业大学试验农场进行试验研究。试验采用块根膨大过程中定期取样的方法,观察块根膨大过程中可溶性糖、淀粉及淀粉组分含量的变化、淀粉酶活性变化及其与甘薯收获期块根品质的关系。【结果】与淀粉型品种比较,食用型品种块根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以及支链淀粉含量均较低,可溶性总糖和β-胡萝卜素含量较高;块根粉的高峰黏度和崩解值等较高、糊化温度较低;块根蒸煮食味较好。栽秧100d以后,食用型甘薯块根总淀粉含量和β-淀粉酶活性下降,可溶性总糖含量提高,其变化趋势与淀粉...
关键词:
食用型甘薯 碳水化合物代谢 淀粉酶 品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悦 刘芳 刘波 范志红
为探讨谷物种类、烹调方法及豆米混合烹调对谷类碳水化合物消化速度的影响,以及体外模拟消化法和人体餐后血糖反应法评价消化速度的一致性,采用胰酶法体外模拟消化方法多时间点测定其反应进程,并与人体血糖指数测定标准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黑米饭和籼糯米饭体外碳水化合物消化速度和样品血糖指数比籼米饭低,即食米饭碳水化合物消化速度最慢,冷籼糯米饭碳水化合物消化速度最快。豆米混合食物中,豆类可降低谷类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速度,以红小豆效果最佳。体外模拟消化结果与人体血糖指数有较高的相关性,r=0.910(P<0.05)。认为原料配合和加工方法均对碳水化合物消化速度产生影响,豆米混合烹调可降低粳米的淀粉消化速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宇轩 倪文荣 刘正一 吕尊富 崔鹏 庞林江 陆国权
旨在明确愈伤处理对贮藏期甘薯品质影响,为甘薯高质量贮藏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对2种鲜食型甘薯心香与烟薯25分别进行贮藏,在不同的贮藏期(0,7,15,30,60,90 d)分别取样,在贮藏期设置不同程度的模拟损伤,分别为对照、高温愈伤、浅层损伤后愈伤、深层损伤后愈伤。愈伤条件为相对湿度85%,室温35℃的培养箱中愈伤48 h,随后测定接种软腐病病原菌后的发病病斑直径,表皮防御酶活性(PPO、POD、PAL),薯块淀粉、蛋白质、可溶性糖等营养物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期延长,甘薯块根接种软腐病病菌后病斑直径增大。经过愈伤处理的甘薯较普通环境贮藏的甘薯具有更强的软腐病抗性。贮藏至90 d, 2个品种薯块受到浅层损伤愈伤后处理的病斑扩散直径仅为对照处理的74.6%,71.1%。贮藏前期0~30 d各处理防御酶活性均保持较高水平。贮藏后期90 d 2个品种损伤处理愈伤后防御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贮藏期60 d 2个品种块根受到损伤愈伤后蔗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贮藏期甘薯在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后经过愈伤处理可以显著提升甘薯表皮的防御酶活性,降低感染软腐病后病菌扩散速度,提高甘薯的软腐病抗性。损伤程度对甘薯愈伤效果存在影响,受到浅层损伤愈伤后在防御酶活性及贮藏品质方面均优于受到深层损伤后愈伤的甘薯。
关键词:
甘薯 贮藏期 损伤 贮藏品质 软腐病抗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许蓓蓓 尤翠翠 丁艳锋 王绍华
【目的】阐明抽穗期源库关系对常规粳稻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和氮、磷、钾矿质元素等转运的影响,明确促进水稻植株养分高效再利用的粒叶比。【方法】以淮稻5号和宁粳3号两个常规粳稻品种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分别于抽穗期选择茎生绿叶6片且开花进程一致的单茎,采用剪叶疏花的方法调节源库关系,将处理后当天每穗颖花数与单茎叶面积的比值定义为粒叶比,测定抽穗至成熟期叶片、茎鞘中干物质、NSC及氮、磷、钾的含量,计算相关物质的转运率,并分析其与粒叶比的关系。【结果】与对照(L0S0)相比,剪叶处理(L1/2S0)通过提高粒叶比,显著降低了结实率和千粒重,其中淮稻5号分别降低了8.6%—1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金鹏 赵杰 李君风 董志浩 陈雷 白云峰 贾玉山 邵涛
[目的]本文旨在评价甲酸、纤维素酶和乳酸菌对水稻秸秆青贮发酵品质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降解的影响。[方法]试验设无添加对照组(CK)、甲酸添加(6 m L·kg~(-1))组(F)、纤维素酶添加(0.5 g·kg~(-1))组(C)、乳酸菌添加1×106CFU·g~(-1)组(L)和乳酸菌+纤维素酶组合添加组(CL),添加量以鲜质量计。水稻秸秆青贮6、15、30和60 d后采集样品,分析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组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甲酸(F组)显著提高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P<0.05),明显改善水稻秸秆青贮发酵品质;相对于L组,CL组并没有进一步改善青贮发酵品质。整个青贮过程中,F组始终显示最低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P<0.05),C组和CL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酸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作用最为明显,乳酸菌和纤维素酶组合添加不但提高了发酵品质,还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具有较为明显的降解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钱树林 何秀丽 义鸣放
为探讨唐菖蒲籽球发育特点及其碳水化合物代谢与籽球生长发育的关系,以品种Rose Supreme和Advanced Red为试材,研究了籽球生长发育进程和蔗糖、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质量比及淀粉酶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唐菖蒲籽球生长发育可分为籽球形态建成和籽球快速膨大期2个阶段。籽球形态建成初期,碳水化合物代谢水平较低,15周时,籽球内可溶性糖和蔗糖质量比分别达50和30 mg/g左右,还原糖质量比仅为16 mg/g,淀粉酶活性为3 mg/(g.min)左右。籽球快速膨大期,碳水化合物代谢水平较高,籽球内可溶性糖、蔗糖、还原糖含量快速上升,在种植后第22~23周达到峰值,分别为90、46和3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春军 高潮 贺国强 赵光伟
对烤烟下、中、上3个部位叶片中淀粉、总糖与还原糖等主要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烟叶部位的上升,叶片中淀粉、总糖及还原糖含量均表现为随之增加的变化规律;随着采收日期的延迟,烟叶总糖含量总的变化趋势是增加的。3个烟叶部位之间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总糖、还原糖含量差异显著;不同采收时期之间淀粉、还原糖含量差异不显著,而总糖含量差异显著。
关键词:
烤烟 叶片 淀粉 总糖 还原糖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程路芸 温星 马丹丹 李丹丹 许馨露 高岩 张汝民
为了探讨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快速生长过程碳水化合物的变化,采用试剂盒和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分别测定黄昏(0 h),黄昏后4 h和8 h等3个时间的毛竹笋竹上部、中部、下部和竹蔸中蔗糖、葡萄糖、果糖、淀粉和纤维素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毛竹快速生长过程中不同部位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存在差异,并随时间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黄昏开始经过8 h后,各部位淀粉质量分数均显著下降,竹兜和笋竹中部分别下降了28.7%和61.5%;竹蔸的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分别下降29.4%,39.2%和21.4%;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雪 赵士文 包星星 武永军 杨振超
为探究光周期对黄瓜幼苗形态、光合特性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在光强为250μmol/(m~2·s)的白光下,设置光周期为8 h/16 h、12 h/12 h、16 h/8 h和20 h/4 h共4个处理,比较各处理对黄瓜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周期处理后的黄瓜幼苗形态差异较大,其株高、茎粗、鲜重、干重与叶面积均发生显著性差异,12 h/12 h处理下株高、茎粗和总叶面积均显著优于其余处理;随着光周期的增加,叶片各组织厚度增加,Rubisco酶活性呈现下降趋势,8 h/16 h处理较16 h/8 h与20 h/4 h处理显著增加66.23%和82.86%;黄瓜幼苗总氮含量随着光周期的增加呈现显著下降趋势;12 h/12 h处理下总碳含量显著高于8 h/16 h和20 h/4 h;12 h/12 h和16 h/8 h处理的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处理。综上,12 h/12 h处理为黄瓜幼苗生长的最适宜光照周期。该研究结果可为植物工厂化育苗及设施内补光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黄瓜 光周期 光合 碳水化合物含量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付小斌 陈琦 刘苑秋 段天择 王力行 潘颜乐 康王朝 邓文平
【目的】全球气温上升和降水格局变化导致的频繁干旱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影响,因此,研究植物干旱前后水分利用和适应的机制至关重要。【方法】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降水量梯度和2个降水间隔的双因素控制试验,研究杉木幼苗不同器官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及其相关组分质量分数对降水量和降水间隔变化的响应。【结果】随着降水量减少,杉木幼苗的NSC质量分数在吸收根、运输根、枝条和叶中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枝干中则持续下降,杉木幼苗通过增加运输根、吸收根、叶和枝条的NSC质量分数,同时将吸收根的淀粉水解转化成可溶性糖,来调节细胞内的水势;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在运输根和枝干中均呈持续减少的趋势,在吸收根、叶和枝条中先增加后减少;淀粉质量分数在所有器官中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降水量过少时,杉木幼苗会消耗体内的NSC,优先供给吸收根的生存需求,导致运输根、枝条和枝干的NSC质量分数显著下降(P<0.05)。延长降水间隔,杉木幼苗叶和运输根的NSC质量分数显著上升(P<0.05);叶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显著下降(P<0.05),运输根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显著上升(P<0.05)。【结论】土壤含水量应保持在当地多年旱季月平均降水量的50%以上,可提高杉木人工林在降水格局变化下的存活率,降水量较高的地区可以适当延长浇水间隔。图3表1参5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何兴国 徐海军 孔祥峰 褚武英 印遇龙 黄瑞林 邓泽元
【目的】观察不同碳水化合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生化指标的影响,为筛选更廉价的碳水化合物原料用于断奶仔猪日粮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选用28日龄断奶三元杂交仔猪(体重8.0Kg±0.1Kg)120头,采用随机区组法分为5个处理,分别为对照组、葡萄糖组、蔗糖组、乳糖组和玉米淀粉组。对照组日粮为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其余4个处理组分别用6%的葡萄糖、蔗糖、乳糖和玉米淀粉替代基础日粮中6%的玉米,试验期为28d。测定各处理仔猪的全期生长性能;并于试验最后一天每个公仔猪重复中随机抽取1头,采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处死后取小肠粘膜测定二糖酶活性。【结果】葡萄糖组母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蔗糖组(P<...
关键词:
碳水化合物 断奶仔猪 生长性能 生化指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