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28)
2023(4182)
2022(3500)
2021(3231)
2020(2776)
2019(5961)
2018(6208)
2017(10530)
2016(6451)
2015(7313)
2014(7625)
2013(7153)
2012(6776)
2011(6141)
2010(6498)
2009(6128)
2008(5959)
2007(5816)
2006(5253)
2005(4912)
作者
(19909)
(16608)
(16317)
(15748)
(10260)
(7825)
(7504)
(6490)
(6385)
(6114)
(5693)
(5586)
(5506)
(5410)
(5383)
(5103)
(4966)
(4915)
(4867)
(4768)
(4473)
(4174)
(4083)
(3912)
(3875)
(3804)
(3794)
(3627)
(3532)
(3501)
学科
(18893)
经济(18853)
管理(17997)
(13681)
(11124)
企业(11124)
(8234)
中国(7671)
(7442)
(6616)
(6494)
(6257)
(5580)
银行(5556)
地方(5377)
(5362)
教育(5337)
理论(5290)
业经(5006)
方法(4792)
(4711)
金融(4704)
农业(4501)
制度(4219)
(4219)
体制(4023)
教学(3675)
数学(3558)
(3548)
数学方法(3444)
机构
学院(85664)
大学(85462)
研究(33208)
(28721)
管理(28084)
经济(27670)
中国(26182)
理学(22203)
理学院(21920)
管理学(21399)
管理学院(21241)
科学(20962)
(19731)
(19638)
(17809)
(17117)
(16790)
中心(16114)
研究所(15918)
农业(15467)
(14316)
业大(14239)
(13184)
(12747)
北京(12739)
师范(12539)
技术(12441)
(12289)
财经(11681)
(10395)
基金
项目(52419)
科学(39156)
研究(39090)
基金(34618)
(31379)
国家(31070)
科学基金(24818)
社会(21998)
(21760)
社会科(20601)
社会科学(20596)
教育(18763)
(18611)
基金项目(17266)
编号(17099)
成果(15866)
自然(15824)
自然科(15432)
自然科学(15420)
自然科学基金(15114)
资助(14626)
课题(13440)
重点(12302)
(11363)
(11033)
(10969)
(10872)
(10385)
项目编号(10243)
计划(10232)
期刊
(40367)
经济(40367)
研究(28536)
中国(26303)
(18946)
学报(17917)
教育(17359)
(14387)
科学(13723)
大学(12901)
农业(12098)
学学(11843)
管理(11805)
(10870)
金融(10870)
技术(8602)
图书(6853)
业经(6747)
(6064)
财经(5924)
(5797)
职业(5593)
经济研究(5458)
书馆(5323)
图书馆(5323)
(5182)
问题(5086)
(4894)
论坛(4894)
业大(4868)
共检索到1526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阎方正  
作为海派都市文学的代表作家,施蛰存在小说书写过程中充斥着大量以"身体"为核心的叙事情节。一方面,以审美对象方式存在的身体,通过小说的相关叙述,构成了作品美感形成的客观基础。另一方面,以审美主体方式存在的身体,集中表现为作家创作、读者阅读时对文本引发身体感受的偏好,由此完成对作品的审美欣赏过程。施蛰存小说中身体书写所引发的美感,背后指涉的是身体、性别、权力等文化因素间的复杂关联,为全景式展现20世纪30年代海派都市社会的现代文化转型发挥着重要作用。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居婷婷  
在20世纪30年代中西文化碰撞的大潮中,施蛰存是最先接触到西方现代心理学理论的先觉者之一,他有意识地将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运用于自己的小说创作中,展开了小说中千变万化而又扑朔迷离的性心理视域,呈现出此前华语小说未见的风情,他的心理分析小说对20世纪的中国文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勇  
○赴○美○学○习○考○察○的○启○示四川省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张勇今年春夏之交,我随“四川省改革与发展重大决策研讨班”赴美学习考察。美国高度的经济发展水平,先进的管理经济,发达的科学技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感到美国在科技投入,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盛开莉  
施叔青小说中的女性群体,与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群体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一面承受着来自家庭和婚姻的精神围困,一面以出走的方式逃离。作者赋予这些女性以丰富的生命质地,改变了父权制话语下沉默的传统女性形象,展现了女性独特的生活经验,对于女性的自我发现与生存拓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杨赢  
作为当代海外华文文学的代表作家,陈河专注于域外抗战历史的挖掘,创作了多部优秀的战争小说。陈河的域外战争小说具有鲜明的历史意识,其笔下的华裔群体助其完成了对海外华人抗战史的重构。通过对多重身份的战争人物形象的塑造,陈河实现了在异域历史和成长氛围中的自我追寻。作品中的雨林、部落、原始民俗等标志物成为文本的主要内容,由此构成的空间书写成为承载多维命题的场所。文本涉及的身体叙事隐含着对爱情悲剧、死亡存在以及政治权力的探讨,由此拓宽了战争小说的表达领域。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蒲日材  
在明清小说中,作为治疗麻风病方法的过癞,一再被叙写为流传于岭南地区的特有传说。这缘于岭南地区闷热潮湿的自然气候环境,以及明清时期此地曾大面积暴发麻风等传染病的历史人文环境。过癞传说既隐喻了人类社会对女性固有的歧视态度,也隐喻了文化精英重构道德秩序的救世愿望。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边维刚  
反洗钱是人民银行承担的一项重要职能。本文介绍了美国反洗钱的法制体系、战略目标和执行机制,分析了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责任,最后提出了美国反洗钱体系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玉莲  
侏儒作为一种特殊人群,因其异常短小的身材和娱乐人主的功能而被史家或一般文人纳入书写视域。唐前侏儒形象,可追溯至尧舜时期。先秦侏儒除史家所记娱乐人主者外,影响较大的是《山海经》中的焦侥国、小人国人。对其身高和其他特点,历代文献的记述存在差异。由于神仙道教思想的渗透,秦汉不少侏儒具有神异色彩,其中著名者如《汉武故事》之巨灵。三国至隋朝文献中的侏儒在保留传统特点和功能外,还有部分来历不凡,表现特异。总体而言,以古小说为主的古代文献对唐前侏儒形象的记述幻实并存。现实中的侏儒人微位卑,古人对其成因之推测,往往众说纷纭。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亚芹  
身体美学是"后主义"时代一种新兴的美学形态,与其相关的知识生产说到底是如何对待"形而上学遗产"的问题。身体美学理论通过将"身体"作为审美的本体,将身体训练与审美体验相互融合,实现了对西方传统美学的改造与超越。同时,身体美学的知识生产也对当下美学生态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提供了美学理论知识介入与阐释现实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为美学走向生活提供了可行性,推动着生活美学的成熟与完善。因此,"后身体"研究不是一个简单的认识论事件,而是一种身心一体的存在状态,一种未完成的"天地神人和谐共在"之理想。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潘海颖  
为了研究身体在休闲中的地位,研究身体美学与休闲的关系,文章进行了身体维度的历史反思。从尼采到福柯,从梅洛-庞蒂到舒斯特曼,哲学的"身体转向"由来已久。舒斯特曼所建构的身体美学,其根基在于对世界整体性的追求。由舒斯特曼美学思想可借鉴到:首先,确认身体在审美中的合法性,通过确认休闲之身体维度和大众性,将休闲建立在身心统一的一元论之内;其次,回归身体美学的实践本性,将休闲置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维度,其桥梁在于美学(艺术)与生活的整合。因此,身体的践行体现了休闲体验的主体意识,休闲可以使身体达到更高的审美体验的统一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建军  
叙事作品中的人物不仅是结构要素,也是"具有真正人性轮廓"的伦理载体,通过人物塑形切入叙事伦理可以纲举目张。从共时性层面看,中国古代小说的人物塑形、叙事伦理在文言与白话文本中有不同呈现,就宋代而言,传奇与话本中士人塑形的悲喜格调之别,折射出叙事主体关于"乐""教"孰先的伦理考量,女性形象塑造的情理意蕴之别,凸显士人叙事与市民叙事同为男性性别叙事对女性的伦理诉求之异。从历时性层面看,与唐代相较,宋代小说的叙事主体有更精准的伦理介入,使文本有更显明的意图伦理。综合来看,宋代传奇与话本互动而使叙事技巧更为丰富、士人伦理与市民伦理互渗而使文本伦理更趋世俗,从叙事和伦理两个维度推动着叙事伦理的变迁,在中国叙事文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姜含笑  马莉  
2003年诺奖得主J. M.库切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饱受迫害与摧残的女性身体形象,借以审视南非殖民统治、父权体制对女性身体的压迫与规训。面对权力机制加诸女性身体的种种规训,库切小说中的女性以身体为僭越工具,通过沉默的身体、疯癫的身体、拒绝凝视的身体和张扬欲望的身体等身体反抗策略,冲破种族、性别的藩篱,开启寻求自我主体的建构之旅。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姚文放  
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与中国有很深的缘分,但舒斯特曼对于中国古代身体美学思想的了解还很不全面。本文以泰州学派的开创人王艮的"尊身论"作为个案,阐发中国古代身体美学思想对于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的支持和超越。王艮"尊身论"的运思方式的思辨性、分析性、系统性,能够在现代身体美学的进一步建构中显现出极其丰富的当代价值。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谢欢  
[目的 /意义]相较于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学界对于中国目录学史研究史的梳理略显不够,通过梳理20世纪中国目录学史研究史,为新时代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与书写提供历史借鉴。[研究设计/方法 ]以20世纪以来出版的姚名达著《中国目录学史》、王重民著《中国目录学史论丛》、吕绍虞著《中国目录学史稿》、倪士毅著《中国古代目录学史》、乔好勤著《中国目录学史》、余庆蓉著《中国目录学思想史》以及柯平著《中国目录学史》7本通论性目录学史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研读、分析与比较,借以梳理20世纪中国目录学史的书写路径。[结论 /发现]20世纪以来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呈现出如下特点:(1)历史学、图书馆学学者是中国目录学史书写的两大核心主体;(2)线性进化史观逐渐成为中国目录学史书写的主流史观;(3)书写的焦点由“以目录为中心”到“目录与人并重”。[创新/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展望:(1)明确“目录学史”的内涵;(2)明确“以西释中”还是“以中释中”;(3)明确中国目录学史的中心是“人”;(4)探索多体裁的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形式;(5)拓展中国目录学史的关注视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